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重力自闭式地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01314阅读:4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重力自闭式地漏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排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重力自闭式地漏。



背景技术:

无论是在居家生活,还是大型仓储,地漏几乎人人皆知,家喻户晓。市场上,种类繁多,价格不等。迄今,有关地漏的专利足足上万个,但真正能实现排水速度快、防臭效果好、便于清理、经久耐用的产品,每个人都心知肚明。

地漏的种类,大致分为如下几种:

1、水封式地漏,价格便宜,应用广泛,但是排水速度慢、自清(洁)能力差、容易堵塞、返水湾里的水容易干戈,起不到防臭效果,主管道堵塞容易返水,遇上大风天气,由于空气负压容易反味,由于返水湾存水必须达到5厘米,因此地漏整体高度较高不宜安装。不易清理。还有一种新型水封式地漏,利用储水腔体或套管装置形成“N”形或“U”型储水弯道,依靠水封来隔绝排水管道内的臭气和病菌,实现防臭效果的地漏。但是,结构复杂,特别是不锈钢材质芯成本较高。

2、弹簧自动密封式地漏,用弹簧拉伸密封芯下端的密封垫来密封。地漏内无水或水少时,密封垫被弹簧向上拉伸,封闭管道,当地漏内的水达到一定高度,水的重力超过弹簧弹力时,弹簧被水向下压迫,密封垫打开,自动排水。这款地漏由于经常排水,弹簧反复拉伸,导致弹性减弱,加之长期污水侵蚀,极易锈蚀,弹簧断裂,失去密封防臭功能,密封垫掉入管道中容易造成管道堵塞,弹簧没有失效之前,防臭效果还不错,但是,弹簧由硼铁制成,长期接触污水极易锈蚀,导致弹性减弱、失效,寿命不长;弹簧容易缠绕毛发,影响垫片回弹;垫片是机械结构,封闭不严。需要经常清洗或更换,否则根本起不到防臭效果。

3、磁石自动密封式地漏,利用两块磁铁异性相吸的原理,使密封垫实现密封,当水压大于磁力时,密封垫向下打开排水,排水结束,水压小于磁力,磁铁块吸合,实现密封防臭功能,这款地漏利用两块磁铁的磁力吸合密封垫来密封。但磁铁还一个特性,就是随着时间的推迟会自然消磁,在遇到不同环境和温度时,会增加消磁,磁石接触温度越高磁力消失越快,我们正常洗澡温度都在35度以上,也就是说磁铁会平凡接触35度以上温度,磁铁就会产生不同程度消磁,减少使用周期,这款地漏结构复杂,外形较大,安装要求较高,不宜安装,安装时地漏芯部分插入主管道中,密封垫的面积占据了整个管道截面积的2/3,严重影响排水速度,当水压大于磁力时,密封垫向下打开排水,排水结束,水压减小,小于磁力时,磁铁块吸合,密封垫向上拉升。磁石式地漏的塑料材质芯可加工不同类型,但是由于地面污水水质很差,如洗刷物品、刷地等各种原因,会含有一些铁质杂质吸附在吸铁石上,一段时间后,杂质层就会导致密封垫无法闭合,起不到防臭作用;磁力会逐渐减弱、消失,影响密封垫的上下开启闭合,容易失灵。

4、重力式地漏,不需水封,不使用弹簧、磁铁等外力,利用水流自身重力和地漏内部浮球的平衡关系,自动开闭密封盖板。这种模式和弹簧式类似,只是把弹力转换成浮力带动机械拉力。重力式地漏的过滤网一体式不容易丢失,但是地漏芯内部有螺旋式机械件,长期在污水中工作会锈蚀或淤积泥沙,阻碍浮力球上下移动,影响排水、防臭、防菌;密封盖板也会因为淤积毛发、泥沙,导致密封不严,影响防臭、防菌。

