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桩复合地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98214发布日期:2020-01-31 14:33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一种桩复合地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基础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桩复合地基。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发展,在软土地基上要建造大量的建筑工程、道路工程、水利工程等。软土地基具有孔隙比大、含水率高、沉降大等特点,其压缩性大,强度极低,地基承载力低,不适宜建造道路工程、水利工程等,需对软土地基加固后在施工。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造价低、施工周期短、承载力大的桩复合地基。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桩复合地基,解决目前的地基加固造价高、周期长和承载力小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桩复合地基,包括设置在软土地基上的加固地基和松木桩;

所述加固地基自下到上依次设有砂砾层和混凝土垫层;

所述松木桩竖直设置,所述松木桩的桩顶穿过所述砂砾层且伸入所述混凝土垫层,所述松木桩的桩底伸入所述软土地基下部的持力层,所述松木桩设有3个以上,每3个所述松木桩围成等边的三角形单元,一三角形单元与相邻的另一三角形单元之间共用两个顶点,多个所述三角形单元形成等腰梯形或平行四边形。

进一步的,所述砂砾层的厚度大于2m,所述混凝土垫层的厚度为0.3m,所述松木桩的直径大于0.12m;

所述松木桩的桩顶穿过所述砂砾层且伸入所述混凝土垫层0.2m。

进一步的,相邻的所述松木桩之间的距离为160cm。

进一步的,所述松木桩的高度大于或等于5m。

进一步的,所述松木桩的底端设有桩尖,所述桩尖的形状为圆锥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松木桩的桩顶设置混凝土垫层,提高上部地基承载能力的同时可以减小施工设备对地基的扰动,保证松木桩的强度;松木桩排列成共用两个顶点的正三角形单元,整体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强度;用遇水不腐烂的松木桩代替现有的钢桩和水泥桩,可以降低成本,施工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桩复合地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桩复合地基的松木桩分布示意图;

标号说明:1、砂砾层;2、混凝土垫层;3、松木桩;4、三角形单元;

5、桩尖;6、通道基础。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松木桩的桩顶设置混凝土垫层,提高上部地基承载能力,松木桩排列成共用两个顶点的正三角形单元,整体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强度。

请参照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桩复合地基,包括设置在软土地基上的加固地基和松木桩3,所述加固地基自下到上依次设有砂砾层1和混凝土垫层2;

所述松木桩3竖直设置,所述松木桩3的桩顶穿过所述砂砾层1且伸入所述混凝土垫层2中0.2m,所述松木桩3的桩底伸入所述软土地基下部的持力层;

所述松木桩3设有3个以上,每3个所述松木桩3围成等边的三角形单元4,一三角形单元4与相邻的另一三角形单元4之间共用两个顶点,多个所述三角形单元4形成等腰梯形或平行四边形。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松木桩3的桩底进入软土地基下部的持力层一定深度,然后在软土地基上铺设砂砾,接着在砂砾层1上铺设混凝土垫层2,混凝土垫层2上是通道基础6,松木桩3的桩顶穿过砂砾层1且伸入混凝土垫层2中0.2m,且不穿出混凝土垫层2,每3个松木桩3之间形成一个等边的三角形单元4,三角形单元4设有多个,相邻的三角形单元4之间共用2个松木桩3作为两个顶点,多个所述三角形单元4形成等腰梯形或平行四边形。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松木桩3的桩顶设置混凝土垫层2,提高上部地基承载能力的同时可以减小施工设备对地基的扰动,保证松木桩3的强度;松木桩3排列成共用两个顶点的正三角形单元4,整体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强度;用遇水不腐烂的松木桩3代替现有的钢桩和水泥桩,可以降低成本,施工更加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砂砾层1的厚度大于2m,所述混凝土垫层2的厚度为0.3m,所述松木桩3的直径大于0.12m;

所述松木桩3的桩顶穿过所述砂砾层1且伸入所述混凝土垫层0.2m。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设置砂砾层1可以增加地基的密实性,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消除地基的不均匀性。

进一步的,相邻的所述松木桩3之间的距离为160cm。

进一步的,所述松木桩3的高度大于或等于5m。

进一步的,所述松木桩3的底端设有桩尖5,所述桩尖5的形状为圆锥形。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桩尖5为圆锥形,便于松木桩3伸入软土地基上,加快施工进度。

实施例1

一种桩复合地基,包括设置在软土地基上的加固地基和松木桩3,所述加固地基自下到上依次设有砂砾层1和混凝土垫层2;

所述松木桩3竖直设置,所述松木桩3的桩顶穿过所述砂砾层1且伸入所述混凝土垫层2中0.2m,所述松木桩3的桩底伸入所述软土地基下部的持力层;

所述松木桩3设有3个以上,每3个所述松木桩3围成等边的三角形单元4,一个三角形单元4与相邻的另一个三角形单元4之间共用两个顶点,多个所述三角形单元4形成等腰梯形或平行四边形。

所述砂砾层1的厚度大于2m,所述混凝土垫层2的厚度为0.3m,所述松木桩3的直径大于0.12m;

所述松木桩3的桩顶穿过所述砂砾层1且伸入所述混凝土垫层0.2m。相邻的所述松木桩3之间的距离为160cm。所述松木桩3的高度大于或等于5m。所述松木桩3的底端设有桩尖5,所述桩尖5的形状为圆锥形。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桩复合地基,松木桩的桩顶设置混凝土垫层,提高上部地基承载能力的同时可以减小施工设备对地基的扰动,保证松木桩的强度;松木桩排列成共用两个顶点的正三角形单元,整体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强度;用遇水不腐烂的松木桩代替现有的钢桩和水泥桩,可以降低成本,施工更加方便。

设置砂砾层可以增加地基的密实性,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消除地基的不均匀性。桩尖为圆锥形,便于松木桩伸入软土地基上,加快施工进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