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过滤雨水弃流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27673阅读:1317来源:国知局
多重过滤雨水弃流收集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属于海绵城市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重过滤雨水弃流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初期降雨时,前2~5mm的雨水一般污染严重,流量也比较小。雨水溶解了空气中的大量酸性气体、汽车尾气、工厂废气等污染性气体,而且一般含有一定量的影响植物生长的毒素,这些毒素可能包括硫化物、盐分等,甚至不适当的pH值。降落地面后,又由于冲刷沥青油毡屋面、沥青混凝土道路、建筑工地等,使得前期雨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病原体、重金属、油脂、悬浮固体等污染物质,因此前期雨水的污染程度较高,通常超过了普通的城市污水的污染程度。如果将前期雨水直接排入自然承受水体,将会对水体造成非常严重的污染,也不能将雨水直接回收利用,所以必须对前期雨水进行弃流处理,可以设置雨污切换装置,将降雨初期雨水分流至污水管道,降雨后期污染程度较轻的雨水经过预处理截留水中的悬浮物、固体颗粒杂质、沉淀、过滤,就可以达到回收利用的标准。

目前,大部分弃流装置容积为所有初期雨水体积,容积过大;一些采用手动操作排放初期雨水的装置容易由于操作问题失效;而可以自动开关的容积虽然小,但构造复杂、成本高;另外,初期雨水停留时间过长,导致固体颗粒杂质沉淀,装置极易堵塞,不利于装置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目前,弃流装置容积为所有初期雨水体积,容积过大;一些采用手动操作排放初期雨水的装置容易由于操作问题失效;而可以自动开关的容积虽然小,但构造复杂、成本高;另外,初期雨水停留时间过长,导致固体颗粒杂质沉淀,装置极易堵塞,不利于装置正常使用。为解决上述问题,开发了本装置。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重过滤雨水弃流收集装置,其组成包括4块外侧壁、竖向内隔板、弃流净化舱、第二净化舱、第三净化舱、第四净化舱、第一净化网、第二净化网、第三净化网、第四净化网、第五净化网、第六净化网、第七净化网、第八净化网、进水管、过水管、出水管、漂浮阀、排污口、加层斜板、加层平板、底板、漂浮阀板、阀杆和弃流口;

所述4块外侧壁长度相等,围成方形的筒,筒底部为方形底板;筒内部由竖向内隔板分隔成4个方形的舱,顺时针分别为弃流净化舱、第二净化舱、第三净化舱、第四净化舱;所述外侧壁和竖向内隔板高度相同;所述弃流净化舱的外侧壁上设置进水管,进水管的位置位于3/4~5/6外侧壁 高的高度处;在所述弃流净化舱和第二净化舱之间的竖向内隔板、在第二净化舱和第三净化舱之间的竖向内隔板、在第三净化舱和第四净化舱之间的竖向内隔板上均设置过水管,过水管均靠近外侧壁一侧,过水管的位置位于1/2~3/4竖向内隔板 高的高度处;

在所述弃流净化舱、第二净化舱、第三净化舱、第四净化舱内均设置一个底层加层,底层加层由2块加层斜板和1块加层平板构成,加层平板位于中间,两侧为长度和倾斜角度相同的加层斜板;所述加层平板的宽度为对应所在舱宽度的1/3~1/2,加层平板的高度为1/4~1/5的外侧壁高度;所述加层斜板的水平宽度为对应所在舱宽度的1/4~1/3,最高点与加层平板连接,最低点高度为1/8~1/10的外侧壁高度;每个舱内加层斜板、加层平板的两个连接线相互平行;在弃流净化舱内,加层斜板、加层平板的两个连接线与设置过水管的竖向内隔板以及设置进水管的外侧壁平行,在两个连接线上分别设置第一净化网和第二净化网,第一净化网和第二净化网的高度与外侧壁相同,靠近进水管一侧的为第一净化网,第一净化网为7~12目、第二净化网为12~18目;

在第一净化网和进水管所在的外侧壁之间的加层斜板上设置漂浮阀,加层斜板的下侧设置漂浮阀板,阀杆将漂浮阀与漂浮阀板连接,除该加层斜板外的其他加层斜板上均设置可以开关的排污口;在弃流净化舱、第二净化舱、第三净化舱、第四净化舱的底板上分别开设弃流口。

在所述第二净化舱内,加层斜板、加层平板的两个连接线与弃流净化舱和第二净化舱之间的竖向内隔板垂直,在两个连接线上分别设置第三净化网和第四净化网,高度与外侧壁相同,靠近弃流净化舱和第二净化舱之间的过水管一侧的为第三净化网,第三净化网为18~30目,第四净化网为30~40目。

在所述第三净化舱内,加层斜板、加层平板的两个连接线与第二净化舱和第三净化舱之间的竖向内隔板垂直,在两个连接线上分别设置第五净化网和第六净化网,高度与外侧壁相同,靠近第二净化舱和第三净化舱之间的过水管一侧的为第五净化网,第五净化网为40~60目,第六净化网为60~80目。

