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护岸,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孔型生态护岸及块体。
背景技术:
长久以来,传统的旧式护岸工程被建筑在全国许多城市当中,对于近些年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护岸工程对于防洪、排涝等功能性上的偏重,导致了它并不能很好地融入当地生态环境。与此同时,大多用石料、沥青等硬性材料建筑的传统护岸对于自然环境以及生态平衡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日益明显。硬质材料有其自身的优点,例如坚固,耐久性较强,但是仅由它构成的传统护岸打破了水陆生态的平衡,使护岸本身成为了一个封闭的系统,也破坏了动植物赖以生存的栖息环境,故传统护岸已不再适合当下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大环境。为了弥补传统护岸的不足,以及改善其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生态护岸应运而生,它既具备传统护岸防洪、抗涝、引水和航运等功能,同时也具备了生态、自净乃至景观等功能。那么生态护岸块体即构成生态护岸的小单元,它作为生态护岸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人和水之间起着不可替代的连接作用。现有技术中已经有 “工”字型护岸块体,如图11所示,这种 “工”字型护岸块体造型过于简单,没有对水生动物的生存习性进行针对性的设计,且没有为水生植物的生长提供相应的位置。在此“工”字型护岸块体之间相连时,内部虽然有供鱼类游动的空间,但是块体上下部分没有留出与空气接触的孔隙,从而使内部空间过于封闭,从而将水陆环境隔断。长时间的利用,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形成一定的破坏。现有技术中还有“日”字型护岸块体,如图12所示,这种“日”字型护岸块体结构也很简单,长方体结构,内部具有两个较大的凹槽,但并不与地面联通,在凹槽中种植植物与水中的接触面积太小,不会起到集鱼作用,并且侧面的小圆孔也没有为鱼类提供宽敞的通道,从而使护岸块体太过于封闭,仅仅能够提供简单的物质交换,不能形成完整的食物链。此外,“日”字型护岸块体的连接也没有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在连接后不能形成相对稳定的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孔型生态护岸块体,它具有较大的孔隙,为鱼类等小型的水生动物提供了躲避天敌、生存繁衍的场所,也为水生植物提供了生长的植生孔,在水生植物的光合以及呼吸作用下,可以产生大量有机物,从而达到更加良好的集鱼效果。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由上述块体组装而成的护岸。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多孔型生态护岸块体,包括有单体和连接柱,所述的单体为空心的长方体,单体具有六个侧壁,底壁上设置有中通的植生孔,其它的侧壁上均设置有过鱼通道,单体的六个侧壁上均设置有规格一致且不中通的圆柱形凹槽,所述的连接柱是圆柱体,比圆柱形凹槽的直径略小,长度为圆柱形凹槽深度的两倍。
所述的连接柱与圆柱形凹槽的直径的差距小于等于3mm。
所述的单体和连接柱是由特细砂混凝土制成。
多孔型生态护岸,是由若干个单体和连接柱组装而成卧式护岸,相邻单体上的前后、左右侧壁上八个圆柱形凹槽通过四个连接柱整齐连接,与地面相连的一层的植生孔内填入泥土,泥土中埋入水生植物的草籽。
多孔型生态护岸,是由若干个单体和连接柱组装而成卧式护岸,前后相邻单体上的八个圆柱形凹槽通过四个连接柱整齐连接,左右相邻单体之间通过连接柱错开连接,形成阶梯式表面。
多孔型生态护岸,是由若干个单体和连接柱组装而成立式护岸,相邻单体侧壁上八个圆柱形凹槽通过四个连接柱整齐连接,与地面相连的一层的植生孔内填入泥土,泥土中埋入水生植物的草籽。
多孔型生态护岸,是由若干个单体和连接柱组装而成立式护岸,左右相邻单体上的八个圆柱形凹槽通过四个连接柱整齐连接,上下相邻单体之间通过连接柱错开连接,形成阶梯式表面。
本发明所具有的优点与效果是:
本发明多孔型生态护岸块体由于具有六个较厚的壁,以特砂细混凝土制成,自身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从而使它的耐久性得到保证;下壁的植生孔是中通的,其中不仅可以添加各种建筑材料,而且可以将水生植物栽入与地面连接的块体当中,为鱼类提供所需有机物,从而起到更加良好的集鱼效应;六个壁上都有较大的过鱼通道(其中下壁的过鱼通道即植生孔),使块体内部非常开阔,使鱼类及其他小型水生动物在其中穿梭更加畅通无阻,与此同时,下壁与四个角柱连接形成了相对隐蔽的空间,为鱼类的栖息,繁衍提供良好的场所。本生态护岸块体在连接的设计上借鉴了中国传统木工榫卯连接结构,使模型块体模块化,模型上的6个面均具有同样规格的凹槽,并且在对应的两个面上凹槽的位置是一致的,可以用小圆柱对块体进行连接。