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程自动化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81968发布日期:2019-01-04 22:45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工程自动化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设备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建筑工程自动化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木桩是建筑工程上历史悠久的一种桩型。由于其浸泡在水中具有耐久性和不易腐朽的特点,木桩曾广泛应用于工程实践中。承重的木桩的材料必须坚韧耐久,采用杉木,松木、柏木和橡木等木材。木桩制作容易,储运方便,打桩设备简单,造价低廉,木桩一般多用于复合地基中,是一种常用的桩基础。木桩适用于盛产木材的地区、小型工程和临时工程、古代文物的基础等。在打桩过程中,往往使用人工或对木桩进行搬运,将木桩搬运至工作位置后,再由打桩机将木桩打入指定位置,使用人工进行搬运存在人工成本高、劳动强度大与工作效率低等问题,而使用机械对木桩进行搬运时,工作的稳定性不能得到保证,一旦木桩发生滑落,不仅影响了工作进度,还可能对木桩下方的工作人员人身安全造成威胁,在使用打桩机的过程中,木桩很难保持垂直状态,因此常常需要使用导向架进行辅助,但是目前使用的导向架往往只适用于一种尺寸的木桩,使用范围受到限制。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工程自动化处理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工程自动化处理系统,本实用新型可以解决现有木桩埋设过程中存在的人工成本高、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工作稳定性差与木桩易歪斜等问题,可以实现对木桩进行自动化埋设的功能,具有人工成本低、劳动强度小、工作效率高、工作稳定性好与木桩可保持垂直状态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建筑工程自动化处理系统,包括底板、行走轮、下料箱、安装架、输料装置与埋设装置,所述底板下端安装有行走轮,底板上端安装有下料箱,下料箱右端布置有安装架,安装架安装在底板上,安装架上开设有滑槽,安装架下端从左往右依次安装有输料装置与埋设装置,且底板在埋设装置正下方开设有开孔;其中:

所述下料箱包括箱体与限料机构,箱体安装在底板上,箱体开口从左往右逐渐缩小,箱体左右侧壁上对称安装有限料机构;工作人员将需要使用的木桩放置在箱体内,由于箱体的特殊形状使得每次仅有一根木桩从出口中落出,当不需要继续下料时,可通过限料机构来限制下料,无需人工进行调节,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

所述输料装置包括旋转电机、旋转筒、一号输料机构与二号输料机构,旋转电机通过电机座安装在安装架侧壁上,旋转电机输出轴与旋转筒一端相连接,旋转筒另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安装架侧壁上,旋转筒上安装有一号输料机构,一号输料机构数量为二,两个一号输料机构对称布置,且两个一号输料机构之间布置有二号输料机构,二号输料机构安装在旋转筒上;通过旋转电机带动旋转筒进行同步转动,转动到适当位置时,先由一号输料机构对木桩进行抓取,之后通过二号输料机构对木桩进行固定,以防在旋转过程中木桩发生滑落,使得工作能够稳定进行,提高了工作的可靠性。

所述埋设装置包括抓取机构、导向机构与打桩机构,抓取机构安装在安装架上,抓取机构右端布置有打桩机构,打桩机构安装在安装架上,抓取机构下端布置有导向机构,导向机构数量为二,两个导向机构对称安装在底板上;通过抓取机构对输料装置上的木桩进行抓取,再由抓取机构将木桩由水平状态调节为垂直状态,导向机构则保证木桩能够一直保持垂直状态,避免因木桩歪斜对工作进度产生影响,最后由打桩机构将木桩打入指定位置内,无需人工操作,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一号输料机构包括安装环与一号输料支链,安装环安装在旋转筒上,安装环外壁上沿其周向方向均匀安装有一号输料支链,一号输料支链数量为三,三个一号输料支链呈Y字型结构布置;通过一号输料支链对箱体开口处的木桩进行抓取,无需人工对木桩进行搬运,降低了劳动强度与人工成本。

