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把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533812阅读:来源:国知局
杆2拉长到最大位置时,第二凸块72始终能卡住第一凸块62,如可将所述第一凸块62和第二凸块72均设置为2个,且相邻第一凸块62的间隙小于第二凸块72的长度,而相邻第二凸块72的间隙小于第一凸块62的长度。
[0040]图11-13为发明第三种防脱拉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所述第一卡部6为由内杆I靠近外杆2的一端向外杆2方向逐渐外扩而成的锥形扩口段63。如图12所示,所述第二卡部7为由外杆2靠近内杆I的一端向内杆I方向逐渐缩小而成的锥形缩口段73。该锥形扩口段63的外壁与锥形缩口段73的内壁相贴合,即该锥形扩口段63外壁和锥形缩口段73内壁均呈圆锥形。
[0041]此外,上述的第一凸块62、第一凸环61、锥形扩口段63与第二凸块72、第二凸台71、锥形缩口段73也可任意组合,如第一卡部6为第一凸环61时,第二卡部7可为第二凸块72或锥形缩口段73 ;而当第二卡部7为第二凸台71时,所述第一卡部6可为第一凸块61或锥形扩口段63。
[0042]使用时,因加设第一卡部6和第二卡部7,实现外杆2与内杆I长度的限制,当外杆2向上拉到最高处时,螺旋杆件3在外杆2的带动下远离内杆1,螺旋杆件3的下端即便不设阻挡件,内杆I也不会脱离外杆2,即螺旋杆件3下端也不会脱离传动套5。
[0043]具体的,所述传动套5外壁设有外螺纹,内杆I内壁设有内螺纹,该内螺纹位于内杆I上与该传动套5接触处的内壁,该内螺纹与外螺纹配合,该外螺纹和内螺纹以单向传动机构动力传输的方向为拧紧方向。使用时,转动套4带动传动套5旋转,将动力传至传动套5,而当传动套5将动力传输至内杆I时,即传动套5带动内杆I旋转时,可实现与内杆I的反复拧紧。
[0044]再者,如图6所示,所述单向传动机构包括:设于转动套4底部周边的传动齿41和设于传动套5内侧周边的传动齿51,两传动齿41、51设有相配合的啮合面和滑动面,转动套4可相对传动套5上下移动;转动套4自身的重力使两传动齿41、51贴近;转动套4 一个方向旋转使两传动齿41、51啮合面相互抵触时,形成单向传动;转动套4另一个方向旋转使两传动齿滑动面相互抵触时,转动套4相对传动套5上移而形成空转,且所述传动套5的顶部设有一可拆卸的盖帽52,该盖帽52与传动套卡接,也可是螺纹连接,进而限制转动套4在传动套5内的移动范围。
[0045]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的内杆I和外杆2间设有锁定机构,锁定机构包括卡套:卡套设于外杆2上,卡套上设有长槽,卡套外设有滑套,滑套的移动压迫卡套的长槽部压紧或松开内杆I。所述的滑套上设有手柄,手柄铰接于卡套上,滑套上设有用于穿过手柄的开口,上、下扳动手柄,手柄的端部推动滑套开口使滑套下、上移动。所述的拖把杆还包括与外杆2上端相固定的延长杆,进而方便使用。
[0046]实施例2
[0047]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出的改进,如图14和图15所示,本实施例的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转动套4周边设有4个开槽42,当然该开槽42的数量还可以是1-3个或者是4个以上,开槽42中设有滚柱421 ;转动套4沿一个方向旋转压迫滚柱421与传动套5相抵触时,滚柱421与传动套5卡死形成单向传动;转动套4沿另一个方向旋转压迫滚柱421离开传动套5时,转动套4与传动套5间形成空转,此外,还可用滚珠代替滚柱421,其到达的效果相同。
[0048]实施例3
[0049]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出的改进,本实施例的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传动套5是单向轴承,单向轴承与内杆I相固定,转动套5定位于单向轴承中。也可以是所述传动套5是转动套,转动套定位于单向轴承中,单向轴承与内杆I相固定。
[0050]而所述单向传动机构是单向轴承,转动套4的旋转方向是单向轴承锁死方向时,转动套4与内杆I间形成单向传动;转动套4旋转方向是单向轴承自由转动方向时,转动套4与内杆I间形成空转。
[0051]实施例4
[0052]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出的改进,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的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拖把头8连接于外杆2的底端。即所述外杆2连接拖把头8,而所述内杆I上形成供手握持的把手,此时,按压内杆1,内杆I向外杆2移动,驱动机构带动内杆I旋转,内杆I旋转带动拖把头8 —起旋转脱水。
[0053]实施例5
[005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17所示,所述第二卡部7为与外杆2连接的卡件,即卡件与外杆2为分体结构,且该卡件为环形套,当然该卡件也可以是弧形插片;所述卡件与外杆2的连接方式为:所述外杆2通过连接件74连接卡件,该连接件74为钉子,该钉子穿过外杆2插入卡件内,实现对卡件的固定。如图18所示,所述外杆2与卡件的固定方式也可以是在所述外杆2上沿周向设置凸部75来夹紧卡件,而该凸部75的加工过程为将卡件放入外杆2内,用机器打压外杆2与卡件的连接处进而形成向卡件凸出的凸部75,实现了对卡件的夹紧。此外,所述凸部75也可是分布于外杆2内壁的凸起,安装时,将卡件放入外杆2内的凸起处,再通过机器打压外杆2外壁,进而使凸部75夹紧卡件,实现对卡件的固定。
