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建筑物基础防水一体化结构。
背景技术:
通常,构筑建筑物地下层时,在地下最底处建筑物的内部,会聚集来自基础底板下方和建筑物外部生成的水。现行通常做法是在建筑物内部形成地面砂浆防水层、墙面砂浆防水层、SBS 复合防水层等内部防水施工方法,但即使采取种种防水措施,未解决根本问题之前,内部还会出现渗透。所以,有必要采取根本措施,解决基础底板下部和壁面生成的水,从而取得稳定的防水效果,提高地下空间的利用率、建筑物使用效率。
在基础底板下方挖掘面连接防水板(辅助排水材料)或管材(主排水材料)形成排水路,为避免沙土流入、保持通畅的排水效果,把主排水材料和辅助排水材料连接到集水井,从而取得根本性防水处理效果的解决方法;此外,建筑物周边及底部若存有大量的地下水,因地下水能传导上浮力,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将受到威胁。而若强制快速过量排出建筑物周边及底部的地下水,原储水空间因骤然空洞,造成地面下沉,建筑物沉降造成安全隐患
因此,对于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建筑物基础防水一体化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建筑物基础防水一体化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建筑物基础防水一体化结构,包墙基部和桩细部,所述墙基部的底部和左侧部均设置有预铺设防水卷材和防水卷材,所述预铺设防水卷材与墙基部之间设置有胶带,所述胶带外部设置有一层液态防水膜,所述液态防水膜外部设置有一层保护板,所述保护外部设置有排水复合板。
优选地,所述桩细部包括桩杆,所述桩杆上端嵌在墙体内,桩杆两端均设置有桩基础部,所述桩基础部与墙体之间夹持有液态防水膜。
优选地,所述预铺设防水卷材和防水卷材的搭接宽度为75-100mm,所述液态防水膜的厚度为10-20mm。
优选地,所述预铺设防水卷材和防水卷材的厚度为100mm,所述排水复合板的厚度为30-5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将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表面处理后不粘的胶粘层朝外,然后将混凝土直接浇筑在卷材上,预铺反粘施工使防水层和混凝土层紧密结合在一起,为混凝土提供了直接的满粘防水保护,待混凝土凝固后,卷材与混凝土形成连续牢固的粘结,达到“皮肤式”的防水效果,防水卷材与混凝土紧密结合,防水效果更加有保障,结构简单,同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墙基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桩细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1-预铺设防水卷材;2-胶带;3-防水卷材;4-液态防水膜;5-保护板;6-排水复合板;7-桩基础部;8-桩杆; 10-墙基部;11-桩细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如图1并结合图2所示, 一种建筑物基础防水一体化结构,包墙基部10和桩细部11,所述墙基部10的底部和左侧部均设置有预铺设防水卷材1和防水卷材3,所述预铺设防水卷材1与墙基部之间设置有胶带2,所述胶带2外部设置有一层液态防水膜4,所述液态防水膜4外部设置有一层保护板5,所述保护板5外部设置有排水复合板6。
进一步的,所述桩细部11包括桩杆,所述桩杆8上端嵌在墙体内,桩杆8两端均设置有桩基础部7,所述桩基础部7与墙体之间夹持有液态防水膜4。
进一步的,所述预铺设防水卷材1和防水卷材3的搭接宽度为75-100mm,所述液态防水膜4的厚度为10-20mm。
进一步的,所述预铺设防水卷材1和防水卷材3的厚度为100mm,所述排水复合板6的厚度为30-5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将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表面处理后不粘的胶粘层朝外,然后将混凝土直接浇筑在卷材上,预铺反粘施工使防水层和混凝土层紧密结合在一起,为混凝土提供了直接的满粘防水保护,待混凝土凝固后,卷材与混凝土形成连续牢固的粘结,达到“皮肤式”的防水效果,防水卷材与混凝土紧密结合,防水效果更加有保障,结构简单,同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