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拆换的智能盖板的旋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64653发布日期:2020-04-28 22:00阅读:42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便拆换的智能盖板的旋钮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浴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方便拆换的智能盖板的旋钮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智能盖板很多有安装旋钮结构,用于代替遥控器或按键,旋钮结构可以用于例如前后旋转旋钮(或称为旋钮盖)以操控臀洗、妇洗,按压旋钮以操控马桶冲刷等。旋钮结构一般都是安装固定在智能盖板的壳体内部,仅让驱动部从壳体侧面的开孔伸出以供人手驱动。这样的安装方式,因为旋钮要从壳体上的开孔伸出,就要求该开孔比旋钮的驱动部要大,这样在驱动部与开孔边缘之间存在较大间隙,可看到内部零件,影响美观。此外,如果旋钮表面产生脏污或划伤损坏,需要拆开壳体更换旋钮,有一些产品由于内部空间限制,可能还需要拆换其它组件才能将旋钮拆出,拆换十分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方便拆换的智能盖板的旋钮结构,并且外观整体性更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方便拆换的智能盖板的旋钮结构,包括装接在智能盖板的壳体上且能相对转动的旋钮主体和旋钮盖,所述旋钮主体由所述壳体的内侧装接在所述壳体上的安装孔处,并且所述旋钮主体限位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旋钮盖由所述壳体的外侧与所述旋钮主体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所述旋钮盖上的驱动部位于所述壳体的外侧以供驱动。

优选的,所述旋钮主体与所述旋钮盖通过扣接结构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

优选的,还包括连接轴,所述连接轴能转动地装接在所述旋钮主体和所述旋钮盖二者之一上,所述旋钮主体和所述旋钮盖二者之另一上设有扣接部,所述连接轴与所述扣接部之间设置有所述扣接结构,所述旋钮主体通过所述连接轴与所述旋钮盖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所述旋钮盖通过所述连接轴与所述旋钮主体相对转动配合。

优选的,所述连接轴能转动的装接在所述旋钮主体上,所述旋钮盖转动时带动所述连接轴相对所述旋钮主体转动。

优选的,所述扣接结构包括设于所述连接轴上的扣脚和设于所述扣接部上的扣孔/扣槽,或者,所述扣接结构包括设于所述连接轴上的扣孔/扣槽和设于所述扣接部上的扣脚。

优选的,所述连接轴经所述壳体的安装孔伸出所述壳体外以与所述扣接部扣接,或者,所述扣接部经所述壳体的安装孔伸入所述壳体内以与所述连接轴扣接。

优选的,所述扣接结构在所述旋钮盖受到向外施加的预定的轴向拉力时发生弹性变形使得所述连接轴与所述扣接部相分离。

优选的,所述旋钮盖能够相对所述旋钮主体向相靠近和相远离的方向运动,所述连接轴能相对所述旋钮主体轴向运动,并且所述旋钮盖与所述连接轴能够在轴向方向上传动配合。

优选的,所述旋钮主体包括外罩体,所述外罩体内安装有电路板和磁感应芯片,所述连接轴的端部设有与所述磁感应芯片相对布置的磁铁,所述旋钮主体还包括设于所述外罩体内并与所述连接轴装接在一起的按键驱动件,所述旋钮盖带动所述连接轴轴向运动时带动所述按键驱动件按压所述电路板上的开关。

优选的,所述外罩体包括穿设于所述安装孔的筒体部,所述连接轴套设在所述筒体部中,所述筒体部的尺寸与所述安装孔的尺寸相匹配,所述安装孔的尺寸小于所述外罩体位于所述壳体内的部分的尺寸。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所述旋钮主体由壳体的内侧装接在所述壳体上的安装孔处,并且所述旋钮主体限位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旋钮盖由所述壳体的外侧与所述旋钮主体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所述旋钮盖上的驱动部位于所述壳体的外侧以供驱动,从而即可在外部对旋钮盖进行拆换,无需拆开壳体更换旋钮盖,使得旋钮结构更容易拆换,外观整体性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方便拆换的智能盖板的旋钮结构的组装剖视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方便拆换的智能盖板的旋钮结构在旋钮盖和旋钮主体相分离状态的剖视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方便拆换的智能盖板的旋钮结构的剖视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方便拆换的智能盖板的旋钮结构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说明,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方便拆换的智能盖板的旋钮结构,包括装接在智能盖板的壳体10上的旋钮主体20和旋钮盖30,旋钮盖30能相对旋钮主体20转动,从而实现对智能盖板的控制。旋钮主体20由壳体10内侧装接在壳体10上的安装孔11处,并且旋钮主体20限位在壳体10内,旋钮盖30由壳体10的外侧与旋钮主体20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旋钮盖30上的驱动部31位于壳体10的外侧以供驱动。这样,即可在外部对旋钮盖30进行拆换,无需拆开壳体10更换旋钮盖30,使得旋钮结构更容易拆换,外观整体性更好。

