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片弃流截污排放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20895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分片弃流截污排放系统,包括整个管网区域按网格划分为面积在0.2~4平方公里之间的雨水处理分区,每个所述雨水处理分区包括雨水管网和截流井(4);所述截流井(4)具有进水口,污水出口和净水出口,每个雨水处理分区内雨水管网的出水口均与该雨水处理分区内的截流井(4)进水口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流井(4)的污水出口与截污箱涵(8)连通;所述截流井(4)的净水出口与自然水体(7)连接;所述截污箱涵(8)连通污水处理厂(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片弃流截污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污箱涵(8)具有坡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分片弃流截污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污箱涵(8)上布置有多个下开式堰门(9)。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片弃流截污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开式堰门(9)的数量等于所述雨水处理分区的数量。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片弃流截污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管网包括合流制管网或者分流制管网或者混流制管网。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片弃流截污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处理分区包括离污水处理厂(6)最远的远点雨水处理分区(1.1)和其余雨水处理分区(1.2);所述其余雨水处理分区(1.2)内设有汇流管;所述雨水管网包括雨水支管(2)、污水支管(3)和\t污水总管(5);所述远点雨水处理分区(1.1)内的雨水支管(2)和污水支管(3)通过污水总管(5)与远点雨水处理分区(1.1)内的截流井(4)进水管连接;所述其余雨水处理分区(1.2)内的雨水支管(2)和污水支管(3)通过汇流管与其余雨水处理分区(1.2)各自对应的截流井(4)进水管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分片弃流截污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流井(4)包括截流井构筑物(4-1);所述截流井构筑物(4-1)的进水口与合流制管道(4-2)连接;所述截流井构筑物(4-1)的排水口连接自然水体;所述截流井包括截流井构筑物(4-1)内设置有固定堰(4-3);所述截流井构筑物(4-1)的进水口和所述固定堰(4-3)之间的截流井构筑物(4-1)侧壁上设置有污水截流口(4-4);所述污水截流口(4-4)处设置有浮球截流装置(4-5);所述污水截流口(4-4)和所述固定堰(4-3)之间设置有浮动挡板(4-6)或者水平格栅;所述浮动挡板(4-6)或水平格栅垂直于所述截流井构筑物(4-1)的池底面且与所述截流井构筑物(4-1)的侧壁呈一倾角;所述固定堰(4-3)或所述截流井构筑物(4-1)的排水口上设置有水力浮动式止回阀门(4-7)。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分片弃流截污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力浮动式止回阀门(4-7)设置于所述固定堰(4-3)上;所述水力浮动式止回阀门(4-7)包括设置于所述固定堰(4-3)侧壁上的导轨(71);所述导轨上滑动配合连接有门板(72);所述门板上\t连接有浮箱(73)。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分片弃流截污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球截流装置(4-5)包括设置在所述截流井构筑物(4-1)侧壁上的旋转板(51);所述旋转板(51)中部铰接在所述污水截流口(4-4)侧旁;所述旋转板(51)的一端设有浮球(52),另一端为与污水截流口(4-4)配合的启闭板(53);所述旋转板(51)上方的所述截流井构筑物(4-1)侧壁上设有第一限位杆(55)和第二限位杆(56);当所述启闭板(53)完全开启时,所述启闭板(53)与所述第一限位杆(55)接触;当所述启闭板(53)完全将污水截流口(4-4)覆盖时,所述启闭板(53)与所述第二限位杆(56)接触。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片弃流截污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整个管网区域按网格划分为面积在0.2~2平方公里之间的雨水处理分区。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