5、硅胶式地漏,用硅胶制成10厘米长圆通,另一端扁平成两片较薄的硅胶贴合在一起来密封,或底部开口的硅胶袋来密封。排水时硅胶底部被水冲开,排水结束后,硅胶底部因自身弹力作用及开口因残留水分自动贴合,实现防臭效果。这款地漏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硅胶抗老化性能及自身弹性好,防臭性能良好,排水也快。但是,由于硅胶材质较软表面容易粘附头发和一些小颗粒物和水垢,靠弹力作用自动贴合的两片硅胶,由于水垢的粘性较大,在有限的水重力下很难打开,影响排水。硅胶常理情况下机械开合不耐用。

总之,地漏的排水速度和密封防臭是个很难两全其美的矛盾,如果追求排水速度快,必须排水通道管径要粗大,这样往往带来密封防臭的问题和比较大的垃圾颗粒堵塞主排水管的问题;如果追求密封防臭效果好,排水不畅,毛发堵塞清理问题等等。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地漏,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排水速度快,密封防臭效果好。

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重力自闭式地漏,包括:

壳体,凹状或杯状结构,底部中心开孔,与排水管道相接;

芯体,位于壳体的底部中心开孔和壳体垂直内壁之间,包括框架、合页、密封板;其中,

框架,固定在壳体的底部,框架外壁与壳体垂直内壁形成凹形漏水周边通道;在框架设计有贯通孔与周边通道相通;

合页,为下翻式一体结构,包括转轴部和下翻部,转轴部对称于合页上部两端,转轴部分别轴接于框架上的轴槽上,合页与框架内壁平行,覆盖于贯通孔上;

密封板,固定封装于框架上。

该密封板的表面积小于壳体垂直内壁组成的面积。

该地漏还包括栅网,垂直位于水平贯通孔的外侧,围在芯体周围。

该框架内壁与壳体底部夹角为10°—90°。

该地漏还包括盖板,活动覆盖在壳体垂直外壁上或者外壁内。

该盖板为正四边形、圆形板,芯体位于壳体和盖板构成的封闭空间中。该芯体高度小于或等于壳体深度。

该盖板为回字形正四边形、回字形圆形板,框架位于壳体、盖板和密封板构成的封闭空间中,盖板和密封板处于同一平面。芯体高度等于壳体深度与盖板厚度之和。

该合页的厚度从转轴部到下翻部逐渐增大,或者,合页下翻部增加配重,或者,合页下翻部及框架内增加磁铁。

该贯通孔下部设置一阶梯台或挡水台。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微重力自闭式地漏,采用扁平结构水平排水方式,使得地漏适用于任何不同场所地面,无需考虑对地面进行特别处理;采用下翻合页结构,利用合页自身重力,也可利用磁力,使下翻合页复位达到密封,从而使得排水速度和排水量接近主管道最大限度,又能防止地下通道的污浊气体上泄室内,真正解决下水管道防返水、防返味、防蚊虫、防细菌滋生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截面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截面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截面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梯形合页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方形合页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对方形合页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对梯形合页的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合页转轴部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合页转轴部安装位置另一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贯通孔与合页配合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贯通孔与合页配合的另一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盖板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微重力自闭式地漏,采用扁平结构水平排水方式,使得地漏适用于任何不同场所地面,无需考虑对地面进行特别处理;采用下翻合页结构,利用合页自身重力,也可利用磁力,使下翻合页复位达到密封,从而使得排水速度和排水量接近主管道最大限度,又能防止地下通道的污浊气体上泄室内,真正解决下水管道防返水、防返味、防蚊虫、防细菌滋生问题。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微重力感应自闭式地漏,包括:壳体1、芯体2和盖板3。参见图1、图2、图3。(壳体1的宽度大于壳体1的高度,以5倍为最佳。这之间没有直接联系)壳体1、芯体2和盖板3为塑料、金属或不锈钢类以及不沾水的纳米材料。

一、壳体1:

