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程用挖掘机铲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61552发布日期:2021-01-29 18:59阅读: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工程用挖掘机铲斗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挖掘机械的配件,尤其涉及一种挖掘机械用铲斗。


背景技术:

[0002]
铲斗是挖掘机的重要构成部件,其容量即斗容更是挖掘机最重要的三个参数(操作重量、发动机功率及斗容)之一。原装铲斗的斗容通常是标准斗容,其并不能适应所有的工况,比如对于密度较低的轻质物料,应选用斗容较大的铲斗,以降低功耗和提高工作效率,而对于密度较高的重质物料,则应选用斗容较小的铲斗,以避免挖掘机超负荷来保证其工作稳定性。因此,挖掘机通常需配备多个斗容不同的备用铲斗,以应对不同的工况所需,这一现状存在多方面的不足之处,一方面,购置多个规格的铲斗大大增加了成本投入,另一方面,铲斗通常较为笨重,运输和携带十分不便,尤其更换时的拆装操作通常由人工完成,费时费力,人工成本高,此外还有一方面,铲斗的斗容规格是呈阶梯性变化的,通过更换铲斗的方式通常难以将斗容调节至最佳数值。
[0003]
同时,挖掘机在连续作业过程中,时有物料密度随作业进展而前后变化较大的情况,比如在深度跨度较大的开挖工程中,上层的土质密度较小,而深层的土质密度较大,上下土质的密度差异较为显著,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实际情况调换不同斗容的铲斗,显然有利于提高作业效率和保证设备的工作稳定性,但受限于现有铲斗的更换难度较大,加之地形等不利条件,一般不会轻易更换铲斗,而是采用同一铲斗进行连续作业,显然是不够科学合理的。
[0004]
不可置否,在现有的文献资料记载的铲斗设计中,也有将斗容设计为可调式的方案出现,但所基于的调节结构并不科学,稳定性通常较差,调节不够方便快捷,尤其所采用的形状、曲线及尺寸等参数与现有铲斗差异较大,无法达到长期以来所积累获得的铲斗加工参数要求,未能实现较好的挖掘性能,因综合技术效果弊大于利而未能被推广实施。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发明的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科学合理的结构设计,而具备斗容调节功能,且调节操作方便快捷,保留有现有铲斗核心参数优势,能够显著提高挖掘机作业效率和保证工作稳定性的铲斗。
[0006]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
一种建筑工程用挖掘机铲斗,其包括一具有内腔的斗体,斗体的前端下部固定有齿座板,前端左右两侧分别固定有边板,斗体的上侧固定有背板和安设有斗耳套的斗耳板,背板呈隆起状而形成有一内腔,齿座板的前侧设有齿座并安设有斗齿;其特征在于:斗体后端开口而呈框状,后下端设有第一铰接部,上内侧壁具有一弧形部,上壁开设有一前后延伸的导槽,上内侧壁开设有一与背板的内腔相通的安装孔;弧形部与第一铰接部两者的几何中心轴重合且沿左右方向延伸,安装孔上经螺栓固定有一将其封堵的安装板,安装板上固定有电机装置,电机装置位于背板的内腔中;背板上开设有一孔道,背板的内腔中限定有一
能够旋转的摆动座;电机装置的输出轴与摆动座两者的旋转中心轴重合且沿左右方向延伸;斗体后部设有一底盖,所述的底盖为具有内腔的盖状结构,后端为向后拱起的底部,下端设有几何中心轴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二铰接部,上端设有导块;第二铰接部与第一铰接部铰接,导块与导槽滑动配合,使得底盖扣置在斗体的后部并能够在斗体内旋转;底盖旋转过程中,上端紧贴弧形部移动,左右两端则分别紧贴斗体的左右两内侧壁移动,使得底盖始终能够对斗体的后端口进行封堵;底盖向前旋转斗容减小,底盖向后旋转斗容增大;导块外端经导槽延伸至斗体的上方且设有一牵引座,牵引座与一牵引臂铰接,牵引臂的另一端则固定有一螺套,螺套与一主轴螺纹配合,主轴前端穿过孔道后与摆动座转动连接;主轴与电机装置的输出轴相互垂直且两者经锥形齿轮传动连接,使得电机装置可驱动主轴旋转以调节底盖的位置,即实现斗容调节。
[0008]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弧形部上安设有两条分别分布于导槽两侧的导轨,所述的底盖上端设有两个分别与两导轨配合的滑块,底盖旋转过程中滑块沿导轨滑动;再进一步而言,所述的导轨截面呈型,所述的滑块上开设有与其配合的t型槽。
[0009]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斗体左右两内侧壁上各开设有一沿弧形延伸的导向槽,所述的底盖左右两端各固定有一导向销,所述的两导向销分别插入两导向槽中;底盖旋转过程中,两导向销分别在两导向槽中移动;再进一步而言,所述的斗体外部设有与导向槽位置对应的加强板。
