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护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66817发布日期:2019-11-29 17:47阅读:41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态护坡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态护坡结构。



背景技术:

护坡指的是为防止边坡受冲刷,在坡面上所做的各种铺砌和栽植的统称。

液压喷播植草护坡,是国外近十多年新开发的一项边坡植物防护措施,是将草籽、肥料、粘着剂、纸浆、土壤改良剂上、色素等按一定比例在混合箱内配水搅匀,通过机械加压喷射到边坡坡面而完成植草施工的。

相对于人工种草护坡(人工种草护坡是通过人工在边坡坡面简单播撒草种的一种传统边坡植物防护措施),其具有如下特点:1、施工简单、速度快;2、施工质量高,草籽喷播均匀发芽快、整齐一致;3、防护效果好,正常情况下,喷播一个月后坡面植物覆盖率可达70%以上,二个月后形成防护、绿化功能;4、适用性广。

然而,液压喷播植草护坡也存在一定弊端,例如,液压喷播植草护坡的固土保水能力低,容易形成径流沟和侵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态护坡结构,可提高边坡的固土保水能力。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生态护坡结构,包括:

浇筑于坡面的混凝土网格;

以及,开设在所述混凝土网格的非混凝土区域的土槽;

以及,固定在所述土槽内的生态袋,其中,所述生态袋内填充有土壤和根系发达的植物种子,所述土槽内除所述生态袋之外的空间回填土体。

可选的,相邻土槽内的生态袋采用三维排水联结扣互相固定。

可选的,上述混凝土网格的混凝土底层铺设有土工加筋格栅。

可选的,上述混凝土网格的混凝土底层还铺设有防渗膜。

可选的,上述土槽的形状具体为矩形。

可选的,上述坡面的下方设置有排水沟。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见,本实用新型中,本技术方案在坡面浇筑混凝土网格,并在混凝土网格的土槽内固定带有植物种子和土壤的生态袋,形成混凝土网格与植物综合护坡系统,从而有效提高边坡的固土保水能力。同时,根系发达的植物种子生长之后可形成紧锁整体的柔性支护结构,能适应较大变形,适用于软弱地基,耐震性能好于刚性结构,在起到护坡作用的同时达到恢复生态、保护环境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态坡结构局部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态坡结侧面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通过三维排水联结扣固定生态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所示的生态坡结构局部俯视示意图和图2所示的生态坡结侧面剖视图,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生态护坡结构包括:

浇筑于坡面的混凝土网格11;

以及,开设在混凝土网格11的非混凝土区域的土槽12;

以及,固定在土槽12内的生态袋13,其中,生态袋13内填充有土壤和根系发达的植物种子,土槽12内除生态袋13之外的空间回填土体,以填充满土槽12。

可选的,如图3所示,相邻土槽内的生态袋采用三维排水联结扣14互相固定,也即通过三维排水联结扣将相邻的生态袋相互联结,形成稳定的三角内摩擦紧锁结构。进一步,对于位于混凝土网格边缘的生态袋,可通过三维排水联结扣将生态袋与混凝土边缘的混凝土联结,使得位于混凝土网格边缘的生态袋更加稳固。利用三维排水联结扣形成整体,同时混凝土网格相结合与土体形成拉结力,在每个生态袋紧扣一体的同时,使挡墙体系与回填土形成受力整体,边坡结构的抗拉力强度大,是一种理想的护坡方式。

可选的,上述混凝土网格的混凝土底层铺设有土工加筋格栅。具体的,在浇筑混凝土网格之前,可在混凝土网格的规划区域铺设土工加筋格栅,之后再进行混凝土网格的浇筑,以提高混凝土的浇筑效果。进一步,还可在混凝土网格的混凝土底层铺设防渗膜,以提高防渗效果。具体的,可以在浇筑混凝土网格之前,在混凝土网格的规划区域铺设土工加筋格栅喝防渗膜,之后再进行混凝土网格的浇筑。

可选的,土槽12的形状为矩形,当然,土槽12的形状也可以为圆形、菱形或其它形状,此处不做限定。

可选的,如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生态护坡结构还包括设置在上述坡面下方的排水沟15,以提高生态护坡结构的排水效果。

下面对生态护坡结构的施工过程进行说明:

1.1、测量放样

施工放样前,由测量人员对放样数据进行计算并复核。经监理工程师审批后进行现场测量。

依据设计图纸采用全站仪进行精确测量定位,上报测量监理工程师进行复测审批认可,最终确定线位。

1.2、路基削坡及刷坡

路基边坡修整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按照测量所确定的上坡角线用坡度尺、水平尺等在路基边坡上挖削坡度槽,施工时从上而下进行,边削坡边进行测量,坡度槽宽度可设置在50厘米左右(可根据实际施工坡面的情况而定);第二步:用人工配合挖掘机以坡度槽为基准进行大面积削坡,挖掘机削坡时,预留一定空间(例如10厘米左右)人工进行修整,防止削坡过大影响路基稳定和混凝土网格的正常施工浇筑,人工进行整修时,挂线绳控制坡面平整度。挖掘机削坡时,所削多余土方及时用自卸汽车运走,确保施工现场整齐有序。

