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颗粒物填充的坐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一种以颗粒物作为填充材料的坐具,特别是一种可以对人体臀部的坐姿压力进行分解,填充颗粒物分布更加均衡的坐具。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以颗粒物填充的坐具通常以形状相同的上底面和下底面进行上下对应后沿着边沿固定结合,形成一个以边沿轮廓为外围的封闭腔体,在封闭腔体内,上底面和下底面之间以间隔的直线方式直接结合形成结合线,结合线之间形成囊腔,囊腔内分布有颗粒物;由于颗粒物在受力时具有流动性的特点,这种颗粒物填充的坐具因此具备了柔软的特性,得到广泛使用。
[0003]但是,现有的颗粒物填充坐具,其间隔性结合线所形成的圆弧形凹陷和圆面凸出造成颗粒物在坐具内部分布不均匀,造成坐具表面高低不平,特别是坐具越厚,高低不平越加剧,坐具适用性越差;因此,目前的这类坐具的厚度都很薄,厚度太薄造成坐具承坐时提供给人体的舒适度较差。而且,现有的颗粒物填充的坐具,在中部的承坐区域,各间隔结合线之间互不相通,颗粒物不能在各个间隔囊腔之间流通,在承坐受压时颗粒物无法在各个囊腔之间应对压力自动调节和分布,无法形成迎合人体臀部的最佳形态,颗粒物之间无法形成最佳的相互作用力,局部区域作用力过于集中,造成人的舒适感较差。同时,现有的颗粒物填充的坐具上底面为一个整片结构,其承坐时处于人体臀部两坐骨之间的材料被压紧定位而相互牵拉,阻止了人体臀部坐姿压力向左右方向分解,人体臀部与坐具之间的垂直作用力无法因分解而减小,使得人体的舒适感较差。再次,现有的颗粒物填充的坐具在承坐时颗粒物会向人体臀部两坐骨之间移动集中,造成对人体会阴部位重要血管、神经束的压迫,有害人体。最后,现有的颗粒物填充的坐具也无法对内部颗粒物的用量进行调节。
【发明内容】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颗粒物填充的坐具,以解决现有颗粒物填充的坐具不能对人体臀部的坐姿压力进行分解、中部承坐区域的颗粒物无法在各个囊腔之间进行流通、承坐受压时颗粒物向人体会阴部位移动集中、颗粒物分布不均匀,表面高低不平,厚度较薄、无法进行颗粒物用量调节等一系列弊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颗粒物填充的坐具,包括填充有颗粒物的坐垫芯,所述坐垫芯包括上底面、下底面以及固定连接上、下底面周边部位的外围圈;所述上底面的中部区域设有中央孔,对应所述中央孔处的上、下底面之间通过隔离圈固定连接,所述上、下底面、外围圈及隔离圈共同构成用于填充颗粒物的内部空间,所述内部空间内沿中央孔的长度方向对称设有多个相互平行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将内部空间划分为若干个相通的囊腔;所述上底面上方还设置有承坐面,所述承坐面对应中央孔位置开设有中缝,所述中缝将承坐面分为两个活动页。
[0005]进一步,若干个所述的连接块之间的间距相等,连接块的一端为窄段,另一端为宽段;所述窄段的端部与隔离圈固定结合,窄段的上、下两边分别与上、下底面之间留有距离;所述宽段的上、下两边分别与上、下底面固定结合,宽段的端部与外围圈之间留有距离。
[0006]进一步,所述坐垫芯和承坐面均为软性材质,所述承坐面由前至后的展开长度小于对应上底面由前至后的展开长度;所述承坐面由左至右的展开长度大于对应上底面由左至右的展开长度。
[0007]进一步,所述外围圈的一侧开设有带开合结构的物料调节口,所述外围圈上对应物料调节口位置设有与内部空间相通的柔性物料管。
[0008]进一步,所述开合结构为拉链,所述柔性物料管为长筒状的布袋口,当所述拉链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布袋口堆叠于物料调节口内。
[0009]进一步,所述承坐面的周边与外围圈固定结合。
[0010]进一步,所述承坐面的前、后两边的下方固定结合有两个相向开口的套口,所述套口大小与坐垫芯相匹配;所述承坐面通过套口与坐垫芯拆卸式连接。
