伸缩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27798发布日期:2022-09-06 21:07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伸缩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梯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伸缩梯。


背景技术:

2.目前,在建筑行业施工经常需要爬高,通过脚手架和伸缩梯配合,以便于施工人员能够很好的攀爬上脚手架。由于脚手架的攀爬面呈竖直状态,当伸缩梯的底部与底面存在一定距离时,使得当施工人员利用伸缩梯进行攀爬时,具有一定的难度,攀爬不便于施力,且消耗工人的体力。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伸缩梯,所述伸缩梯便于攀爬,省力。
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伸缩梯,包括:伸缩梯主体,其上端设置有固定安装结构;倾斜支撑结构,设置于所述伸缩梯主体,所述倾斜支撑结构能够使得所述伸缩梯主体呈倾斜状态。
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伸缩梯,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使用时,当伸缩梯主体的下端面与地面存在一定距离时,伸缩梯主体的上端的固定安装结构与脚手架固定,通过倾斜支撑结构,将伸缩梯主体呈倾斜状态与脚手架配合,即可实现人工攀爬,相比传统的伸缩梯,攀爬省力,劳动强度较低,效率更高。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倾斜支撑结构包括与所述伸缩梯主体连接的第一支架和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一卡持凹位;其中,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伸缩梯主体之间的夹角配置为锐角,以使得所述伸缩梯主体呈倾斜状态。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架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伸缩梯主体。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横梁和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横梁两端的两个第一侧杆,所述第一侧杆与所述伸缩梯主体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卡持凹位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杆。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伸缩梯主体包括第一梯体和与所述第一梯体可移动地连接的第二梯体,所述第一梯体与所述第二梯体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制二者移动的定位结构。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梯体包括两个第一竖杆和位于两个所述第一竖杆之间的多个第一横杆;所述第二梯体包括两个第二竖杆和位于两个所述第二竖杆之间的多个第二横杆;所述定位结构包括与所述第二竖杆连接的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设置有第二卡持凹位,所述第一横杆、所述第二横杆均卡设于所述第二卡持凹位,或者所述第一横杆卡设于所述第二卡持凹位。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支架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竖杆,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二竖杆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二竖杆复位的复位结构。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第二横梁和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横梁两端的两个第二侧杆,所述第二侧杆与所述第二竖杆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二卡持凹位设置于所述第二侧杆。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固定安装结构包括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二竖杆的上端的两个挂钩。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竖杆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竖杆滑动配合的限位凹槽。
15.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伸缩梯的收缩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伸缩梯的伸长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伸缩梯的伸长的另一视角结构简图;
20.附图标记:
21.伸缩梯主体10、第一梯体11、第一竖杆111、第一横杆112、第二梯体12、第二竖杆121、第二横杆122;
22.固定安装结构20、挂钩21;
23.倾斜支撑结构30、第一支架31、第一横梁311、
24.第一侧杆312、第一卡持凹位32;
25.第二支架41、第二横梁411、第二侧杆412;
26.第二卡持凹位42、连接件50。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30.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
中的具体含义。
31.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伸缩梯,包括:伸缩梯主体10,其上端设置有固定安装结构20;倾斜支撑结构30,设置于伸缩梯主体10,倾斜支撑结构30能够使得伸缩梯主体10呈倾斜状态。
3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伸缩梯,使用时,当伸缩梯主体10的下端面与地面存在一定距离时,伸缩梯主体10的上端的固定安装结构20与脚手架固定,通过倾斜支撑结构30,将伸缩梯主体10呈倾斜状态与脚手架配合,即可实现人工攀爬,相比传统的伸缩梯,攀爬省力,劳动强度较低,效率更高。
