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用管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89534阅读:898来源:国知局
水利工程用管道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利工程用管道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田地灌溉,一般是采用修筑高大拦河坝的方式获得高水位进行灌溉,这种方式在很多地方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部分地区受地形限制,不能修筑高大的拦河坝,造成水利灌溉困难,增加了劳动量。

针对上述现状,部分地区出现了用于引水的管道,在灌溉田地时引水方便,节约了大量的劳动力,但是现有技术的引水管道虽然设置有过滤装置,但是过滤装置拦截的污物如果清理不及时会导致引水管道堵塞,需要工作人员及时清理。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物拦截能力强、不易堵塞的水利工程用管道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水利工程用管道结构,包括过滤管道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管道本体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均设有流量传感器,过滤管道本体中部还设有一立体过滤网机构,过滤管道本体顶部设有与该立体过滤网机构对应的开口且开口处外侧设有清理管,清理管顶端开口处设有一盖体,所述的立体过滤网机构包括一安装板和立体过滤网,安装板设置在清理管内,安装板顶部设有提手,安装板底部设有一安装框架,所述的立体过滤网整体截面为锥状结构,立体过滤网开口朝向过滤管道本体的进口端设置且开口处边缘的插板与安装框架连接,立体过滤网内壁上设有至少一个阶梯台面,阶梯台面上设有均匀分布的内凹锥形过滤网。

所述的过滤管道本体内部于立体过滤网后侧还设有一防护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设计合理,可以串联设置在引水管道内,通过立体过滤网既可以提高污物的拦截量,又保证了引水流量,使立体过滤网的清理间隔延长,降低了工作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立体过滤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过滤管道本体、2流量传感器、3立体过滤网、4防护网、5安装板、6盖体、7清理管、8第一阶梯台面、9第二阶梯台面、10内凹锥形过滤网、11插板、12安装框架、13提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如图1、2所示:一种水利工程用管道结构,包括过滤管道本体1,所述的过滤管道本体1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均设有流量传感器2,通过两个流量传感器2的设置可以对过滤管道本体1的进口端和出口端的水流量进行监测,通过控制器对两个流量传感器2采集的数据进行对比,用于确定立体过滤网机构是否需要清理;

过滤管道本体1中部还设有一立体过滤网机构,过滤管道本体1顶部设有与该立体过滤网机构对应的开口且开口处外侧设有清理管7,清理管7顶端开口处设有一盖体6,通过立体过滤网机构对过滤管道本体1内部引水中的污物进行拦截,同时可以通过清理管7将立体过滤网机构取出进行清理;

所述的立体过滤网机构包括一安装板5和立体过滤网3,安装板5设置在清理管7内,安装板5顶部设有提手13,提手13用于立体过滤网机构的取出和放置使用,安装板5底部设有一安装框架12,安装框架12为一与过滤管道本体1内壁结构匹配的板体结构,保障其内部安装的立体过滤网3可以对整个过滤管道本体1界面进行过滤;

所述的立体过滤网3整体截面为锥状结构,立体过滤网3开口朝向过滤管道本体1的进口端设置且开口处边缘的插板11与安装框架12连接,使插板11插入安装框架12内侧的槽体内,实现了该立体过滤网3的安装固定,立体过滤网3内壁上设有第一阶梯台面8和第二阶梯台面9,第一阶梯台面8和第二阶梯台面9上设有均匀分布的内凹锥形过滤网10,通过该立体过滤网3的设置大大增加了过滤面积,同时拦截的污物会聚集在内凹锥形过滤网10内部,并在水流压力下挤压,使污物体积减小,同时该装置拦截污物的数量得到了增加,水流还可以在立体过滤网3的侧壁内实现流通,降低了阻力。

所述的过滤管道本体1内部于立体过滤网3后侧还设有一防护网4,防护网4用于对立体过滤网3的位置进行限制,防止立体过滤网3因故障发生位移。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方式,只要以基本相同手段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