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止滑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利用防止滑坡的机械结构。
背景技术:
滑坡是斜坡岩土体沿着贯通的剪切破坏面所发生的滑移地质现象。滑坡的机制是某一滑移面上剪应力超过了该面的抗剪强度所致,滑坡对乡村最主要的危害是摧毁农田、房舍、伤害人畜、毁坏森林、道路以及农业机械设施和水利水电设施等,有时甚至给乡村造成毁灭性灾害,所以就有了防止滑坡的机械,减少滑坡时间的发生。
但现有的水利用防止滑坡的机械结构,其连接活动处经常会出现松动的现象,影响正常使用,又会因为机械体积巨大并且过于笨重从而不便于移动安装,浪费人力物力,且大部分的防止滑坡的机械需要深入到地底下进行固定受力,这样就容易发生下沉倾斜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利用防止滑坡的机械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其连接活动处经常会出现松动的现象,影响正常使用,又会因为机械体积巨大并且过于笨重从而不便于安装,浪费人力物力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利用防止滑坡的机械结构,包括固定板、连接块和固定柱,所述固定板上端设置有两块连接块,且固定板下端贯穿设置有至少三根固定柱,所述固定板上端且相邻连接块处均开有固定槽,且固定槽上端开有圆槽,所述固定槽上端且位于圆槽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凸块,且连接块上端开有圆柱槽,所述连接块上端且位于圆柱槽内侧转动连接有连接体,且连接体上端固定连接有圆柱块,所述连接块上端且位于圆柱槽左右两侧开设有连接口;所述固定柱上端开有圆口,且固定柱下端固定连接有圆板,所述圆板下端固定连接有至少三根竖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块右端铰接有固定块,且连接块右端设置有矩形板,所述固定块与矩形板固定连接,且固定块与矩形板连接处开有矩形槽。
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凸块与连接口相对应,且所述凸块与连接块卡接。
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圆柱块与圆柱槽直径大小吻合,且圆柱块与圆柱槽直径均为10cm。
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体通过圆槽与固定板转动连接,且连接块通过连接体与固定板卡接。
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柱内部镂空,且圆板的直径面积比固定柱的直径面积大,所述竖杆呈三角形状分布在圆板下端。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与现有技术相比,
1.该种水利用防止滑坡的机械结构,在安装时,先将连接块放置到固定槽中,因为连接体通过圆槽与固定板转动连接,且连接块通过连接体与固定板卡接,所以利用圆柱块转动连接体时,连接体会向下位移伸进圆槽中并与固定板连接,这样就能将连接块与固定板连接在一起防止松动,进而圆柱块会随连接体转动下移至圆柱槽中,且圆柱块与圆柱槽的直径均为10cm,两者之间空隙极少,从而连接的更加紧密,不易产生松动,又因为凸块与连接口相对应,且凸块与连接块卡接,所以凸块可以通过连接口将连接块卡住固定,当连接块受到拉力时,会拉动连接体,而凸块也会受拉,从而能分担连接体受到的拉力,这样连接体与固定板连接处受到的拉力会减小,从而避免拉力过大连接体发生松动脱离固定板的情况。
2.安装固定固定板时,先将固定柱埋进地下,通过圆板,圆板的直径面积比固定柱的直径面积大,所以承受面积比较大,受到向下的压力或者向上的拉力时,圆板都有较强的承受能力,进而不易发生移动,且竖杆呈三角形状分布在圆板下端,当圆板受力倾斜时,竖杆能对圆板进行支撑,从而可以进一步的加强圆板的稳定效果,又因为固定柱内部镂空,所以可以通过圆口给固定柱内部注入水泥浆,增强固定柱抗拉和抗压的效果,且在没有注入水泥浆前,固定柱空心,重量相对而言较轻,从而便于移动搬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柱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接体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固定板;2-固定槽;3-矩形板;4-矩形槽;5-固定柱;6-圆口;7-圆板;8-竖杆;9-圆槽;10-凸块;11-连接口;12-连接块;13-固定块;14-圆柱块;15-连接体;16-圆柱槽。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水利用防止滑坡的机械结构,包括固定板1、连接块12和固定柱5,固定板1上端设置有两块连接块12,且固定板1下端贯穿设置有至少三根固定柱5,固定板1上端且相邻连接块12处均开有固定槽2,且固定槽2上端开有圆槽9,固定槽2上端且位于圆槽9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凸块10,且连接块12上端开有圆柱槽16,连接块12上端且位于圆柱槽16内侧转动连接有连接体15,且连接体15上端固定连接有圆柱块14,连接块12上端且位于圆柱槽16左右两侧开设有连接口11,凸块10与连接口11相对应,且凸块10与连接块12卡接,圆柱块14与圆柱槽16直径大小吻合,连接体15通过圆槽9与固定板1转动连接,且连接块12通过连接体15与固定板1卡接,在安装时,先将连接块12放置到固定槽2中,再通过圆柱块14转动连接体15时,连接体15会向下位移伸进圆槽9中并与固定板1连接,这样就能将连接块12与固定板1连接在一起防止松动,进而圆柱块14会随连接体15转动下移至圆柱槽16中,且圆柱块14与圆柱槽16的直径均为10cm,两者之间空隙极少,从而能连接的更加紧密,不易产生松动,且凸块10可以通过连接口11将连接块12卡住固定,当连接块12受到拉力时,会拉动连接体15,而凸块10也会受拉,从而能分担连接体15受到的拉力,这样连接体15与固定板1连接处受到的拉力会减小,从而防止拉力过大连接体15发生松动脱离固定板1的情况;固定柱5上端开有圆口6,且固定柱5下端固定连接有圆板7,圆板7下端固定连接有至少三根竖杆8,固定柱5内部镂空,且竖杆8呈三角形状分布在圆板7下端,首先将固定柱5埋进地下,再通过圆板7,因为圆板7的直径面积比固定柱5的直径面积大,所以承受面积比较大,受到向下的压力或者向上的拉力时,圆板7都有较强的承受能力,进而不易发生移动,而当圆板7受力倾斜时,竖杆8能对圆板7进行支撑,从而可以进一步的提高圆板7稳定效果,在安装好后可以通过圆口6给固定柱5内部注入水泥浆,增强固定柱抗拉和抗压效果,且在没有注入水泥浆前,固定柱5为空心,重量相对而言较轻,从而便于移动搬运。
为使本实用新型结构更加合理,作为优选的,本实施例连接块12右端铰接有固定块13,且连接块12右端设置有矩形板3,固定块13与矩形板3固定连接,且固定块13与矩形板3连接处开有矩形槽4,矩形槽4能加强固定块13水平受力效果,从而固定块13与矩形板3连接处不易断裂。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图中附图标记1-固定板;2-固定槽;3-矩形板;4-矩形槽;5-固定柱;6-圆口;7-圆板;8-竖杆;9-圆槽;10-凸块;11-连接口;12-连接块;13-固定块;14-圆柱块;15-连接体;16-圆柱槽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