所述一号输料支链包括调节气缸、连接块、固定环板、一号伸缩环板、一号挤压环板、二号伸缩环板、二号挤压环板、挤压弹簧与导板,调节气缸安装在安装环上,调节气缸顶端安装有连接块,连接块上安装有固定环板,固定环板内壁上安装有一号伸缩环板,一号伸缩环板顶端安装有一号挤压环板,一号伸缩环板数量为二,两个一号伸缩环板对称布置,且两个一号伸缩环板之间安装有二号伸缩环板,二号伸缩环板顶端安装有二号挤压环板,一号挤压环板与二号挤压环板侧壁上均与挤压弹簧一端相连接,挤压弹簧另一端安装在固定环板内壁上,一号挤压环板侧壁上安装有导板,导板为弧形机构;通过调节气缸将工作位置调节适当,使得固定环板旋转至箱体出口上方时能够对木桩进行抓取,在挤压弹簧、一号伸缩环板与二号伸缩环板的作用下,一号挤压环板与二号挤压环板能够与直径大小不同的木桩表面相紧贴,扩大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范围,当将木桩抓取后,再通过调节调节气缸增大箱体与固定环板之间的距离,避免固定环板与箱体发生碰撞,无需人工运料,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二号输料机构包括连接环与二号输料支链,连接环安装在旋转筒上,连接环外壁上沿其周向方向均匀安装有二号输料支链,二号输料支链数量为三,三个二号输料支链呈Y字型结构布置;通过二号输料支链对木桩进行进一步固定,避免在输料过程中发生木桩滑落的情况,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稳定性。

所述二号输料支链包括调节电动推杆、安装座、转向电机、转向架与辅助环板,调节电动推杆安装在连接环上,调节电动推杆顶端安装有安装座,安装座内通过电机座安装有转向电机,转向电机输出轴与转向架一端相连接,转向架另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安装座侧壁上,转向架上端安装有辅助环板;通过调节电动推杆将工作位置调节适当,再通过转向电机带动转向架转动到合适角度,使得辅助环板能够在一号输料支链对木桩进行抓取后对木桩进行再次固定,使得工作能够更稳定、可靠的完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抓取机构包括电动滑块、升降气缸、升降架、抓取支链与定位支链,滑槽内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安装有电动滑块,电动滑块下端安装有升降气缸,升降气缸顶端安装有升降架,升降架内壁上安装有抓取支链,升降架外壁上安装有定位支链,定位支链数量为四,四个定位支链两两一组对称布置在升降架外壁上;通过电动滑块与升降气缸的共同作用将工作位置调节适当,通过定位支链对抓取支链位置进行限定,再通过抓取支链对木桩进行抓取,保证抓取工作能够稳定进行,提高了工作的可靠性。

所述抓取支链包括转动电机、转动架、一号抓板、二号抓板、一号牵引气缸、二号牵引气缸与橡胶条,转动电机通过电机座安装在升降架侧壁上,转动电机输出轴与转动架一端相连接,转动架另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升降架内壁上,转动架下端通过铰链安装有一号抓板,一号抓板数量为三,三个一号抓板沿纵向均匀布置,一号抓板外壁上通过铰链安装有一号牵引气缸,一号牵引气缸底端通过铰链安装在转动架下端,一号抓板右端布置有二号抓板,二号抓板通过铰链安装在转动架下端,二号抓板外壁上通过铰链安装有二号牵引气缸,二号牵引气缸底端安装在转动架下端,且一号抓板与二号抓板内壁上均安装有橡胶条;对木桩进行抓取之前,先通过转动电机将转动架调整至水平位置,将该位置固定后,再通过一号牵引气缸与二号牵引气缸带动一号抓板与二号抓板对木桩进行抓取,一号抓板与二号抓板内安装的橡胶条增大了与木桩表面的摩擦力,减小了木桩在抓取过程中发生滑落的可能性,当需要对木桩进行打桩时,通过转动电机带动转动架旋转至垂直状态,以便之后进行打桩作业。

所述定位支链包括定位架、定位气缸与定位块,定位架安装在升降架外壁上,定位架侧壁上安装有定位气缸,定位气缸顶端安装有定位块,升降架外壁上开设有圆孔,圆孔位置与定位块位置一一对应,转动架侧壁上开设有定位孔,定位孔位置与定位块位置一一对应;通过定位气缸带动定位块进行同步运动,在需要进行定位时,定位块穿过圆孔与定位孔,保证转动架保持水平状态,以便对木桩进行抓取。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升降伸缩架、升降牵引架、固定架、一号导向支链与二号导向支链,底板的前后两端对称安装有升降伸缩架,升降伸缩架上端安装有升降牵引架,升降牵引架顶端安装有固定架,位于底板后侧的固定架内壁上安装有一号导向支链,位于底板前侧的固定架内壁上安装有二号导向支链;通过升降伸缩架与升降牵引架的共同作用将工作位置调节适当,再通过一号导向支链与二号导向支链的共同配合对木桩进行导向,以保证在打桩过程中木桩能够保持垂直状态,避免因木桩歪斜而对工作进度产生影响,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工作质量。

