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水下嵌岩钢板桩围堰封闭混凝土的料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27170发布日期:2019-10-19 04:09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水下嵌岩钢板桩围堰封闭混凝土的料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水下嵌岩钢板桩围堰封闭混凝土的料斗装置,属于桥梁基础水下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桥梁和高架路桥技术的发展,海上或者跨水域的高架桥施工成为桥梁施工的重要工程。桥梁在施工过程中,有时会将修建的桥墩承台基础填设在岩层中(强风化、中风化、微风化),以满足施工和防冲刷的要求,在安装围堰之前,需要先在基岩层上开凿嵌岩槽,然后将围堰的下部通过混凝土固定在嵌岩槽内,为保证混凝土的封闭质量,需要对围堰内外侧的嵌岩槽空间同步浇筑混凝土。现有技术在对钢板桩内外侧的嵌岩槽进行混凝土浇筑时,通常采用两套漏斗同时施工,但是,钢板桩内外侧嵌岩槽内的混凝土浇筑难以同步,操作难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水下嵌岩钢板桩围堰封闭混凝土的料斗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一种用于水下嵌岩钢板桩围堰封闭混凝土的料斗装置,包括料斗主体,所述料斗主体包括主体框架,及设在主体框架上将主体框架围成漏斗状容纳腔的板件,所述料斗主体的底部设有分流鞍,所述料斗主体的底部在分流鞍的两侧均设有下料管。

所述主体框架采用角钢焊接而成,主体框架的上部为长方体结构,下部为漏斗状结构。

所述主体框架上设有吊环A。

所述下料管上远离料斗主体的一端设有连接用的法兰盘。

所述分流鞍两侧的下料管数量相等。

所述分流鞍的横截面为半圆形。

所述料斗装置还包括同步阀,该同步阀放置在分流鞍上,并与料斗主体底部的下料管滑动连接。

所述同步阀包括同步阀主体和设在同步阀主体下的管塞,管塞的数量与下料管一致,其位置与下料管在料斗主体底部的位置相对应,其形状和尺寸与下料管的内壁一致;同步阀主体的下部设有槽口,且槽口的形状和尺寸与分流鞍一致。

所述同步阀主体的顶部设有吊环B。

所述料斗装置还包括浮球,该浮球通过下料管放入到与法兰盘可拆卸连接的混凝土导向管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分流鞍的两侧焊接数量相等,规格一致的下料管,并在料斗主体装混凝土之前通过同步阀将料斗主体的底部封住,待料斗主体内装满混凝土后,通过吊车吊起同步阀,使料斗主体内的混凝土同时灌入各混凝土导向管,从而实现对钢板桩两侧的嵌岩槽同步浇筑混凝土;操作简单,制造成本低,混凝土浇筑安全、可靠、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沿A-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同步阀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同步阀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同步阀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料斗主体内放置同步阀和浮球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结合施工平台的工作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体框架,2-板件,3-下料管,4-法兰盘,5-分流鞍,6-吊环A,7-同步阀,70-吊环B,71-同步阀主体,72-管塞,73-槽口,8-浮球,9-施工平台,10-吊车,11-固定装夹装置,12-钢板桩,13-混凝土导向管,14-嵌岩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水下嵌岩钢板桩围堰封闭混凝土的料斗装置,包括料斗主体,所述料斗主体包括主体框架1,及焊接在主体框架1上将主体框架1围成漏斗状容纳腔的板件2,所述料斗主体的底部焊接有分流鞍5,所述料斗主体的底部在分流鞍5的两侧均焊接有下料管3。每根下料管3的规格一致,分流鞍5两侧的下料管3数量一致,板件2焊接在主体框架1内,对板件2之间的连接处进行满焊,以提高料斗主体的强度,同时避免料斗主体内的混凝土从板件2的连接处泄漏;料斗主体内的混凝土通过分流鞍5两侧的下料管3和混凝土导向管13后,分别进入到钢板桩12两侧的嵌岩槽14;使用本料斗装置可以同时对钢板桩12两侧的嵌岩槽14进行混凝土浇筑,浇筑同步,操作简单,制作成本低。

