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组合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67303发布日期:2018-08-28 21:58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坑施工工程领域,特指一种基坑组合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高层建筑的迅速发展增多,基坑将越来越大、越来越深,基坑的支护结构的施工也将越来越困难。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地下结构的施工及深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和施工方法,必须要对深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取支护和加固的措施。

基坑支护方式很多,比如适用于逆作法的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适用于顺作法的混凝土灌注桩支护和/或锚杆支护,其中逆作法施工技术是在基坑开挖前先沿建筑物地下室外墙施工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并进行桩基施工、浇筑钢筋混凝土柱、安装与混凝土柱或桩基对接的钢柱,然后施工首层楼板,通过首层楼板将地下连续墙、桩基与柱连接在一起,作为施工期间承受上部结构自重和施工荷载的支承结构。逆作法施工存在着施工速度慢、造价高的缺点。而顺作法施工是指挖土方至设计标高,再从下往上一次做底板、墙体和顶板等主体设施。其挖基坑的过程中,需要施工多道内支撑,这些临时内支撑在后续施工主体设施时需要拆除,存在临时支撑浪费以及场地需求高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基坑组合支护结构,解决现有的逆作法施工存在速度慢、造价高的问题和顺作法存在临时支撑浪费以及场地需求高的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坑组合支护结构,包括:

施工形成于土体内并围设于待施工的基坑的周缘的地连墙;

打入所述土体内且围绕所述地连墙外周设置的多个支护桩;以及

挖掘基坑土体至地下二层结构的标高处时浇筑形成的地下二层楼板结构,所述地下二层楼板结构抵靠于所述地连墙的内侧面。

本实用新型的基坑组合支护结构采用地连墙和支护桩组合,加强基坑的支护强度,使得基坑可直接挖掘土方至地下二层结构,从而利用地下二层楼板结构将地连墙连接在一起,既能够加快基坑施工速度,又能保证基坑支护结构的刚度,控制基坑变形。

本实用新型基坑组合支护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地连墙的底部伸入至所述待施工的基坑底板的标高以下。

本实用新型基坑组合支护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支护桩的底部标高对应位于地下三层结构的标高与地下二层结构的标高之间。

本实用新型基坑组合支护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从所述地下二层楼板结构处向上采用顺作法施工形成地下一层结构和首层结构,且所述地下一层结构和所述首层结构均与所述地连墙的内侧面相贴。

本实用新型基坑组合支护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从所述地下二层楼板结构处向下采用逆作法施工形成地下三层及其以下各层的结构,并将所形成的地下三层及其以下各层的结构均与所述地连墙的内侧面相贴。

本实用新型基坑组合支护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多个支护桩间隔设置。

本实用新型基坑组合支护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地连墙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基坑组合支护结构中地连墙和支护桩结构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基坑组合支护结构中地连墙和支护桩结构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基坑组合支护结构施工好地下二层楼板结构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基坑组合支护结构施工好地下一层楼板结构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基坑组合支护结构施工好首层楼板结构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基坑组合支护结构施工好基坑底部楼板结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基坑组合支护结构,采用地连墙加支护桩和逆作结构的组合方式,使得基坑的施工可先顺作地下两层结构,加快施工速度,在地下二层B2的地下二层楼板结构的基础上同时向上顺作,向下逆作挖土以及主体结构,再次加快施工速度,同时保证了基坑支护结构的刚度,控制了变形。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基坑组合支护结构进行说明。