壳体1为凹状或杯状结构,底部中心开孔4,用于与排水管道5相接;壳体俯视截面优选为正四边形(正方形或长方形)或圆形(以下主要以正方形为实施例进行说明),为了容易清理,壳体1底部与四周垂直内壁11的夹角设置为圆弧状。中心开孔4与排水管道5连接方式可以采用固定连接,比如胶接,也可活动连接,比如螺接、卡扣接、伸缩管连接等。

二、芯体2

芯体2,包括框架21、合页22、密封板23。

1、框架21

框架21位于壳体的底部中心开孔4和壳体1垂直内壁11之间,通过胶接或螺接的方式固定在壳体的底部,垂直夹角呈圆弧状或者斜面,便于清理。芯体2外壁211与壳体垂直内壁11形成凹形漏水周边通道6。

在框架21外壁211的垂直方向,设计有水平贯通孔212,见图1、图3,与周边通道6相通,污水从周边通道6经过水平贯通孔212,流向中心开孔4。

另外,贯通孔212不一定是绝对水平,也可有较小的倾斜角度。

框架21选用两种形状,H型和A型:

H型为框架截面呈长方体的垂直结构,见图1,整个地漏侧视截面看为一个大凹形(壳体)中设置一个小凹形(框架),俯视截面图看似为一个回字中套一个回字,图2。即框架外壁211、框架内壁213与壳体底部呈90°夹角,即垂直。

A型为框架截面呈直角梯柱结构,见图3,即框架外壁211与壳体底部呈90°夹角,即垂直,也可略小于90°,框架内壁213与壳体底部夹角呈大于10°小于90°夹角(90°夹角即为H型)。

2、合页22

合页22为下翻式一体结构,见图4、图5,包括转轴部221和下翻部,转轴部221为合页22上部两端,呈对称结构,转轴部221分别通过轴接于框架上的轴槽上,转轴部221可以直接放置(或者插入)与轴槽中,也可通过按压的方式卡扣于轴槽,防止滑脱,转轴部221长短相同,相互垂直,也可长短不同,见图8、图9。合页22转轴部221和下翻部的厚度相同,水的冲力足以使得合页打开,然后合页依靠自身的微重力自闭复位。

合页也可上薄下厚,即转轴部221的厚度略微小于下翻部的厚度,这样合页转轴部和下翻部的微小重力的差别,增加合页复位的重力,更容易与贯通孔密封住。合页材料可以为塑料、金属或不锈钢类以及纳米材料。如果有必要,也可以在合页下翻部增加配重或者在合页下翻部及框架内增加磁铁,以增加合页下翻部的重力,合页22与框架211自闭叠合更顺畅。

合页22与水平贯通孔212配合,并在尺寸上大于水平贯通孔212。水平贯通孔212为方形,合页22也为方形,水平贯通空212为长方形,合页22也为长方形,水平贯通孔212为椭圆形时,合页22为椭圆形,水平贯通孔212为梯形,合页22也大致为梯形。见图6、图7。合页22位于框架内壁并与框架内壁平行,正好覆盖于水平贯通孔212上。

另外,水平贯通孔212靠近合页部分,下部设置一阶梯台214,见图11。或者挡水台215,阶梯台215用于让合页22能够与框架21更加吻合,见图12。

H型垂直结构适用于采用一片合页、一对合页相对设置的结构。

所谓一片合页,是地漏为正方形(俯视),整个地漏仅有一面设置合页,另三面不设置合页;地漏为半圆形(俯视),整个地漏仅有一面设置合页,圆弧面不设置合页。

所谓一对合页,是地漏为正方形(俯视),整个地漏仅相对面设置合页,另外相对面不设置合页。见图6、图7。

A型直角梯柱结构,适用于四个合页设置的结构。见图2。

3、密封板23

密封板23,固定封装于框架21上。

密封板23的大小分两种:

一种是密封板的表面积小于壳体垂直内壁组成的面积而大于框架21围成的俯视表面积。此时,密封板23相当于代替部分盖板3,不再需要单独的盖板3。

另外一种是密封板23的表面积等于或者略大于框架21围成的俯视表面积,此时需要盖板3,盖板3活动覆盖于密封板23之上,或者,盖板3为回字形时,与密封板23保持在一个平面。

