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内支撑钢管桩围堰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968933发布日期:2020-08-25 18:57阅读:483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内支撑钢管桩围堰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设计一种围堰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尤其是一种无内支撑钢管桩围堰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围堰是指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为建造永久性水利设施,修建的临时性围护结构。其作用是防止水和土进入建筑物的修建位置,以便在围堰内排水,开挖基坑,修筑建筑物,一般主要用于水工建筑中。目前,常用的围堰有:钢板桩围堰、锁扣管桩围堰、钢筋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板桩围堰。其中最常见的围堰工艺为钢板桩围堰。

钢板桩是带有锁口的一种型钢,其截面有直板形、槽形及z形等,有各种大小尺寸及联锁形式。围堰多采用单壁封闭式,围堰内有纵横向支撑,必要时加斜支撑成为一个围笼。

但是现有的钢板桩围堰,其使用的钢板桩均是连续结构,也就是说钢板桩相互并排连成装墙,该工艺耗费钢材较多,成本较高且必须配套内支撑,内支撑的存在对承台、桩基施工时均存在一定阻碍。

而且连续的钢板桩在施工时,受到水体的压力比较大,施工难度会加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钢板桩采用连续并排相连结构,耗费钢材较多,成本较高且必须配套内支撑,影响围堰内施工的缺陷,提供一种无内支撑钢管桩围堰结构,采用内外两排钢管桩墙、中间填充粘土的结构,每一排的钢管桩墙采用相互分离的钢管桩并通过横件连接而成,钢管桩使用数量少,成本较低,两排钢管桩墙和中间粘土墙具有单体构件支撑能力,无需围堰内部支撑,方便承台、桩基施工。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内支撑钢管桩围堰结构及其施工方法,采用相互分离的钢管桩连成桩墙,减少施工时受到水体作用力的影响,降低桩墙施工难度。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无内支撑钢管桩围堰结构,包括由钢管桩围成的内排和由钢管桩围成的外排,内排和外排之间形成围堰腔,围堰腔内填充粘土形成粘土墙,钢管桩的底部插入到水底土层内,同一排的钢管桩上端之间连接有背带,两排的钢管桩之间连接有拉杆,同一排的相邻钢管桩之间相互分离。

用相互分离的钢管桩围成套置的内排和外排,内排与外排之间间隔一定距离并形成围堰腔,钢管桩为常用材料,重复利用率高,钢管桩之间相互分离,使用量通常仅为钢板桩围堰的1/3,成本较低,而且分离的钢管桩施工时不影响水流,也就是说钢管桩受到水体的压力较小,施工难度下降;围堰腔内填充粘土形成粘土墙,粘土墙和内外两排钢管桩墙形成围堰结构,粘土就地取材,粘土密度大,阻水性好,利用自重可有效的起到阻水的效果;粘土粘聚力大,所产生的主动土压力小,对钢管桩不会产生较大的侧压力;两排的钢管桩之间还连接拉杆,同一排的钢管桩之间连接背带,背带和拉杆形成了对拉系统,粘土墙成型后,就无需在围堰内设置内支撑,便于垫层、桩基、承台等结构施工。

作为优选,钢管桩的上端露出至最高水位以上,粘土墙的上顶面露出至最高水位以上,粘土墙的最小宽度满足小型挖机通行。粘土墙的最小宽度满足小型挖机通行,主要是为了方便挖机进行粘土填充,方便挖机在粘土墙顶部移动。

作为优选,粘土墙填充的粘土装袋形成袋装粘土,袋装粘土堆叠在围堰腔内。填充的粘土装袋,回填粘土不会外泄污染水体,回填、清理时施工快速、环保。

作为优选,粘土墙内布置有钢网,钢网呈u形状,钢网的两侧边缘处于钢管桩的上部位置,袋装粘土堆叠于u形钢网内;钢网为多张,上下钢网的u形底部间距控制在2米左右。粘土墙内布置钢网,且钢网为多张,这样粘土袋处于u形钢网内,不影响粘土墙的阻水作用,同时在拆除粘土墙时,提起钢网即可,拆除非常方便。在施工的时候也可以先将粘土袋放入到u形的钢网内。

作为优选,钢管桩采用圆钢管,背带采用c形钢,c形钢处于围堰腔的外侧并与圆钢管相垂直;拉杆采用钢筋,钢筋的两端设置外螺纹,钢筋两端与对应的钢管桩之间通过锁头固定。锁头呈u形,u形的两端设置有封闭的圆孔,u形卡入钢管桩,拉杆两端分别穿过锁头的圆孔,并在伸出的端部旋上螺母锁紧。拉杆采用钢筋,两端也可以直接与背带相焊接并固定。

一种无内支撑钢管桩围堰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钢管桩施工:钢管桩间隔插入到水底土层内,形成内排钢管桩墙和外排钢管桩墙,两排之间形成围堰腔;

(2)填充粘土:将粘土填入到围堰腔内,填土的高度超过最高水位面的高度;

(3)对拉系统安装:同一排的钢管桩上端之间连接固定背带,两排钢管桩上端之间连接固定拉杆;

(4)围堰内施工:垫层浇筑和承台施工。

作为优选,采用打桩船进行钢管桩施工,先安装内排和外排的角部的钢管桩,接着施工内排的其余钢管桩,最后再施工外排的钢管桩,钢管桩施工时按照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方向顺序进行。

