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工程用快速清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55937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利工程用快速清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清淤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水利工程用快速清淤装置。



背景技术:

水利工程是用于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达到除害兴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也称为水工程。水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但其自然存在的状态并不完全符合人类的需要。只有修建水利工程,才能控制水流,防止洪涝灾害,并进行水量的调节和分配,以满足人民生活和生产对水资源的需要。水利工程需要修建坝、堤、溢洪道、水闸、进水口、渠道、渡漕、筏道、鱼道等不同类型的水工建筑物,以实现其目标。

淤泥中存在大量的有害物质,而且不利于水利工程工作,所以水利工程需要对河床里的淤泥进行清理,目前的淤泥清理装置存在清理过程复杂,清理效率低的缺点,因此亟待研发一种能够快速清理河床淤泥,提高了清理效率的水利工程用快速清淤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目前的淤泥清理装置存在清理过程复杂,清理效率低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快速清理河床淤泥,提高了清理效率的水利工程用快速清淤装置。

(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这样一种水利工程用快速清淤装置,包括有船体、支撑板、顶板、左右移动机构、升降机构和清淤机构,支撑板固接于船体的一侧部,顶板固接于支撑板顶部,用于搬运淤泥左右移动的左右移动机构固接于顶板底部,用于带动清淤机构升降的升降机构与左右移动机构的输出端固接,用于清理河床淤泥的清淤机构与升降机构的输出端固接。

优选地,左右移动机构包括有滑轨、第一电动绕线轮、第一拉线、滑块、第二拉线和第二电动绕线轮,滑轨固接于顶板底部,滑块与滑轨滑动式连接;第一电动绕线轮固接于滑轨一侧部,第二电动绕线轮固接于滑轨另一侧部;第一电动绕线轮通过第一拉线与滑块一侧部固接,第二电动绕线轮通过第二拉线与滑块另一侧部固接。

优选地,升降机构包括有电机、第一轴承座、第一绕线轮、第二绕线轮、第二轴承座、第三拉线、升降板、转轴、移动板和第四拉线,移动板固接于滑块底部,电机、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依次固接于移动板底部;转轴一端部与第二轴承座枢接,另一端部贯穿第一轴承座并与电机的输出端固接;第一绕线轮和第二绕线固接于转轴;第一绕线轮通过第三拉线与升降板一侧部固接,第二绕线轮通过第四拉线与升降板另一侧部固接。

优选地,清淤机构包括有第三电动绕线轮、第五拉线、第六拉线、第七拉线、右清淤斗、弹簧和左清淤斗;右清淤斗、左清淤斗均通过第五拉线与升降板固接,右清淤斗与左清淤斗铰接,且右清淤斗内侧与左清淤斗内侧通过弹簧连接;第三电动绕线轮固接于升降板底部,右清淤斗和左清淤斗顶部通过第七拉线连接,第三电动绕线轮通过第六拉线与第七拉线固接。

优选地,第三电动绕线轮为防水电动绕线轮。

优选地,右清淤斗的材质为不锈钢。

工作原理:当河床淤泥需要清理时,将船体开动至河床淤泥处,控制左右移动机构运作,左右移动机构带动升降机构向右运动,升降机构带动清淤机构向右运动,再控制升降机构运作,升降机构带动清淤机构向下运动,当清淤机构到达河床淤泥处时,控制清淤机构将河床淤泥装起,控制升降机构将清淤机构拉起,再控制左右移动机构将淤泥倒入船体内,当船体的淤泥装满时,控制船体带动淤泥到存放处,从而达到清淤的效果,提高了清淤效率。

因为左右移动机构包括有滑轨、第一电动绕线轮、第一拉线、滑块、第二拉线和第二电动绕线轮,滑轨固接于顶板底部,滑块与滑轨滑动式连接;第一电动绕线轮固接于滑轨一侧部,第二电动绕线轮固接于滑轨另一侧部;第一电动绕线轮通过第一拉线与滑块一侧部固接,第二电动绕线轮通过第二拉线与滑块另一侧部固接,所以当升降机构需要向右移动时,控制第一电动绕线轮和第二电动绕线轮顺时针转动,第一电动绕线轮放线,第二电动绕线轮收线,第二拉线拉动滑块向右运动,滑块带动升降机构向右运动,当升降机构需要向左移动时,控制第一电动绕线轮和第二电动绕线轮逆时针转动,第一电动绕线轮收线,第二电动绕线轮放线,第二拉线拉动滑块向左运动,滑块带动升降机构向左运动。

