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尘器尘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11120阅读:2626来源:国知局
吸尘器尘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尘器尘杯。
【背景技术】
[0002]众所周知,吸尘器是通过吸尘器电机高速旋转,从吸入口吸入空气,在吸尘器的前腔产生真空,外界大气压高于吸尘器内部,吸入口将地面带有灰尘的空气吸入。随着与电机轴相连的叶轮的回转,集尘室内的空气顺着机体内的空气通路向排气部流动,气压增加,吸入的灰尘被过滤器过滤,清洁的空气被排出并冷却电机。通常吸尘器包括传统的尘袋式吸尘器、和无尘袋式吸尘器两种。
[0003]传统的尘袋式吸尘器,依赖纸袋或布袋本身的过滤作用过滤空气。空气进入尘袋后由纸袋上的微小气孔排出,灰尘纸肩等则留在尘袋中。长时间使用后,灰尘会附着在尘袋内壁上堵塞气孔阻碍空气排出,导致吸尘器的吸力下降。如果吸尘后不及时更换尘袋,灰尘中的细菌,螨虫等还会在尘袋中大量繁殖,下次使用时细菌螨虫就会随着气流排出到空气中产生异味,造成二次污染,影响使用者及家人健康。
[0004]无尘袋式吸尘器又称尘杯式吸尘器,利用空气在尘杯内旋转形成的高速离心力来分离尘气,灰尘由于重力作用落入尘杯内,减少了堵塞,水平吸力持久强劲,分离的空气则经由电机保护过滤器及高效HEPA (High 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高效空气过滤器)过滤后排出,不含尘螨,杜绝了二次污染,而且不用经常更换尘袋,因此无尘袋式吸尘器逐步取代尘袋式吸尘器,得到了众多吸尘器用户的青睐,也促使各大吸尘器厂商对无尘袋式吸尘器进行持续性的研发。现有无尘袋吸尘器通常采用从前端的主吸口沿着进风通道到达尘杯侧面进风口,再引入到一级分离器,通过旋风网罩进行第一次分离,接着经过多个旋风锥进行二次分离,然而该结构进风风道过长,增加模具成本,能效损失大,易堵孔,毛发易缠绕在旋风网罩上,清理时需手动装取一级分离体。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吸尘器尘杯,以简化风道结构,降低模具成本,方便旋风网罩的清理。
[0006]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技术方案是:一种吸尘器尘杯,其包括:具有内腔的杯体、位于杯体底部且具有进风口的底盖、位于内腔中且具有甩灰口的旋风筒、位于旋风筒外侧且与甩灰口相连通的甩灰腔、伸入到旋风筒内的旋风网罩、位于旋风网罩下游的若干个旋风锥、以及位于相应旋风锥下方的至少一个集尘室,其中旋风筒的外侧壁至少部分由底盖所组成。
[0007]在第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包括如下附属技术方案:
[0008]所述底盖包括与进风口相连通并构成旋风筒外侧壁一部分的下旋风部、位于下旋风部外围且与甩灰腔相连通的集尘腔、以及位于集尘腔外侧且与集尘室对应的密封槽。
[0009]所述底盖包括位于下旋风部内且与旋风网罩相对设置的凸柱、以及围绕着凸柱螺旋上升的螺旋叶片,其中内腔设置有引导部,而集尘室的个数为单个,集尘室底部与引导部之间存在高度差。优选地,引导部为弧形或螺旋形,且集尘室位于引导部首尾两端之间,集尘室底部与引导部存在高度差。
[0010]所述旋风筒包括旋风腔、围绕在旋风腔外侧且与下旋风部共同构成旋风筒外侧壁的上旋风部、设置在上旋风部上的甩灰口、位于上旋风部上方且径向向外延伸的外缘、设置在外缘上且允许旋风锥底部穿过的至少一个通孔、以及位于外缘周围且将内腔在垂直方向上进行密封隔离的包胶,所述内腔还设置有引导灰尘由通孔向对应集尘室的引导部,其中引导部在向下和径向向外两个方向延伸。
[0011]所述集尘室的个数为多个且相互独立,并间隔设置在甩灰腔的外围,内腔的截面积等于集尘室和甩灰腔的截面积之和,优选地,所述旋风网罩和旋风锥一体成型。
[0012]其进一步包括设置在密封槽内的二级密封圈、以及设置在上旋风部和下旋风部之间的旋风密封圈,其中二级密封圈一体形成有径向向内的凸部,而旋风密封圈则一体形成有位于底部的倒扣,所述内腔还设置有引导灰尘由相应通孔向对应集尘室的至少一个引导部,其中每个引导部在向下和径向向外两个方向延伸,优选地,引导部与集尘室的底部存在高度差。
[0013]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技术方案是:一种吸尘器尘杯,其包括:具有内腔的杯体、位于杯体底部且具有进风口的底盖、位于内腔中且具有甩灰口的旋风筒、位于旋风筒外侧且与甩灰口相连通的甩灰腔、伸入到旋风筒内的旋风网罩、位于旋风网罩下游的若干个旋风锥、以及位于相应旋风锥下方的至少一个集尘室,其中旋风筒为一体式零件并包括旋风腔、围绕在旋风腔外侧的旋风部、设置在旋风部上的甩灰口、位于旋风部上方且径向向外延伸的外缘、以及设置在外缘上且允许旋风锥底部穿过的至少一个通孔,所述外缘将内腔在垂直方向上进行密封隔离。
[0014]在第二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包括如下附属技术方案:
[0015]所述底盖包括与甩灰腔相连通的集尘腔、与旋风网罩相对设置的凸柱、围绕着凸柱螺旋上升的螺旋叶片、以及位于集尘腔外侧且与集尘室对应的密封槽,其中底盖与旋风筒底部密封。