作为优选,钢管桩施工时使用吨袋进行粘土装袋,装袋后填入到围堰腔内,填土时,先集中填筑出一个高的平段,然后挖机进入平段上方进行后续填土施工。

作为优选,当围堰内外水位差较大时,采用带水垫层浇筑,先带水开挖至垫层底标高,水下浇筑垫层,然后抽水进行承台施工。

作为优选,当围堰内外水位差较小时,围堰成型时直接抽水进行承台开挖,然后浇筑垫层,之后进行承台施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采用内外两排钢管桩墙、中间填充粘土的结构,每一排的钢管桩墙采用相互分离的钢管桩并通过横件连接而成,钢管桩使用数量少,成本较低,两排钢管桩墙和中间粘土墙具有单体构件支撑能力,无需围堰内部支撑,方便承台、桩基施工。

2、分离的钢管桩施工时不影响水流,也就是说钢管桩受到水体的压力较小,施工难度下降;

3、粘土装入吨袋,避免外泄污染水体;袋装粘土堆叠时置入u形的钢网,方便粘土墙拆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围堰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围堰结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围堰施工角部钢管桩施工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图3所示施工的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种钢管桩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种粘土填充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种粘土填充状态俯视图;

图中:1、钢管桩,2、围堰腔,3、拉杆,4、背带,5、粘土墙,6、承台,7、垫层,8、辅助线,9、粘土,l、围堰宽度,h、内外水位差,h1、粘土墙高度,h2、垫层厚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无内支撑钢管桩围堰结构,包括由钢管桩1围成的内排和由钢管桩围成的外排,内排和外排之间形成围堰腔2,围堰腔内填充粘土9形成粘土墙5,钢管桩的底部插入到水底土层内,同一排的钢管桩上端之间连接有背带4,两排的钢管桩之间连接有拉杆3,同一排的相邻钢管桩之间相互分离。内排为长方形,外排为长方形,外排套在内排外。钢管桩采用圆钢管,圆钢管小直径大壁厚,具有足够的环向刚度。钢管桩的上端露出至最高水位以上,粘土墙的上顶面露出至最高水位以上,围堰宽度l使得粘土墙5的最小宽度满足小型挖机通行。

粘土墙填充的粘土采用吨袋装袋形成袋装粘土,袋装粘土堆叠在围堰腔内。上下层的袋装粘土的缝隙相互错开。

进一步,粘土墙内布置有钢网,钢网呈u形状,钢网的两侧边缘处于钢管桩的上部位置,袋装粘土堆叠于u形钢网内;钢网为多张,上下钢网的u形底部间距控制在2米左右。

钢管桩采用背带4采用c形钢,c形钢处于围堰腔的外侧并与圆钢管相垂直,所有背带首尾相连呈一个封闭的整体结构,背带处于最高水位之上。拉杆采用钢筋,钢筋的两端搭接在背带上侧边并与背带焊接固定,相邻的拉杆间隔适当距离。

围堰内施工垫层7,垫层上浇筑承台6。

如图3图4图5图6图7所示,一种无内支撑钢管桩围堰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钢管桩施工:先根据围堰内外水位差h,计算出围堰宽度l及粘土墙高度h1,根据内外水位差h计算出垫层厚度h2,以避免围堰内涌水,钢管桩的长度选择根据最高水位及围堰底标高确定,无需达到零弯点,采用打桩船进行钢管桩施工,先安装内排和外排的角部的钢管桩,方便测量辅助定位,然后角桩两两挂辅助线8便于后续钢管桩定位,接着施工内排的其余钢管桩,最后再施工外排的钢管桩,钢管桩施工时按照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方向顺序进行,钢管桩间隔插入到水底土层内,形成内排钢管桩墙和外排钢管桩墙,两排之间形成围堰腔;安装时应确保钢管桩的垂直度,如河床有硬物导致无法确保桩位准确时,及时调整桩位;

(2)填充粘土:钢管桩施工时使用吨袋进行粘土9装袋,将袋装粘土填入到围堰腔内,填土的高度超过最高水位面的高度;填土时,先集中填筑出一个高的平段,然后挖机进入平段上方进行后续填土施工;粘土回填时对钢管桩进行观测,如钢管桩出现倾斜的情况及时停止填土并进行修正;

(3)对拉系统安装:同一排的钢管桩上端之间连接固定背带,两排钢管桩上端之间连接固定拉杆;背带4采用c形钢,c形钢处于围堰腔的外侧并与圆钢管相垂直,所有背带首尾相连呈一个封闭的整体结构,背带处于最高水位之上。拉杆采用钢筋,钢筋的两端搭接在背带上侧边并与背带焊接固定,相邻的拉杆间隔适当距离;填土时如果出现钢管桩倾斜,则提前安装对拉系统进行修正;

(4)围堰内施工:垫层浇筑和承台施工;当围堰内外水位差较大时,采用带水垫层浇筑,先带水开挖至垫层底标高,水下浇筑垫层,然后抽水进行承台施工;当围堰内外水位差较小时,围堰成型时直接抽水进行承台开挖,然后浇筑垫层,之后进行承台施工。

开挖时应对围堰进行连续观测,确保其稳定性。桥梁施工完毕后及时进行围堰的拆除,拆除作业时应先拆除内排钢管桩,再清除回填粘土,最后拆除外排钢管桩。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变换,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