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具和锅具的加工方法

文档序号:9253771阅读:1034来源:国知局
锅具和锅具的加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家用烹饪产品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锅具和锅具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锅具的种类很多,例如汤锅、奶锅、煎锅等,上述锅具多采用铝材制成。
[0003] 将铝制锅身的锅具在电磁炉上使用时,由于锅体铝基材和磁感应片的热膨胀系数 差异较大,锅体铝基材膨胀系数相对较大,导致加热时锅体向内凸起,从而使油散到锅内边 沿,不便于烹饪。
[0004] 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将铝制锅身的底部加厚,或是在铝制锅身的底部焊接或粘 接较厚的铁片的方法,来预防铝制锅身底部变形的问题。
[0005] 但是,上述防止铝制锅身变形的方法均存在制造成本高、工艺复杂繁琐、防变形效 果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锅具和锅具的加工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具有 铝制锅身的锅具存在加热时易变形的问题。
[0007]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锅具,包括:铝制锅身,铝 制锅身的厚度范围为1. 8毫米至6毫米;第一导磁热传导片,第一导磁热传导片设置在铝制 锅身的底部的内表面上;第二导磁热传导片,第二导磁热传导片设置在铝制锅身的底部的 外表面上,第一导磁热传导片的面积占第二导磁热传导片的面积的20%至50%,第二导磁 热传导片的直径范围为130毫米至200毫米。
[0008] 进一步地,第一导磁热传导片的面积占第二导磁热传导片的面积的30%至47%。
[0009] 进一步地,第一导磁热传导片和第二导磁热传导片为铁素体不锈钢导磁片或铁 片。
[0010] 进一步地,第一导磁热传导片具有多个第一通孔,多个第一通孔的总面积占第一 导磁热传导片的总面积的15%至35% ;第二导磁热传导片具有多个第二通孔,多个第二通 孔的总面积占第二导磁热传导片的总面积的15%至35%。
[0011] 进一步地,第一导磁热传导片呈圆形;且第一导磁热传导片和第二导磁热传导片 的厚度均为〇. 3毫米至1毫米。
[0012] 进一步地,第一导磁热传导片和第二导磁热传导片位于铝制锅身的底部的中心位 置处。
[0013] 进一步地,锅具还包括保护涂层,保护涂层涂覆在铝制锅身和第一导磁热传导片 的表面上。
[0014]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锅具的加工方法,包括:对具有第二通孔的第 二导磁热传导片和具有第一通孔的第一导磁热传导片进行加工,以使第一导磁热传导片的 面积占第二导磁热传导片的面积的20%至50%;将第一导磁热传导片设置在铝制锅身的内 表面上,将第二导磁热传导片设置在铝制锅身的外表面,并使第一导磁热传导片与第二导 磁热传导片同心设置,通过挤压的方式以使第一导磁热传导片和第二导磁热传导片固定在 铝制锅身上。
[0015] 进一步地,加工方法还包括将第一导磁热传导片和第二导磁热传导片固定在铝制 锅身上之后的后处理方法:在铝制锅身和第一导磁热传导片的表面上涂覆保护涂层。
[0016]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第一导磁热传导片设置在铝制锅身的底部的内表面上用 于防止铝制锅身形变。本发明通过在铝制锅身的底部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导磁热传导片和 第二导磁热传导片,以使铝制锅身的底部形成相对对称的整体结构。当锅具受热时,当锅具 在电磁炉上加热时,第一导磁热传导片和第二导磁热传导片构成的相对对称的结构可以减 少由于锅体和导磁热传导片(包括第一导磁热传导片和第二导磁热传导片)膨胀系数差异 导致的变形。
[0017] 此外,为了保证锅具的使用安全性,必须要避免铝制锅身的底部向外凸起,从而防 止锅具在电磁炉面板上打转。经实践表明,第一导磁热传导片应小于第二导磁热传导片,这 样更有利于防止铝制锅身的外凸变形。
[0018] 在锅具在被加热的过程中,第一导磁热传导片会同时感应到磁场发热,而第一导 磁热传导片产生的热量可直接传导给食物用于加热,从而大大减少了热量损失、提高了能 量利用率和加热效率,并节省了念、饪时间。
【附图说明】
[0019]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 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0] 图1示出了本发明中的锅具的各部件的安装位置关系示意图;以及
[0021] 图2示出了本发明中的铝制锅身、第一导磁热传导片和第二导磁热传导片在挤压 后的连接关系不意图。
