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片式阻隔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32888发布日期:2020-09-08 13:14阅读:384来源:国知局
膜片式阻隔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排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膜片式阻隔器。



背景技术:

本文所指的管路阻隔器是在排水管路中起到防止污染空气及臭气逆流的装置总称,防臭密封部件、防臭地漏和单向阀等多种方式。

现有的一类管路阻隔器,是采用浮球和水封的原理进行阻隔。这类管路阻隔器的第一连接管所接收到的排出液通过阻隔球移动通道而向第二连接管流动,同时利用阻隔器主体内部的储存空间储存的排出液的水封作用及阻隔球来关闭阻隔球移动通道,由此来防止污染空气及臭气等的逆流。具体可参考公开号为“cn101155964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文本中记载的一种排水疏水阀,包括具有连通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的内部空间的有底筒状的主体、盖体、以及将主体的内部空间分隔为储存空间和排出空间的分区体的排水疏水阀中,分区体可插入安装到上述内部空间中,在分区体以及主体的侧壁部上具有承受上下方向的推压力且一边令分区体的一部分向侧壁部的一部分上作用沿上下方向的成分的力一边密接的密闭部,在分区体上设置当在储存空间中储存了设定量以上的液体时为了令液体从储存空间向排出空间流通而浮起的阀体、和承接并支承阀体的阀座。其可简单地进行主体的内部的清扫,同时可高精度地进行由分区体分隔的储存空间和排出空间之间的密闭的排水疏水阀。基于上述公开号为“cn101155964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文本中技术的方案缺陷,本案发明人与日前提交了一份《一种管路阻隔器》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用以克服上述在先技术的缺陷,实现优化。

然而,无论是公开号为“cn101155964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文本中记载的方案,还是发明人日前申请的技术方案,由于其原理一致,故仍然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系统性缺陷,而该系统性缺陷本质上是由上述浮球原理所导致,故采用上述方案无论如何都无法改进;具体包括如下:

1,上述方案采用浮球原理,故需要基于浮球的重力与流体的浮力进行控制;从而限制了浮球必须是上下方向运动,而上述排水疏水阀也仅能横向布置,而无法纵向布置;故上述结构并不适用于下水道的阻隔;或者至少说上述结构仅能安装于下水道的横向管位置,非常麻烦。

2,基于浮球原理,不仅限制了排水疏水阀的布置方向,同时对于浮球的重量难以把握。当浮球太重时,流体的浮力难以将浮球顶开而会导致排水不顺畅;而浮球太轻时,浮球与阻隔器主体之间无法保证很好的密封效果。

基于此,必须对管路阻隔器的上述结构作出原理性的改良。

本案改良之原理,还来自于公开号为“cn210482529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文本中记载一种弹性材料制作的防臭地漏,包含一体成型的基座和漏管,所述漏管下端形成v型切面,所述v型切面上环设有突起,所述漏管上还设有与所述漏管一体成型并密封所述漏管下端的阀盖,所述阀盖内侧环设有与所述突起结构对应的凹槽,所述突起与所述凹槽对应设置并密封所述v型切面。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实用新型一种弹性材料制作的防臭地漏,使用弹性材料(硅胶、橡胶等)制作安装方便,一体成型工艺,结构简单,价格便宜,而且安装方便,直接插入到下水管内即可。

经分析,上述结果的防臭地漏还至少存在以下两方面的缺陷:

1,如上所述,防臭地漏是属于本文所定义的管路阻隔器中的一种。但经检索,上述结构目前仅用于地漏中,而无法适用于台盆、浴缸和马桶等厨卫用品的下水道中,适用场景较少。主要原因在于上述防臭地漏追求结构简化,而没有嵌入于管道结构中,作为管道的一部分。

