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挖暗渠的多台车浇筑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602038发布日期:2020-01-03 13:08阅读:628来源:国知局
明挖暗渠的多台车浇筑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暗渠施工领域,特指一种明挖暗渠的多台车浇筑方法。



背景技术:

暗渠是城市地下排水的主要结构,现有暗渠的施工方法包括暗挖法和明挖法;暗挖法是不挖开地面,采用在地下挖洞的方式施工;暗挖法施工难度大、工程费用高,施工过程中安全性差。明挖法是一种先将地面挖开,挖出基坑,然后再在基坑内修建暗渠,然后再将土填回到基坑内,埋住暗渠的施工方式,该方式一般用于浅埋暗渠。明挖法具有施工作业面多、速度快、工期短、易保证工程质量和工程造价低等优点。

在机场等项目中,要求暗渠埋设的较深且具有较大的排水量;考虑施工的难易程度,因此采用明挖的方式修筑暗渠,先挖出较深的基坑然后再在基坑底部修筑暗渠;由于暗渠横截面尺寸较大,会采用内模台车200和外模台车100配合浇筑暗渠轮廓。

现在有施工过程中,先沿暗渠延伸方向搭建好暗渠的轮廓钢筋骨架,然后如图1所示,内模台车200设置在暗渠内,外模台车100垮设在暗渠外,内模台车200的内模板组件201和外模台车100的外模板组件101相互配合形成暗渠轮廓浇筑模腔,然后往暗渠轮廓浇筑模腔内浇筑混凝土,形成暗渠的外轮廓。现有的施工过程中一般是一台外模台车100与一台内模台车200构成一对施工,但是当暗渠长度较长时,一台内模台车200配合一台外模台车100施工效率则较低,则需要采用多对施工,但这样会增加设备的制造成本、安装运输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明挖暗渠的多台车浇筑方法,该方法能够提高暗渠的施工效率和减少设备的制造、安装运输成本。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明挖暗渠的多台车浇筑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设置在暗渠内的若干内模台车和跨设在暗渠外的若干外模台车,其中内膜台车的数量大于外模台车的数量;在浇筑暗渠轮廓时,所述外模台车轮流与内模台车配合形成暗渠轮廓浇筑模腔,直到暗渠轮廓浇筑完为止。

现有的浇筑过程中,内模台车的数量和外模台车的数量是相互匹配的,而本发明中,内模台车的数量大于外模台车的数量,则使外模台车与内模台车轮流配合的方式来浇筑暗渠,这样能够减少设备的制造成本和安全运输成本,且还能提高施工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浇筑方法包括内模台车一、内模台车二和外模台车,其中内模台车一和内模台车二设置在暗渠内;所述外模台车跨设在暗渠外;在浇筑暗渠轮廓时,所述外模台车轮流与内模台车一和内模台车二配合形成暗渠轮廓浇筑模腔。

进一步的,沿暗渠延伸方向,所述暗渠包括若干个施工段;

施工开始时,内模台车一和内模台车二分别设置在施工段一和施工段二处,外模台车先与内模台车二配合形成暗渠轮廓浇筑模腔并进行浇筑,浇筑完成后内模台车二移动至下一个偶数施工段处,外模台车则移动至内模台车一处于与内模台车一配合形成暗渠轮廓浇筑模腔并浇筑,浇筑完成后内模台车一移动至下一个奇数施工段处,外模台车则移动至内模台车二处再次与内模台车二配合形成暗渠轮廓浇筑模腔并进行浇筑,浇筑完成后内模台车二再移动至下一个偶数施工段处,外模台车则再次移动至内模台车一处于与内模台车一配合形成暗渠轮廓浇筑模腔并浇筑,浇筑完成后内模台车一移动至下一个奇数施工段处;重复上述过程,直到暗渠施工完成为止。

浇筑完成后,外模台车可以先脱离浇筑处而不需要持续支护,但内模台车需要持续支护,当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才能脱离支护。若外模台车先脱离,则外模台车处于待机状态。因此,本发明采用外模台车与两个内模台车轮流配合的方式施工,能够将外模台车的待机时间利用起来。使一个内模台车在持续支护时,外模台车能够与另一个内模台车配合施工下一处。

进一步的,当施工段的段数为奇数,施工过程中仅剩最后一段暗渠未施工时,内模台车二直接移动至最后一段施工段处等待与外模台车配合。

进一步的,沿暗渠延伸方向,所述暗渠包括若干个施工段;

