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浇筑地下廊道衬砌的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地下廊道可移动木梁胶合板模板台车。
背景技术:
在廊道的二衬施工过程中,目前国内采用的有人工支设模板、模板拼装加固完成后进行砼浇筑施工的方式和模板台车的方式。因廊道断面尺寸狭窄,作业面狭小,施工难度大,人工支模具有工作劳动强度大、机械化程度低、施工进度慢、施工安全性差、施工后接茬表面质量差等缺点。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施工技术的飞速进步,模板台车在廊道施工中逐步得到应用。由于需要多次更换工作面作业,传统的直行模板台车无法在狭窄、曲折的廊道中变换轨道方向,缺点在更换工作面时需要拆卸后重新安装,施工效率低,费时费力。
中国专利CN205223976U公开了一种灌浆廊道混凝土滑模装置,包括廊道内台车、廊道外轨道桁车、模板系统。台车包括第一轨道、桁车钢构,所述第一轨道上设置有第一行走轮,第一行走轮连接行走第一电机,第一行走轮安装在第一轨道上。轨道桁车包括第二轨道、桁车钢构,第二轨道上设置有第二行走轮,第二行走轮连接第二电机,第二行走轮安装在桁车钢构下方。模板系统包括廊道内模面板、第一支撑机构,廊道外模面板、第二支撑机构。该灌浆廊道混凝土滑模装置适用于坝体灌浆廊道混凝土的浇筑,坝体施工中,廊道混凝土的施工顺序如下:首先进行廊道底层混凝土浇筑,之后进行廊道侧混凝土浇筑,最后浇筑拱顶混凝土,廊道浇筑完毕后再进行上层坝体的施工。所以坝体灌浆廊道混凝土的施工本质上是一种由下而上的顺次施工,该专利应用于廊道混凝土浇筑,与本申请所适用的范围不同,该灌浆廊道混凝土滑模装置不适用于地下廊道的二衬混凝土浇筑。
另外,该灌浆廊道混凝土滑模装置包括廊道内台车、廊道外轨道桁车、模板系统,由于廊道外轨道桁车的存在,该灌浆廊道混凝土滑模装置不适用于地下廊道的二衬混凝土浇筑。同时由于廊道内台车行走轮不具备转向功能,因此操作灵活性差,不适用弯曲廊道的施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操作方便、适用性强的地下廊道可移动木梁胶合板模板台车。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地下廊道可移动木梁胶合板模板台车,由至少一个台车单元组成,每个台车单元包括:
设置在两侧的墙体模板,
连接在两块墙体模板顶部的拱顶模板,
支撑连接墙体模板及拱顶模板的十字盘支撑架。
所述的墙体模板及拱顶模板由镀锌铁皮、胶合板、木梁、槽钢背楞、连接爪组成,
所述的镀锌铁皮通过螺丝钉在胶合板上,
所述的胶合板钉在木梁之上,
所述的木梁与槽钢背楞通过连接爪连接。
所述的十字盘支撑架由杆件、可调托座、可调模板、可调底座及可拆卸移动脚轮组成,
所述的杆件呈十字形设置,杆件的顶部设置支撑拱顶模板的可调托座,侧部设置支撑墙体模板的可调模板,底部设置连接可拆卸移动脚轮的可调底座。
可拆卸移动脚轮带有调节高度的摇杆。
两侧墙体模板的槽钢背楞与可调模板通过卡销连接,调节可调模板的横向距离调整两块墙体模板之间的间距。
所述的墙体模板与拱顶模板经螺栓连接,以该螺栓为轴实现墙体模板的旋转。
所述的台车单元设有三个,相邻单元之间经木梁连接板连接。
两侧的墙体模板及拱顶模板上均设有注浆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适用于地下廊道的二衬混凝土浇筑,地下廊道的施工顺序如下:首先开挖,进行支护,然后混凝土初衬喷锚,最后进行混凝土二衬施工。因此本专利应用于已完成开挖、支护、初衬喷锚后的洞内混凝土二衬施工,具有以下优点:
1、模板采用大块木模板,木模板上钉有镀锌铁皮,保证了二衬混凝土外观整体性,衬砌表面光洁度高,砌筑速度快,大大简化了混凝土浇筑施工操作过程,实现快速机械化施工,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保障了施工人员的安全。
2、台车总长9米,由三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3米。增加移动灵活性,提高了台车在廊道拐弯处的操作性。
3、每个单元模板由两块墙体模板及一块拱顶模板组成,墙体模板与拱顶模板通过螺栓连接,以螺栓为轴,墙体模板可旋转,有利于拆模。
4、设置横向可调模板对撑和竖向可调托座,简化了繁琐的模板就位调节工作。
5、采用模板和支撑系统分离的设计,便于模板的安装与调节。
6、模板台车下设可拆卸移动脚轮,可实现模板台车多方向行走,无需拆卸再重组;能满足模板台车任意方向行走的要求,并且滚轮可升降、可拆卸,连接稳定、牢固,结构简单,适用性强。