本实施例中,旋钮主体20与旋钮盖30通过扣接结构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具体的,旋钮结构还包括连接轴21,连接轴21能转动地装接在旋钮主体20上,旋钮盖30上设有扣接部32,扣接部32与驱动部31固定连接。连接轴21与扣接部32之间设置有扣接结构,旋钮主体20通过连接轴21与旋钮盖30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旋钮盖30通过连接轴21与旋钮主体20相对转动配合,连接轴21能转动的装接在旋钮主体20上,所述旋钮盖30转动时带动所述连接轴21相对旋钮主体20转动。

连接轴21与扣接部32之间的扣接结构可以采用多种常见的方式进行扣接,本实施例的扣接结构包括设于连接轴21上的扣脚211和设于扣接部32上的扣孔321,通过扣脚211和扣孔321的扣接配合实现连接轴21和旋钮盖30的传动连接,转动旋钮盖30带动连接轴21转动。可替换的,也可以将扣孔设于连接轴21上,扣脚设于扣接部32上,即,扣接结构包括设于连接轴21上的扣孔和设于扣接部32上的扣脚。

装配时,连接轴21经壳体10的安装孔11伸出壳体10外以与扣接部32扣接。或者,也可以选择扣接部32从壳体10的安装孔11中伸入壳体10内以与连接轴21扣接。

拆卸时,扣接结构在旋钮盖30受到向外施加的预定的轴向拉力时发生弹性变形使得连接轴21与扣接部32相分离。

旋钮盖30能够相对旋钮主体20向相靠近和相远离的方向运动,连接轴21能相对旋钮主体20轴向运动,并且旋钮盖30与连接轴21能够在轴向方向上传动配合。

本实施例中,旋钮主体20包括外罩体24,外罩体24内安装有电路板22和磁感应芯片(未图示),连接轴21的端部设有与磁感应芯片相对布置的磁铁(未图示),磁铁与磁感应芯片相配合从而实现转动旋钮盖30控制智能盖板相应的功能。旋钮主体20还包括设于外罩体24内并与所述连接轴21装接在一起的按键驱动件23,旋钮盖30带动连接轴21轴向运动时带动按键驱动件23按压电路板22上的开关221从而控制智能盖板相应的功能,比如进行人体清洗或烘干等。

外罩体24包括穿设于安装孔11的筒体部241,连接轴21套设在筒体部241中,筒体部241的尺寸与安装孔11的尺寸相匹配,安装孔11的尺寸小于外罩体24位于壳体10内的部分的尺寸,从而使得外罩体24限位在壳体10的内部。

本实施例的装配过程简述如下:

如图2所示,首先将连接轴21可转动地装接在旋钮主体20上,接着将旋钮主体20由壳体10内侧装接在壳体10上的安装孔11处,外罩体24的筒体部241和连接轴21由壳体10内穿出安装孔11,并且旋钮主体20限位在壳体10内。然后将旋钮盖30由壳体10的外侧与旋钮主体20相对应,使连接轴21上的扣脚211和旋钮盖30上的扣孔321的扣接配合实现连接轴21和旋钮盖30的传动连接,转动旋钮盖30能带动连接轴21转动,由此完成旋钮主体20和旋钮盖30的装配过程。

拆卸时,只要在壳体10的外侧对旋钮盖30向外施加预定的轴向拉力,使得扣脚211发生弹性变形并与扣孔321相分离,从而使得连接轴21与扣接部32相分离,由此完成旋钮主体20和旋钮盖30的拆离过程。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一种方便拆换的智能盖板的旋钮结构,其与前述实施例的区别是:

本实施例中,连接轴21通过螺钉连接装接在旋钮盖30上,旋钮主体20上设有扣接部32',连接轴21与扣接部32'之间的扣接结构包括设于扣接部32'上的扣脚321'和设于连接轴21的扣槽211',扣槽211'为设于所述连接轴21外壁的环形槽,扣脚321'可在扣槽211'中沿周向滑动。

本实施例中,按键驱动件23上设有卡勾231,连接轴21上设有环形卡槽212,卡勾231与环形卡槽212相配合使得按键驱动件23与连接轴21能相对转动地装接在一起。按压旋钮盖30时,旋钮盖30通过连接轴21带动按键驱动件23,使得按键驱动件23按压到电路板22上的开关221从而控制智能盖板相应的功能,比如进行人体清洗或烘干等。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