2,上述防臭地漏使用弹性材料(硅胶、橡胶等)制作,硅胶和橡胶在注塑形成上述产品过程中,需要在模具中插入一铁片,用以形成v型切面与突起之间的开口。但由于在成型过程中就存在上述开口,故导致制作出来的产品中,突起与v型切面的切合并不紧密;防污染空气及臭气逆流的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膜片式阻隔器,该膜片式阻隔器通过薄膜式阻隔起到防止污染空气及臭气逆流作用;且该膜片式阻隔器能够装入于管道结构中,作为管道的一部分,拓展适用环境。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膜片式阻隔器,包括进水管、出水管,以及用于连通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的阻隔器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器芯体包括侧壁上设有u形切口的芯体管,以及边缘连接在所述芯体管的u形切口侧壁上的阻隔胶片,以及套设芯体管及阻隔胶片外侧的外管;所述阻隔胶片在受到来自进口方向的流体冲击力时,阻隔胶片产生形变且其底部与芯体管的切口端内壁之间形成开口;阻隔胶片在自然状态下或者受到来自出口方向的流体冲击力时,阻隔胶片的底部贴合于所述芯体管的切口端内壁封闭所述开口。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涉及一种膜片式阻隔器,该膜片式阻隔器,包括进水管、出水管,以及用于连通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的阻隔器芯体。该阻隔器芯体包括芯体管和阻隔胶片,阻隔胶片与芯体管采用薄膜式阻隔原理,仅在受到来自进口方向的流体冲击力,才能使流体通过;而在自然状态或受到来自出口方向的流体冲击力时,起到阻隔作用,防止污染空气及臭气逆流。

进一步地,该膜片式阻隔器旨在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点出的第1点问题,即提供一种膜片式阻隔器,且该膜片式阻隔器能够装入于管道结构中,具体是进水管接入下水管/空调排水管的上游位置,出水管接入下水管/空调排水管的下游位置,整个膜片式阻隔器作为管道的一部分。相比于公开号为“cn210482529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文本中记载防臭地漏,该方案将薄膜式阻隔的适用环境拓展,适用于台盆、浴缸和马桶等厨卫用品的下水道中。

作为优选,所述阻隔胶片和芯体管是由弹性胶体材料一体制成,阻隔胶片的边缘与芯体管的u形切口侧壁一体连接。该技术方案中,阻隔胶片和芯体管采用弹性胶体材料一体制成,参考公开号为“cn210482529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文本中记载的防臭地漏;虽然客观上采用弹性胶体材料一体制成存在着阻隔胶片底部与芯体管的切口端内壁形成开口密闭效果不佳的问题,但在极大程度上还是能够满足阻隔作用防止污染空气及臭气逆流的要求。且采用弹性胶体材料一体制成,也简化了结构和工艺,降低了成本。而且,需要说明的是采用弹性胶体材料一体制成,由于阻隔胶片和芯体管均具有材料弹性且两者的形变相互关联,故不需要下文分体设置方案中所需设置的限位部件。

作为优选,所述芯体管与阻隔胶片分体设置,阻隔胶片的边缘与芯体管的u形切口侧壁采用粘贴连接固定或夹持可拆卸式固定。该技术方案中,阻隔器芯体包括分体设置的芯体管和阻隔胶片。本发明创造旨在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点出的第2点问题,分体设置的芯体管和阻隔胶片在成型过程中相互独立,经合理的配合尺寸设计,可使阻隔胶片与芯体管贴合量冗余;阻隔胶片的底部与芯体管的切口端内壁贴合时,通过较长一段的面贴合,不易产生间隙,从而很好的密封上述开口,保证防污染空气及臭气逆流的效果。

上述方案中记载阻隔胶片的边缘连接在所述芯体管的u形切口侧壁上,具体的连接方式可采用传统胶片的连接方式,如粘贴。但相对来说,粘贴连接固定会导致阻隔胶片与芯体管连为一体,安装不便且后期阻隔胶片损坏情况下也不易更换,另外也会无法保证粘贴的各个位置都达到密闭效果,尤其要保证在流体冲刷情况下也不会松开。在此情况下,本方案采用如下的安装方式,具体是所述外管的管体内部设有与芯体管的u形切口相适配的定位台阶面;所述阻隔胶片的边缘夹设固定在芯体管的u形切口侧壁与外管的定位台阶面之间。此方案中,采用芯体管的u形切口侧壁与外管的定位台阶面整体夹住阻隔胶片的边缘,简化装配结构,便于安装和更换。此外,上述方案引入了外管,也使阻隔器芯体装入管道内作为管道一部分成为可能,而同时外管与芯体管要求作为管道一部分故需采用硬质材料制成,具有一定强度。故该方案中通过外管与芯体管压装阻隔胶片,保证密封强度,且不会因为流体冲击而松动。

