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挡土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36464发布日期:2020-04-24 22:08阅读:821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挡土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施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装配式挡土墙。



背景技术:

挡土墙主要用于支撑路堤或路堑边坡,以及桥台、隧道洞口和河流堤岸,以防止岩土体变形过大而造成滑动破坏。随着我国基础设施飞速发展,挡土墙作为支挡结构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公路、铁路、市政工程、水利工程等领域中。预制拼装挡土墙是支挡结构中的一个发展方向,然而现有预制拼装挡墙存在整体稳定性不高,自身承载性能差,适用范围较小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专利公告号为cn208328982u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装配式挡墙结构,包括墙主体、现浇立柱、底板、桩基与现浇压顶梁;桩基的顶端嵌入底板的下表面;墙主体设于底板上;墙主体包括若干个在俯视方向呈工字型的预制挡墙块,任意相邻两个预制挡墙块在自身横向方向与自身高度方向叠加后形成预留立柱空间;现浇立柱设于预留立柱空间中,现浇立柱的高度高于墙主体;现浇压顶梁浇筑于墙主体的顶面,现浇立柱高出墙主体的部分嵌入现浇压顶梁的底面。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该装配式挡墙结构中,相邻两个预制挡墙块在自身的横向方向进行叠加时,通过向对应的连接通孔内插接连接柱并配合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实现装配,这种装配方式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增加施工周期与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配施工简单高效从而缩短施工周期、降低施工成本的装配式挡土墙。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装配式挡土墙,包括若干交错堆砌的挡墙砖,所述挡墙砖包括主块体、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所述主块体呈方体状且相对两侧分别与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固定,所述第一连接块上设有凸起,所述第二连接块上设有与所述凸起契合的嵌槽;所述主块体靠近四端处分别开设有竖直贯穿的浇筑孔,每块挡墙砖的顶面和底面分别与两块挡墙砖交错堆砌,且各个挡墙砖的四个浇筑孔均与上、下层挡墙砖的浇筑孔对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同层相邻的两块挡墙砖通过第一连接块上的凸起与第二连接块上的嵌槽卡嵌配合进行装配,上下层叠的挡墙砖在进行堆砌时,向浇筑孔中浇注砂浆混凝土,实现堆砌施工过程。此过程同层相邻的两块挡墙砖进行卡嵌装配,上下层叠的挡墙砖则通过向浇筑孔内浇注砂浆混凝土进行固定,各个挡墙砖的堆砌装配方式简单且牢固,可有效简化施工工艺,从而缩短施工周期,减少人力时间成本。此外,砂浆混凝土的粘结强度高,现场调配方便,可以使挡土墙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支护稳定。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块体中间区域对称设有两个种植槽,所述种植槽底开设有若干渗水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块体中间区域对称设置两个种植槽,一方面可以减少挡墙砖的材料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在种植槽内种植绿植,美化环境,实用又美观。

进一步设置为:两个所述种植槽的共同侧壁上开设有v型连通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种植槽通过v型连通槽进行连通,可以方便两个种植槽内的水分与营养物质交换,使两个种植槽中的绿植处于相同的生长环境下从而保持一致的生长状态,提高绿植的一致美观度。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块体的相对两侧分别均匀设有若干竖直的齿槽,且若干所述齿槽所在的主块体的相对两侧连线垂直于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的连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块体的相对两侧分别均匀设置若干竖直的齿槽,若干竖直的齿槽可以对雨水进行导流,减少雨水在挡墙砖上的积存从而降低雨水对挡墙砖的浸蚀;此外,若干均匀设置的齿槽可以增强挡土墙的线条视觉效果,提高美观度。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块体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凸条,两个所述凸条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位于所述主块体的同一侧面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凸条凸出于主块体,可以对主块体起到结构加强的作用,将原本在主块体结构薄弱区的应力集中分散至两个凸条内,使挡墙砖自身结构强度更高,达到支护强度要求。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卡接处的同一侧共同设有v型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卡接触的同一侧设置v型槽,当需要堆砌弧形挡土墙时,同层相邻的两个挡墙砖可以在v型槽处进行弯折贴靠堆砌,方便弯道处施工。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v型槽的表面均匀设有若干竖直条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堆砌弧形挡土墙时,同层相邻的两个挡墙砖在v型槽处进行弯折贴靠堆砌,此时若干竖直条纹可以增大两块挡墙砖接触面之间的摩擦阻力,使两块挡墙砖之间不易相对滑移,提高挡土墙的整体结构稳定性。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块体的端部棱角处倒有圆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块体的端部棱角处设置倒角,可以减少挡墙砖的锋利棱边数量,施工工人不易被挡墙砖的锋利棱边划伤,提高施工安全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同层相邻的两块挡墙砖通过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进行卡嵌装配,上下层叠的挡墙砖则通过向浇筑孔内浇注砂浆混凝土进行固定,各个挡墙砖的堆砌装配方式简单且牢固,可有效简化施工工艺,从而缩短施工周期,减少人力时间成本;