在所述第四净化网内,加层斜板、加层平板的两个连接线与第三净化舱和第四净化舱之间的竖向内隔板垂直,在两个连接线上分别设置第七净化网、第八净化网,高度与外侧壁相同,靠近第三净化舱和第四净化舱之间的过水管一侧的为七净化网,第七净化网为80~100目,第八净化网为100~140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构造及其简单、加工十分简便,体积小,造价低;初期雨水得到快速有效的排放,中后期雨水有效收集,雨停后能自动打开排污口排放剩余雨水,通过8重过滤,最大限度改善雨水质量,通过加层更加高效地排放污泥和污水,有效保证整个装置的清洁状态,始终保证装置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中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多重过滤雨水弃流收集装置俯视示意图;

图2为图1A-A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1B-B剖面示意图;

图中:1为外侧壁;2为竖向内隔板;3为弃流净化舱;4为第二净化舱;5为第三净化舱;6为第四净化舱;7为第一净化网;8为第二净化网;9为第三净化网;10为第四净化网;11为第五净化网;12为第六净化网;13为第七净化网;14为第八净化网;15为进水管;16为过水管;17为出水管;18为漂浮阀;19为排污口;20为加层斜板;21为加层平板;22为底板;23为漂浮阀板;24为阀杆;25为弃流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地描述,但不能将它们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一种多重过滤雨水弃流收集装置,如图1所示,其组成包括4块外侧壁1、竖向内隔板2、弃流净化舱3、第二净化舱4、第三净化舱5、第四净化舱6、第一净化网7、第二净化网8、第三净化网9、第四净化网10、第五净化网11、第六净化网12、第七净化网13、第八净化网14、进水管15、过水管16、出水管17、漂浮阀18、排污口19、加层斜板20、加层平板21、底板22、漂浮阀板23、阀杆24和弃流口25;

所述4块外侧壁1长度相等,围成方形的筒,筒底部为方形底板22;筒内部由竖向内隔板2分隔成4个方形的舱,顺时针分别为弃流净化舱3、第二净化舱4、第三净化舱5、第四净化舱6;所述外侧壁1和竖向内隔板2高度相同;所述弃流净化舱3的外侧壁1上设置进水管15;在所述弃流净化舱3和第二净化舱4之间的竖向内隔板2、在第二净化舱4和第三净化舱5之间的竖向内隔板2、在第三净化舱5和第四净化舱6之间的竖向内隔板2上均设置过水管16,过水管16均靠近外侧壁1一侧;如图2所示,在所述弃流净化舱3、第二净化舱4、第三净化舱5、第四净化舱6内均设置一个底层加层,底层加层由2块加层斜板20和1块加层平板21构成,加层平板21位于中间,两侧为长度和倾斜角度相同的加层斜板20;所述加层平板21的宽度为对应所在舱宽度的1/3~1/2,加层平板21的高度为1/4~1/5的外侧壁1高度;所述加层斜板20的水平宽度为对应所在舱宽度的1/4~1/3,最高点与加层平板21连接,最低点高度为1/8~1/10的外侧壁1高度;每个舱内加层斜板20、加层平板21的两个连接线相互平行;在弃流净化舱3内,加层斜板20、加层平板21的两个连接线与设置过水管16的竖向内隔板2以及设置进水管15的外侧壁1平行,在两个连接线上分别设置第一净化网7和第二净化网8,第一净化网7和第二净化网8的高度与外侧壁1相同,靠近进水管15一侧的为第一净化网7,第一净化网7为7~12目、第二净化网8为12~18目;

如图3所示,在第一净化网7和进水管15所在的外侧壁1之间的加层斜板20上设置漂浮阀18,加层斜板20的下侧设置漂浮阀板23,阀杆24将漂浮阀18与漂浮阀板23连接,除该加层斜板20外的其他加层斜板20上均设置可以开关的排污口19;在弃流净化舱3、第二净化舱4、第三净化舱5、第四净化舱6的底板上分别开设弃流口25。

在所述第二净化舱4内,加层斜板20、加层平板21的两个连接线与弃流净化舱3和第二净化舱4之间的竖向内隔板2垂直,在两个连接线上分别设置第三净化网9和第四净化网10,高度与外侧壁1相同,靠近弃流净化舱3和第二净化舱4之间的过水管16一侧的为第三净化网9,第三净化网9为18~30目,第四净化网10为30~40目。

在所述第三净化舱5内,加层斜板20、加层平板21的两个连接线与第二净化舱4和第三净化舱5之间的竖向内隔板2垂直,在两个连接线上分别设置第五净化网11和第六净化网12,高度与外侧壁1相同,靠近第二净化舱4和第三净化舱5之间的过水管16一侧的为第五净化网11,第五净化网11为40~60目,第六净化网12为60~80目。

在所述第四净化网10内,加层斜板20、加层平板21的两个连接线与第三净化舱5和第四净化舱6之间的竖向内隔板2垂直,在两个连接线上分别设置第七净化网13、第八净化网14,高度与外侧壁1相同,靠近第三净化舱5和第四净化舱6之间的过水管16一侧的为七净化网13,第七净化网13为80~100目,第八净化网14为100~140目。

所述进水管15的位置位于3/4~5/6外侧壁1 高的高度处,所述过水管16的位置位于1/2~3/4竖向内隔板2 高的高度处。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