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平硐明槽段防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43472阅读:73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平硐明槽段防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平硐明槽段防护结构。



背景技术:

平硐是在地层中开凿的直通地面的水平通道,适用于山岭地区,设计高程高压周围平地的地平面以上,是一种最方便、最安全、最经济的开拓方法。当地形条件允许时,平硐开拓广泛用于矿山开发、水利水电勘察中。当硐口段覆盖层较薄、地层表面风化时,且由松散堆积体存在,如采用暗挖法,在施工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出现施工难、围岩不稳定、平硐内围岩塌方及片帮等现象,同时威胁现场作业人员安全。这种情况下,现场多采取明槽开挖施工法,当平硐明槽段平硐施工结束后,再进行回填作业。

由于开挖施工,坡坏了原始地层的稳定,人为地形成边坡。当边坡稳定性较差时,受施工扰动或受降雨影响极易发生滑坡,而威胁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因此需对明槽开挖段的边坡进行临时防护。目前工程中对边坡的主要防护措施主如下:

(1)、设置挡墙、抗滑桩:设计选择合理的挡墙、抗滑桩类型进行支护,可有效防止滑坡,此方法属于永久性支护。明槽开挖所形成的边坡属于临时边坡,待明槽段平硐壁施工结束后,即进行回填作业,开挖时所形成的边坡将消失。因此挡墙、抗滑桩的支护措施不适用于明槽开挖段的边坡支护。

(2)、喷射混凝土支护:利用锚杆、金属网,同时喷射混凝土进行边坡支护,可提高边坡的整体性稳定性,有效防止边坡失稳,但其施工工艺复杂,工程造价高,同时该方法也属于永久支护,因此也不适用于明槽开挖段的边坡支护。

(3)、设置钢筋混凝土拱架支护:利用钢筋混凝土拱墙和钢筋混凝土底板共同支护,钢筋混凝土拱墙内设置钢筋骨架,对边坡形成了整体性支护,但其材料昂贵,施工复杂,成本高;

(4)、削坡放坡:按照自上而下、分级开挖的顺序进行削坡,可减缓坡度,控制滑坡体,使边坡处于稳定状态,但其施工量大,使用机械多,同时带来土体开挖后堆放的问题;

这些边坡防护措施在防止边坡失稳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效果。适用于水利水电、道路交通、房屋建筑等行业中的永久边坡,如在平硐明槽段边坡的临时防护时应用这些技术,存在防护工艺复杂、施工成本较高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一种用于平硐明槽段防护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防护工艺复杂和施工成本较高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平硐明槽段防护结构,包括明槽,明槽两侧边坡是由多层分层坡构成,相连的两层分层坡之间设有马道,在马道上开设有截水沟,在边坡底部设有排水沟,在分层坡表面设有边坡面防护结构,所述防护结构包括多根一端垂直插入在边坡内的钢管,各根钢管呈点阵分布,在分层坡表面横向铺有多块木板,在木板上纵向压有多根长木,所述长木与所述钢管固定连接,在防护结构表面铺设有塑料布。

还包括钢管抗拔装置,所述钢管抗拔装置包括固定在钢管端头上的圆锥形锚头、设在钢管内的膨胀钎、开设在钢管管壁上的两个钎出孔和拉动膨胀钎移动的传力组件;

所述膨胀钎包括中间块,两根旋转钎分别轴连接在中间块两侧,在中间块两侧还分别固定有一块限位块,两根旋转钎与两个钎出孔相对应,转环通过一根连杆与中间块固定连接,各旋转钎与转环之间均连接有一根弹簧,所述弹簧推动旋转钎抵靠在钢管内壁上;

所述传力组件包括螺杆、压板和螺母,压板盖在钢管管口上,在压板上开设有通孔,螺杆一端与转环固定连接,另外一端穿过压板上通孔延伸至通孔外,螺母安装在螺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采用钢管、木板、长木进行支护,具有材质轻、易施工、价格低廉的特点,在临时边坡支护中有着明显优势。