33.可以理解的是,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倾斜支撑结构30包括与伸缩梯主体10连接的第一支架31和设置于第一支架31的第一卡持凹位32;其中,第一支架31与伸缩梯主体10之间的夹角配置为锐角,以使得伸缩梯主体10呈倾斜状态。采用上述结构,伸缩梯主体10上端的固定安装结构20与脚手架的一面上部的攀爬支架固定,通过第一支架31的一端的第一卡持凹位32与脚手架攀爬的一面下部的攀爬支架卡接固定,从而伸缩梯主体10呈倾斜状态与脚手架配合,即可实现人工攀爬,相比传统的伸缩梯,攀爬省力,劳动强度较低,效率更高。
34.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支架31与伸缩梯主体10的连接处至与伸缩梯主体10的侧面的间距小于第一支架31与伸缩梯主体10的连接处至第一卡持凹位32的间距,即第一支架31上于第一卡持凹位32所在的部分的长度大于伸缩梯主体10侧面的长度。
35.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支架31通过螺栓和螺母可转动地连接于伸缩梯主体10。采用上述结构,当使用时,将第一支架31转动至相对伸缩梯主体10展开,使得第一支架31与伸缩梯主体10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收纳时,可将第一支架31转动至收拢于伸缩梯主体10,结构简单合理,操作方便且使用范围广,实用性强,便于收纳和存放。
36.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架31包括第一横梁311和分别连接于第一横梁311两端的两个第一侧杆312,第一侧杆312与伸缩梯主体10螺栓和螺母配合转动地连接,第一卡持凹位32设置于第一侧杆312。采用上述结构,施工人员通过带动第一横梁311转动,即可实现第一支架31转动,结构简单,便于制造和操作。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卡持凹位32为设置于第一侧杆312一端的弯钩部。
37.当然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倾斜支撑结构30亦可包括与伸缩梯主体10连接且横截面呈三角形的支撑座,通过支撑座上设置有倾斜支撑面,倾斜支撑面与伸缩梯的一侧面抵接配合,以使得伸缩梯主体10呈倾斜状态,其仍具有上述效果。
38.可以理解的是,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伸缩梯主体10包括第一梯体11和与第一梯体11可移动地连接的第二梯体12,第一梯体11与第二梯体12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制二者移动的定位结构。采用上述结构,根据伸缩长度的需求,将第一梯体11相对第二梯体12移动,并通过定位结构进行定位,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定位可靠。
39.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梯体11包括两个第一竖杆111和位于两个第一竖杆111之间的多个第一横杆112;第二梯体12包括两个第二竖杆121和位于两个第二竖杆121之间的多个第二横杆122;定位结构包括与第二竖杆121连接的第二支架41,第二支架41设置有第二卡持凹位42,第一横杆112、第二横杆122均卡设于第二卡持
凹位42。采用上述结构,第二卡持凹位42与第一横杆112、第二横杆122的卡接配合,限制第一梯体11和第二梯体12相对移动,进一步地提高了定位稳定性。当然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第二支架41与第二竖杆121相连接,第二卡持凹位42亦可仅与第一横杆112卡接配合
40.可以理解的是,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支架41通过螺栓和螺母配合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二竖杆121,第二支架41与第二竖杆121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二竖杆121复位的复位结构。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将第二支架41设置为可转动,第二支架41通过复位结构保持在收拢于第二竖杆121,当需要对伸缩梯的第一梯体11和第二梯体12进行定位时,第二支架41的第二卡持凹位42与第一横杆112、第二横杆122卡接配合,以进而限制第一梯体11和第二梯体12相对移动;当伸缩梯需要进行伸缩时,将第二支架41背向第二竖杆121转动至一定角度,使得第一横杆112脱离第二卡持凹位42,从而可将第二梯体12和第一梯体11相对移动;当伸缩梯需要定位时,将第二卡持凹位42与第一横杆112、第二横杆122卡接配合,实现定位,结构简单,操作便捷,且便于收纳存放。
41.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支架41包括第二横梁411和分别连接于第二横梁411两端的两个第二侧杆412,第二侧杆412与第二竖杆121转动地连接,第二卡持凹位42设置于第二侧杆412。采用上述结构,施工人员通过带动第二横梁411,即可实现第二支架41转动,结构简单,便于制造及操作。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二卡持凹位42为设置于第二侧杆412一端的弯钩部。
4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复位结构包括设置于第二侧杆412和第二竖杆121之间的复位扭簧,通过复位扭簧可带动第二支架41收拢于第二梯体12。
43.当然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结构亦可包括横向移动设置于第二梯体12上的定位架,定位架上设置有与第一横杆112、第二横杆122卡接配合的定位凹槽,可通过定位架相对伸缩梯移动,实现第一梯体11和第二梯体12的定位或者相对移动。
44.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固定安装结构20包括分别设置于两个第二竖杆121的上端的两个挂钩21。通过挂钩21挂接于脚手架的一面上部的攀爬支架,以实现固定,操作便捷,且稳定性较好,有利于避免发生伸缩梯相对脚手架脱离情况,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能。
45.可以想到的是,通过固定安装结构20的挂钩21、倾斜支撑结构30的第一卡持凹位32、伸缩梯主体10和脚手架配合,形成三角形支撑固定方式,稳定性较好。
4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竖杆111设置有连接件50,连接件50上设置有与第二竖杆121滑动配合的限位凹槽,不仅避免二者分离,且对第一梯体11和第二梯体12的移动,起到导向作用,稳定性较好。
47.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48.当然,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技术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