[0010]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边板上设有经螺栓进行固定的侧刃,所述的边板上设有经螺栓进行固定的防护板,所述的斗体下侧安设有耐磨板;所述的斗体前上端的两个角部均安设有提高斗体强度的角板。
[0011]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斗体的框架由下侧板、上侧板及左右两侧的墙板焊接而形成,所述的两墙板平行且均与下侧板垂直;所述的上侧板中后部预弯为弧形而形成弧形部。
[0012]
本建筑工程用挖掘机铲斗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如下技术效果:
[0013]
本建筑工程用挖掘机铲斗具备斗容调节功能,可根据实际工况对铲斗的斗容大小进行无级化的调节,能够在保证挖掘机稳定工作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提升作业效率;斗容的调节基于电动方式实现,无需人为手动操作,方便快捷,省时省力,尤其适合在作业中途根据实际需要对斗容进行灵活调节;因本铲斗具有斗容可调节功能,从而无需因斗容需要来配备规格不同的备用铲斗,大大缩减了装备购置成本,同时也杜绝了以往备用铲斗在运输携带和拆装操作中所产生的耗费人力、影响作业效率等不足;在本铲斗中,斗体作为铲斗的主体是决定铲斗整体挖掘性能的主要部件,本方案中对斗体的形状、曲线及尺寸等参数并不具有特别要求,因此在对本铲斗进行加工实施时,斗体可采用现有铲斗主体部分的结构形态,以延续现有铲斗所具备的利于物料流动、物料易于卸尽及物料不易洒出等技术优势,由此保证本铲斗具备良好的综合挖掘性能;而与此同时,本铲斗的斗容调节基于对底盖的位置旋转来实现,而斗体的形态保持恒定,使得斗容的调节并不会对本铲斗的挖掘性能产生显著影响;将本铲斗的斗容调节至最佳状态后,螺套与主轴基于丝杠机构所具备的自锁特性为底盖上端提供稳定的支撑,使底盖的位置在作业过程中保持固定,即铲斗斗容保持恒定;同时,基于主轴与螺套的自锁特性,使得电机装置与底盖之间的动力传输不可逆,作业过程中底盖的负荷无法经主轴传递给电机装置,由此可保证电机装置的工作稳定性和较长的工作寿命。
附图说明
[0014]
图1为本建筑工程用挖掘机铲斗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15]
图2为本建筑工程用挖掘机铲斗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16]
图3为本建筑工程用挖掘机铲斗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0017]
图4为背板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5为本建筑工程用挖掘机铲斗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0019]
图6为斗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7为底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8为摆动座、电机装置和主轴等关联部件的配合示意图。
[0022]
图9为本建筑工程用挖掘机铲斗的斗容调节原理图。
[0023]
图10为本建筑工程用挖掘机铲斗在斗容调节至中等时的状态图之一。
[0024]
图11为本建筑工程用挖掘机铲斗在斗容调节至中等时的状态图之二。
[0025]
图12为主轴的后端从腔道中穿过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13为本建筑工程用挖掘机铲斗增设弹性挡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14为本建筑工程用挖掘机铲斗增设护壳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15为安装板与安装孔的配合示意图。
[0029]
图16为安装板与安装孔的另一种配合示意图。
[0030]
图17为控制器基于负荷数据对斗容进行自动调节的原理图。
[0031]
图中,1、齿座板,2、转轴,3、边板,4、底盖,401、弓形板,402、底板,403、条形板,5、加强板,6、斗体,601、墙板,602、上侧板,603、下侧板,7、斗耳套,8、斗耳板,9、背板,10、斗容刻度,11、导向槽,12、导向销,13、第一铰接部,14、第二铰接部,15、齿座,16、斗齿,17、滑块,18、弧形部,19、导轨,20、导槽,21、导块,22、t型槽,23、牵引座,24、牵引臂,25、螺套,26、主轴,27、孔道,28、电机装置,29、摆动座,30、支座,31、耐磨板,32、侧刃,33、防护板,34、角板,35、锥形齿轮,36、腔道,37、弹性挡板,38、引导槽,39、护壳,40、安装板,41、安装孔,42、台阶,43、边沿。