所述一号导向支链包括固定座、推送气缸、连接柱、抱紧槽板、支撑杆、抱紧支板与旋转轴,固定座安装在位于底板后侧的固定架内壁上,固定座内安装有推送气缸,推送气缸顶端安装有连接柱,连接柱左右两端通过铰链对称安装有抱紧槽板,抱紧槽板侧壁上开设有调节槽,调节槽内通过滑动配合方式与支撑杆一端相连接,支撑杆另一端安装在固定座侧壁上,抱紧槽板顶端安装有抱紧支板,抱紧支板侧壁上从上到下通过轴承均匀安装有旋转轴;通过推送气缸带动连接柱进行同步运动,使得两块抱紧槽板同步进行张合运动,从而保证抱紧支板能够对直径大小不同的木桩进行抱紧,扩大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范围,而抱紧支板侧壁上安装的旋转轴则保证在打桩过程中不会对木桩的下沉产生阻碍。

所述二号导向支链包括支撑座、牵引电动推杆、挤压面板与转动轴,支撑座安装在位于底板前侧的固定架内壁上,支撑座内安装有牵引电动推杆,牵引电动推杆顶端安装有挤压面板,挤压面板侧壁上从上到下通过轴承均匀安装有转动轴;通过牵引电动推杆带动挤压面板进行同步运动,直到挤压面板内安装的转动轴与木桩外壁紧贴,从而起到导向的作用,转动轴的存在使得木桩不会因外壁受到挤压而对打桩过程造成阻碍,使得打桩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打桩机构包括电动滑台与电动锤,电动滑台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安装在滑槽内,电动滑台下端安装有电动锤;通过电动滑台带动电动锤运动至木桩正上方,然后电动锤对木桩进行打桩。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限料机构包括安装板、驱动电机、限料气缸、支撑环与限料板,安装板安装在箱体侧壁上,安装板左端通过电机座安装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输出轴与限料气缸相连接,限料气缸中部通过轴承与支撑环相连接,支撑环安装在箱体侧壁上,限料气缸顶端安装有限料板;通过限料气缸带动限料板进行同步运动,当限料板运动至箱体出口处时,通过驱动电机带动限料气缸进行同步转动,使得限料板旋转九十度,能够对出口内的木桩进行拦截,实现进出料的自动控制,无需人工进行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工作时,工作人员将木桩放置在下料箱内,由于箱体的特殊形状使得每次仅有一根木桩从出口中落出,当不需要继续下料时,通过限料气缸带动限料板进行同步运动,当限料板运动至箱体出口处时,通过驱动电机带动限料气缸进行同步转动,使得限料板旋转九十度,能够对出口内的木桩进行拦截,实现进出料的自动控制,然后输料装置开始工作,通过旋转电机带动旋转筒进行同步转动,转动到适当位置时,先由一号输料机构对木桩进行抓取,通过调节气缸将工作位置调节适当,使得固定环板旋转至箱体出口上方时能够对木桩进行抓取,在挤压弹簧、一号伸缩环板与二号伸缩环板的作用下,一号挤压环板与二号挤压环板能够与直径大小不同的木桩表面相紧贴,扩大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范围,当将木桩抓取后,再通过调节调节气缸增大箱体与固定环板之间的距离,避免固定环板与箱体发生碰撞,之后通过二号输料机构对木桩进行固定,通过调节电动推杆将工作位置调节适当,再通过转向电机带动转向架转动到合适角度,使得辅助环板能够在一号输料支链对木桩进行抓取后对木桩进行再次固定,以防在旋转过程中木桩发生滑落,使得工作能够稳定进行,当输料装置转动到适当位置时,埋设装置开始工作,通过电动滑块与升降气缸的共同作用将工作位置调节适当,对木桩进行抓取之前,先通过转动电机将转动架调整至水平位置,然后通过定位气缸带动定位块进行同步运动,在需要进行定位时,定位块穿过圆孔与定位孔,保证转动架保持水平状态,再通过一号牵引气缸与二号牵引气缸带动一号抓板与二号抓板对木桩进行抓取,一号抓板与二号抓板内安装的橡胶条增大了与木桩表面的摩擦力,减小了木桩在抓取过程中发生滑落的可能性,当需要对木桩进行打桩时,通过转动电机带动转动架旋转至垂直状态,以便之后进行打桩作业,当木桩由水平状态调整为垂直状态后,导向机构开始工作,通过升降伸缩架与升降牵引架的共同作用将工作位置调节适当,然后通过推送气缸带动连接柱进行同步运动,使得两块抱紧槽板同步进行张合运动,从而保证抱紧支板能够对直径大小不同的木桩进行抱紧,同时通过牵引电动推杆带动挤压面板进行同步运动,直到挤压面板内安装的转动轴与木桩外壁紧贴,从而起到导向的作用,旋转轴与转动轴的存在使得木桩不会因外壁受到挤压而对打桩过程造成阻碍,使得打桩工作能够顺利进行,通过电动滑台带动电动锤运动至木桩正上方,然后电动锤对木桩进行打桩,本实用新型可以解决现有木桩埋设过程中存在的人工成本高、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工作稳定性差与木桩易歪斜等问题,可以实现对木桩进行自动化埋设的功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可以解决现有木桩埋设过程中存在的人工成本高、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工作稳定性差与木桩易歪斜等问题,可以实现对木桩进行自动化埋设的功能,具有人工成本低、劳动强度小、工作效率高、工作稳定性好与木桩可保持垂直状态等优点;