4、栅网24

栅网24,垂直位于水平贯通孔212的外侧,可以为正四边形。围在芯体2周围,用于阻挡污水中的毛发等杂物。

三、盖板3:

盖板3,表面积与壳体1垂直内壁组成的面积相配合,活动覆盖在壳体垂直外壁上或者内壁内部垂直支撑体上。

当盖板3的表面积等于壳体1垂直内壁围成的面积,则在壳体垂直内壁的四个角内,设置四个小小的垂直支撑体,盖板3的上表面与壳体1垂直内壁的高度相同。即活动覆盖在壳体垂直内壁内部的垂直支撑体上。

当盖板3的表面积等于壳体1垂直外壁围成的面积,则在壳体垂直内外壁相当于支撑体,盖板3的下表面与壳体1垂直内外壁的高度相同。即活动覆盖在壳体垂直外壁上。

盖板3四周设置有多个漏水口。多个漏水口构成各种花形图案,细长孔、方格孔、S形孔等,见图12。

盖板3包括有两种实施方式:

1、盖板3为正四边形或者圆形板。

盖板3完全覆盖住密封板23,即从俯视的角度,看不到密封板23。芯体2位于壳体1和盖板3构成的封闭空间中,见图1、图3。

芯体2高度小于等于壳体1深度h1,其中,芯体2高度等于框架21高度h2与密封板23厚度t2之和。

h1≥h2+t2

2、盖板3为回字正四边形或者圆形板。

盖板3和密封板23的表面处于同一个平面,即从俯视的角度,能够看到密封板23。框架212位于壳体1、密封板、盖板3构成的封闭空间中,见图13。

芯体2高度等于壳体1深度h1与盖板3厚度t1之和。其中,芯体2高度等于框架21高度与密封板23厚度之和。

另外一种实施方式,框架21高度和壳体1深度相同,盖板3的厚度和密封板23的厚度相同。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地漏,一般情况下,采用扁平结构,壳体1的宽度是壳体1的高度的1倍到5倍,其中5倍为最佳,符合市场上的建筑用下水管要求。特殊情况下,需要长方体、正方体而不采用扁平结构,仅仅是壳体1的宽度与壳体1的高度进行随意配合调整,比如壳体1的宽度是壳体1的高度1/n倍,n=1、2….5倍。

本实用新型采用壳体斜面或纳米材料等设计,该框架内壁与壳体底部夹角为10°—90°,一般以30°—45°为最佳,通过合页的微重力能实现排水后的自闭复位,地漏几乎不会存水。不过,在需要保持周边通道有少量存水的时候,也可以适当调整贯通孔的角度。该少量存水正好与合页的微重力相互抵消,合页不能打开,这样能更好地防止下水管的气味不会上返。

本实用新型的微重力自闭式地漏,盖板过水孔总面积、壳体与盖板之间预留的流水通道总面积、芯体贯通孔截面积、壳体底部中心开孔面积,分别等于或者大于建筑预留的下水管主管道截面积。即,过水截面积的总和大于或等于主管道截面积,从而实现地漏和主管道在相同环境和水压力下,地漏的排水量等于或者大于主管道排水量。

本实用新型的地漏的排水过程如下:地漏安装时,壳体1和盖板3与地面保持同一个在平面或低于地表面,地表面水容易通过盖板3,流入壳体6中,由于壳体6中具有凹槽状的排水通道,排水通道与贯穿孔之间设置有栅网,可以拦截水中的毛发等杂物,积水可以产生冲力,冲力将芯体2框架内壁上面的合页22打开,污水流出,再通过壳体底部中心开孔4流入建筑预留的主管道中。在没有水流的状态下,合页22和框架21自动闭合,芯体和管道之间形成密闭空间,从而达到防返水、防臭气上返、防菌虫作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