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自我修复能力且兼具美感的生态友好型驳岸工程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32752阅读:870来源:国知局
具有自我修复能力且兼具美感的生态友好型驳岸工程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河道驳岸工程构造,具体是指具有自我修复能力且兼具美感的生态友好型驳岸工程结构。



背景技术:

河道等自然水体的自然驳岸,是河道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环,主要作用有:

1供挺水植物、部分浮水植物进行生长;

2供小型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等动物生存;

3固定冲刷至河岸的漂浮杂质,净化水体;

4减缓自然降水时水流对河道的冲击。

但由于自然驳岸受水流冲刷后,容易发生崩塌等灾害,因此城市河道等与人群接触紧密的自然驳岸水体边缘常常被驳岸化处理。

大多数驳岸,在设计上采用的是直立驳岸这种形式,这样就大大减少了水体中水流缓慢的区域;修筑驳岸的材料一般为混凝土或毛石,这类材料不透水透气,并且呈碱性,植物很难附着生长;另外由于河道潮汐及枯丰水期的作用,也会造成挺水植物和浮水植物无法生存。

因此,一个河道或水体边缘进行驳岸化处理后,原来的自然生态环境就被彻底破坏,并且很难自我修复,使驳岸失去了以往的自然净化功能,导致水体水质恶化等不良现象的出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具有自我修复能力且兼具美感的生态友好型驳岸工程结构,该驳岸工程结构在不增加施工难度的前提下,能够有效增加驳岸的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和生态友好性,同时提高驳岸的景观美感,特别适用于城市人口密集区域的水体驳岸改造。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具有自我修复能力且兼具美感的生态友好型驳岸工程结构,包括驳岸和驳岸台地,驳岸和驳岸台地构筑在河道的两岸,其特征在于:所述驳岸每隔10~20米的间距向河岸陆地方向后退1~2米,形成一个内凹的倒梯形缺口,多个倒梯形缺口沿河道均匀排布,所述驳岸工程结构还包括多个种植槽以及多个生态种植区,所述种植槽为向河道方向伸展1~2米形成的外凸的梯形突出槽,每一个种植槽均与驳岸的一个倒梯形缺口对应设置,每一个种植槽包围对应的一个倒梯形缺口,所述的生态种植区为所述种植槽与对应的倒梯形缺口之间所合围的区域,所述的种植槽以及生态种植区内均填充种植土,用于种植植物。

本实用新型的驳岸工程结构增设有多个种植槽以及多个生态种植区,这样既可保证生态种植区有足够的面积供动植物进行生存,又能保证该区域不受汛期高水位水流的冲刷影响,并且不增加施工的难度,还能够有效增加驳岸的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和生态友好性,提高驳岸的景观美感,适用于各种水体驳岸改造。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种植槽为横截面为U形的U形槽。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种植槽为透水性生态混凝土槽,采用生态混凝土砖构筑而成。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种植槽的顶面高度高于河道内的最低水位10cm。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生态种植区为长条形的六边形区域。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生态种植区内填充的种植土的上表面高度低于河道内的最低水位10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显著效果:

1、能够有效保持驳岸生态系统的稳定存在

驳岸生态系统的建立,不单单是要形成一个有层级的生态系统,更重要的是该生态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以往,在河流枯水期和水流平缓的期,由于水流集中在河道中央区域,对驳岸附近的冲刷较小,部分植物开始在驳岸附近扎根,开始形成简单的生态系统;但一到汛期,驳岸附近的水位上升,水流冲刷明显加强,该简单的生态系统就被水流带走,周而复始,生态系统连建立都困难,更遑论正常稳定运行了。

本实用新型的驳岸工程结构利用透水混凝土与大型多年生、具有一定的抵御水流冲刷及水面漂浮物撞击能力的挺水植物,围合出生态种植区,这样既可保证生态种植区有足够的面积供动植物进行生存,又能保证该区域不受汛期高水位水流的冲刷影响;同时,在该生态种植区中种植的花期长、观赏性强的临水植物,能够为该区域的生态系统的建立提供基本的保证。