2.本实用新型设置有下料箱,由于箱体的特殊形状使得每次仅有一根木桩从出口中落出,当不需要继续下料时,可通过限料机构来限制下料,无需人工进行调节,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

3.本实用新型设置有输料装置,通过旋转电机带动旋转筒进行同步转动,转动到适当位置时,先由一号输料机构对木桩进行抓取,之后通过二号输料机构对木桩进行固定,以防在旋转过程中木桩发生滑落,使得工作能够稳定进行,提高了工作的可靠性;

4.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埋设装置,通过抓取机构对输料装置上的木桩进行抓取,再由抓取机构将木桩由水平状态调节为垂直状态,导向机构则保证木桩能够一直保持垂直状态,避免因木桩歪斜对工作进度产生影响,最后由打桩机构将木桩打入指定位置内,无需人工操作,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底板与下料箱之间的配合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底板、安装架与输料装置之间的配合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安装架与抓取机构之间的配合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底板、升降伸缩架、升降牵引架、固定架与一号导向支链之间的配合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底板、升降伸缩架、升降牵引架、固定架与二号导向支链之间的配合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图3的N向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建筑工程自动化处理系统,包括底板1、行走轮2、下料箱3、安装架4、输料装置5与埋设装置6,所述底板1下端安装有行走轮2,底板1上端安装有下料箱3,下料箱3右端布置有安装架4,安装架4安装在底板1上,安装架4上开设有滑槽,安装架4下端从左往右依次安装有输料装置5与埋设装置6,且底板1在埋设装置6正下方开设有开孔;其中:

所述下料箱3包括箱体31与限料机构32,箱体31安装在底板1上,箱体31开口从左往右逐渐缩小,箱体31左右侧壁上对称安装有限料机构32;工作人员将需要使用的木桩放置在箱体31内,由于箱体31的特殊形状使得每次仅有一根木桩从出口中落出,当不需要继续下料时,可通过限料机构32来限制下料,无需人工进行调节,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

所述输料装置5包括旋转电机51、旋转筒52、一号输料机构53与二号输料机构54,旋转电机51通过电机座安装在安装架4侧壁上,旋转电机51输出轴与旋转筒52一端相连接,旋转筒52另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安装架4侧壁上,旋转筒52上安装有一号输料机构53,一号输料机构53数量为二,两个一号输料机构53对称布置,且两个一号输料机构53之间布置有二号输料机构54,二号输料机构54安装在旋转筒52上;通过旋转电机51带动旋转筒52进行同步转动,转动到适当位置时,先由一号输料机构53对木桩进行抓取,之后通过二号输料机构54对木桩进行固定,以防在旋转过程中木桩发生滑落,使得工作能够稳定进行,提高了工作的可靠性。

