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形深基坑开挖施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03125发布日期:2020-05-29 12:10阅读:988来源:国知局
环形深基坑开挖施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深基坑开挖施工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环形深基坑开挖施工结构。



背景技术:

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时空效应的理论,采用分层、分段、平稳开挖,并遵循随撑随挖的原则。

在环形支撑的基坑中,因环撑特有的受力及内力传递模式,每道环撑必须完全闭合后才能发挥密封拱的传力效应,因此,环形支撑的基坑土方开挖施工必须严格遵循每道支撑完全封闭后再开挖下一层土方,即:首先分层开挖至支撑底设计标高,再完成全部腰梁和环撑施工,待环撑闭合并在强度达到要求后才开始下一层土方开挖作业。

目前,环形基坑开挖施工,一般采取在基坑出土口位置预留部分土暂不开挖,以此作为土方外运的临时坡道,待本层其它部位土方全部开挖外运完毕后,再将该临时坡道处预留的土倒运至基坑内,开始施工本层坡道处的环撑;在完成该道腰梁及环撑闭合后,再将预留土方运回基坑出土坡道口位置,并分层夯实回填,重新修建下一层土方外运的临时通道;当基坑设置多道环形支撑时,需要如此多次反复修筑坡道,直至开挖至基坑底,采用预留部分基坑土用作土方外运临时通道,其开挖、回填工序反复进行,产生多次的坡道土方倒运、回填,耗费时间较长,施工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环形深基坑开挖施工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环形基坑开挖施工效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环形深基坑开挖施工结构,包括支护桩、多个立柱桩、多个连接梁、多个栈桥桩以及栈桥面板,所述连接梁的两端分别采用冠梁与相邻所述立柱桩呈连接固定布置,所述支护桩、各个所述栈桥桩和各个所述立柱桩分别处于所述栈桥面板的下方且支护所述栈桥面板;基坑开挖预留土坡,所述土坡形成坡面,所述坡面与所述栈桥面板顺接形成联合坡道。

进一步的,所述栈桥面板包括水平道以及倾斜道,所述水平道与所述倾斜道呈对接布置;所述支护桩与各个所述立柱桩分别支护所述水平道,各个所述栈桥桩支护所述倾斜道,所述倾斜道与所述坡面顺接形成联合坡道;所述倾斜道的坡度小于1:8。

进一步的,所述水平道包括进场区以及出场区,所述进场区与所述出场区汇合形成连通区,所述连通区连通所述倾斜道。

进一步的,所述连通区朝下凹陷形成洗车槽,所述洗车槽呈上大下小梯形状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倾斜道呈环形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栈桥桩包括灌注柱以及钢管立柱,所述钢管立柱的下端嵌入所述灌注柱,所述钢管立柱的上端连接固定所述倾斜道,所述灌注柱处于基坑底以下。

进一步的,所述水平道与所述连接梁呈同步浇筑,呈一体成型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坡面按1:1.5比例放坡,并喷射混凝土形成护坡面。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深基坑开挖施工结构包括多个加固梁,所述加固梁的两端分别连接固定相邻所述栈桥桩;多个所述加固梁沿自上向下方向呈间隔布置,相邻所述加固梁之间设有多个加固条,所述加固条的两端分别连接固定相邻所述加固梁,所述加固条呈两两交错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栈桥面板上安设有多个混凝土护栏,沿所述栈桥面板的延伸方向,多个所述混凝土护栏呈间隔布置,间隔距离范围为1.2-1.5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环形深基坑开挖施工结构,通过支护桩、多个立柱桩以及多个栈桥桩,对栈桥面板起到支护作用,栈桥面板与土坡的顺接形成联合坡道,车辆通过形成联合坡道实现对基坑内的土方进行外运;通过多个立柱桩以及多个栈桥桩用做支护基础,有效避免基坑出土时,影响联合坡道的稳定性;同时,土坡的坡面与栈桥面板衔接,可减少栈桥的长度,且土坡土方采取修坡即可形成,且土坡是基坑出土的一部分,可大大节省工程造价;另外,基坑进行土方开挖,避免需要多次重复修筑出土坡道,极大提升出土效率,以及缩短施工工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环形深基坑开挖施工结构的施工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环形深基坑开挖施工结构的施工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环形深基坑开挖施工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较佳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环形深基坑开挖施工结构,用于解决环形基坑开挖施工效率低的问题。

环形深基坑开挖施工结构,包括支护桩10、多个立柱桩20、多个连接梁60、多个栈桥桩30以及栈桥面板40,连接梁60的两端分别采用冠梁70与相邻立柱桩20呈连接固定布置,支护桩10、各个栈桥桩30和各个立柱桩20分别处于栈桥面板40的下方且支护栈桥面板40;基坑开挖预留土坡50,土坡50形成坡面,坡面与栈桥面板40顺接形成联合坡道。

上述的环形深基坑开挖施工结构,通过支护桩10、多个立柱桩20以及多个栈桥桩30,对栈桥面板40起到支护作用,栈桥面板40与土坡50的顺接形成联合坡道,车辆通过形成联合坡道实现对基坑内的土方进行外运;通过多个立柱桩20以及多个栈桥桩30用做支护基础,有效避免基坑出土时,影响联合坡道的稳定性;同时,土坡50的坡面与栈桥面板40衔接,可减少栈桥的长度,且土坡50土方采取修坡即可形成,且土坡50是基坑出土的一部分,可大大节省工程造价;另外,基坑进行土方开挖,避免需要多次重复修筑出土坡50道,极大提升出土效率,以及缩短施工工期。

