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草打捞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9089阅读:46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创造属于环保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草打捞装置。



背景技术:

近些年,由于工业排放以及人们生活垃圾的随意排放,江河湖泊水面漂浮着大量的垃圾,这些水面垃圾的存在不仅破坏了环境,也污染了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使河水严重富营养化,长满各类水草。随着环保政策深入人心,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水面垃圾的清理也得到了重视,水草的清理也逐渐由机械设备清理代替原始的环卫工人手工清理,水草收集装置主要是通过传送装置将垃圾送入收集箱,再将垃圾送到岸边处理,对一些根茎较壮的水草,收集打捞较为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创造旨在提出一种水草打捞装置,增加水草打捞收集量,节约收集时间。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水草打捞装置,包括船体1,所述船体前端设有收集板4,所述收集板与船体1之间设有支撑杆3和第一液压缸2,所述支撑杆3位于第一液压缸2后方,支撑杆与收集板之间为铰接,所述收集板4前端左右两侧分别活动连接有挡板8,所述左右挡板8与收集板4之间分别设有第二液压缸7,所述两挡板之间设有圆盘刀9,所述圆盘刀9通过驱动装置与收集板下端面连接,所述收集板4与挡板8均设有筛孔。

进一步的,所述船体后方设有驾驶室,所述驾驶室与船体之间设有支撑架。

进一步的,收集板与驾驶室之间设有储存箱。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连接杆与电机。

进一步的,所述筛孔的直径为10-20mm。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创造所述的一种水草打捞装置具有以下优势: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水草打捞装置能够机械化完成河面垃圾的收集工作,减轻了劳动强度,同时可以对河面上的水草等垃圾进行切割收集,减少打捞时间。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创造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创造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创造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创造,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创造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创造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河面垃圾收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船体;2-第一液压缸;3-支撑杆;4-收集板;5-储存箱;6-驾驶室;7-第二液压缸。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创造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创造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创造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创造。

一种水草打捞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船体1,所述船体前端设有收集板4,所述收集板与船体1之间设有支撑杆3和第一液压缸2,所述支撑杆3位于第一液压缸2后方,支撑杆与收集板之间为铰接,所述收集板4前端左右两侧分别活动连接有挡板8,所述左右挡板8与收集板4之间分别设有第二液压缸7,所述两挡板之间设有圆盘刀9,所述圆盘刀9通过驱动装置与收集板下端面连接,所述收集板4与挡板8均设有筛孔。

所述船体后方设有驾驶室6,所述驾驶室与船体之间设有支撑架;收集板4与驾驶室6之间设有储存箱5。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连接杆与电机;所述筛孔的直径为10-20mm。

本发明创造所述的一种水草打捞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为:

开动船体1到有水草的河面区域,调节第一液压缸2,使收集板4前端浸入水中,当垃圾落入到收集板上后,调节第二液压装置11,使两挡板向收集板方向合拢,确保垃圾不会掉下去,调节液压缸2使收集板4尾端缓慢向后倾斜,此时垃圾落到储存箱5内;当收集根茎较壮的水草等时,可开启圆盘刀(10)的控制开关,圆盘刀切割水草后,重复垃圾收集过程,可完成对水草垃圾的收集处理。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创造,凡在本发明创造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