所述埋设装置6包括抓取机构61、导向机构62与打桩机构63,抓取机构61安装在安装架4上,抓取机构61右端布置有打桩机构63,打桩机构63安装在安装架4上,抓取机构61下端布置有导向机构62,导向机构62数量为二,两个导向机构62对称安装在底板1上;通过抓取机构61对输料装置5上的木桩进行抓取,再由抓取机构61将木桩由水平状态调节为垂直状态,导向机构62则保证木桩能够一直保持垂直状态,避免因木桩歪斜对工作进度产生影响,最后由打桩机构63将木桩打入指定位置内,无需人工操作,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所述一号输料机构53包括安装环531与一号输料支链532,安装环531安装在旋转筒52上,安装环531外壁上沿其周向方向均匀安装有一号输料支链532,一号输料支链532数量为三,三个一号输料支链532呈Y字型结构布置;通过一号输料支链532对箱体31开口处的木桩进行抓取,无需人工对木桩进行搬运,降低了劳动强度与人工成本。

所述一号输料支链532包括调节气缸5321、连接块5322、固定环板5323、一号伸缩环板5324、一号挤压环板5325、二号伸缩环板5326、二号挤压环板5327、挤压弹簧5328与导板5329,调节气缸5321安装在安装环531上,调节气缸5321顶端安装有连接块5322,连接块5322上安装有固定环板5323,固定环板5323内壁上安装有一号伸缩环板5324,一号伸缩环板5324顶端安装有一号挤压环板5325,一号伸缩环板5324数量为二,两个一号伸缩环板5324对称布置,且两个一号伸缩环板5324之间安装有二号伸缩环板5326,二号伸缩环板5326顶端安装有二号挤压环板5327,一号挤压环板5325与二号挤压环板5327侧壁上均与挤压弹簧5328一端相连接,挤压弹簧5328另一端安装在固定环板5323内壁上,一号挤压环板5325侧壁上安装有导板5329,导板5329为弧形机构;通过调节气缸5321将工作位置调节适当,使得固定环板5323旋转至箱体31出口上方时能够对木桩进行抓取,在挤压弹簧5328、一号伸缩环板5324与二号伸缩环板5326的作用下,一号挤压环板5325与二号挤压环板5327能够与直径大小不同的木桩表面相紧贴,扩大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范围,当将木桩抓取后,再通过调节调节气缸5321增大箱体31与固定环板5323之间的距离,避免固定环板5323与箱体31发生碰撞,无需人工运料,提高了工作效率。

所述二号输料机构54包括连接环541与二号输料支链542,连接环541安装在旋转筒52上,连接环541外壁上沿其周向方向均匀安装有二号输料支链542,二号输料支链542数量为三,三个二号输料支链542呈Y字型结构布置;通过二号输料支链542对木桩进行进一步固定,避免在输料过程中发生木桩滑落的情况,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稳定性。

所述二号输料支链542包括调节电动推杆5421、安装座5422、转向电机5423、转向架5424与辅助环板5425,调节电动推杆5421安装在连接环541上,调节电动推杆5421顶端安装有安装座5422,安装座5422内通过电机座安装有转向电机5423,转向电机5423输出轴与转向架5424一端相连接,转向架5424另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安装座5422侧壁上,转向架5424上端安装有辅助环板5425;通过调节电动推杆5421将工作位置调节适当,再通过转向电机5423带动转向架5424转动到合适角度,使得辅助环板5425能够在一号输料支链541对木桩进行抓取后对木桩进行再次固定,使得工作能够更稳定、可靠的完成。

所述抓取机构61包括电动滑块611、升降气缸612、升降架613、抓取支链614与定位支链615,滑槽内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安装有电动滑块611,电动滑块611下端安装有升降气缸612,升降气缸612顶端安装有升降架613,升降架613内壁上安装有抓取支链614,升降架613外壁上安装有定位支链615,定位支链615数量为四,四个定位支链615两两一组对称布置在升降架613外壁上;通过电动滑块611与升降气缸612的共同作用将工作位置调节适当,通过定位支链对抓取支链位置进行限定,再通过抓取支链614对木桩进行抓取,保证抓取工作能够稳定进行,提高了工作的可靠性。