栈桥面板40包括水平道41以及倾斜道42,水平道41与倾斜道42呈对接布置;支护桩10与各个立柱桩20分别支护水平道41,各个栈桥桩30支护倾斜道42,倾斜道42与坡面顺接形成联合坡道;倾斜道42的坡度小于1:8;便于车辆行驶,便于土方外运,同时,避免坡度过大,影响土坡50的稳定性,以及导致加重车辆行驶难度。

水平道41包括进场区以及出场区,进场区与出场区汇合形成连通区,连通区连通倾斜道42;为节省成本,倾斜道42一般设置为单行通道;为加快泥头车通行考虑,车辆进入进场区侯车,承载泥土的车辆从出场区外运,起到分流,在节省成本的同时,降低车辆堵塞;同时便于后续收坡以及栈桥拆除。

倾斜道42的两端分别设有感应器,栈桥面板40设有提醒灯,当车辆进入倾斜道42时,提醒灯发红光,避免车辆在倾斜道42上会车,造成堵塞;倾斜道42上无车时,提醒灯发绿光,提醒车辆可进入倾斜道42。

连通区朝下凹陷形成洗车槽43,洗车槽43呈上大下小梯形状布置;这样通过洗车槽43,对车辆离场前,进行清洗,避免造成道路的污染以及车轮行驶的不便。

洗车槽43设有高压水枪以及水泵,水泵抽取外部水源,由高压水枪喷射,实现车辆的清洗。

高压水枪对准车辆轮胎以及车身,便于对轮体的污泥进行去除。

倾斜道42呈环形布置,便于车辆的行驶,同时,增强倾斜道42的整体稳定性。

倾斜道42呈倾斜向下布置,便于土方外运,降低车辆行驶距离。

栈桥面板40的长度以满足基坑环形支撑土方施工空间(挖掘机和泥头车通行条件)确定,根据基坑尺寸可采用倾斜向下、环形布置。

栈桥桩30包括灌注柱以及钢管立柱,钢管立柱的下端嵌入灌注柱,钢管立柱的上端连接固定倾斜道42,灌注柱处于基坑底以下;方便后期栈桥桩30的拆除;灌注柱的直径、桩长、入岩深度、桩身混凝土标号、桩身钢筋笼配筋,以及钢管立柱的技术参数,根据基坑现场场地地层条件及荷载大小由结构计算确定。

水平道41与连接梁60呈同步浇筑,呈一体成型布置;提高整体的稳固性,保证联合坡道的稳定性,保证土方的外运;另外,简化施工步骤,缩短施工工期。

坡面按1:1.5比例放坡,并喷射混凝土形成护坡面;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增强土坡50的整体稳定性,保证车辆行驶安全。

环形深基坑开挖施工结构包括多个加固梁31,加固梁31的两端分别连接固定相邻栈桥桩30;多个加固梁31沿自上向下方向呈间隔布置,相邻加固梁31之间设有多个加固条32,加固条32的两端分别连接固定相邻加固梁31,加固条32呈两两交错布置。

在多个加固梁31以及多个加固条32的作用下,使各个栈桥桩30形成整体,提高各个栈桥桩30的整体支护能力。

栈桥面板40上安设有多个混凝土护栏,沿栈桥面板40的延伸方向,多个混凝土护栏呈间隔布置,间隔距离范围为1.2-1.5m;在混凝土护栏的作用下,从而提高车辆行驶安全性。

本实施例中,冠梁70与连接梁60的施工流程为:测量放线→开挖沟槽→凿除支护桩10桩头并清理→绑扎冠梁70钢筋和连接梁60钢筋→安设冠梁70模板、连接梁60模板→浇筑混凝土→拆除模板且进行养护;实现冠梁70与连接梁60的施工。

施工连接梁60和施工冠梁70时,与栈桥面板40采用整体浇筑;施工流程为:绑扎栈桥钢筋→安装面板模板→浇筑混凝土,模板置于连接梁60的上方;使栈桥面板40与连接梁60和冠梁70呈一体布置,提高整体的稳固性,保证联合坡道的稳定性,保证土方的外运;另外,简化施工步骤,缩短施工工期。

冠梁70、连接梁60及首道环形支撑范围内的土方开挖,主要以挖掘机械进行开挖为主,辅助人工配合修整基底及清理支护桩10、立柱桩20周边基坑土。

冠梁70、连接梁60及首道环形支撑处于基底标高上200mm,支护桩10、立柱桩20300mm采用人工方式清土。

连接梁60下预先铺设混凝土垫层,当首道连接梁60处于支护桩10冠梁70以下时,则采用支护桩10侧植筋的方式与连接梁60连接。

具体的,栈桥桩30施工流程为:施工准备→场地平整→埋设护筒→钻进→终孔并一次清孔→吊放钢筋笼→安装钢管立柱并与钢筋笼焊接连接→复核校正钢管立柱的位置→下导管→二次清孔→灌注桩身混凝土;实现对栈桥面板40的支护。

各个栈桥桩30沿栈桥面板40长度以及宽度排列布置,实现对栈桥面板40的全面支护。

栈桥面板40上设有混凝土护栏,混凝土护栏截面为150×150mm,高为1500mm,间距按1.5m设置,按构造配筋,与栈桥面板40整体浇注;从而提高车辆行驶安全性。

土坡50的坡面设φ48钢管护栏,护栏高与间距均按1.5m设置;从而提高车辆行驶安全性。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