[0055]实施例6
[0056]如图19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外杆2的下端部的侧壁由外向内挤压,使得外杆的内壁上形成一圈凸圈,该凸圈即为所述的第二卡部21,该实施方式相对较为简单,容易实现
[0057]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发明保护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拖把装置,包括桶体(9)、拖把杆及设于桶体(9)内用于拖把杆上的拖把头旋转脱水的脱水部(91),脱水部(91)包括自桶体(9)底部向上凸出的脱水座,脱水座上端设有与拖把头定位部止转配合的脱水凸部(911);拖把杆包括内杆(I)和外杆(2),并通过套接使拖把杆压短和拉长,内杆(I)或外杆(2)连接拖把头,内杆(I)和外杆(2)之间设有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可带动连接拖把头的杆旋转;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螺旋杆件(3)和转动套(4),转动套(4)上设有与螺旋杆件(3)相配合的螺牙或开孔;内杆⑴和外杆⑵之间设有防脱拉机构,所述防脱拉机构包括与螺旋杆件(3)连接的固定端(31)和与内杆(I)相连的传动套(5);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杆⑴外围设有第一卡部(6),所述外杆⑵上设有在内杆(I)和外杆(2)拉长时可卡住第一卡部(6),进而防止内杆(I)与外杆(2)互相脱离的第二卡部(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拖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部(6)为设于内杆⑴外壁的第一凸环(61)或第一凸块(6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拖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部(6)为形成于内杆(I)端部的扩口段(63)。
4.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拖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部(7)为所述外杆(2)侧壁由外向内挤压而形成的凸圈。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拖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部(7)为设于外杆(2)内壁的第二凸台(71)。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拖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部(7)为设于外杆⑵内壁第二凸块(72)。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拖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部(7)为形成于外杆⑵端部的缩口段(7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拖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部(7)为与外杆(2)连接的卡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拖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杆(2)通过连接件(74)连接卡件或所述外杆(2)内壁沿周向设有可夹紧卡件(7)的凸部(75)。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拖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件为套于外杆(2)内的环形套或弧形插片。
【专利摘要】发明公开了一种拖把装置,包括拖把杆;拖把杆包括内杆和外杆,并通过套接使拖把杆压短和拉长,内杆或外杆连接拖把头,内杆和外杆之间设有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可带动连接拖把头的杆旋转;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螺旋杆件和转动套,转动套上设有与螺旋杆件相配合的螺牙或开孔;内杆和外杆之间设有防脱拉机构,所述防脱拉机构包括与螺旋杆件连接的固定端和与内杆相连的传动套;所述内杆外围设有第一卡部,所述外杆上设有在内杆和外杆拉长时可卡住第一卡部,进而防止内杆与外杆互相脱离的第二卡部。发明生产时只需设置第一卡部和第二卡部就可有效防止内杆和外杆脱离,制造方便,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
【IPC分类】B25G1-04, A47L13-58, A47L13-20
【公开号】CN104856625
【申请号】CN201510229916
【发明人】林宏刚
【申请人】林宏刚
【公开日】2015年8月26日
【申请日】2015年5月7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