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边坡防护加固装置及其施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98174发布日期:2019-05-17 21:52阅读:384来源:国知局
一种边坡防护加固装置及其施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边坡防护的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边坡防护加固装置及其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工程建设过程当中形成的边坡,在遇到雨天或者是强烈的震动时,往往都会容易出现滑坡、崩塌、膨胀或者是剥落的地址灾害,为了防止上述地质灾害的发生,往往都是需要采用边坡治理的方式来进行防护。

现在进行边坡防护的过程当中通常都采用锚杆加固的方式来进行防护,这种防护方式对于土质疏松的路堤边坡来说防护效果较差,仅仅通过锚杆无法对疏松土质的边坡进行良好的加固,在遇到雨天或者是强烈震动时,锚杆之间的泥土容易从边坡上滑落,容易造成地质灾害,现在亟需一种对疏松土质的路堤边坡具有良好防护效果的边坡防护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边坡防护加固装置,其通过锚杆、黏土层、植被层加固网加强了对疏松土质边坡的加固效果,在遇到雨天和强烈震动时,疏松的土质受到黏土层和植被层的束缚,不容易从边坡上滑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边坡防护加固装置,包括插入到边坡当中的锚杆、平铺在边坡上的黏土层、平铺在黏土层上的植被层以及设置在植被层背离黏土层一侧的加固网;

锚杆的轴向方向与边坡倾斜一侧相互垂直,锚杆穿过黏土层和植被层与加固网固定连接在一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黏土层和植被层对边坡上疏松土质进行限制,锚杆和加固网将黏土和植被层加固在边坡上,从而使得疏松土质在遇到雨天或者是强烈震动时,不容易从边坡上脱离,从而提高了对疏松土质的边坡的防护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插入到边坡当中的混凝土柱,锚杆插入到混凝土柱当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混凝土柱,使得锚杆与边坡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从而更好的提高防护加固装置对于边坡的防护加固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锚杆的外周固定连接有若干与锚杆的轴向方向相互垂直的加强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杆的设置能够增加锚杆与混凝土柱连接的稳固性,使得锚杆不容易从边坡当中脱离,从而更好的对边坡当中的疏松土质进行限制,更好的提高对于边坡的防护加固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强杆背离锚杆的一端固定都固定连接有辅助杆,辅助杆位于加强杆靠近黏土层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辅助杆能够进一步增加锚杆与混凝土柱连接的稳固性,使得锚杆不容易从边坡当中脱离,从而更好的对边坡当中的疏松土质进行限制,更好的提高对于边坡的防护加固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锚杆一端的中间位置开设有贯穿锚杆的中心孔,锚杆的外侧沿径向方向开设有若干与中心孔相互连通的连接孔,中心孔和连接孔中充满混凝土。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中心孔和连接孔中都灌注如混凝土,使得锚杆与混凝土柱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使得锚杆不容易从边坡当中脱离,从而更好的对边坡当中的疏松土质进行限制,更好的提高对于边坡的防护加固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植被层当中种植根系发达的草本植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系发达的草本植物在后期的生长过程当中会将根扎到边坡当中,利用植物的根系将边坡的疏松土质固定在一起,使得边坡随着植被的生长越来越稳固。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与提供一种边坡防护加固的施工工艺,使用该工艺对疏松土质的边坡进行防护加固,使得疏松土质的边坡在遇到雨天和强烈震动时不容易产生地质灾害,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a.铺设黏土层:在边坡的表面上均匀的铺设一层黏土层,黏土层的铺设厚度控制在10~15cm;

b.铺设植被层:将种植有植被的植被层铺设到黏土层表面,植被层上种植的植物为根系发达的草本植物;

c.钻孔:沿垂直于边坡倾斜一侧的方向钻取若干个在边坡上均匀分布的灌注孔,灌注孔贯穿植被层和黏土层;

d.插入锚杆:将锚杆插入到灌注孔当中,并且使得锚杆靠近植被层的一端位于植被层背离黏土层的一侧,并且使得锚杆上的辅助杆位于加强杆靠近植被层一侧;

e.灌注混凝土:向灌注孔以及锚杆的中心孔当中插入混凝土灌注管,通过混凝土灌注管同时向灌注孔和锚杆中心孔当中灌注混凝土;

f.混凝土养护:在灌注孔附近定时喷水,使得灌注孔附近保持湿润,直至混凝土彻底凝固;

g.铺设加固网:在植被层背离混凝土一侧的表面上铺设加固网,加固网贴附在植被层表面上;

h.焊接加固网:对于端部高于加固网的锚杆进行修剪,使得锚杆的端部与加固网相互接触,然后将锚杆与加固网焊接在一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黏土层和植被层对边坡上疏松土质进行限制,锚杆和加固网将黏土和植被层加固在边坡上,从而使得疏松土质在遇到雨天或者是强烈震动时,不容易从边坡上脱离,从而提高了对疏松土质的边坡的防护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a中,铺设黏土层之前在边坡的表面上喷水,使得边坡的表面保持湿润状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边坡的表面上喷水,能够增加黏土与边坡表面土层连接的紧密性,从而使得铺设的黏土层不容易从边坡上脱落。