所述抓取支链614包括转动电机6141、转动架6142、一号抓板6143、二号抓板6144、一号牵引气缸6145、二号牵引气缸6146与橡胶条6147,转动电机6141通过电机座安装在升降架613侧壁上,转动电机6141输出轴与转动架6142一端相连接,转动架6142另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升降架613内壁上,转动架6142下端通过铰链安装有一号抓板6143,一号抓板6143数量为三,三个一号抓板6143沿纵向均匀布置,一号抓板6143外壁上通过铰链安装有一号牵引气缸6145,一号牵引气缸6145底端通过铰链安装在转动架6142下端,一号抓板6143右端布置有二号抓板6144,二号抓板6144通过铰链安装在转动架6142下端,二号抓板6144外壁上通过铰链安装有二号牵引气缸6146,二号牵引气缸6146底端安装在转动架6142下端,且一号抓板6143与二号抓板6144内壁上均安装有橡胶条6147;对木桩进行抓取之前,先通过转动电机6141将转动架6142调整至水平位置,将该位置固定后,再通过一号牵引气缸6145与二号牵引气缸6146带动一号抓板6143与二号抓板6144对木桩进行抓取,一号抓板6143与二号抓板6144内安装的橡胶条6147增大了与木桩表面的摩擦力,减小了木桩在抓取过程中发生滑落的可能性。

所述定位支链615包括定位架6151、定位气缸6152与定位块6153,定位架6151安装在升降架613外壁上,定位架6151侧壁上安装有定位气缸6152,定位气缸6152顶端安装有定位块6153,升降架613外壁上开设有圆孔,圆孔位置与定位块6153位置一一对应,转动架6142侧壁上开设有定位孔,定位孔位置与定位块6153位置一一对应;通过定位气缸6152带动定位块6153进行同步运动,在需要进行定位时,定位块6153穿过圆孔与定位孔,保证转动架6142保持水平状态,以便对木桩进行抓取。

所述导向机构62包括升降伸缩架621、升降牵引架622、固定架623、一号导向支链624与二号导向支链625,底板1的前后两端对称安装有升降伸缩架621,升降伸缩架621上端安装有升降牵引架622,升降牵引架622顶端安装有固定架623,位于底板1后侧的固定架623内壁上安装有一号导向支链624,位于底板1前侧的固定架623内壁上安装有二号导向支链625;通过升降伸缩架621与升降牵引架622的共同作用将工作位置调节适当,再通过一号导向支链624与二号导向支链625的共同配合对木桩进行导向,以保证在打桩过程中木桩能够保持垂直状态,避免因木桩歪斜而对工作进度产生影响,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工作质量。

所述一号导向支链624包括固定座6241、推送气缸6242、连接柱6243、抱紧槽板6244、支撑杆6245、抱紧支板6246与旋转轴6247,固定座6241安装在位于底板1后侧的固定架623内壁上,固定座6241内安装有推送气缸6242,推送气缸6242顶端安装有连接柱6243,连接柱6243左右两端通过铰链对称安装有抱紧槽板6244,抱紧槽板6244侧壁上开设有调节槽,调节槽内通过滑动配合方式与支撑杆6245一端相连接,支撑杆6245另一端安装在固定座6241侧壁上,抱紧槽板6244顶端安装有抱紧支板6246,抱紧支板6246侧壁上从上到下通过轴承均匀安装有旋转轴6247;通过推送气缸6242带动连接柱6243进行同步运动,使得两块抱紧槽板6244同步进行张合运动,从而保证抱紧支板6246能够对直径大小不同的木桩进行抱紧,扩大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范围,而抱紧支板6246侧壁上安装的旋转轴6247则保证在打桩过程中不会对木桩的下沉产生阻碍。