2. 对边坡的扰动小:采用钢管、木板、长木共同支护技术,只需将其打入土中即可发挥作用,对原始坡体的坡坏性小,利于保持坡体稳定。

3. 联合防护技术:将钢管、木板、长木通过一定的方法连接为一体,对松散坡体进行有效加固,提高坡体的整体稳定性。

4. 防护材料可回收:长木、木板具有取材方便,价格便宜、施工方便和可以重复利用等特点,不仅降低的施工成本,而且环境效益显著。

5. 施工简单、工程造价低:相比较传统的支护技术,本发明所采用的的防护技术所需材料少、材料易得、施工简单、工程造价低。

6. 钢管抗拔装置能够起到增加钢管抗拉强度,进一步提高高坡体的整体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明槽开挖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明槽开挖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关于钢管抗拔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关于钢管抗拔装置局部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关于钢管抗拔装置在使用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明槽1、分层坡2、马道3、截水沟4、排水沟5、钢管6、木板7、长木8、连杆60、锚头61、钎出孔62、中间块63、限位块64、旋转钎65、转环66、弹簧67、螺杆68、压板69。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2所示,一种用于平硐明槽段防护结构,包括明槽1,明槽1两侧边坡是由多层分层坡2构成,相连的两层分层坡2之间设有马道3,在马道3上开设有截水沟4,在边坡底部设有排水沟5,在分层坡2表面设有边坡面防护结构,所述防护结构包括多根一端垂直插入在边坡内的钢管6,各根钢管6呈点阵分布,在分层坡2表面横向铺有多块木板7,在木板7上纵向压有多根长木8,所述长木8与所述钢管6固定连接,在防护结构表面铺设有塑料布。

实施例:

以某排水平硐浅埋段采用明槽1开挖施工,明槽1开挖段工期为3个月。明槽1开挖属于排水平硐的浅埋段,地表的表土层由杂物、石块及砂、土等组成,边坡最大的开挖高度为24米,平硐右侧边坡不稳定,在施工中存在滑坡的安全隐患,但因边坡存在时间短,故可采用本专利的快速施工。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采用挖掘机施工:

采用挖掘机,在遇到风化岩石时,使用挖掘机的液压冲击钻头坡岩。边坡分3层开挖,每层分层坡2的高度为8米,边坡坡率为1:1,即开挖边坡坡角为45°。

2、施工顺序:

按照从由中间向两侧、由上到下逐层顺坡开挖,开挖过程中随时进行刷坡处理,使分层坡2一次成型,马道3宽为1m。

3、施工截、排水沟5:

在每一分层坡2顶部施工250mm×250mm的截水沟4,在边坡底部施工500mm×500mm排水沟5沟,施工截、排水沟5的沟底的坡度为3‰。截水沟4和排水沟5采用砖块砌筑,用20mm厚M7.5水泥砂浆抹面做防渗处理。

4、防护工艺:

右侧边坡共有三个分层坡2坡面,因最下方分层坡2坡面距离地表较深,岩体风化程度较低,岩体相对完整,故最下方分层坡2坡面不需支护。上方两层分层坡2距离地表近,岩体风化严重,边坡面稳定性较差,故需对右侧边坡上方两层分层坡2设置防护结构:

1、安设钢管6

在分层坡2坡面垂直安设4排32mm、2m长的钢管6,钢管6的间距取1.5m。

2、边坡面防护

边坡面横向压上长为1.5m、厚为0.05cm、宽度大于0.3m的木板7,再用0.1m的长木8纵向压在木板7上,长木8和钢管6用8号铁丝拧紧;

3)、防水临时措施

在平硐两侧的边坡上铺设塑料布,防止雨水渗入边坡。

4、回填作业:

回收支护材料:当平硐明槽1段硐壁施工结束后,回收防水塑料布、纵向的长木8与横向的木板7。

回填工艺:采用粘性土分层填筑,逐层碾压。回填土中所含石块的最大直径不得超过100mm,粘土铺设厚度一般控制在300mm,压实遍数为5遍。

另外,在垂直安设钢管6时,可以利用钢管6抗拔装置以提高钢管6抗拉强度。

如图3到5所示,所述钢管6抗拔装置包括固定在钢管6端头上的圆锥形锚头61、设在钢管6内的膨胀钎、开设在钢管6管壁上的两个钎出孔62和拉动膨胀钎移动的传力组件;

所述膨胀钎包括中间块63,两根旋转钎65分别轴连接在中间块63两侧,在中间块63两侧还分别固定有一块限位块64,两根旋转钎65与两个钎出孔62相对应,转环66通过一根连杆60与中间块63固定连接,各旋转钎65与转环66之间均连接有一根弹簧67,所述弹簧67推动旋转钎65抵靠在钢管6内壁上;

所述传力组件包括螺杆68、压板69和螺母,压板69盖在钢管6管口上,在压板69上开设有通孔,螺杆68一端与转环66固定连接,另外一端穿过压板69上通孔延伸至通孔外,螺母安装在螺杆68。

使用时,先将圆锥形锚头61焊接到钢管6一端,而后利用将钢管6打入到分层坡2内,在手持螺杆68,将膨胀钎慢慢放入到钢管6中,此时弹簧67推动旋转钎65一端抵靠在钢管6内壁向钎出孔62移动,当旋转钎65移动到钎出孔62位置时,弹簧67将旋转钎65推送至钎出孔62内,而后安装上压板69和螺母,利用螺杆68拉动膨胀钎,旋转钎65在钎出孔62的限位下渐渐向外伸出插入到土层中,当旋转至旋转钎65抵靠在限位块64上时,就可以停在拉动螺杆68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