综上所述,本发明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设置黏土层、植被层、加固网和锚杆,加强了对疏松土质边坡的加固效果,在遇到雨天和强烈震动时,疏松的土质受到黏土层和植被层的束缚,不容易从边坡上滑落;

2、本发明通过设置中心孔和连接孔,中心孔和连接孔中都灌注如混凝土,使得锚杆与混凝土柱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使得锚杆不容易从边坡当中脱离,从而更好的对边坡当中的疏松土质进行限制,更好的提高对于边坡的防护加固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在进行使用时的轴测图;

图2为图1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体现灌注孔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体现锚杆和加固网连接方式的剖视图;

图5为实施例的锚杆的轴测图。

图中:1、边坡;11、灌注孔;2、加固网;3、黏土层;4、植被层;5、锚杆;51、中心孔;52、连接孔;6、混凝土柱;7、加强杆;8、辅助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一种边坡防护加固装置,参见附图1和附图2,包括设置在边坡1倾斜面上的黏土层3、设置在黏土层3背离边坡1一侧的植被层4以及设置在植被层4背离黏土层3一侧的加固网2,植被层4中种植有根系发达的木本植物。黏土层3和植被层4能够对边坡1倾斜面上的疏松土质进行束缚,加固网2能够对黏土层3和植被层4进行加固,从而更好的对疏松土质进行束缚。植被层4当中的植物在继续生长的过程当中,能够将根系扎入到边坡1当中,通过植物的根系对边坡1中的疏松土质进行加固。

参见附图3和附图4,边坡1上的倾斜面上有若干灌注孔11,灌注孔11的轴线方向与边坡1的倾斜面相互垂直。灌注孔11中设置有与边坡1固定连接在一起的混凝土柱6,混凝土柱6中设置有与混凝土柱6固定连接在锚杆5,锚杆5、混凝土柱6以及灌注孔11同轴。锚杆5靠近加固网2的一端穿过黏土层3和植被层4与加固网2固定连接在一起。通过混凝土柱6和锚杆5能够将加固网2更加牢固的固定在边坡1上,从而使得加固网2能够更好的对黏土层3和植被层4进行限位。

参见附图4和附图5,锚杆5的外周固定连接有若干与锚杆5的轴向方向相互垂直的加强杆7,加强杆7背离锚杆5的一端固定都固定连接有辅助杆8,辅助杆8位于加强杆7靠近黏土层3一侧,通过设置加强杆7和辅助杆8能够增加锚杆5与混凝土连接的稳定性。锚杆5一端的中间位置开设有贯穿锚杆5的中心孔51,锚杆5的外侧设置有若干贯穿锚杆5侧壁与中心孔51相互连通的连接孔52,中心孔51以及连接孔52中充满混凝土,从而使得锚杆5与混凝土柱6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

该边坡防护加固装置在进行使用时的工作原理如下:黏土层3和植被层4能够对边坡1倾斜面上的疏松土质进行束缚,加固网2能够对黏土层3和植被层4进行加固,从而更好的对疏松土质进行束缚。植被层4当中的植物在继续生长的过程当中,能够将根系扎入到边坡1当中,通过植物的根系对边坡1中的疏松土质进行加固。

实施例二:一种边坡防护加固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铺设黏土层3:在边坡1的表面上均匀的铺设一层黏土层3,黏土层3的铺设厚度控制在10~15cm,铺设黏土层3之前在边坡1的表面上喷水,使得边坡1的表面保持湿润状态;

b.铺设植被层4:将种植有植被的植被层4铺设到黏土层3表面,植被层4上种植的植物为根系发达的草本植物;

c.钻孔:沿垂直于边坡1倾斜一侧的方向钻取若干个在边坡1上均匀分布的灌注孔11,灌注孔11贯穿植被层4和黏土层3;

d.插入锚杆5:将锚杆5插入到灌注孔11当中,并且使得锚杆5靠近植被层4的一端位于植被层4背离黏土层3的一侧,并且使得锚杆5上的辅助杆8位于加强杆7靠近植被层4一侧;

e.灌注混凝土:向灌注孔11以及锚杆5的中心孔51当中插入混凝土灌注管,通过混凝土灌注管同时向灌注孔11和锚杆5中心孔51当中灌注混凝土;

f.混凝土养护:在灌注孔11附近定时喷水,使得灌注孔11附近保持湿润,直至混凝土彻底凝固;

g.铺设加固网2:在植被层4背离混凝土一侧的表面上铺设加固网2,加固网2贴附在植被层4表面上;

h.焊接加固网2:对于端部高于加固网2的锚杆5进行修剪,使得锚杆5的端部与加固网2相互接触,然后将锚杆5与加固网2焊接在一起。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