施工开始时,内模台车一和内模台车二分别设置在施工段一和施工段三处,外模台车先与施工段一处的内模台车一配合形成暗渠轮廓浇筑模腔并进行浇筑,浇筑完成后内模台车一移动至施工段二处,外模台车则移动至施工段三处与内模台车二配合形成暗渠轮廓浇筑模腔并浇筑,浇筑完成后内模台车二则移动至下一个奇数施工段处,外模台车则移动至施工段二处再次与内模台车一配合形成暗渠轮廓浇筑模腔并进行浇筑,浇筑完成后内模台车一则移动至下一个偶数施工段处,外模台车则移动至内模台车二处再次与内模台车二配合形成暗渠轮廓浇筑模腔并进行浇筑,浇筑完成后内模台车二再移动至下一个奇数施工段处,外模台车则再次移动至内模台车一处于与内模台车一配合形成暗渠轮廓浇筑模腔并浇筑,浇筑完成后内模台车一则移动至下一个偶数施工段处;重复上述过程,直到暗渠施工完成为止。

由于上述结构,采用这种轮流交替施工的方式,能够保证暗渠的连续施工,提供施工效率,且不会出现台车的闲置。

进一步的,沿暗渠延伸方向,所述暗渠包括若干个施工段;其中每个施工段均包括三个子施工段,分别为子施工段一、子施工段二和子施工段三;

施工过程中,施工完一个施工段后再施工下一个施工段;

每个施工段在施工过程中,内模台车一和内模台车二分别设置在施工段一和施工段三处,外模台车先与子施工段一处的内模台车一配合形成暗渠轮廓浇筑模腔并进行浇筑,浇筑完成后内模台车一移动至子施工段二处,外模台车则移动至子施工段三处与内模台车二配合形成暗渠轮廓浇筑模腔并浇筑,浇筑完成后外模台车则移动至子施工段二处再次与内模台车一配合形成暗渠轮廓浇筑模腔并进行浇筑;该施工段完成后,在下一施工段内重复上述操作,直到暗渠施工完成为止。

该方法在完成一个大的施工段施工后,可以停下来检修一下台车,保证下一施工段施工时的精度,保证施工效果。

进一步的,在浇筑完成后,在同一施工段处或子施工段处,内模台车一和内模台车二继续支护暗渠轮廓的时间大于外模台车继续支护暗渠轮廓的时间。

该方法中,内模台车的支护时间长,能够避免混凝土未凝固结实而塌陷,而外模台车可以先离开,可以使其与另一台内模台车配合施工,避免内模台车闲置,提高施工效率。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外模台车与多台内模台车轮流配合的方式来浇筑暗渠,减少外模台车的数量,降低了设备的生产制造成本和安装运输成本。同时提高了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内模台车和外模台车的结构图;

图2和3是实施例1的施工过程示意图;

图4和5是实施例2的施工过程示意图;

图6和7是实施例3的施工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明挖暗渠的多台车浇筑方法,它包括设置在暗渠内的若干内模台车和跨设在暗渠外的若干外模台车,其中内膜台车的数量大于外模台车的数量;在浇筑暗渠轮廓时,所述外模台车轮流与内模台车配合形成暗渠轮廓浇筑模腔,直到暗渠轮廓浇筑完为止。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浇筑方法包括内模台车一、内模台车二和一外模台车,其中内模台车一和内模台车二设置在暗渠内;所述外模台车跨设在暗渠外;在浇筑暗渠轮廓时,所述外模台车轮流与内模台车一和内模台车二配合形成暗渠轮廓浇筑模腔,直到暗渠轮廓浇筑完为止。

其具体的施工过程如下:

沿暗渠延伸方向,所述暗渠包括若干个施工段;

如图2和3所示,施工开始时,内模台车一和内模台车二分别设置在施工段一和施工段二处,外模台车先与内模台车二配合形成暗渠轮廓浇筑模腔并进行浇筑,浇筑完成后内模台车二移动至下一个偶数施工段处,即施工段四处,外模台车则移动至内模台车一处于与内模台车一配合形成暗渠轮廓浇筑模腔并浇筑,浇筑完成后内模台车一移动至下一个奇数施工段处,即施工段三处,外模台车则移动至内模台车二处再次与内模台车二配合形成暗渠轮廓浇筑模腔并进行浇筑,浇筑完成后内模台车二再移动至下一个偶数施工段处,即施工段六处,外模台车则再次移动至内模台车一处于与内模台车一配合形成暗渠轮廓浇筑模腔并浇筑,浇筑完成后内模台车一移动至下一个奇数施工段处;重复上述过程,直到暗渠施工完成为止。

