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卫生洁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瀑流冲刷坐便器。
背景技术:
现有坐便器的冲刷排污关系到水量的多少,随着环保节水意识和技术的提高,一次所使用的水量日趋减少;但是,一次所使用的水量变少时其清洗性能也将变得越来越苛刻。专利局于2010年10月27日公开的授权公告号CN201614643U、名称“超强旋流坐便器”,其在水圈两侧各设有一个方孔,两个方孔开口方向一致,冲水时形成同向旋流以增强冲刷效果,但由于形成旋流的最强区域位于盆腔前部,对于盆腔背部则难以冲刷洁净,冲水量与洁净度尚不能达到更优化的平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瀑流冲刷坐便器,冲刷面广且洁净度高,节水更明显。
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瀑流冲刷坐便器,包括坐便器盆腔,其上具有冲水圈,冲水圈通过导水通道与水箱排水口相接,所述冲水圈包括导水挡部和冲水旋流槽道,所述导水挡部设左、右出水口和直瀑冲水口;所述冲水旋流槽道设置在上述盆腔上部,从左、右出水口沿着盆腔内周面轨迹环绕至盆腔前方侧区域相汇;冲刷时水流分成盆腔左、右分支冲水旋流和盆腔后方侧区域的直瀑冲水流对盆腔形成全覆盖的瀑流冲刷以排出污物。
所述冲水旋流槽道的下缘面向内侧突出外伸形成溢流圆弧面,所述溢流圆弧面沿出水口以渐隐的方式直至消失于相汇处。
所述直瀑冲水口为一夹缝状。
本实用新型优点:冲刷效果好且节水,一是通过挡水部,在冲刷时水流分成冲刷盆腔左、右及前方侧区域的相向的二股分支冲水旋流、和冲刷盆腔后方侧区域的直瀑冲水流,对盆腔形成全覆盖的瀑流冲刷,不留死角,全面洁净;二是冲水旋流槽道下缘面向内侧突出外伸形成溢流圆弧面,水流在快速流进时会带动溢流惯性冲刷盆腔左、右及前方侧区域面,增强洁净效果;三是直瀑冲水流既能冲刷盆腔后方侧区域面,又能对排污物进行强力冲流,增强排污以达到更佳的节水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的A-A部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剖视立体示意图。
图中,1进水口,2挡水部,3冲水旋流槽道,4出水口,5直瀑冲水口,6导水通道,7排污口,8存水弯,9盆腔,10溢流圆弧面。
图中箭头所示为水流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一种瀑流冲刷坐便器,包括坐便器盆腔9,其上具有冲水圈,冲水圈通过导水通道6与水箱排水口1相接,所述冲水圈包括导水挡部2和冲水旋流槽道3,所述导水挡部2设左、右出水口4和直瀑冲水口5;所述冲水旋流槽道3设置在上述盆腔9上部,从左、右出水口4沿着盆腔9内周面轨迹环绕至盆腔9前方侧区域相汇;所述冲水旋流槽道3的下缘面向内侧突出外伸形成溢流圆弧面10,所述溢流圆弧面10沿出水口4以渐隐的方式直至消失于相汇处。所述直瀑冲水口5为一夹缝状,冲刷时形成直瀑冲流,其可根据坐便器的盆腔的不同形状而设置合适长度,以确保对盆腔后方侧区域的有效冲刷。
使用时,水箱中的水通过进水口1进入导水通道6,经挡水部2后分成三股水流(如图中箭头所示),分别从左、右出水口4经冲水旋流槽道3形成二股旋流至盆腔9前方侧区域相汇,在冲水旋流槽道3流动的同时会有一部分水流从溢流圆弧面10上溢流并冲刷盆腔9的左、右方侧区域面,而另一股则从直瀑冲水口5流出冲刷盆腔后方侧区域面,确保水流冲刷能全覆盖整个盆腔9面区域。瀑流冲刷洁净后汇聚进存水弯8并将污物从排污口7排出。
如图5-6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原理实施的另一种方式,即坐便器盆腔9为方型圆角状,此时,因盆腔9后方侧区域相比圆形的要宽大,因此,挡水部2相应扩大,即夹缝状的直瀑冲水口5长度拉长,这样,冲刷时形成的直瀑冲流更宽,确保对盆腔9整个后方侧区域的冲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