块体模型可以在6个面对应的方向做相应的连接,块体模型上的大孔隙,在块与块连接后依然贯通,从而形成更加宽阔的各类供水生动物所需的场所。小圆柱和块体模型的连接保证了良好的稳定性,除此之外,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坡度调整连接方式。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适应大部分的地势地形,根据不同的地势地形,选择所需要嵌插的小圆柱数量,使生态护岸块体的适应性更强,扩展性更高,大孔隙所形成的贯通的空间和植生孔为块体模型增添了生态功能,为鱼类以及其他的小型水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趋避场所。为鱼类等小型的水生动物提供了躲避天敌、生存繁衍的场所,为鱼类等小型的水生动物提供了宽敞的通道,可以自由穿梭;与地面相连的植生孔为水生植物的生长创造了空间,水生植物会吸引更多的鱼类,形成局部小生境,在水生植物的光合以及呼吸作用下,可以产生大量有机物,从而达到更加良好的集鱼效果。块体的外观设计力求平整,选用粗糙度较大的混凝土材料进行制作,铺设到岸坡上,可以减缓河道内水流流速,有利于治理各类河道并改善其当地河道周围的生态环境。块体及小圆柱易于制作,铺设操作简单,便捷,结构稳定,可以推广到各个城市河道及生态护岸建设上。本发明由特细砂混凝土制成,既保证块体的稳定性和耐久性,接近中粗砂混凝土良好性质,又可以使多孔型生态护岸块体更加节省成本,进而达到质优价廉的效果。既解决了中粗砂资源匮乏问题,且对于特细砂丰富的地区,可就地取材,节省建设成本,同时可以清淤保护河道生态环境。
特细砂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
混凝土立方体的抗压强度是反映混凝土性能的首要指标,一般来说,混凝土的强度越高,相对的其抗冻性也就越强。试验的主要过程有:
一、确定合适的特细砂砂率和水灰比;
二、然后根据砂率和水灰比确定特细砂混凝土的配合比;
三、据配合比去配制特细砂混凝土制成试件并进行为期28天的养护;
四、最后进行抗压强度试验。
本试验依据《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L 352-2006)》对本发明特制的特细砂混凝土进行测试,其抗压强度达到39MPa,能够满足一般的施工要求。
特细砂混凝土抗渗性试验:
将用本发明特制的特细砂混凝土制成的六块试件放入抗渗仪中便可以进行抗渗试验,试验过程中水压从0.1MPa开始,后面每8小时进行逐级增加,每次增加0.1MPa水压,与此同时,随时注意观察试件端面的情况。试验时,6个试件中3个试件表面出现渗水,即可停止试验,并记下当前的水压力。最终本试验结果表明:特细砂混凝土的抗渗等级为W6,能够满足建造护岸的混凝土抗渗等级要求。
特细砂混凝土抗冻性试验:
本设计及试验所在地为辽宁沈阳,地处中国东北部,故在冬季温度较低,对混凝土的抗冻性有所要求。为了测试特细砂混凝土的抗冻性,又进行了第三项试验,特细砂混凝土抗冻性试验。
将特制的特细砂混凝土试件共三块,在养护结束后进行冻融循环试验。试验中,每做25次冻融循环,就要对试件检测一次,也可根据特细砂混凝土的高低去确定检测的时间和次数。
试验结果显示此配合比下的特细砂混凝土抗冻性满足F200标准,能够满足东北地区护岸的混凝土所用的抗抗冻等级要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
图1为本发明多孔型生态护岸块体的单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多孔型生态护岸块体的连接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多孔型生态护岸块体的主视图;
图4为本发明多孔型生态护岸块体嵌插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1所示的多孔型生态护岸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2所示的多孔型生态护岸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3所示的多孔型生态护岸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4所示的多孔型生态护岸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5所示的多孔型生态护岸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6所示的多孔型生态护岸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现有技术中“工”字型护岸块体的主视图;