在施工过程中,内模台车二一直在偶数施工段处等待与外模台车匹配,内模台车则在奇数施工段处等待与外模台车匹配。

当施工段的段数为奇数,施工过程中仅剩最后一段暗渠未施工时,内模台车二直接移动至最后一段施工段处等待与外模台车配合。

在浇筑完成后,在同一施工段处,内模台车一和内模台车二继续支护暗渠轮廓的时间大于外模台车继续支护暗渠轮廓的时间。即外模台车先离开一定时间后,内模台车在移动至下一施工段处。

所述内模台车一、内模台车二和外模太车长度与各施工段的长度相等,这样方便一次性浇筑。

实施例2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明挖暗渠的多台车浇筑方法,它包括设置在暗渠内的若干内模台车和跨设在暗渠外的若干外模台车,其中内膜台车的数量大于外模台车的数量;在浇筑暗渠轮廓时,所述外模台车轮流与内模台车配合形成暗渠轮廓浇筑模腔,直到暗渠轮廓浇筑完为止。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浇筑方法包括内模台车一、内模台车二和外模台车,其中内模台车一和内模台车二设置在暗渠内;所述外模台车跨设在暗渠外;在浇筑暗渠轮廓时,所述外模台车轮流与内模台车一和内模台车二配合形成暗渠轮廓浇筑模腔,直到暗渠轮廓浇筑完为止。

其具体的施工过程如下:

如图4和5所示,沿暗渠延伸方向,所述暗渠包括若干个施工段;

施工开始时,内模台车一和内模台车二分别设置在施工段一和施工段三处,外模台车先与施工段一处的内模台车一配合形成暗渠轮廓浇筑模腔并进行浇筑,浇筑完成后内模台车一移动至施工段二处,外模台车则移动至施工段三处与内模台车二配合形成暗渠轮廓浇筑模腔并浇筑,浇筑完成后内模台车二则移动至下一个奇数施工段处,即施工段五处,外模台车则移动至施工段二处再次与内模台车一配合形成暗渠轮廓浇筑模腔并进行浇筑,浇筑完成后内模台车一则移动至下一个偶数施工段处,即施工段四处,外模台车则移动至内模台车二处再次与内模台车二配合形成暗渠轮廓浇筑模腔并进行浇筑,浇筑完成后内模台车二再移动至下一个奇数施工段处,即施工段七处,外模台车则再次移动至内模台车一处于与内模台车一配合形成暗渠轮廓浇筑模腔并浇筑,浇筑完成后内模台车一则移动至下一个偶数施工段处,即施工段六处;重复上述过程,直到暗渠施工完成为止。

在浇筑完成后,在同一施工段处,内模台车一和内模台车二继续支护暗渠轮廓的时间大于外模台车继续支护暗渠轮廓的时间。即外模台车先离开一定时间后,内模台车在移动至下一施工段处。

所述内模台车一、内模台车二和外模太车长度与各施工段的长度相等,这样方便一次性浇筑。

实施例3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明挖暗渠的多台车浇筑方法,它包括设置在暗渠内的若干内模台车和跨设在暗渠外的若干外模台车,其中内膜台车的数量大于外模台车的数量;在浇筑暗渠轮廓时,所述外模台车轮流与内模台车配合形成暗渠轮廓浇筑模腔,直到暗渠轮廓浇筑完为止。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浇筑方法包括内模台车一、内模台车二和外模台车,其中内模台车一和内模台车二设置在暗渠内;所述外模台车跨设在暗渠外;在浇筑暗渠轮廓时,所述外模台车轮流与内模台车一和内模台车二配合形成暗渠轮廓浇筑模腔,直到暗渠轮廓浇筑完为止。

其具体的施工过程如下:

如图6和7所示,沿暗渠延伸方向,所述暗渠包括若干个施工段;其中每个施工段均包括三个子施工段,分别为子施工段一、子施工段二和子施工段三;施工过程中,施工完一个施工段后再施工下一个施工段;

每个施工段在施工过程中,内模台车一和内模台车二分别设置在施工段一和施工段三处,外模台车先与子施工段一处的内模台车一配合形成暗渠轮廓浇筑模腔并进行浇筑,浇筑完成后内模台车一移动至子施工段二处,外模台车则移动至子施工段三处与内模台车二配合形成暗渠轮廓浇筑模腔并浇筑,浇筑完成后外模台车则移动至子施工段二处再次与内模台车一配合形成暗渠轮廓浇筑模腔并进行浇筑;该施工段完成后,在下一施工段内重复上述操作,直到暗渠施工完成为止。

在浇筑完成后,在同一子施工段处,内模台车一和内模台车二继续支护暗渠轮廓的时间大于外模台车继续支护暗渠轮廓的时间。即外模台车先离开一定时间后,内模台车在移动至下一子施工段处。

所述内模台车一、内模台车二和外模太车长度与各子施工段的长度相等,这样方便一次性浇筑。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