作为优选,所述阻隔胶片的边缘上设有翻边,翻边与阻隔胶片之间形成翻边槽;所述芯体管的u形切口侧壁嵌装在翻边槽内,阻隔胶片的翻边延伸至u形切口外壁上。该技术方案中,阻隔胶片的边缘上设有翻边,且翻边延伸至u形切口外壁。以此,实现阻隔胶片与芯体管的包覆连接,外管与芯体管压装阻隔胶片时不易产生错位。

作为优选,所述翻边槽底部的槽口处设置有挡壁,芯体管的切口端端面边缘与所述挡壁相抵。在上述方案中已经记载是采用外管与芯体管压装阻隔胶片的方案,安装时需要先将阻隔胶片装在芯体管的u形切口侧壁上,然后将芯体管及其上的阻隔胶片推入外管内部。在该推入过程中,芯体管与外管会产生轴向的位移;当阻隔胶片与外管内的定位台阶面相接触时,会受到来自定位台阶面相对轴向移动的阻力,如不克服上述阻力会导致阻隔胶片相对芯体管产生轴向错位。因此在上述方案中,阻隔胶片的翻边槽底部槽口处设置有挡壁,该挡壁与芯体管的切口端端面边缘相抵。以此即可克服上述定位台阶面对于阻隔胶片的阻力,避免阻隔胶片相对芯体管产生轴向错位。更进一步地,此情况下配合上述阻力,还能使阻隔胶片在轴向上拉伸平整,从而阻隔胶片的安装不会产生褶皱和间隙。

作为优选,所述外管的管体内部还设有限位所述阻隔胶片变形量的限位部件。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部件为连接于外管的管体内壁上的限位筋;所述限位筋的径向高度至少在芯体管的切口端位置不低于所述定位台阶面,以使所述阻隔胶片的底部形变最大位置不超过定位台阶面。上述方案中,如受来自进口方向的流体冲击力较大使阻隔胶片超过一定变形量后,即便在撤去外力作用下,阻隔胶片也无法复原;故需要限位部件的设置是为了限制阻隔胶片的最大变形量。进一步地,一般以定位台阶面所在位置作为阻隔胶片的最大形变位置,故限位筋的径向高度至少在芯体管的切口端位置不低于(一般选择略微超过)所述定位台阶面,如此位置阻隔胶片最大形变位置不超过定位台阶面,确保阻隔胶片还能顺利复位。

作为优选,所述外管的管体内壁上还设有压紧棱,压紧棱处于定位台阶面径向相对一侧的管体内壁上;所述芯体管装入所述外管内部时,压紧棱作用于芯体管使其产生径向位移,芯体管的u形切口侧壁压向外管的定位台阶面,并夹紧阻隔胶片的边缘;从而确保阻隔胶片的边缘被牢固固定,不松动。

作为优选,所述出水管连接在外管的出口端上,出水管的口径与所述阻隔胶片底部与芯体管的切口端内壁形成的最大开口口径相适配。如上所述,阻隔胶片具有最大形变位置;在此情况下,阻隔胶片底部与芯体管的切口端内壁形成的开口具有最大口径。此处的开口最大口径限制了整个阻隔器的流量,即便将出水管的口径加大也无法增大整个阻隔器的流量。因此,仅需设置出水管与开口的最大口径适配即可,此处的适配可以理解为出水管的口径与开口的最大口径相等或略大于。

作为优选,所述外管出口端与芯体管切口端之间的外管内部设有混流腔,阻隔胶片底部与芯体管的切口端内壁形成的最大开口口径小于混流腔的口径,出水管与所述混流腔相通。上述方案已经说明出水管的口径与开口的最大口径相等或略大于,但由于出水管为圆管,而阻隔胶片底部与芯体管的切口端内壁形成的开口为椭圆形。即便流量差不多,但由于形状区别,将开口与出水管直接对接会导致开口边缘位置的出水被堵住,导致出水不顺畅,影响流量。该方案中,将外管的轴向长度增大,外管出口端与芯体管切口端之间的外管内部设有混流腔。开口处流出水先经混流腔,然后进入出水管;通过混流腔可将上述开口和出水管整合起来,不影响流量。

作为优选,所述进水管为直管,进水管与外管轴向平行设置;或者是进水管为弯管,进水管的进口端轴向方向平行于芯体管朝向u形切口的径向方向。

该技术方案中,膜片式阻隔器有两种设置方案;