图12为现有技术中“日”字型护岸块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圆形凹槽;2上壁通道;3左壁过鱼通道;4植生孔;5前壁过鱼通道;6连接柱;单体100。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多孔型生态护岸块体,包括有单体100和连接柱6,如图1所示,所述的单体100为空心的长方体,单体具有六个较厚的侧壁,底壁上设置有中通的植生孔4,左、右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左壁过鱼通道3和右壁过鱼通道,前、后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前壁过鱼通道5和后壁过鱼通道,上壁上设置有上壁通道2。单体的六个侧壁上均设置有规格一致且不中通的圆柱形凹槽1。而且前后,左右,上下两两对应面上的凹槽位置是一致的。
如图2所示,所述的连接柱6是圆柱体,比圆柱形凹槽1的直径略小,所述的连接柱与圆柱形凹槽的直径的差距小于等于3mm。长度为圆柱形凹槽深度的两倍。所述的单体和连接柱是由特细砂混凝土制成。特细砂是指细度模数在1.5以下或平均粒径在0.25mm以下的砂,而用特细砂配制的混凝土即为特细砂混凝土。本发明中所使用的特细砂混凝土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特细砂混凝土,也可以是特制的特细砂混凝土。
特制的特细砂混凝土包括以下各物料,其重量份数比为:石灰:细骨料:粗骨料:水1:1.38:2.80:0.45。特制的特细砂混凝土的制备方法为常规的制备混凝土的方法。
实施例1
如图3、4、5所示,本实施例中多孔型生态护岸,是由若干个单体和连接柱组装而成的卧式护岸,相邻单体上的前后、左右侧壁上八个圆柱形凹槽通过四个连接柱整齐连接,与地面相连的一层的植生孔内填入泥土,泥土中埋入水生植物的草籽。
如图5所示,铺设方法是:从一端开始逐块进行连接。铺设第一排时,在左右方向上,将小圆柱逐个插入块体一侧壁上对应的8个凹槽内,并与下一个块体进行连接。在第一排与第二排相连时,将小圆柱插入第一排前壁的两个凹槽内,之后与第二排块体后壁的凹槽内进行连接。依此类推,每一块,每一排都由小圆柱将块体密切连接。而由于第一层会与地面相连接,故在植生孔内填入泥土,并将需要种植的水生植物的草籽埋入其中。
实施例2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多孔型生态护岸是由若干个单体和连接柱组装而成卧式护岸,前后相邻单体上的八个圆柱形凹槽通过四个连接柱整齐连接,左右相邻单体之间通过连接柱错开连接,形成阶梯式表面。
具体铺设方法是:根据当地地形,在块体左右其中一侧,选择其中两个凹槽进行连接,例如在铺设第一排时,第一块体右侧上下前两个凹槽与第二块左侧上下后两个凹槽用小圆柱相连接,第二排左右相连方式与第一排相同。第二排在与第一排相连时,将小圆柱插入块体之间前后对应的凹槽内。这样可以使块体铺设形成一定角度,以满足不同的地形。
实施例3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多孔型生态护岸是由若干个单体和连接柱组装而成卧式护岸,前后相邻单体上的八个圆柱形凹槽通过四个连接柱整齐连接,左右相邻单体之间通过连接柱错开连接,形成阶梯式表面。
具体的铺设方法是将第一块体右侧上下后两个凹槽与第二块左侧上下前两个凹槽用小圆柱相连接,第二排左右相连方式与第一排相同。第二排在与第一排相连时,将小圆柱插入块体之间前后对应的凹槽内。使块体铺设形成不同的角度,用来满足不同的地形。
实施例4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多孔型生态护岸,是由若干个单体和连接柱组装而成立式护岸,相邻单体侧壁上八个圆柱形凹槽通过四个连接柱整齐连接,与地面相连的一层的植生孔内填入泥土,泥土中埋入水生植物的草籽。
铺设方法是:从一端开始逐块进行连接。铺设第一层时,左右方向连接,将小圆柱逐个插入块体一侧壁上对应的8个凹槽内,并与下一个块体进行连接。前后方向连接,将小圆柱逐个插入块体前后壁的凹槽内,将它们连接。在第二层与第一层相连时,将小圆柱插入第二层下壁的4个凹槽内,之后与第一层块体上壁的4个凹槽内进行连接。依此类推,每一排,每一层都由小圆柱将块体密切连接。由于第一层会与地面相连接,故在植生孔内填入泥土,并将需要种植的水生植物的草籽埋入其中。
实施例5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多孔型生态护岸,是由若干个单体和连接柱组装而成立式护岸,左右相邻单体上的八个圆柱形凹槽通过四个连接柱整齐连接,上下相邻单体之间通过连接柱错开连接,形成阶梯式表面。
具体的铺设方法是:根据当地地形,在块体上侧,选择位于同一侧的两个凹槽进行连接,在铺设第一列时,第一块块体上侧前两个凹槽与第二块下侧后两个凹槽用小圆柱相连接。第二列在与第一列相连时,将小圆柱插入块体之间左右对应的凹槽内。这样可以使块体铺设形成一定角度,以满足不同的地形。
实施例6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多孔型生态护岸,是由若干个单体和连接柱组装而成立式护岸,左右相邻单体上的八个圆柱形凹槽通过四个连接柱整齐连接,上下相邻单体之间通过连接柱错开连接,形成阶梯式表面。
具体的铺设方法是:根据当地地形,在块体上侧,选择与实施例5相反侧的两个凹槽进行连接,在铺设第一列时,第一块块体上侧前两个凹槽与第二块下侧后两个凹槽用小圆柱相连接。第二列在与第一列相连时,将小圆柱插入块体之间左右对应的凹槽内。这样可以使块体铺设形成一定角度,以满足不同的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