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29634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取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大气)中取水装置,尤指一种能简化结构、降低制造成本及有效监控产(造)水的最佳效率的取水装置。



背景技术:

水对于生物的动植物,尤其是人类是为不可或缺的天然资源。在某些国家或地区其雨量充沛,可兴建水库予以储水,并不具有水资源匮乏的问题,但由于全球气候变迁或地形气候所限制例如长年湿气高不下雨或在沙漠地区居住或任何无法取得水源的地区,其取得饮用水或工、农业用水就相当困难且成本过高,因此是人类相当重要的课题。

故中国台湾专利第I256992号揭露了一种「具滤水作用的除湿机」,其I256992号该案中图1所示,其中除湿机包含了热交换装置(蒸发器)、凝结器、送风机、水盘、滤水装置、集水桶,使除湿过滤的水能经由滤水装置进一步过滤为可饮用水或形成精制可用水。

但此一技术方案中,通过热交换装置(通常用于冷气空调)所主导的气液分离方式,不仅结构复杂及设备(使用)成本高,尤其是电力的消耗,且更无法有效监控产(造)水的效率问题,能精确监测得知产(造)水的效率是相当重要的课题,否则产品的使用便利性将受到限制与不便。因此,如何针对以上所论述的缺失加以改进,即为本案申请人所欲解决的技术困难点所在。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缺陷,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发展一种能简化结构、降低制造成本及有效监控产(造)水的最佳效率的取水装置。

为了达成以上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取水装置,其包含:一真空腔体,该真空腔体内载设有一除湿薄膜,该真空腔体接设一真空计、一吸气口、一抽气泵浦和一冷却装置,该抽气泵浦接设一出气口,且该冷却装置接设一第一真空泵浦和一第一储水槽,该第一储水槽接设一抽水泵浦,该抽水泵浦接设一第一过滤装置,该第一过滤装置接设一第二过滤装置,该第二过滤装置接设一紫外灯装置,该紫外灯装置接设一加热装置,该加热装置接设一第二储水槽,该第二储水槽接设一出水口。

其中该除湿薄膜为商用膜、高分子膜、沸石膜、复合膜或其任两种以上的组合,且该第一过滤装置为具PH值与化学物质滤网的过滤装置,该第二过滤装置为具活性碳滤网的过滤装置,该真空腔体和吸气口之间接设一第一温湿度计,该真空腔体和抽气泵浦之间接设一第二温湿度计,该抽气泵浦接设一流量计。该真空腔体和冷却装置之间接设一第二真空泵浦。

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除湿薄膜以及第一温湿度计、第二温湿度计、流量计和第一真空泵浦,从而可使本实用新型达到能简化结构、降低制造成本及有效监控产(造)水的最佳效率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取水装置的方块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第一图的动作原理控制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1-吸气口;12-第一温湿度计;13-真空腔体;14-除湿薄膜;15-真空计;16-第二温湿度计;17-抽气泵浦;18-流量计;19-出气口;20-冷却装置;21-第一真空泵浦;22-第一储水槽;23-抽水泵浦;24-第一过滤装置;25-第二过滤装置;26-紫外灯装置;27-加热装置;28-第二储水槽;29-出水口;100-第二真空泵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特以下列实施例搭配图式及符号加以阐述,敬请参阅。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取水装置,其包含:一真空腔体13,该真空腔体13内载设有一除湿薄膜14,该真空腔体13接设一真空计15、一吸气口11、一抽气泵浦17和一冷却装置20。此外,该真空腔体13和吸气口11之间接设一第一温湿度计12,该真空腔体13和抽气泵浦17之间接设一第二温湿度计16,该抽气泵浦17接设一出气口19和一流量计18,且该冷却装置20接设一第一真空泵浦21和一第一储水槽22,该第一储水槽22接设一抽水泵浦23,该抽水泵浦23接设一第一过滤装置24,该第一过滤装置24接设一第二过滤装置25,该第二过滤装置25接设一紫外灯装置26,该紫外灯装置26接设一加热装置27,该加热装置27接设一第二储水槽28,该第二储水槽28接设一出水口29。

于本实施例中,该除湿薄膜14可为商用膜、高分子膜、沸石膜、复合膜或其任两种以上的组合,且不以此为限制。又该第一过滤装置24可为具PH值与化学物质滤网的过滤装置,该第二过滤装置25可为具活性碳滤网的过滤装置。

其中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任何地形环境及气候,且无论空气(大气)湿度多寡,其因空气中必然会存在水气,即相对湿度,其相对湿度越高的区域则理想上产(造)水的速度越快。因此,请继续参阅第二图所示,其中本实用新型中,箭头的指引路径均为管路或通道所接设,且不以此为限制,以利于空气及水分流通。故欲操作空气(大气)中取水时,可先启动第一真空泵浦21使得真空腔体13及冷却装置20内部形成真空负压,再启动抽气泵浦17进行吸气口11和出气口19之间的抽风及排气,该抽气泵浦17和第一真空泵浦21的启动顺序并无限制。

故当抽气泵浦17启动后,空气即由吸气口11通过该第一温湿度计12到达真空腔体13内部,该第一温湿度计12予以测量并显示气液分离的前的空气(大气)的温、湿度,然后当空气经过该除湿薄膜14时,依照该除湿薄膜14的气液分离特性,使得将空气气液分离。被分离后的气态水130受到第一真空泵浦21的负压影响而迅速经过冷却装置20进行冷凝,而变成液态水,并储存于第一储水槽22内。另外,被气液分离后的气体则通过该第二温湿度计16而由出气口19送出,途中该第二温湿度计16予以测量并显示已气液分离的后的空气(大气)的温、湿度,该流量计18予以测量并显示抽气泵浦17的抽气量或速度。

于本实施例中,通过除湿薄膜14的设置,明显的有别于先前技术,而达到简化结构、降低制造及使用成本的功效。以及通过第一温湿度计12、第二温湿度计16之间经过气液分离前后所导致空气温、湿度不同的监控及参数记录,以及流量计18和第一真空泵浦21的监控及参数纪录,达到能监控及计算其产(造)水的最佳效率(值),实为本实用新型的特点。

而储存于第一储水槽22内的液态水,尚未经过水质净化,而必须再透过抽水泵浦23的抽水动作将液态水输送经过第一过滤装置24、第二过滤装置25和紫外灯装置26。于本实施例中,当该第一过滤装置24为具PH值与化学物质滤网的过滤装置时,能平衡水的PH值及过滤去除水中的化学重金属离子,且不以此为限制;当该第二过滤装置25为具活性碳滤网的过滤装置时,能过滤去除水中的有机化学物质例如农药、杀虫剂或氯,且不以此为限制;并通过该紫外灯装置26彻底消灭水中残留的细菌、病毒或寄生生物,且不以此为限制。最后再经加热装置27的高温杀菌或加热而储存于该第二储水槽28,准备使用时再由出水口29取水使用,而最终能获得干净的饮用水或一般用水(例如工、农业用水,且不以此为限制)。

此外,请继续参阅图1所示,其中该真空腔体13和冷却装置20之间接设一第二真空泵浦100。并如图2所示,除了原本的第一真空泵浦21的作用以外(如前所述),通过该第二真空泵浦100的辅助调控更能改变管路(道)内的饱和蒸汽压力,搭配冷却装置20时,即可提供帮助快速的将气态水130冷凝的功效,以精确控制产(造)水量,实为本实用新型的特点。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以下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做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