因为升降机构包括有电机、第一轴承座、第一绕线轮、第二绕线轮、第二轴承座、第三拉线、升降板、转轴、移动板和第四拉线,移动板固接于滑块底部,电机、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依次固接于移动板底部;转轴一端部与第二轴承座枢接,另一端部贯穿第一轴承座并与电机的输出端固接;第一绕线轮和第二绕线固接于转轴;第一绕线轮通过第三拉线与升降板一侧部固接,第二绕线轮通过第四拉线与升降板另一侧部固接,所以当清淤机构需要向下运动时,控制电机顺时针转动,电机带动转轴顺时针转动,转轴带动第一绕线轮和第二绕线轮放线,由于清淤机构的重力作用,使得清淤机构能够向下运动沉到河床淤泥处,当清淤机构需要向上运动时,控制电机逆时针转动,电机带动转轴逆时针转动,转轴带动第一绕线轮和第二绕线轮逆时针转动,第一绕线轮和第二绕线轮收线,第三拉线和第四拉线共同拉动升降板向上运动,升降板带动清淤机构向上运动。

因为清淤机构包括有第三电动绕线轮、第五拉线、第六拉线、第七拉线、右清淤斗、弹簧和左清淤斗;右清淤斗、左清淤斗均通过第五拉线与升降板固接,右清淤斗与左清淤斗铰接,且右清淤斗内侧与左清淤斗内侧通过弹簧连接;第三电动绕线轮固接于升降板底部,右清淤斗和左清淤斗顶部通过第七拉线连接,第三电动绕线轮通过第六拉线与第七拉线固接,所以当淤泥需要从河床清理起来时,控制第三电动绕线轮顺时针转动,第三电动绕线轮收线,第六拉线拉动第七拉线向上运动,第七拉线拉动右清淤斗将淤泥装起,右清淤斗同时压缩弹簧,当淤泥需要倒入船体时,控制第三电动绕线轮逆时针转动,第三电动绕线轮放线,第六拉线松开第七拉线,第七拉线松开右清淤斗,由于弹簧的弹力作用,弹簧推动右清淤斗将淤泥倒入船体内。

因为第三电动绕线轮为防水电动绕线轮,所以延长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方式是通过控制器来自动控制,控制器的控制电路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简单编程即可实现,电源的提供也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并且本实用新型主要用来保护机械装置,所以本实用新型不再详细解释控制方式和电路连接。

(3)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左右移动机构和升降机构配合,使得清淤机构能够将淤泥从河床清理出来,提高了淤泥的清理效率,达到了河床淤泥的清理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左右移动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升降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清淤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船体,2-支撑板,3-顶板,4-左右移动机构,41-滑轨,42-第一电动绕线轮,43-第一拉线,44-滑块,45-第二拉线,46-第二电动绕线轮,5-升降机构,51-电机,52-第一轴承座,53-第一绕线轮,54-第二绕线轮,55-第二轴承座,56-第三拉线,57-升降板,58-第四拉线,59-转轴,510-移动板,6-清淤机构,61-第三电动绕线轮,62-第五拉线,63-第六拉线,64-第七拉线,65-右清淤斗,66-弹簧,67-左清淤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水利工程用快速清淤装置,如图1-4所示,包括有船体1、支撑板2、顶板3、左右移动机构4、升降机构5和清淤机构6,支撑板2固接于船体1的一侧部,顶板3固接于支撑板2顶部,用于搬运淤泥左右移动的左右移动机构4固接于顶板3底部,用于带动清淤机构6升降的升降机构5与左右移动机构4的输出端固接,用于清理河床淤泥的清淤机构6与升降机构5的输出端固接。

左右移动机构4包括有滑轨41、第一电动绕线轮42、第一拉线43、滑块44、第二拉线45和第二电动绕线轮46,滑轨41固接于顶板3底部,滑块44与滑轨41滑动式连接;第一电动绕线轮42固接于滑轨41一侧部,第二电动绕线轮46固接于滑轨41另一侧部;第一电动绕线轮42通过第一拉线43与滑块44一侧部固接,第二电动绕线轮46通过第二拉线45与滑块44另一侧部固接。

升降机构5包括有电机51、第一轴承座52、第一绕线轮53、第二绕线轮54、第二轴承座55、第三拉线56、升降板57、转轴59、移动板510和第四拉线58,移动板510固接于滑块44底部,电机51、第一轴承座52和第二轴承座55依次固接于移动板510底部;转轴59一端部与第二轴承座55枢接,另一端部贯穿第一轴承座52并与电机51的输出端固接;第一绕线轮53和第二绕线固接于转轴59;第一绕线轮53通过第三拉线56与升降板57一侧部固接,第二绕线轮54通过第四拉线58与升降板57另一侧部固接。