第一种方案是,膜片式阻隔器纵向设置,此时进水管为直管,进水方向都是从上至下。

第二种方案是,膜片式阻隔器横向设置。此时,进水管为弯管,由于阻隔器适用于下水道,通过水的重力排水,故进水管的进口端朝向上方。而此方案中,要求阻隔胶片底部与芯体管的切口端内壁形成的开口处于下方,而芯体管朝向u形切口的径向方向即为上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创造涉及的膜片式阻隔器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创造涉及的膜片式阻隔器爆炸图。

图3为横向设置的膜片式阻隔器的剖面图。

图4为横向设置的膜片式阻隔器在开口打开状态的剖面图。

图5为横向设置的膜片式阻隔器的立体视角剖面图。

图6为纵向设置的膜片式阻隔器的剖面图。

图7为芯体管与阻隔胶片的装配示意图。

图8为芯体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阻隔胶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a部放大图。

图11为外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2为芯体管与外管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1: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膜片式阻隔器,包括进水管1、出水管2,以及用于连通所述进水管1和出水管2的阻隔器芯体3。所述阻隔器芯体3包括侧壁上设有u形切口311的芯体管31,以及边缘连接在所述芯体管31的u形切口311侧壁上的阻隔胶片32,以及套设芯体管31及阻隔胶片32外侧的外管33。所述阻隔胶片32在受到来自进口方向的流体冲击力时,阻隔胶片32产生形变且其底部与芯体管31的切口端内壁之间形成开口34。阻隔胶片32在自然状态下或者受到来自出口方向的流体冲击力时,阻隔胶片32的底部贴合于所述芯体管31的切口端内壁封闭所述开口34。该技术方案涉及一种膜片式阻隔器,该膜片式阻隔器,包括进水管1、出水管2,以及用于连通所述进水管1和出水管2的阻隔器芯体3。该阻隔器芯体3包括芯体管31和阻隔胶片32,阻隔胶片32与芯体管31采用薄膜式阻隔原理,仅在受到来自进口方向的流体冲击力,才能使流体通过。而在自然状态或受到来自出口方向的流体冲击力时,起到阻隔作用,防止污染空气及臭气逆流。

在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中,所述出水管2连接在外管33的出口端上,出水管2的口径与所述阻隔胶片32底部与芯体管31的切口端内壁形成的最大开口34口径相适配。如上所述,阻隔胶片32具有最大形变位置。在此情况下,阻隔胶片32底部与芯体管31的切口端内壁形成的开口34具有最大口径。此处的开口34最大口径限制了整个阻隔器的流量,即便将出水管2的口径加大也无法增大整个阻隔器的流量。因此,仅需设置出水管2与开口34的最大口径适配即可,此处的适配可以理解为出水管2的口径与开口34的最大口径相等或略大于。另外,在所述外管33出口端与芯体管31切口端之间的外管33内部设有混流腔35,阻隔胶片32底部与芯体管31的切口端内壁形成的最大开口34口径小于混流腔35的口径,出水管2与所述混流腔35相通。上述方案已经说明出水管2的口径与开口34的最大口径相等或略大于,但由于出水管2为圆管,而阻隔胶片32底部与芯体管31的切口端内壁形成的开口34为椭圆形。即便流量差不多,但由于形状区别,将开口34与出水管2直接对接会导致开口34边缘位置的出水被堵住,导致出水不顺畅,影响流量。该方案中,将外管33的轴向长度增大,外管33出口端与芯体管31切口端之间的外管33内部设有混流腔35。开口34处流出水先经混流腔35,然后进入出水管2。通过混流腔35可将上述开口34和出水管2整合起来,不影响流量。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膜片式阻隔器有两种设置方案。

第一种方案是如图6所示,膜片式阻隔器纵向设置,此时进水管1为直管,进水方向都是从上至下,进水管1与外管33轴向平行设置。

第二种方案是如图3或4或5所示,膜片式阻隔器横向设置。此时,进水管1为弯管,由于阻隔器适用于下水道,通过水的重力排水,故进水管1的进口端朝向上方。而此方案中,要求阻隔胶片32底部与芯体管31的切口端内壁形成的开口34处于下方,而芯体管31朝向u形切口311的径向方向即为上方;故进水管1的进口端轴向方向平行于芯体管31朝向u形切口311的径向方向。

