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古城门的防洪闸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27565发布日期:2018-12-11 20:46阅读:618来源:国知局
仿古城门的防洪闸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洪工程,尤其是涉及一种仿古城门的防洪闸结构。



背景技术:

在一些有古城墙等历史古迹的城市防洪工程中,比如古城墙保护。因为古城墙保留的文化价值远大于其经济价值,许多古城墙已列为文物,受国家文物保护法的法律保护。古城墙等建筑一般位于江河岸边,古代用作保护城池安全抵御外敌,现代用来作为城市防洪工程的一部分。

在有古城墙的城市,其防洪工程必然会涉及文物(古建筑)保护问题。因此,如何在处理古城墙与城市防洪工程上,既不能破坏古城墙周边环境的地形、地貌,又要根据防洪工程的需要修建防洪闸,是一道很棘手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仿古城门的防洪闸结构,它既能解决古城墙的保护,并发挥防洪作用,又能使防洪闸古城墙同时满足文物保护的要求和防洪工程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仿古城门的防洪闸结构,特征是:包括设在城市防洪工程上且外表采用仿宋砖砌筑的仿古城墙体,在仿古城墙体的中间上面设有仿古建筑的城门楼,在仿古城墙体的中间下面设有城门洞和用于开闭城门洞的城门,城门洞的下方为排洪渠,在城门洞侧壁中间的两侧设有向内开口的侧门槽,在城门洞的顶部中间上下贯穿仿古城墙体的顶门槽,侧门槽与顶门槽在同一竖直平面上连通且宽度相同,侧门槽与顶门槽共同构成闸门槽,方便闸门的上下启闭,在闸门槽内放置有能顺着闸门槽上下移动的闸门,在作为启闭机房的城门楼内设有启闭机,启闭机螺杆的顶端与启闭机的输出端连接,启闭机螺杆的底端固定在闸门的顶端。

本实用新型为了能让古建筑保护和城市防洪工程完美结合,把防洪闸设计建成古代城门容貌,根据古代营造法式之规定,参照古代营造法式之规则,把城门楼设计为二层大式有斗拱结构的歇山建筑,门窗采用直棂木铰结构,斗拱及构架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屋面为青筒瓦,具有浓厚古代风格的仿古建筑。本实用新型把启闭机房设计成具有古代风格的城门楼,在城门楼内设有启闭机,在城门洞侧壁和顶部的闸门槽内放置有能顺着闸门槽上下移动的闸门,在启闭机的带动下,闸门能顺着闸门槽上下移动,关闭或打开排洪渠,达到排洪和蓄水的目的。仿古城墙体的高程应满足防洪墙防洪设计标准水位加风浪爬高及安全超高要求。

因此,本实用新型作为一种永久性结构,既能解决古城墙的保护,并发挥防洪作用,又能使防洪闸古城墙同时满足文物保护的要求、对古城墙的外观要求、防洪工程和城市景观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竖向剖视图;

图3为图1中启闭机、启闭机螺杆和闸门的工作示意图;

图4为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例并对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仿古城门的防洪闸结构,包括设在城市防洪工程上且外表采用仿宋砖砌筑的仿古城墙体1,在仿古城墙体1的中间上面设有仿古建筑的城门楼2,在仿古城墙体1的中间下面设有城门洞3和用于开闭城门洞3的城门4,城门洞3的下方为排洪渠5,在城门洞3侧壁中间的两侧设有向内开口的侧门槽6,在城门洞3的顶部中间上下贯穿仿古城墙体1的顶门槽7,侧门槽6与顶门槽7在同一竖直平面上连通且宽度相同,侧门槽6与顶门槽7共同构成闸门槽8,方便闸门9的上下启闭,在闸门槽8内放置有能顺着闸门槽8上下移动的闸门9,在作为启闭机房的城门楼2内设有启闭机10,启闭机螺杆11的顶端与启闭机10的输出端连接,启闭机螺杆11的底端固定在闸门9的顶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