参阅图1,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基坑组合支护结构中地连墙和支护桩结构的俯视图。参阅图3,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基坑组合支护结构施工好地下二层楼板结构的剖视图。下面结合图1和图3,对本实用新型基坑组合支护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基坑组合支护结构20包括地连墙21、支护桩22以及地下二层楼板结构23,地连墙21施工形成于土体10内且围设在待施工的基坑11的周缘,地连墙21沿着基坑11的边缘设置,作为基坑11的围护结构;支护桩22打入土体10内且围绕地连墙21的外周设置,多个支护桩22间隔设置,该支护桩22设置一圈并将地连墙21围绕起来,与地连墙21一起作为基坑围护结构,提高了基坑围护的强度,保证了基坑的稳定性。由于地连墙21和支护桩22的结合使得围护结构的刚度大,基坑11的土方开挖可直接挖掘至地下二层B2的标高处,在挖掘基坑11土体至地下二层B2的地下二层结构的标高处时浇筑形成地下二层楼板结构23,该地下二层楼板结构23抵靠于地连墙21的内侧面,在施工地下二层楼板结构23时,将地下二层楼板结构23与地连墙21连接在一起,通过地下二层楼板结构23支撑抵靠于地连墙21上,利用地下二层楼板结构23作为基坑11内部的支撑,提高基坑的稳定性,控制基坑变形。

如图2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地连墙21的底部伸入至待施工的基坑11底板的标高以下。图2所示实例中,地下结构有七层,从地下一层B1至地下七层B7,故而地连墙21的底部位于地下七层B7的底板(也即楼板结构)的标高以下。

较佳地,地连墙21为现浇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土体10上挖槽,所挖掘形成的槽沿着基坑11的周缘设置,在槽内放置钢筋笼,并浇筑混凝土从而形成了地连墙2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支护桩22的底部标高对应位于地下三层B3的地下三层结构的标高与地下二层B2的地下二层结构的标高之间。较佳地,将支护桩22的底部标高对应位于地下三层B3的地下三层结构的标高处。使得由于支护桩22的设置,基坑11土方开挖可直接挖掘至地下二层B2的标高处,如图3所示状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较佳实施方式,如图4和图5所示,该基坑组合支护结构20还包括从地下二层楼板结构处向上采用顺作法施工形成地下一层B1处的地下一层结构和首层L1处的首层结构,且地下一层结构和首层结构均与地连墙21的内侧面相贴。地下一层结构包括地下一层楼板结构24,该地下一层楼板结构24浇筑时与地连墙21连接在一起,利用该地下一层楼板结构24作为基坑的内支撑,以控制基坑的变形。首层结构包括首层楼板结构26,该首层楼板结构26封闭了基坑11,浇筑时将首层楼板结构26与地连墙21连接在一起,利用该首层楼板结构26作为基坑的内支撑,形成有效的传力结构,确保基坑的稳定。

较佳地,该基坑组合支护结构20还包括从地下二层楼板结构23处向下采用逆作法施工形成地下三层B3处的地下三层结构及其以下各层(包括B4~B7层)的结构,逆作法施工包括挖掘土方和施工各层的主体结构。该逆作法施工与地下二层楼板结构23向上的顺作法同时施工,也即施工地下一层结构的同时施工地下三层结构(施工地下一层楼板结构24的同时施工地下三层楼板结构25),施工首层结构的同时施工地下四层B4处的地下四层结构(施工首层的楼板结构26的同时施工地下四层楼板结构27),结合图6所示,依此类推,同时施工地上二层L1和地下五层B5的结构,同时施工地上三层L3和地下六层B6的结构,同时施工地上四层L4和地下七层B7的结构。将地下三层及其以下各层的结构(包括B3~B7层)均与地连墙21的内侧面相贴,浇筑B3~B7层处的楼板结构时,将各层的楼板结构与地连墙21连接在一起,从而提高基坑的稳定性,避免基坑变形。在地下结构施工完成后,则继续向上施工地上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基坑组合支护结构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的基坑组合支护结构采用地连墙和支护桩组合,加强基坑的支护强度,使得基坑可直接挖掘土方至地下二层结构,从而利用地下二层楼板结构将地连墙连接在一起,这样的组合方式,使得基坑的施工可先顺作地下两层结构,加快施工速度,在地下二层B2的地下二层楼板结构的基础上同时向上顺作,向下逆作挖土以及主体结构,再次加快施工速度,同时保证了基坑支护结构的刚度,控制了变形。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