2、能够使驳岸具备更好的景观效果

一般的驳岸景观,仅仅是简单的作为临水平台,老百姓对此有个形象的描述,给河道边上加了个盖。而本实用新型的驳岸工程结构,因为透水性生态混凝土槽与生态种植区共同存在,这两个部分种植的大量园林植物能够有效提升驳岸的景观效果;同时,由于这两个建筑构造种植了大量的园林植物,随着生态系统的稳定运行,会有大量的小型鱼虾、鸟类、两栖类、爬行类及昆虫等动物进入该生态系统,带来更大的景观效果的提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驳岸工程结构的局部俯视图;

图2是图1中的局部放大图,显示种植槽、生态种植区与驳岸之间的平面位置关系;

图3是本实用新型驳岸工程结构的截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驳岸;2、驳岸台地;3、种植槽;4、生态种植区;100、河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的具有自我修复能力且兼具美感的生态友好型驳岸工程结构,包括驳岸1和驳岸台地2,驳岸1和驳岸台地2构筑在河道100的两岸,驳岸1每隔10~20米的间距向河岸陆地方向后退1~2米,形成一个内凹的倒梯形缺口,多个倒梯形缺口沿河道100均匀排布。

驳岸工程结构还包括多个种植槽3以及多个生态种植区4,种植槽3为向河道100方向伸展1~2米形成的外凸的梯形突出槽,种植槽3的横截面为U形,种植槽3为透水性生态混凝土槽,采用生态混凝土砖构筑而成,种植槽3的顶面高度高于河道100内的最低水位10cm。

每一个种植槽3均与驳岸1的一个倒梯形缺口对应设置,每一个种植槽3包围对应的一个倒梯形缺口,生态种植区4为种植槽3与对应的倒梯形缺口之间所合围的区域,生态种植区4为长条形的六边形区域,种植槽3以及生态种植区4内均填充种植土,用于种植植物,生态种植区4内填充的种植土的上表面高度低于河道100内的最低水位10cm。

本实施例的驳岸1和驳岸台地2与普通的驳岸和驳岸台地在剖面上没有不同,但在平面上,要求其每隔一定间距,向河岸陆地方向后退1~2米,形成一个内凹的倒梯形缺口。种植槽3是使用生态混凝土砖为材料制作而成的梯形种植槽,在平面上包围驳岸1后退形成的倒梯形缺口,并向河道方向伸展1~2米形成的外凸的梯形突出槽,而在剖面上,种植槽3为U形,种植槽3中回填种植土,并种植芦苇、茭白、水竹等大型多年生、具有一定的抵御水流冲刷及水面漂浮物撞击能力的挺水植物。生态种植区4是由驳岸1的倒梯形缺口与种植槽3围合而成的长条六边形空槽,在槽中回填种植土,种植荷花、黄菖蒲、再力花等花期长、观赏性强的临水植物。

种植槽3所使用的生态混凝土为现有的透水性生态混凝土,在市场上可直接购买,该生态混凝土是将连续粒级的粗骨料、一定量的细骨料、水泥、水及CBS植被混凝土绿化添加剂按一定的比例范围进行配合,然后进行搅拌、浇筑及自然养护之后,得到的表面呈米花糖状并有大量连通、细·密孔隙的多孔质混凝土。生态混凝土最大的特点是存在大量单独或连续的孔隙,拥有一般混凝土所不具备的多种功能。

种植槽3在设置上要注意,种植槽3两垂直壁的上顶面高度应高于河道100内的最低水位10cm左右,这样可以保证在枯水期,种植槽3内所定植的植物枯萎后,水流不会对生态种植区内产生冲刷。

生态种植区4在设置上要注意,回填种植土的上表面高度应低于河道100内的水体最低水位线10cm左右,这是因为由于种植槽3采用U型剖面,形成了类似于U型管的结构,生态种植区4中回填种植土的上表面高度如果高于河道100内的水体最低水位线,河道100内水体中的水与生态种植区4内的水就不能进行交换。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凡此种种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对本实用新型上述结构做出的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