1.3、网格护坡施工

(1)网格坡脚基础开槽

测量放样完成经监理工程师验收通过,并探明施工区域无地下管线后进行开槽施工。开槽施工严格按设计、规范进行,严格控制开槽深度并夯实。

(2)模版支立

模版采用木模版订制而成,模版线性保证顺畅,符合施工要求。使通过该模版浇筑出来的混凝土符合设计要求。

(3)修整边坡

待基础砼达设计强度后进行边坡修整,测量挂线后用人工进行削坡,局部比较厚的地方用挖掘机进行施工,确保坡面压实度符合设计要求,用自制坡度尺进行坡度控制,保证成型坡度符合设计要求。

(4)土工加筋格栅施工

加筋土工格栅铺设在沟槽内,人工对土工格栅铺设面进行清理干净,纵、横向全断面铺设,铺设土工格栅应均匀、平整,不使其出现扭曲、折皱、重叠,并要注意避免过量拉伸从而避免超过其强度和变形的极限而产生破坏或撕裂、局部顶破等。

(5)混凝土网格施工

混凝土网格浇筑可采用c20混凝土,施工时用振捣棒振捣密实,顶面用光抹压光。进一步,可在混凝土网格内预埋三维排水联结扣,用于生态袋的填充连接。

为了保证混凝土网格整体的稳定性,混凝土网格与基础坡面紧贴,护砌到现状路床面停止施工,待路肩施工中上坡角与网格紧贴后,向下继续混凝土网格护砌与路床面的网格相接,把两次护砌产生的楔形块留在中间。

为了保证急流槽与混凝土网格紧贴,混凝土网格施工前先排实物大样,混凝土网格一端紧贴急流槽,另一端如果没有紧贴急流槽,可将急流槽位置适当垂直坡面移动,使混凝土网格与急流槽紧贴,保证此处密实。

(6)土槽施工

在混凝土网格的非混凝土区域进行土槽的挖掘,土槽形状的大小和形状可保持一致,以达到美观的效果。

(7)生态袋填置

1、填充黏土时,将土敲碎,且尽量选最佳含水率的填料(手握成团,落地开花)。

2、袋较长时,每装1/3时,将袋内填料抖紧。填料尽量装的满实。

3、扎扣尽量牢固结实,并试拉感觉良好即可。

4、先装好一个标准的袋子,用磅秤秤量并记录重量做为其后装袋的样板。

5、混播,混料尽量均匀,让种子尽量靠近袋在坡面的外露面,切勿将装好的袋过长时间的暴露在户外或淋雨,要放置稳妥,搬运时,要离地搬运,不要在地面拖行或滚动搬运,放置时要轻放。

6、对于装袋时,上下变形大的,及时调整匀称。

7、生态袋填置在土槽中并与预留的三维排水联结扣紧密连接,可人工压板踩踏压实,保证互锁结构的稳定性,扎口带和线缝结合处靠内摆放或尽量隐蔽,以达到整齐美观的效果。

8、生态袋摆放可沿水平面向坡内方外倾斜5%,便于平台排水和快速滤水,减少静水压力。

(8)、铺砌路肩边缘时,随时对顶面及侧面进行校测,做到直线直顺、曲线圆顺,否则及时修整。

(9)、沿线路方向每沿第一距离(例如10~15米)设置伸缩缝(沉降缝)一道,并用沥青麻絮填塞。每隔第二距离(例如100米)护坡设置检修人行梯步一道。

(10)、为避免填方边坡受路面水冲刷,在混凝土网格骨架边缘(包括平台下护肩)设置高出坡面第三距离(例如6厘米)的拦水坎,与混凝土网格骨架形成泄水槽,路面水经泄水槽流入边沟或排水沟。

(11)、对新浇筑的混凝土网格进行洒水养护,养护期间避免碰撞、振动或承重。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见,本实用新型中,本技术方案在坡面浇筑混凝土网格,并在混凝土网格的土槽内固定带有植物种子和土壤的生态袋,形成混凝土网格与植物综合护坡系统,从而有效提高边坡的固土保水能力。同时,根系发达的植物种子生长之后可形成紧锁整体的柔性支护结构,能适应较大变形,适用于软弱地基,耐震性能好于刚性结构,在起到护坡作用的同时达到恢复生态、保护环境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图示和实施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