如图所示,进水管1连接在外管33上,具体是进水管1上设有螺纹座11,外管33的进水端套设在螺纹座11内部,并且通过一螺纹套4连接在螺纹座11上并以此将外管33与螺纹座11压紧固定,实现进水管1与外管33的连接。而在第二种实施方案中,由于需要约束进水管1进口端朝向,因此需在螺纹座11内壁上和外管33外壁上分别设置导向槽12和导向筋13,从而保证进水管1安装朝向的准确性。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膜片式阻隔器,且该膜片式阻隔器能够装入于管道结构中,具体是进水管1接入下水管/空调排水管的上游位置,出水管2接入下水管/空调排水管的下游位置,整个膜片式阻隔器作为管道的一部分。相比于公开号为“cn210482529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文本中记载防臭地漏,该方案将薄膜式阻隔的适用环境拓展,适用于台盆、浴缸和马桶等厨卫用品的下水道中。另外,该方案相比于公告号为“cn101155964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文本中记载的采用浮球原理的排水疏水阀的优势在于,该方案可采用如图3-6中所示的横向设置或纵向设置的方案,而浮球原理的排水疏水阀只能采用横向设置。并且,最为关键的是浮球原理的排水疏水阀进行排水时,是通过液体上浮溢出的方式排水,水流速相对较慢,无法对管路内部的杂志、沉积物进行冲刷。而方案中的阻隔胶片具有一定的弹性支持,故在阻隔胶片的弹性下,管内的水会产生积蓄,得到一定势能;当阻隔胶片的弹性无法支撑打开开口时,积蓄较多的水会形成较大的冲击力,从而能够对于该膜片式阻隔器及其下游的管路进行冲刷,达到清洁目的。

本实施例的特别之处在于,所述阻隔胶片32和芯体管31是由弹性胶体材料一体制成,阻隔胶片32的边缘与芯体管31的u形切口311侧壁一体连接。该技术方案中,阻隔胶片32和芯体管31采用弹性胶体材料一体制成,参考公开号为“cn210482529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文本中记载的防臭地漏。虽然客观上采用弹性胶体材料一体制成存在着阻隔胶片32底部与芯体管31的切口端内壁形成开口34密闭效果不佳的问题,但在极大程度上还是能够满足阻隔作用防止污染空气及臭气逆流的要求。且采用弹性胶体材料一体制成,也简化了结构和工艺,降低了成本。而且,需要说明的是采用弹性胶体材料一体制成,由于阻隔胶片32和芯体管31均具有材料弹性且两者的形变相互关联,故不需要实施例2中分体设置方案所需设置的限位部件。

实施例2:

如图1-12所示,本实施例同样涉及一种膜片式阻隔器,该膜片式阻隔器与实施例1中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原理相同,均包括进水管1、出水管2,以及用于连通所述进水管1和出水管2的阻隔器芯体3;且阻隔器芯体3也包括侧壁上设有u形切口311的芯体管31,以及边缘连接在所述芯体管31的u形切口311侧壁上的阻隔胶片32,以及套设芯体管31及阻隔胶片32外侧的外管33。另外,包括进水管1、出水管2,及外管33内的混流腔35都一致;在此不做累述,可参见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芯体管31与阻隔胶片32分体设置,阻隔胶片32的边缘与芯体管31的u形切口311侧壁采用粘贴连接固定或夹持可拆卸式固定。该技术方案中,阻隔器芯体3包括分体设置的芯体管31和阻隔胶片32。本实施例旨在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点出的第2点问题,分体设置的芯体管31和阻隔胶片32在成型过程中相互独立,经合理的配合尺寸设计,可使阻隔胶片32与芯体管31贴合量冗余。阻隔胶片32的底部与芯体管31的切口端内壁贴合时,通过较长一段的面贴合,不易产生间隙,从而很好的密封上述开口34,保证防污染空气及臭气逆流的效果。

