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软弱土层基坑的技术领域,尤其是软弱土层的基坑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沿海地区一般广泛分布着深厚的软弱土层,比如淤泥层,或淤泥质粘土层。这些土层具有孔隙比大、天然含水率高、强度低、抗剪强度差等特点。因此,由软弱土层所形成的边坡,其自稳能力差。即使把软弱土层的边坡坡率设得比较缓,也容易产生深入软弱土层内部的大型滑坡事故。
目前,针对基坑软弱土层形成的边坡,较为经济且安全的做法是采用坡率法,根据坡高进行分级放坡,各级坡之间设平台,然后在坡面和平台上设置一定深度的搅拌桩加固,以防止深层滑坡事故的发生。
现有技术中,软弱土层中基坑采用放坡支护并使用把搅拌桩加固,这样不但增加边坡支护的工程造价,而且基坑回填时基坑边坡的搅拌桩即失去效用,且不能回收,使得工程成本增加,同时也不符合现今绿色环保的施工理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软弱土层的基坑支护结构,旨在解决软弱土层基坑的支护工程造价过高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沿基坑的软弱土层边坡,逐次形成有坡面平台,所述软弱土层边坡内部形成有潜在滑动面;所述软弱土层的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多个呈竖直状布置在软弱土层边坡内的钢板桩,多个所述钢板桩并排搭接形成钢板墙,所述钢板墙沿着所述坡面平台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钢板墙的上端延伸在所述坡面平台上,所述钢板墙的下端延伸至所述潜在滑动面以下。
进一步地,所述钢板墙的上端焊接有槽钢条,所述槽钢条沿所述坡面平台长度方向水平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钢板墙设置有两排,且所述钢板墙分别布置在所述坡面平台的内侧和外侧。
进一步地,各个所述钢板墙的上端均焊接有所述槽钢条,两个所述槽钢条之间连接有工字钢。
进一步地,所述槽钢条具有沿所述槽钢条长度方向延伸的凹槽条,两个所述槽钢条的凹槽条开口相对设置,所述工字钢的两端分别嵌入在两个所述槽钢条的凹槽条中。
进一步地,所述工字钢与两个所述槽钢呈垂直布置,且所述两个槽钢条之间布置多个所述工字钢。
进一步地,在所述钢板墙中,相邻的钢板桩之间通过卡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钢板桩的侧边形成有弯折状的卡扣部,相邻的所述钢板桩之间通过卡扣部卡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钢板桩为钢片弯折形成,且包围形成有侧端开口的包围区域,相邻的所述钢板桩的侧端开口相背布置。
进一步地,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钢板桩之间错位布置。
与现有相比,本发明提供的软弱土层的基坑支护结构,在软弱土层边坡内布置多个呈竖直状的钢板桩并形成钢板墙,钢板墙的下端延伸至潜在滑动面以下,用以作基坑支护,这样不仅提高了基坑软弱土层边坡的抗剪强度、增大基坑软弱土层边坡的抗滑稳定性,同时施工方便快捷,而且基坑完成支护工程,开始回填时,可以将钢板桩起拨回收,再重复利用,大大节省了工程投资,也绿色环保。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软弱土层的基坑支护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槽钢与工字钢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至图2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较佳实施例。
本实施例中,沿基坑的软弱土层边坡,逐次形成有多个坡面平台,软弱土层边坡内部形成有潜在滑动面,由于存在滑动面,容易造成基坑软弱土层边坡滑坡事故。
本发明提供的软弱土层的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多个布置在软弱土层边坡内的钢板桩110,多个钢板桩110并排竖直布置,并且两两相邻之间的钢板桩110相互搭接,从而形成一个没有缝隙的钢板墙100,钢板墙100沿着坡面平台的长度方向布置,钢板墙100的上端延伸在坡面平台上,钢板墙100的下端延伸至潜在滑动面以下。
这样的结构,不仅提高了基坑软弱土层边坡的抗剪强度、增大基坑软弱土层边坡的抗滑稳定性,达到支护基坑的作用,同时施工方便快捷,而且基坑完成支护工程,开始回填时,可以将钢板桩110起拨回收,再重复利用,大大节省了工程投资,也绿色环保。
为了使多个钢板桩110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在钢板墙100的上端焊接有槽钢条120,槽钢条120沿坡面平台长度方向水平布置,这样不但能增加钢板墙100的水平刚度,而且能使钢板墙100的抗弯性能更好,当基坑支护工程完成时,把焊接点熔化即可回收钢板桩110以及槽钢。
沿着坡面的坡度上升,在坡面与坡面平台过渡的一侧为坡面平台的外侧,相对的另一侧为坡面平台的内侧;为了提高基坑软弱土层边坡的抗剪强度、增大基坑软弱土层边坡的抗滑稳定性,钢板墙100设置有两排,且两排钢板墙100分别设置在坡面平台的内侧和外侧,这样,能够利用上述支护结构最大限度地提高基坑软弱土层边坡的抗剪强度。
具体地,两排钢板墙100的上端均焊接有槽钢条120,并且两个槽钢条120之间连接有工字钢130,使得两排钢板墙100之间的位置更加稳固,且增加钢板墙100的水平刚度。
作为其他实施例,钢板墙100也可以设置为三排,三排钢板墙100皆沿着坡面平台长度方向布置,并均衡地布置在坡面平台的内侧至外侧之间。
另外,也可以在坡面平台的内侧和外侧分别布置钢板墙100,并在坡面平台的内侧和外侧之间垂直布置多个钢板墙100,从而形成如上述支护结构,使得基坑软弱土层边坡的抗剪强度和抗滑稳定性大大增强。
本实施例中,焊接在两排钢板墙100上的槽钢条120具有沿槽钢条120长度方向延伸的凹槽条,两个槽钢条120的凹槽条开口相对设置,工字钢130的两端分别嵌入两个槽钢条120的的凹槽条中,这样布置,不但使得上述支护结构的刚度增强,抗弯性能更强,而且方便拆卸。
当然,工字钢130与槽钢条120之间也可以焊接,当要回收上述支护结构时,直接熔化焊接点即可。
为了可以充分利用工字钢130的使用效果,工字钢130与两个槽钢条120呈垂直布置;且在两个槽钢条120之间布置有多个工字钢130,从而达到使上述支护结构刚度增强的效果。
具体地,相邻工字钢130之间的距离等于两个槽钢条120之间的距离,既使得上述支护结构的刚度加强,也节省材料成本。
本实施例中,构成钢板墙100的钢板桩110之间通过卡扣连接,即钢板桩110的侧边形成有弯折状的卡扣部,相邻的所述钢板桩110之间通过卡扣部卡扣连接,形成水密结构,即达到隔水效果,这样使得钢板墙100更加稳固且能够严密防水,另一方面当安装或拆卸钢板墙100时,直接将多个钢板桩110卡扣连接或拆除即可,方便简单,节省了施工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为其他实施例,钢板桩110的侧边形成有平面部,相邻的钢板桩110之间的平面部直接搭接,并通过槽钢条120焊接固定,从而形成钢板墙100。
如图2所示,钢板桩110由钢片弯折形成,且包围形成由侧端开口的包围区域,为了增强刚度,相邻的钢板桩110的侧端开口相背布置,这样软弱土层边坡的抗剪强度也会大大增加。
本实施例中,钢板桩110采用u型拉森钢板桩110,拉森钢板桩110具有高强度、轻型、隔水良好、施工速度快、成本低等优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