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机械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采用机械手沉桩的送桩器。
背景技术:
在建筑工程中,打桩和送桩都需要用到送桩器,目前应用较多的是对圆桩送桩器,送桩器及送桩装置有造价经济、施工工艺简便、处理效果好等特点。此外,对于现有的方桩用送桩器,存在高度不能调节或不易调节的问题,这对不同地质、不同送桩深度要求的情况达不到灵活调节的效果,且不能重复使用,给施工带来诸多不便和成本上的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机械手沉桩的送桩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采用机械手沉桩的送桩器,包括长度可调连接的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在所述下支撑杆的下部通过端头接板与一个横截面为方形的抱桩接头固定连接。
优选的,在所述端头接板与下支撑杆的连接处设置多个加强筋。
优选的,在所述上支撑杆的上部设置供机械手操控的夹持部。
优选的,在所述上支撑杆的下端部和下支撑杆的上端部设置多排用于连接的调节安装孔。
优选的,送桩器通过连接板和高强度螺栓将上支撑杆下端部和下支撑杆上端部可调节的连接。
优选的,在所述连接板上设置与所述调节安装孔相同孔位的多排通孔,且用于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的外围连接用的连接板的厚度大于内侧连接用的连接板的厚度。
优选的,所述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采用h型钢。
优选的,所述h型钢的型号为hw400*400*13*21mm,所述调节安装孔和通孔的直径为
优选的,在所述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之间设置中间支撑杆用于调节送桩深度。
优选的,在所述上支撑杆的上部设置用于吊装的吊耳。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可调节高度的支撑杆结构设计,使得送桩深度能够根据地质和设计需求灵活调整,并且能够重复使用,环保节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采用机械手沉桩的送桩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送桩器的俯视图;
图3为图1中a-a截面示意图;
图4为图1中b-b截面示意图。
图中:11、上支撑杆;12、下支撑杆;2、加强筋;3、端头接板;4、抱桩接头;5、连接板;6、高强度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设计原理:使用机械手将实心方桩沉入自然地坪后,使用送桩器将方桩送入至指定的桩顶标高位置。该送桩器下端采用铁板焊接成方头后与上端固定长度h型钢连接成整体装置,上部型钢的长度根据需送桩深度使用螺栓灵活调节长度,以达到沉桩设计桩顶标高位置。该装置能够灵活调整送桩深度且能够重复使用,符合环保要求。
具体方案参见附图1-图4,一种采用机械手沉桩的送桩器,包括长度可调连接的上支撑杆11和下支撑杆12,在所述下支撑杆12的下部通过端头接板3与一个横截面为方形的抱桩接头4固定连接。
为了保证下支撑杆12与端头接板3的强度,在端头接板3与下支撑杆12的连接处设置多个加强筋2。加强筋2可根据支撑杆的形状和应力特性进行设置。
为了便于操作,在所述上支撑杆11的上部设置供机械手操控的夹持部。进一步的,为了便于吊装,在所述上支撑杆11的上部设置用于吊装的吊耳。吊耳优选对称的设置为两个。
为了达到支撑管高度可调,从而使得送桩深度可调,在所述上支撑杆11的下端部和下支撑杆12的上端部设置多排用于连接的调节安装孔。并且,送桩器通过连接板5和高强度螺栓6将上支撑杆11下端部和下支撑杆12上端部可调节的连接。
参加图2和图3,在所述连接板5上设置与所述调节安装孔相同孔位的多排通孔,且用于上支撑杆11和下支撑杆12的外围连接用的连接板5的厚度大于内侧连接用的连接板5的厚度。
在具体实施例中,上支撑杆11和下支撑杆12采用h型钢。
各零部件的规格或型号如下:所述h型钢的型号为hw400*400*13*21mm,所述调节安装孔和通孔的直径为
进一步的,为了增加支撑杆的可调范围,在所述上支撑杆11和下支撑杆12之间还可设置中间支撑杆用于调节送桩深度。
通过该送桩器,能够极大地适应于不同地质、不同送桩深度的需求,支撑杆长度可调,且能够重复利用,环保节能,降低成本。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