上述方案中记载阻隔胶片32的边缘连接在所述芯体管31的u形切口311侧壁上,具体的连接方式可采用传统胶片的连接方式,如粘贴。但相对来说,粘贴连接固定会导致阻隔胶片32与芯体管31连为一体,安装不便且后期阻隔胶片32损坏情况下也不易更换,另外也会无法保证粘贴的各个位置都达到密闭效果,尤其要保证在流体冲刷情况下也不会松开。在此情况下,本方案采用如下的安装方式,具体是所述外管33的管体内部设有与芯体管31的u形切口311相适配的定位台阶面331。所述阻隔胶片32的边缘夹设固定在芯体管31的u形切口311侧壁与外管33的定位台阶面331之间。此方案中,采用芯体管31的u形切口311侧壁与外管33的定位台阶面331整体夹住阻隔胶片32的边缘,简化装配结构,便于安装和更换。此外,上述方案引入了外管33,也使阻隔器芯体3装入管道内作为管道一部分成为可能,而同时外管33与芯体管31要求作为管道一部分故需采用硬质材料制成,具有一定强度。故该方案中通过外管33与芯体管31压装阻隔胶片32,保证密封强度,且不会因为流体冲击而松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阻隔胶片32的边缘上设有翻边321,翻边321与阻隔胶片32之间形成翻边槽322。所述芯体管31的u形切口311侧壁嵌装在翻边槽322内,阻隔胶片32的翻边321延伸至u形切口311外壁上。该技术方案中,阻隔胶片32的边缘上设有翻边321,且翻边321延伸至u形切口311外壁。以此,实现阻隔胶片32与芯体管31的包覆连接,外管33与芯体管31压装阻隔胶片32时不易产生错位。所述翻边槽322底部的槽口处设置有挡壁323,芯体管31的切口端端面边缘与所述挡壁323相抵。在上述方案中已经记载是采用外管33与芯体管31压装阻隔胶片32的方案,安装时需要先将阻隔胶片32装在芯体管31的u形切口311侧壁上,然后将芯体管31及其上的阻隔胶片32推入外管33内部。在该推入过程中,芯体管31与外管33会产生轴向的位移。当阻隔胶片32与外管33内的定位台阶面331相接触时,会受到来自定位台阶面331相对轴向移动的阻力,如不克服上述阻力会导致阻隔胶片32相对芯体管31产生轴向错位。因此在上述方案中,阻隔胶片32的翻边槽322底部槽口处设置有挡壁323,该挡壁323与芯体管31的切口端端面边缘相抵。以此即可克服上述定位台阶面331对于阻隔胶片32的阻力,避免阻隔胶片32相对芯体管31产生轴向错位。更进一步地,此情况下配合上述阻力,还能使阻隔胶片32在轴向上拉伸平整,从而阻隔胶片32的安装不会产生褶皱和间隙。另外,需要说明的一点是由于芯体管31、阻隔胶片32和外管33的安装要求,故需要保证芯体管31以特定的角度推入外管33内,故芯体管31外壁上和外管33内壁上分别设有导向槽12和导向筋13。同时,为了便于将芯体管取出,芯体管的内壁上设有提手部312。

另外,所述外管33的管体内部还设有限位所述阻隔胶片32变形量的限位部件。限位部件可以是由外管33的管体内壁构成的并与定位台阶面331完全重合的曲面,也可以是如图中所示的连接于外管33的管体内壁上的限位筋332。所述限位筋332的径向高度至少在芯体管31的切口端位置不低于所述定位台阶面331,以使所述阻隔胶片32的底部形变最大位置不超过定位台阶面331。上述方案中,如受来自进口方向的流体冲击力较大使阻隔胶片32超过一定变形量后,即便在撤去外力作用下,阻隔胶片32也无法复原。故需要限位部件的设置是为了限制阻隔胶片32的最大变形量。进一步地,一般以定位台阶面331所在位置作为阻隔胶片32的最大形变位置,故限位筋332的径向高度至少在芯体管31的切口端位置不低于(一般选择略微超过)所述定位台阶面331,如此位置阻隔胶片32最大形变位置不超过定位台阶面331,确保阻隔胶片32还能顺利复位。

另外,所述外管33的管体内壁上还设有压紧棱333,压紧棱333处于定位台阶面331径向相对一侧的管体内壁上。所述芯体管31装入所述外管33内部时,压紧棱333作用于芯体管31使其产生径向位移,芯体管31的u形切口311侧壁压向外管33的定位台阶面331,并夹紧阻隔胶片32的边缘。从而确保阻隔胶片32的边缘被牢固固定,不松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