(2)在主体上中间区域设置种植槽,减少挡墙砖的材料成本同时可以在种植槽中种植绿植,美化环境;

(3)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卡接触的一侧共同设置v型槽,v型槽的表面设置若干竖直条纹,在需要堆砌弧形挡土墙时,同层相邻的两个挡墙砖可以在v型槽处进行弯折贴靠堆砌,方便弯道处施工,若干竖直条纹可以增大两块挡墙砖接触面之间的摩擦阻力,使两块挡墙砖之间不易相对滑移,提高挡土墙的整体结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挡墙砖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挡墙砖;2、主块体;3、第一连接块;4、第二连接块;5、凸起;6、嵌槽;7、浇筑孔;8、种植槽;9、渗水孔;10、v型连通槽;11、齿槽;12、凸条;13、v型槽;14、竖直条纹;15、圆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装配式挡土墙,包括若干挡墙砖1,若干挡墙砖1沿路基或边坡一侧进行堆砌形成支护结构。挡墙砖1包括一体成型的主块体2、第一连接块3和第二连接块4,主块体2呈方体状,第一连接块3和第二连接块4对称位于主块体2沿路基长度方向或边坡长度方向上的相对两侧,且第一连接块3、第二连接块4的一个侧面均与主块体2的一侧齐平。第一连接块3上设有一体成型呈有条状的凸起5,第二连接块4上开设有与凸起5契合的嵌槽6。主块体2靠近四端处分别开设有竖直贯穿的浇筑孔7,每块挡墙砖1的顶面和底面分别与两块挡墙砖1交错堆砌,且各个挡墙砖1的四个浇筑孔7均与上、下层挡墙砖1的浇筑孔7对齐。

同层相邻的两块挡墙砖1通过第一连接块3上的凸起5与第二连接块4上的嵌槽6卡嵌配合进行装配,上下层叠的挡墙砖1在进行堆砌时,向浇筑孔7中浇注砂浆混凝土从而实现上下层叠的挡墙砖1固定堆砌。为了提高浇筑孔7中的砂浆混凝土抗拉强度、抗压强度,可以在浇筑孔7内实现预埋钢筋(图中未示出),再向浇筑孔7内浇注混凝土砂浆,同时在上下层叠的挡墙砖1的接触面上敷设砂浆连接料进行粘结,实现挡土墙的堆砌施工过程。

参照图2,主块体2的中间区域对称开设有两个种植槽8,两个种植槽8底部开设有若干个渗水孔9,两个种植槽8的共同侧壁上开设有v型连通槽10。当若干个挡墙砖1堆砌完成后,可以向各个挡墙砖1的种植槽8内种植绿植,美化环境。

主块体2的相对两侧分别均匀设有若干竖直的齿槽11,且若干齿槽11所在主块体2上的相对两侧连线垂直于第一连接块3和第二连接块4的连线。主块体2的相对两侧分别一体成型有一个凸条12,两个凸条12分别与第一连接块3、第二连接块4位于主块体2的同一侧面上。若干竖直的齿槽11对雨水进行导流,减少雨水在挡墙砖1上的积存从而降低雨水对挡墙砖1的浸蚀。此外,若干均匀设置的齿槽11可以增强挡土墙的线条视觉效果,提高美观度。

参照图1和图2,第一连接块3和第二连接块4卡接处的同一侧均设有倒角,两个倒角共同形成v型槽13,v型槽13的表面均匀设有若干竖直条纹14。当需要堆砌弧形挡土墙时,同层相邻的两个挡墙砖1在v型槽13处进行弯折贴靠堆砌,挡土墙的弧形施工更加方便。若干竖直条纹14增大两块挡墙砖1接触面之间的摩擦阻力,使两块挡墙砖1之间不易相对滑移,提高挡土墙的整体结构稳定性。

为了提高施工安全性,主块体2的端部棱角处倒有圆角15,施工工人不易被挡墙砖1的锋利棱边划伤。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及有益效果为:同层相邻的两块挡墙砖1通过第一连接块3和第二连接块4进行卡嵌装配,上下层叠的挡墙砖1则通过向浇筑孔7内浇注砂浆混凝土进行固定,各个挡墙砖1的堆砌装配方式简单且牢固,可有效简化施工工艺,从而缩短施工周期,减少人力时间成本。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