[0016]所述甩灰腔上方设置有呈弧形或螺旋形的一引导部,而集尘室的个数为单个,优选地,集尘室位于引导部首尾两端之间,集尘室底部与引导部存在高度差。
[0017]所述集尘室为多个且相互独立,并间隔设置在甩灰腔的外围,内腔的截面积等于集尘室和甩灰腔的截面积之和,所述旋风网罩和旋风锥一体成型,所述内腔还设置有引导灰尘由相应通孔向对应集尘室的多个引导部、与多个引导部相连的中心部、以及设置在中心部上并允许旋风筒穿过的中心孔,其中引导部在向下和径向向外两个方向延伸。
[0018]本实用新型优点是:
[0019]本实用新型简化风道结构,降低风量的损耗,降低模具成本,解决毛发及大垃圾缠绕在旋风网罩上以及垃圾残留在一级旋风器内的问题,有利于用户的清理操作。
【附图说明】
[0020]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2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实施例的分解图;
[0022]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实施例的装配图;
[0023]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实施例中杯体的内部结构图;
[0024]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0025]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实施例中底盖处于打开状态的剖视图;
[0026]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
[0027]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实施例中杯体的内部结构图;
[0028]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实施例中底盖和密封圈的结构图。
[0029]其中:10、杯体;12、底盖;14、杯盖;16、旋风筒;20、旋风网罩;22、网孔;24、网孔内腔;26、过渡腔;30、旋风锥;31、二级进风口 ;32、出风管;34、过滤件;40、二级密封圈;42、凸部;50、旋风密封圈;52、倒扣;100、内腔;101、甩灰腔;102、集尘室;104、引导部;106、中心部;108、中心孔;120、进风口 ;121、集尘腔;122、下旋风部;124、凸柱;126、螺旋叶片;128、密封槽;140、出风口 ;160、旋风腔;161、上旋风部;162、甩灰口 ;164、外缘;166、通孔;168、包胶。
【具体实施方式】
[0030]实施例: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吸尘器尘杯的第一实施例,其包括:呈圆柱形且两端开口并具有内腔100的杯体10、位于杯体10底部且可开启或封闭底部开口的底盖12、位于杯体10顶部且可开启或封闭顶部开口的杯盖14、位于内腔100中且具有甩灰口 162的旋风筒16、位于旋风筒16外侧且与甩灰口 162相连通的甩灰腔101、伸入到旋风筒16内的旋风网罩20、位于旋风网罩20下游的若干个旋风锥30、位于相应旋风锥30下方的若干个集尘室102、以及位于旋风锥30下游的过滤件34。其中集尘室102为相互独立,且位于甩灰腔101的外围。内腔100的截面积等于集尘室102和甩灰腔101截面积之和。旋风筒16优选为一级旋风器。
[0031]底盖12包括进风口 120、与进风口 120相连通的下旋风部122、位于下旋风部122外围且与甩灰腔101相连通的集尘腔121、位于下旋风部122中心且与旋风网罩20相对设置的凸柱124、围绕着凸柱124螺旋上升的螺旋叶片126、以及位于集尘腔121外侧的密封槽 128。
[0032]杯盖14设置有出风口 140并可固定过滤件34,其中过滤件34优选为海帕或过滤棉。
[0033]旋风筒16还包括位于下旋风部122上方且共同构成旋风筒16外侧壁的上旋风部161、位于上、下旋风部161、122内部的旋风腔160、设置在上旋风部161上的甩灰口 162、位于上旋风部161上方且径向向外延伸的外缘164、设置在外缘164上且允许旋风锥30底部穿过的若干个通孔166、以及位于外缘164周围且将内腔100在垂直方向上进行密封隔离的包胶168。本实施例中旋风筒16为上下分离式的两旋风部来共同组成,便于在底盖12开启之后,便于下旋风部内所缠绕的毛发进行清理,而且在底盖12的旋转打开时,灰尘及毛发在重力的作用下也便于进行清理工作。而且内腔100还设置有引导灰尘由相应通孔166向对应集尘室102的若干个引导部104、与各引导部104均相连的中心部106、设置在中心部106上且允许上旋风部161穿过的中心孔108,其中每个引导部104在向下和径向向外两个方向延伸。另外旋风网罩20上有毛发缠绕时既可打开底盖12清理也可以打开顶盖14取出二级旋风器清理,而且手无需直接接触垃圾,减少污染。
[0034]旋风网罩20包括若干个网孔22、位于网孔22内侧的网孔内腔24、以及位于网孔内腔24上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