所述主体框架1采用角钢焊接而成,主体框架1的上部为长方体结构,下部为漏斗状结构。在使用时,主体框架1的上部为长方体框,下部为倒置的四棱柱框体结构。

所述主体框架1上焊接有吊环A6。方便吊装和拆卸料斗装置。

所述下料管3上远离料斗主体的一端焊接有连接用的法兰盘4。在使用时,混凝土导向管13的一端对应焊接有法兰盘,该法兰盘通过螺栓和螺母与法兰盘4连接,混凝土导向管13的另一端延伸到嵌岩槽14内。

所述分流鞍5两侧的下料管3数量相等。在使用时,下料管3的规格一致,料斗主体内的混凝土通过分流鞍5左侧的下料管3流入到钢板桩12左侧的嵌岩槽14内,通过分流鞍5右侧的下料管3流入到钢板桩12右侧的嵌岩槽14内;分流鞍5两侧的下料管3数量相等,方便同步地对钢板桩12两侧的嵌岩槽14进行混凝土浇筑。

所述分流鞍5的横截面为半圆形。分流鞍5用于放置同步阀7,分流鞍5的横截面为半圆形,方便混凝土滑入到下料管3内,避免过多的混凝土堆积在分流鞍5上,不能流出料斗主体;分流鞍5的横截面除为半圆形外,还可以是三角形。

所述料斗装置还包括同步阀7,该同步阀7放置在分流鞍5上,并与料斗主体底部的下料管3滑动连接。

所述同步阀7包括同步阀主体71和设在同步阀主体71下的管塞72,管塞72的数量与下料管3一致,其位置与下料管3在料斗主体底部的位置相对应,其形状和尺寸与下料管3的内壁一致;同步阀主体71的下部设有槽口73,且槽口73的形状和尺寸与分流鞍5一致。同步阀7放置在分流鞍5上后,槽口73与分流鞍5的表面贴合,各管塞72对应放入到下料管3内,从而将料斗主体的底部封住,以满足首批封底混凝土量的储备,防止流入到钢板桩12两侧嵌岩槽14内的混凝土不同步。所述同步阀主体71的水平截面为椭圆形或矩形,且从上至下水平截面的尺寸逐渐增大,避免将同步阀7吊起后,过多的混凝土聚集在同步阀主体71上。

所述同步阀主体71的顶部焊接有吊环B70。方便吊装同步阀7。

所述料斗装置还包括浮球8,该浮球8通过下料管3放入到与法兰盘4可拆卸连接的混凝土导向管13内。浮球8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浮球8的直径与混凝土导向管13的内径一致;在使用时,可以采用塑料材质制作浮球8;浮球8对混凝土起导向作用,将混凝土和水分隔开,避免混凝土导向管13内的水与混凝土混合。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下: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水下嵌岩钢板桩围堰封闭混凝土的料斗装置,包括料斗主体,所述料斗主体包括主体框架1,及焊接在主体框架1上将主体框架1围成漏斗状容纳腔的板件2,所述料斗主体的底部焊接有分流鞍5,所述料斗主体的底部在分流鞍5的两侧均焊接有下料管3。如图9所示,料斗主体底部的下料管3数量为两根,在施工时,使用吊车10将料斗主体吊起,在法兰盘4上根据施工需要安装混凝土导向管13,并将混凝土导向管13调整标高至设计位置后,通过固定装夹装置11将混凝土导向管13固定在施工平台9上,将浮球8放入到混凝土导向管13中,然后将同步阀7放置在料斗主体底部的分流鞍5上,并使管塞72对应放入到两下料管3内,安装完毕。

主要的水下混凝土施工作业过程如下:混凝土运输车将混凝土运至施工平台9上,经混凝土泵泵到料斗主体中,当混凝土装满后,停止泵送。使用吊车10吊起同步阀7,料斗主体内的混凝土同时灌入两条混凝土导向管13,并顶着两个浮球8冲向混凝土导向管13的底部,同时,混凝土泵不断将混凝土泵入料斗主体内,不停的进行浇注,直至浇灌到设计高度。

综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分流鞍5的两侧焊接数量相等,规格一致的下料管3,并在料斗主体装混凝土之前通过同步阀7将斗主体的底部封住,待料斗主体内装满混凝土后,通过吊车10吊起同步阀7,使料斗主体内的混凝土同时灌入各混凝土导向管13,通过同步阀7有效解决了在对钢板桩12两侧的嵌岩槽14进行浇筑时,首批混凝土不易同步的问题,从而同步地对钢板桩两侧的嵌岩槽14进行混凝土浇筑;操作简单,制造成本低,混凝土浇筑安全、可靠、效率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