所述二号导向支链625包括支撑座6251、牵引电动推杆6252、挤压面板6253与转动轴6254,支撑座6251安装在位于底板1前侧的固定架623内壁上,支撑座6251内安装有牵引电动推杆6252,牵引电动推杆6252顶端安装有挤压面板6253,挤压面板6253侧壁上从上到下通过轴承均匀安装有转动轴6254;通过牵引电动推杆6252带动挤压面板6253进行同步运动,直到挤压面板6253内安装的转动轴6254与木桩外壁紧贴,从而起到导向的作用,转动轴6254的存在使得木桩不会因外壁受到挤压而对打桩过程造成阻碍,使得打桩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所述打桩机构63包括电动滑台631与电动锤632,电动滑台631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安装在滑槽内,电动滑台631下端安装有电动锤632;通过电动滑台631带动电动锤632运动至木桩正上方,然后电动锤632对木桩进行打桩。

所述限料机构32包括安装板321、驱动电机322、限料气缸323、支撑环324与限料板325,安装板321安装在箱体31侧壁上,安装板321左端通过电机座安装有驱动电机322,驱动电机322输出轴与限料气缸323相连接,限料气缸323中部通过轴承与支撑环324相连接,支撑环324安装在箱体31侧壁上,限料气缸323顶端安装有限料板325;通过限料气缸323带动限料板325进行同步运动,当限料板325运动至箱体31出口处时,通过驱动电机322带动限料气缸323进行同步转动,使得限料板325旋转九十度,能够对出口内的木桩进行拦截,实现进出料的自动控制,无需人工进行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工作时,工作人员将木桩放置在下料箱3内,由于箱体31的特殊形状使得每次仅有一根木桩从出口中落出,当不需要继续下料时,通过限料气缸323带动限料板325进行同步运动,当限料板325运动至箱体31出口处时,通过驱动电机322带动限料气缸323进行同步转动,使得限料板325旋转九十度,能够对出口内的木桩进行拦截,实现进出料的自动控制,然后输料装置5开始工作,通过旋转电机51带动旋转筒52进行同步转动,转动到适当位置时,先由一号输料机构53对木桩进行抓取,通过调节气缸5321将工作位置调节适当,使得固定环板5323旋转至箱体31出口上方时能够对木桩进行抓取,在挤压弹簧5328、一号伸缩环板5324与二号伸缩环板5326的作用下,一号挤压环板5325与二号挤压环板5327能够与直径大小不同的木桩表面相紧贴,扩大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范围,当将木桩抓取后,再通过调节调节气缸5321增大箱体31与固定环板5323之间的距离,避免固定环板5323与箱体31发生碰撞,之后通过二号输料机构54对木桩进行固定,通过调节电动推杆5421将工作位置调节适当,再通过转向电机5423带动转向架5424转动到合适角度,使得辅助环板5425能够在一号输料支链541对木桩进行抓取后对木桩进行再次固定,以防在旋转过程中木桩发生滑落,使得工作能够稳定进行,当输料装置5转动到适当位置时,埋设装置开始工作,通过电动滑块611与升降气缸612的共同作用将工作位置调节适当,对木桩进行抓取之前,先通过转动电机6141将转动架6142调整至水平位置,然后通过定位气缸6152带动定位块6153进行同步运动,在需要进行定位时,定位块6153穿过圆孔与定位孔,保证转动架6142保持水平状态,再通过一号牵引气缸6145与二号牵引气缸6146带动一号抓板6143与二号抓板6144对木桩进行抓取,一号抓板6143与二号抓板6144内安装的橡胶条6147增大了与木桩表面的摩擦力,减小了木桩在抓取过程中发生滑落的可能性,当需要对木桩进行打桩时,通过转动电机6141带动转动架6142旋转至垂直状态,以便之后进行打桩作业,当木桩由水平状态调整为垂直状态后,导向机构62开始工作,通过升降伸缩架621与升降牵引架622的共同作用将工作位置调节适当,然后通过推送气缸6242带动连接柱6243进行同步运动,使得两块抱紧槽板6244同步进行张合运动,从而保证抱紧支板6246能够对直径大小不同的木桩进行抱紧,同时通过牵引电动推杆6252带动挤压面板6253进行同步运动,直到挤压面板6253内安装的转动轴6254与木桩外壁紧贴,从而起到导向的作用,旋转轴6247与转动轴6254的存在使得木桩不会因外壁受到挤压而对打桩过程造成阻碍,使得打桩工作能够顺利进行,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木桩埋设过程中存在的人工成本高、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工作稳定性差与木桩易歪斜等问题,实现了对木桩进行自动化埋设的功能,达到了目的。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的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