[0022]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3] 10、铝制锅身;11、第一凸起结构;12、第二凸起结构;20、第一导磁热传导片;21、 第一通孔;30、第二导磁热传导片;31、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 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0025]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 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 理解的相同含义。
[0026] 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 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 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 用于限制本发明。
[0027] 为了现有技术中具有铝制锅身的锅具存在加热时易变形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 种锅具和锅具的加工方法。
[0028] 如图1和图2所示,锅具包括铝制锅身10、第一导磁热传导片20和第二导磁热传 导片30,第一导磁热传导片20设置在铝制锅身10的底部的内表面上,第二导磁热传导片 30设置在铝制锅身10的底部的外表面上,第一导磁热传导片20的面积小于第二导磁热传 导片30的面积,当锅具电磁加热时,铝制锅身10在第一导磁热传导片20和第二导磁热传 导片30的抵消作用下,铝制锅身10的内凹变形量大于0且小于1毫米。
[0029]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内凹变形是指铝制锅身10的底部向铝制锅身10的内腔侧 顶起的变形。相对地,外凸变形是指铝制锅身10的底部向背离铝制锅身10的开口方向顶 起的变形。
[0030] 本发明中的第一导磁热传导片20设置在铝制锅身10的底部的内表面上用于感应 电磁炉磁场发热。本发明通过在铝制锅身10的底部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导磁热传导片20 和第二导磁热传导片30,以使铝制锅身10的底部形成相对对称的整体结构。当锅具受热 时,第一导磁热传导片20和第二导磁热传导片30能够根据各自膨胀系数的差异而使变形 相互抵消,从而减少铝制锅身10的变形量,进而保证了锅具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承受长期、 高温加热而不易变形,有效延长了炊具的使用寿命。
[0031] 此外,为了保证锅具的使用安全性,必须要避免铝制锅身10的底部向外凸起,从 而防止锅具在电磁炉面板上打转。经长期实践表明,第一导磁热传导片20应小于第二导磁 热传导片30,这样更有利于防止铝制锅身10的外凸变形。
[0032] 在锅具在被加热的过程中,第一导磁热传导片20会同时感应到磁场发热,而第一 导磁热传导片20产生的热量可直接传导给食物用于加热,从而大大减少了热量损失、提高 了能量利用率和加热效率,并节省了烹饪时间。由于在铝制锅身10的底部外表面上设置有 第二导磁热传导片30,因而保证了炊具的导热效率,提高了炊具的热传导性能。
[0033] 需要说明的是,经实践表明,仅具有第二导磁热传导片30的锅具,由于铝制锅身 10的铝基材和第二导磁热传导片30的热膨胀系数差异较大,且铝制锅身10的铝基材的膨 胀系数相对较大,容易使铝制锅身10的底部在加热的过程中向内凸起,从而容易使油散到 锅底的周缘处,导致不便于对食材进行烹饪。
[0034] 可选地,第一导磁热传导片20的面积占第二导磁热传导片30的面积的20%至 50%,第二导磁热传导片30的直径范围为130毫米至200毫米。
[0035] 进一步可选地,第一导磁热传导片20的面积占第二导磁热传导片30的面积的 30%至 47%。
[0036] 为了提高第一导磁热传导片20和第二导磁热传导片30的热传导效率,因而第一 导磁热传导片20和第二导磁热传导片30为铁素体不锈钢导磁片或铁片。由于铁素体不锈 钢导磁片或铁片内的铁原子具有良好的导磁性能,因而有效提高了锅具的加热效率。
[0037] 可选地,第一导磁热传导片20具有多个第一通孔21,多个第一通孔21的总面积 占第一导磁热传导片20的总面积的15%至35%;第二导磁热传导片30具有多个第二通孔 31,多个第二通孔31的总面积占第二导磁热传导片30的总面积的15%至35% (请参考图 1和图2)。通过上述的设计,可以保证铝制锅身10在受热时不会向外凸,并将内凹量控制 在可控的范围内。
[0038]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通孔21的总面积过大时,会导致第一导磁热传导片20的热 传导能力大幅下降,从而影响锅具的加热效率;但是,当第一通孔21的总面积过小时,不便 于第一导磁热传导片20和铝制锅身10的牢固结合。经过大量的实验表明,当第一通孔21 的总面积占第一导磁热传导片20的总面积的15%至35%时,既能够保证锅具的加热效率, 还可以保证第一导磁热传导片20和铝制锅身10的连接可靠性。同理,第二导磁热传导片 30与铝制锅身10也是如上所述。
[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