[0011 ] 进一步,两个所述套口之间通过粘扣带或系绳连接。
[0012]进一步,所述中缝两边活动页的对接处分别设有相互吸附的磁条。
[0013]进一步,所述颗粒物为谷壳、山楂子、决明子或黄荆子或谷壳粉碎物。
[001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坐具在空载的状态下,充满垫芯的颗粒物被限制在隔离圈、外围圈、上底面、下底面形成的有限空间中,由于颗粒物的相互挤压而使坐具的垫芯产生由内向外的张力。由于受到颗粒物的挤压,软性的物料管变形关闭,自动封堵于物料调节口处,在颗粒物和物料调节口之间起隔离作用,阻止颗粒物的张力直接作用于封口拉链,防止拉链被拉开,避免颗粒物的逸出。当颗粒物不足或过多时,可以将物料管从外围圈的内侧翻出到外部,从物料管导入或导出颗粒物,完成后将物料管从物料调节口塞入外围圈内侧再拉上拉链,关闭物料调节口即可,从而方便地实施了颗粒物用量的调节。
[0015]在垫芯产生的由内向外的张力作用下,沿着外围圈与上底面的固定结合线轮廓,垫芯既呈现出稳定的外形,又具备柔软的特点。在垫芯产生的由内向外的张力作用下,上底面被充分展开,由于承坐面前边到后边之间的材料实际可展开长度小于上底面前边到后边之间的材料实际可展开长度;承坐面左边到右边之间的材料实际可展开长度大于上底面左边到右边之间的材料实际可展开长度,这样上底面的充分展开不会在左右方向上拉开承坐面的中缝,而是在前后方向上将承坐面拉平并将承坐面中缝并拢,从而使坐具表面呈现平整平滑的外观。当承坐面中缝两侧设置有磁条时,由于磁条的相互吸引,使坐具表面的平整效果进一步加强。
[0016]当坐具承坐时,在人体臀部的压力下,由于承坐面中缝下方的结构是中央孔,其正好使承坐面中缝左右的两部分不被人体臀部两边的坐骨压紧定位,从而使承坐面左右两部分向左右两边分离,将人体臀部的压力向左右水平方向分解,使人体臀部与坐具之间的垂直作用力被分解而减小,臀部的压迫感减小,人的舒适感得以提高。
[0017]隔离圈将颗粒物限制在隔离圈与外围圈之间的区域,在人体臀部的压力下,坐具中的颗粒物不会向会阴部位移动集中,从而使此部位重要的血管、神经束不受压迫,得到保护。
[0018]连接块、外围圈、隔离圈共同消除了上底面和下底面之间的直接固定结合,拉开了上底面和下底面之间的距离,使垫芯内部能够以更大的厚度容纳更多的颗粒物。厚度的增大,使坐具在承坐时变形的深度和面积随之增大,导致单位面积上的压强更小,人体的舒适感被进一步增强。同时,连接块使上底面和下底面之间的距离在各个部位保持相同,消除了上底面出现的圆弧形凹陷和圆面凸出,使坐具在任意厚度情况下均保持了内部颗粒物的分布均匀和上下底面的平整。
[0019]连接块的窄段端头与隔离圈固定结合阻止了隔离圈在受压时向中部以内的空间凸出,有效地保持了隔离圈形态的稳定,进而使隔离圈中部以内的空间保持稳定。连接块的窄段上下边沿分别与上底面、下底面保持一定的距离,连接块的宽段与外围圈保持一定的距离,此特征使坐具在中部承坐区域和外周分别形成了各囊腔之间的互联通道,坐具承坐受压时颗粒物同时在囊腔内部和各囊腔之间发生流动,自动应对人体臀部的坐姿压力和臀部形状而形成最适宜的分布状态,使整个坐具内部各处颗粒物相互之间的作用力自动调节平衡,消除了承坐区域内颗粒物与人体臀部之间以及颗粒物与颗粒物之间作用力过于集中的弊端,人体臀部各处受到的反作用力均匀而且最小,人体的舒适感又一次被提高。
【附图说明】
[0020]下面结合附图就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实施例1的主视图;
图2是实施例1的俯视图;
图3是实施例1中沿E-E面的剖视图;
图4是实施例1中沿H-H面的剖视图;
图5是实施例1中沿F-F面的剖视图;
图6是实施例1中沿G-G面的剖视图;
图7是实施例2的主视图;
图8是实施例2的俯视图;
图9是实施例2中沿E1-E1面的剖视图;
图10是实施例2中沿H1-H1面的剖视图;
图11是实施例2中沿F1-F1面的剖视图;
图12是实施例2中沿G1-G1面的剖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