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体与顶板整浇的早拆装配式管廊铝模台车体系及其工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02727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墙体与顶板整浇的早拆装配式管廊铝模台车体系,包括管廊模板和用于支撑模板的装配式台车(6),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配式台车(6)设于已经浇筑完成的底板(1)上,位于相邻的导墙(2)之间,且至少有一个舱内并行设置两台装配式台车(6);每列装配式台车(6)由若干个装配式台车单元节沿管廊延伸方向连接形成,所述装配式台车单元节由横梁(6.1)、立柱(6.2)和底盘(6.6)组成,所述横梁(6.1)和立柱(6.2)连接形成车架;所述立柱(6.2)的顶部安装有可调顶撑(6.4),底部固定在底盘(6.6)上;所述底盘(6.6)之下安装有车轮(6.7)和可调底托(6.8);所述装配式台车单元节内还设有水平设置的可调横杆支撑(6.9),所述可调横杆支撑(6.9)贯穿装配式台车单元节后两端伸长与两侧模板固连,所述可调横杆支撑(6.9)通过可调连接杆(6.10)与装配式台车(6)连接;

还包括装配式台车移动后作为后期支撑的独立钢支撑(14),所述独立钢支撑(14)设于并行设置的两台装配式台车(6)之间即管廊轴线中心处,沿沿管廊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包括立柱(14.1)和设于立柱顶部的早拆头(14.2),所述立柱(14.1)的底部固定在底板(1)上;

所述管廊模板包括管廊内部模板(7)和边墙外侧模板(8);所述管廊内部模板(7)包括顶板(3)浇筑用的顶部铝模,管廊的内墙(5)浇筑用的双侧铝模,以及管廊两侧边墙(5)浇筑用的单侧铝模,其中所述双侧铝模和单侧铝模均对应导墙设置;所述双侧铝模及边墙外侧模板(8)与单侧铝模之间均通过对拉杆(12)连接固定;

所述装配式台车(6)作为模板支撑体系支撑整个管廊内部模板(7),所述可调顶撑(6.4)和独立钢支撑(14)共同支撑顶部铝模,所述可调横杆支撑(6.9)的两端分别支撑内墙(5)浇筑用的双侧铝模或边墙(5)浇筑用的单侧铝模,共同形成墙体与顶板整浇的早拆装配式管廊铝模台车体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墙体与顶板整浇的早拆装配式管廊铝模台车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式台车(6)还包括悬挑顶托(6.5),所述悬挑顶托(6.5)支撑在顶部铝模的倒角位置,为竖向设置,其底部通过固定在装配式台车上的悬挑横梁(6.11)和悬挑斜撑(6.12)与装配式台车(6)进行固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墙体与顶板整浇的早拆装配式管廊铝模台车体系,其特征在于:在顶部铝模的倒角位置,铝模的边框之间预留有转角连接缝,所述转角连接缝两侧的边框之间通过双孔连接板(13)进行连接,所述双孔连接板(13)呈长条状且两端开孔,其一端与一侧的边框活动连接,另一端与另一侧背楞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墙体与顶板整浇的早拆装配式管廊铝模台车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廊内部模板(7)均采用铝合金模板,面板板厚为4mm,铝合金模板之间用销钉或螺栓连接,模板背楞采用铝合金槽钢龙骨;所述边墙外侧模板(8)设于管廊外侧,自内而外包括对应导墙设置的基础铝模(8.1)、水平设于基础铝模(8.1)之外的双方管(8.2)以及竖直设于双方管(8.2)之外的一组槽钢龙骨(8.3),所述槽钢龙骨(8.3)的底部通过水平设置的底梁(8.4)连接成为一体,所述底梁(8.4)的底部安装有移动轮(8.5)和可调节的支撑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墙体与顶板整浇的早拆装配式管廊铝模台车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连接杆(6.10)的一端与可调横杆支撑(6.9)铰接连接,另一端与装配式台车(6)的立柱(6.2)铰接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墙体与顶板整浇的早拆装配式管廊铝模台车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廊的两侧均为边坡(10),所述边墙外侧模板(8)与边坡(10)设置有边墙斜撑(9),所述边墙斜撑(9)和可调横杆支撑(6.9)的结构相同,均由中间的固定管与两端的调节管之间螺纹连接形成,所述中间的固定管上设置旋转手柄(1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墙体与顶板整浇的早拆装配式管廊铝模台车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式台车(6)的每个装配式台车单元节内至少设置两根可调横杆支撑(6.9),每个装配式台车单元节的长度范围内至少设置两根独立钢支撑(1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墙体与顶板整浇的早拆装配式管廊铝模台车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式台车(6)为铝合金材质的装配式台车,其横梁(6.1)和立柱(6.2)之间通过连接扣件可拆卸连接,底部的车轮(6.7)为万向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墙体与顶板整浇的早拆装配式管廊铝模台车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边墙外侧模板的槽钢龙骨(8.3)之上设置有防护栏杆(1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墙体与顶板整浇的早拆装配式管廊铝模台车体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施工放线: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放线,据管廊尺寸确定模板位置;

步骤二、底板混凝土浇筑:浇筑底板(1)和导墙(2);

步骤三、墙体钢筋绑扎:安装完成每个流水段的内墙、外墙钢筋;

步骤四、装配式台车(6)的拼装与调试:进行台车组装,组装完成后进行校正、质检和调试;

步骤五、涂脱模漆:铝模面层满涂刷脱模漆;

步骤六、装配式台车(6)就位:推动装配式台车(6)底部的车轮(6.7)使其移动,就位后进行车轮(6.7)卡固;

步骤七、定位模板:每节铝模板对接采用沿周边每0.6m一道设置定位销,并调节台车上丝杠伸缩使铝模板移动、就位;

步骤八、设置独立钢支撑(14):由早拆头(14.2)和钢支撑(14.1)组成独立钢支撑(14),先安装早拆头(14.2),再安装早拆头之间的铝模板带,调节早拆头固定铝模板带模板;

步骤九、顶板钢筋绑扎:安装完成每个流水段的顶板钢筋;

步骤十、浇筑混凝土:先分层浇筑墙体混凝土,后浇筑顶板混凝土;

步骤十一、混凝土养护:混凝土养生至强度达到50%以上时,可满足拆模条件,台车具备向下一个流水段移动;

步骤十二、松开调节装配式台车(6)的竖向支撑杆进行脱模;拆除穿墙的对拉螺杆,松开和调节台车可调顶撑(6.4)悬挑顶托(6.5)可调横杆支撑(6.9)以及板带模板,脱离混凝土接触面;或配置液压伸缩系统形成同步自动脱模;

步骤十三、装配式台车(6)检查、行走:保留独立钢支撑(14)不动,调节可调底托(6.8),向下伸张车轮(6.7)至支撑台车,移动装配式台车(6)至下一个施工工位进行施工,或采用电动牵引行走,遇地面不平整时增设轨道行走;

步骤十四、拆模后混凝土养护:拆除模板后立即采用塑料布粘贴墙体,进行养护;

步骤十五、拆除独立钢支撑(14):待顶板混凝土强度达100%以上时,拆除独立钢支撑(14);至此,施工完成一次循环。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