7、模板设置注浆口用于混凝土浇筑,沿槽钢背楞均匀安装振动机,解决混凝土浇筑振捣困难的缺点。
附图说明
图1为台车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退模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整体移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墙体模板、2-拱顶模板、3-十字盘支撑架、4-可调托座、5-可调模板、6-可调底座、7-可拆卸移动脚轮、8-摇杆、9-可调连接件、10-木梁连接板、11-振动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
地下廊道可移动木梁胶合板模板台车,其结构如图1-2所示,由至少一个台车单元组成,本实施例中由A、B、C三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长3米,各单元间通过木梁连接板10相连。以A单元为例,由两块墙体模板1和一块拱顶模板2组成,墙体模板1与拱顶模板2通过可调连接件9连接,本实施例中可调连接件9为圆柱状钢制插销,插入槽钢背楞的预制孔内,以可调连接件9为轴,可实现墙体模板1的转动。十字盘支撑架3下部装有可调底座6,上部有可调托座4,可调托座4上有两个3m长横梁,横梁支撑拱顶模板2,可调模板5对撑水平放置于两侧墙体模板1之间,分别与两侧墙体模板的槽钢背楞通过可调连接件连接,可通过调节可调托座、可调底座及可调模板对撑调整模板高度及宽度。槽钢背楞上装有振动器11,可根据需要调整振动器11位置及数量,十字盘支撑架3下安装有可拆卸移动脚轮7,可实现支撑架及模板的整体移动,如图4所示。可拆卸移动脚轮7还带有可以调节高度的摇杆8。每个单元开有3个注浆口,分别位于墙体两侧和拱顶,用于混凝土浇筑。
本发明工作过程如图3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1)组装
台车于空旷空间组装,组装完毕后移动至廊道内。镀锌铁皮通过螺丝钉在胶合板上,胶合板钉在木梁之上,木梁与槽钢背楞通过连接爪连接,分别组成两块墙体模板及一块拱顶模板,墙体模板及拱顶模板的槽钢背楞通过可调连接件连接成一个整体。搭设十字盘支撑架,下部装有可调底座,上部有可调托座,可调托座上架设工字钢横梁。搭设完毕后利用吊车将模板放置于工字钢横梁之上,吊装完毕后将可调模板对撑连接与两侧墙体模板槽钢背楞连接,调整可调模板对撑宽度,使模板宽度小于廊道二衬宽度,十字盘支撑架与可拆卸移动脚轮通过螺栓连接,调节可拆卸移动脚轮,升起可调底座,移动模板至衬砌位置。
(2)立模
分别将A、B、C单元按顺序推至衬砌位置,调节A单元十字盘支撑架可调底座和可调托座,使台车高度符合设计要求,调节可调模板对撑宽度,使台车宽度符合设计要求,A单元调整完毕后,调整B单元,B单元高度及宽度调整符合设计要求后,利用手拉葫芦锁链调整A、B单元相对位置,使单元对接整齐,上紧木梁连接件,并利用止水条填补单元间的缝隙。依以上顺序,进行C单元的调整。最后,安装堵头板。
(3)浇筑混凝土
立模完成之后进行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之前,模板外表面涂抹脱模剂,以减少脱模时的表面粘力。浇筑时,先通过墙体注浆口浇筑墙体,通过开关控制浇筑位置的振动器,实现混凝土的振捣,浇筑至混凝土快要齐平墙体注浆口时,关闭注浆口,通过拱顶注浆口浇筑。A单元浇筑完毕后,用同样方法依次浇筑B、C单元。
(4)脱模
混凝土凝固至设计要求时,按照A、B、C单元的顺序脱模。脱模步骤(图4)如下:
a、拆掉堵头板,拆掉各单元间的木梁连接板;
b、调整可调模板对撑,减小模板宽度;
c、敲动墙体模板与拱顶模板连接处的可调连接件,使两侧模板整体向下滑动、转动;
d、调整可调底座和可调托座,降低模板高度;
e、支撑架整体下降好后调节可拆卸移动脚轮。
(5)移动
按A、B、C单元的顺序移动模板台车,移动至下一次衬砌位置,按同样的工序进行立模、浇筑。反复循环立模、浇筑、脱模、移动四个工序,直至完成整体廊道的衬砌。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介绍,该实施方式的介绍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但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法。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