清淤机构6包括有第三电动绕线轮61、第五拉线62、第六拉线63、第七拉线64、右清淤斗65、弹簧66和左清淤斗67;右清淤斗65、左清淤斗67均通过第五拉线62与升降板57固接,右清淤斗65与左清淤斗67铰接,且右清淤斗65内侧与左清淤斗67内侧通过弹簧66连接;第三电动绕线轮61固接于升降板57底部,右清淤斗65和左清淤斗67顶部通过第七拉线64连接,第三电动绕线轮61通过第六拉线63与第七拉线64固接。

第三电动绕线轮61为防水电动绕线轮。

右清淤斗65的材质为不锈钢。

工作原理:当河床淤泥需要清理时,将船体1开动至河床淤泥处,控制左右移动机构4运作,左右移动机构4带动升降机构5向右运动,升降机构5带动清淤机构6向右运动,再控制升降机构5运作,升降机构5带动清淤机构6向下运动,当清淤机构6到达河床淤泥处时,控制清淤机构6将河床淤泥装起,控制升降机构5将清淤机构6拉起,再控制左右移动机构4将淤泥倒入船体1内,当船体1的淤泥装满时,控制船体1带动淤泥到存放处,从而达到清淤的效果,提高了清淤效率。

因为左右移动机构4包括有滑轨41、第一电动绕线轮42、第一拉线43、滑块44、第二拉线45和第二电动绕线轮46,滑轨41固接于顶板3底部,滑块44与滑轨41滑动式连接;第一电动绕线轮42固接于滑轨41一侧部,第二电动绕线轮46固接于滑轨41另一侧部;第一电动绕线轮42通过第一拉线43与滑块44一侧部固接,第二电动绕线轮46通过第二拉线45与滑块44另一侧部固接,所以当升降机构5需要向右移动时,控制第一电动绕线轮42和第二电动绕线轮46顺时针转动,第一电动绕线轮42放线,第二电动绕线轮46收线,第二拉线45拉动滑块44向右运动,滑块44带动升降机构5向右运动,当升降机构5需要向左移动时,控制第一电动绕线轮42和第二电动绕线轮46逆时针转动,第一电动绕线轮42收线,第二电动绕线轮46放线,第二拉线45拉动滑块44向左运动,滑块44带动升降机构5向左运动。

因为升降机构5包括有电机51、第一轴承座52、第一绕线轮53、第二绕线轮54、第二轴承座55、第三拉线56、升降板57、转轴59、移动板510和第四拉线58,移动板510固接于滑块44底部,电机51、第一轴承座52和第二轴承座55依次固接于移动板510底部;转轴59一端部与第二轴承座55枢接,另一端部贯穿第一轴承座52并与电机51的输出端固接;第一绕线轮53和第二绕线固接于转轴59;第一绕线轮53通过第三拉线56与升降板57一侧部固接,第二绕线轮54通过第四拉线58与升降板57另一侧部固接,所以当清淤机构6需要向下运动时,控制电机51顺时针转动,电机51带动转轴59顺时针转动,转轴59带动第一绕线轮53和第二绕线轮54放线,由于清淤机构6的重力作用,使得清淤机构6能够向下运动沉到河床淤泥处,当清淤机构6需要向上运动时,控制电机51逆时针转动,电机51带动转轴59逆时针转动,转轴59带动第一绕线轮53和第二绕线轮54逆时针转动,第一绕线轮53和第二绕线轮54收线,第三拉线56和第四拉线58共同拉动升降板57向上运动,升降板57带动清淤机构6向上运动。

因为清淤机构6包括有第三电动绕线轮61、第五拉线62、第六拉线63、第七拉线64、右清淤斗65、弹簧66和左清淤斗67;右清淤斗65、左清淤斗67均通过第五拉线62与升降板57固接,右清淤斗65与左清淤斗67铰接,且右清淤斗65内侧与左清淤斗67内侧通过弹簧66连接;第三电动绕线轮61固接于升降板57底部,右清淤斗65和左清淤斗67顶部通过第七拉线64连接,第三电动绕线轮61通过第六拉线63与第七拉线64固接,所以当淤泥需要从河床清理起来时,控制第三电动绕线轮61顺时针转动,第三电动绕线轮61收线,第六拉线63拉动第七拉线64向上运动,第七拉线64拉动右清淤斗65将淤泥装起,右清淤斗65同时压缩弹簧66,当淤泥需要倒入船体1时,控制第三电动绕线轮61逆时针转动,第三电动绕线轮61放线,第六拉线63松开第七拉线64,第七拉线64松开右清淤斗65,由于弹簧66的弹力作用,弹簧66推动右清淤斗65将淤泥倒入船体1内。

因为第三电动绕线轮61为防水电动绕线轮,所以延长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方式是通过控制器来自动控制,控制器的控制电路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简单编程即可实现,电源的提供也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并且本实用新型主要用来保护机械装置,所以本实用新型不再详细解释控制方式和电路连接。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改进及替代,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