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工程清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6049阅读:497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利工程清淤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利工程清淤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世界多数国家出现人口增长过快,可利用水资源不足,城镇供水紧张,能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重大问题,都与水有密切联系。水灾防治、水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成为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课题。研究防止水患、开发水利资源的方法及选择和建设各项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主要是通过工程建设,控制或调整天然水在空间和时间的分布,防止或减少旱涝洪水灾害,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水利资源,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良好的环境和物质条件。

传统的清淤机械,以及目前国内各种形式的小型水下清淤机,两栖式挖泥船,往往不能满足不同情况的清淤要求:不是设备庞大无法进入施工现场,就是调遗困难,费用昂贵,不是工程太小,不经济,就是工程量太大,机械生产力低而不能胜任,不是因开挖深度太深无法作业,就是因开挖太浅无法发挥机械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水利工程清淤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浮箱、配电箱、第一滑轮、第二滑轮、钢丝绳、清水泵、泥浆泵、连接管道、罩壳、喷嘴、输送管道、无缝钢管、水孔;所述的浮箱上设置有配电箱,钢丝绳分别穿过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钢丝绳的一端与浮箱固定连接,钢丝绳的另一端分别与清水泵和泥浆泵连接,清水泵和泥浆泵分别通过连接管道连接有罩壳,清水泵的罩壳上套装有无缝钢管,无缝钢管的侧壁均布有若干水孔,无缝钢管与喷嘴固定连接;所述的泥浆泵的出口与输送管道连接;所述的配电箱分别通过防水电缆与清水泵、泥浆泵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罩壳包含圆管和方管;所述的圆管的两端分别与连接管道和方管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输送管道上设置有阀门。

作为优选,所述的罩壳采用铁制的罩壳。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泥浆泵的罩壳沉入水底与土层紧贴,清水泵的罩壳工作时与土层形成间隙,形成与周围水相隔的小区,启动清水泵,喷嘴将周围土体冲刷成泥浆,泥浆泵吸口的吸力将泥浆吸入输送管道,通过输送管道吸送到弃土区。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清淤装置,体积小,无需开挖,方便移动,适应各种水利工程清淤需求,操作灵活,大大提高了使用效率和清淤效果,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罩壳和喷嘴的组合结构图;

图3是图2中罩壳的仰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浮箱1、配电箱2、第一滑轮3、第二滑轮4、钢丝绳5、清水泵6、泥浆泵7、连接管道8、罩壳9、喷嘴10、输送管道11、无缝钢管12、水孔13、圆管14、方管15、阀门1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参看如图1——图3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它包含浮箱1、配电箱2、第一滑轮3、第二滑轮4、钢丝绳5、清水泵6、泥浆泵7、连接管道8、罩壳9、喷嘴10、输送管道11、无缝钢管12、水孔13;所述的浮箱1上设置有配电箱2,钢丝绳5分别穿过第一滑轮3和第二滑轮4,钢丝绳5的一端与浮箱1固定连接,钢丝绳5的另一端分别与清水泵6和泥浆泵7连接,清水泵6和泥浆泵7分别通过连接管道8连接有罩壳9,清水泵6的罩壳9上套装有无缝钢管12,无缝钢管12的侧壁均布有若干水孔13,无缝钢管12与喷嘴10固定连接;所述的泥浆泵7的出口与输送管道11连接;所述的配电箱2分别通过防水电缆与清水泵6、泥浆泵7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罩壳9包含圆管14和方管15;所述的圆管14的两端分别与连接管道8和方管15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输送管道11上设置有阀门16。

作为优选,所述的罩壳9采用铁制的罩壳。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为:泥浆泵7的罩壳9沉入水底与土层紧贴,清水泵6的罩壳9工作时与土层形成间隙,形成与周围水相隔的小区,启动清水泵6,喷嘴10将周围土体冲刷成泥浆,泥浆泵7吸口的吸力将泥浆吸入输送管道11,通过输送管道11吸送到弃土区。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具体实施方式产生的有益效果为: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清淤装置,体积小,无需开挖,方便移动,适应各种水利工程清淤需求,操作灵活,大大提高了使用效率和清淤效果,本具体实施方式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