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阀及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719262阅读:来源:国知局
>[0034]具体地,阀体10内设置有排汽通道11,且阀体10的第一端壁12上设置有蒸汽入口 121,蒸汽入口 121与排汽通道11相连通,阀体10的第二端壁13上设置有蒸汽出口 131和第一卡装部;活动单元20与阀体10可活动地连接,且活动单元20上设置有排汽孔221和第二卡装部;驱动单元30分别与活动单元20和阀体10相连;复位单元40的第一端卡入第一卡装部内,复位单元40的第二端卡入第二卡装部内;其中,驱动单元30与复位单元40相协调,并驱动活动单元20相对于阀体10运动,以使排汽孔221与蒸汽出口 131连通或断开。
[0035]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驱动单元30为记忆金属件。
[0036]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蒸汽阀1,在排气通道内的蒸汽温度到达记忆金属件的预设变形温度时,记忆金属件发生伸长变形,并驱动活动单元20相对于阀体10向上运动,以使排汽孔221与蒸汽出口 131相连通,从而实现排汽孔221与外界环境相连通,则阀体10内的蒸汽可从排汽孔221排出产品,其中,活动单元20在向上运动的同时,对复位单元40传递向上的压应力,以使复位单元40发生压缩变形;在排气通道内的蒸汽温度低于记忆金属件的预设变形温度时,记忆金属件不发生伸长变形,此时,复位单元40弹性恢复,且复位单元40在弹性恢复的过程中驱动活动单元20相对于阀体10向下运动,使排汽孔221与蒸汽出口 131断开,从而实现排汽孔221与外界环境相隔绝,即阻断了外界环境与排汽通道11之间的空气流通,从而有效地避免环境中的细菌、灰尘进入排汽通道11内,进而提高了产品的使用清洁度,当产品应用于烹饪器具时,减少了烹饪器具内部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热量交换,从而减少了烹饪器具不必要的能量损失,实现了产品的保温目的;此夕卜,设置第一卡装部和第二卡装部,将复位单元4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卡入第一卡装部和第二卡装部内即可,该结构的设置一方面为复位单元40的安装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可有效地防止复位单元40蹿动或者脱落的情况出现,从而提高了复位单元40在驱动活动单元20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活动单元20的运动平稳性。
[003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7所示,第二端壁13上设置有环形卡槽132,环形卡槽132的槽壁围成第一卡装部。
[0038]在该实施例中,卡装的安装方式简单,通过在第二端壁13上设置环形卡槽132,使复位单元40的第一端卡入环形卡槽132内即可,该结构的设置一方面为复位单元40的安装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可有效地防止复位单元40蹿动或者脱落的情况出现,从而提高了复位单元40在驱动活动单元20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活动单元20的运动平稳性。
[003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环形卡槽132的开口处设置有限位凸起。
[0040]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环形卡槽132的开口处设置限位凸起,进一步地,设置环形卡槽132的限位凸起处的开口宽度小于复位单元40上与环形卡槽132相卡合部位的宽度,则将复位单元40的第一端卡入环形卡槽132后,限位凸起可有效地防止复位单元40从环形卡槽132脱出,从而提高了环形卡槽132对复位单元40的连接可靠性,进而提高了复位单元40在驱动活动单元20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即相对提高了活动单元20的运动平稳性。
[004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图4、图5和图7所示,活动单元20包括:上底板21、侧围板22和下底板23。
[0042]具体地,上底板21的下表面与驱动单元30相抵靠;侧围板22的一端与上底板21的周边相连接,具体地,可将排汽孔221设置在侧围板22上;下底板23呈环形,下底板23的内环边沿与侧围板22的另一端相连接,且下底板23上设置有第二卡接部,复位单元40的第二端卡入第二卡装部内,并与下底板23相抵靠。
[0043]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活动单元20的上底板21的下表面与驱动单元30相抵靠,下底板23与复位单元40相抵靠,在排气通道内的蒸汽温度到达记忆金属件的预设变形温度时,记忆金属件发生伸长变形,并向上底板21提供向上的推力,以推动活动单元20相对于阀体10向上运动,以使排汽孔221与蒸汽出口 131相连通,从而实现排汽孔221与外界环境相连通,使阀体10内的蒸汽可从排汽孔221排出产品,其中,活动单元20在向上运动的同时,下底板23压缩复位单元40 ;在排气通道内的蒸汽温度低于记忆金属件的预设变形温度时,记忆金属件不发生伸长变形,此时,复位单元40弹性恢复,且复位单元40在弹性恢复的过程中向下底板23提供向下的推力,以推动活动单元20相对于阀体10向下运动,使排汽孔221与蒸汽出口 131断开,从而实现排汽孔221与外界环境相隔绝,该结构的设置在保证驱动单元30与复位单元40相协调,以实现驱动活动单元20相对于阀体10上下运动的同时,通过使复位单元40的第二端卡入第二卡装部内,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复位单元40在驱动活动单元20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即提高了活动单元20的运动平稳性。
[004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图4、图5和图7所示,下底板23上设置有限位板231,具体地,多个限位板231绕下底板23的轴线在下底板23上等间距分布,下底板23、侧围板22和多个限位板231围成第二卡装部。
[0045]在该实施例中,卡装的安装方式简单,通过设置限位板231,并使下底板23、侧围板22和多个限位板231围成第二卡装部,使复位单元40的第二端卡入限位板231与侧围板22之间即可,该结构的设置一方面为复位单元40的安装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可有效地防止复位单元40蹿动或者脱落的情况出现,从而提高了复位单元40在驱动活动单元20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活动单元20的运动平稳性。
[004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限位板231的自由端向侧围板22所在的方向弯折。
[0047]在该实施例中,使限位板231的自由端向侧围板22所在的方向弯折,进一步地,设置限位板231的自由端的端点与侧围板22外表面之间的垂线段距离小于复位单元40上与第二卡装部相卡合部位的宽度,则将复位单元40的第二端卡入限位板231与侧围板22之间后,限位板231的自由端可有效地防止复位单元40从限位板231与侧围板22之间脱出,从而提高了第二卡装部对复位单元40的连接可靠性,进而提高了复位单元40在驱动活动单元20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即相对提高了活动单元20的运动平稳性。
[004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下底板23上设置有环形挡筋,下底板23、侧围板22和环形挡筋围成第二卡装部。
[0049]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环形挡筋,并使下底板23、侧围板22和环形挡筋围成第二卡装部,使复位单元40的第二端卡入环形挡筋与侧围板22之间即可,该结构的设置一方面为复位单元40的安装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可有效地防止复位单元40蹿动或者脱落的情况出现,从而提高了复位单元40在驱动活动单元20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活动单元20的运动平稳性。
[005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环形挡筋上设置有限位凸筋。
[0051]在该实施例中,在环形挡筋上设置限位凸筋,进一步地,设置限位凸筋端点与侧围板22外表面之间的垂线段距离小于复位单元40上与第二卡装部相卡合部位的宽度,则将复位单元40的第二端卡入环形挡筋和侧围板22之间后,限位凸筋可有效地防止复位单元40从环形挡筋与侧围板22之间脱出,从而提高了第二卡装部对复位单元40的连接可靠性,进而提高了复位单元40在驱动活动单元20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即相对提高了活动单元20的运动平稳性。
[005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复位单元40为锥形弹簧,且锥形弹簧的直径从第一端向第二端逐渐减小。
[0053]在该实施例中,由于第二卡装部设置于活动单元20上,且在蒸汽阀I在执行排汽功能和执行保温、防尘功能之间切换的过程中,活动单元20需相对阀体10运动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