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参看图1-6所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建筑工程用挖掘机铲斗,其包括一斗体6和一安设于斗体6后部的底盖4;所述的斗体6具有内腔,斗体6后端开口而呈前后通透的框状,斗体6前端下部固定有齿座板1,亦称刀板,斗体6左右两侧分别固定有边板3,亦称侧刀板,斗体6上侧固定有背板9和斗耳板8,斗体6后下端设有第一铰接部13,斗体6上内侧壁具有一弧形部18,斗体6上壁中部开设有一前后延伸的导槽20,所述的弧形部18与第一铰接部13两者的几何中心轴重合且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的齿座板1的前侧设有齿座15,所述的齿座15上安设有斗齿16,所述的背板9呈隆起状而形成有一内腔,所述的斗耳板8上安设有斗耳套7;所述的斗体6的上内侧壁开设有一安装孔41,所述的安装孔41与背板9的内腔相通,所述的安装孔41上经螺栓固定有一将其封堵的安装板40,所述的安装板40上固定有电机装置28,所述的电机装置28位于背板9的内腔中,将安装板40从安装孔41上拆下即可将电机装置28经安装孔41从背板9的内腔中取出;所述的背板9上开设有一孔道27,背板9的内腔中限定有一能够旋转的摆动座29;所述的电机装置28的输出轴与摆动座29两者的旋转中心轴重合且
沿左右方向延伸;参看图1、2、3、5、7、9所示,所述的底盖4为具有内腔的盖状结构,底盖4的后端为向后拱起的底部,底盖4的下端设有第二铰接部14,第二铰接部14的几何中心轴沿左右方向延伸,底盖4的上端设有能够与导槽20滑动配合的导块21;所述的第二铰接部14与第一铰接部13铰接,导块21与导槽20滑动配合,由此使得底盖4扣置在斗体6的后部并能够在斗体6内进行旋转;所述的底盖4旋转过程中,其上端紧贴弧形部18移动,左右两端则分别紧贴斗体6的左右两内侧壁移动,使得底盖4始终能够对斗体6的后端口进行封堵,即底盖4能够防止斗体6内的物料从后端流出;当底盖4向前旋转时,底盖4前侧的斗体6内腔空间将缩小,即斗容将减小,当底盖4向后旋转时,底盖4前侧的斗体6内腔空间将变大,即斗容将增大;参看图2、3、4、5、8、9所示,所述的导块21外端经导槽20延伸至斗体6的上方且设有一牵引座23,所述的牵引座23与一牵引臂24铰接,两者的铰接轴与底盖4的旋转轴2是平行的,所述的牵引臂24的另一端则固定有一螺套25,所述的螺套25与一主轴26螺纹配合,即螺套25与主轴26配合而构成一丝杠机构,所述的主轴26前端穿过孔道27后与摆动座29转动连接,即主轴26相对于摆动座29仅可进行旋转;所述的主轴26与电机装置28的输出轴相互垂直且两者经锥形齿轮35传动连接,使得电机装置28可驱动主轴26旋转,当主轴26向不同的方向旋转时,螺套25将沿主轴26进行前后移动,届时螺套25将通过牵引臂24、牵引座23驱动底盖4旋转移动,由此调节底盖4的位置,即实现斗容的大小调节。
[0033]
参看图1、2、9所示,本建筑工程用挖掘机铲斗具备斗容调节功能,在工作过程中可根据实际工况对斗容进行无级调节,能够在保证挖掘机稳定工作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提升挖掘作业效率;在对本发明进行实施时,对主轴26的长度进行调试,可以保证本铲斗的斗容调节范围能够满足挖掘机的大部分实际工作所需,同时又保证在斗体6后侧设置的主轴26不会影响铲斗的挖掘性能。
[0034]
参看图3、4、5、9所示,本建筑工程用挖掘机铲斗基于对底盖4的位置调整实现斗容调节功能,底盖4由电机装置28经主轴26与螺套25所构成的丝杠机构进行驱动,螺套25向前移动时底盖4向前旋转,斗容将减小,反之斗容将增大,基于上述设计,在对本发明进行实施时,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常规技术手段,将电机装置28中的动力部分选用伺服电机,将电机装置28的控制单元增设或集成在中控中,使驾驶人员在驾驶室中即可对电机装置28的工作状态进行调控,以实现对底盖4位置的精准调节,由此使斗容调节更加方便快捷,省时省力,尤其能够在作业中随时随地的根据实际需要对斗容进行灵活调节。
[0035]
本建筑工程用挖掘机铲斗具有斗容调节功能,从而无需因斗容需要而配备多个规格不同的备用铲斗,大大的缩减了装备购置成本,同时也杜绝了以往备用铲斗在运输携带和更换拆装操作中所产生的耗费人力、影响作业效率等不足。
[0036]
众所周知,现有技术中铲斗的生产制作技术相当成熟,现有建筑工程用挖掘机铲斗的形状、曲线及尺寸等参数要求在长期的实践积累中得到了验证,能够实现良好的挖掘性能;参看图1、2、10、11所示,在本发明公开的铲斗中,斗体6作为铲斗的主体是决定铲斗整体挖掘性能的主要部件,本方案中对斗体6的形状、曲线及尺寸等参数并不具有特别要求,因此在对本发明进行实施时,斗体6可采用现有铲斗主体部分的结构形态,以延续现有铲斗所具备的利于物料流动、物料易于卸尽及物料不易洒出等技术优势;而与此同时,由于牵引座23、牵引臂24、螺套25、支座30、摆动座29及主轴26等与现有铲斗的差异化部件设置在斗体6的上侧,在实际作业中对于铲斗的挖掘性能所产生的影响极小,如对上述部件的尺寸、
形状和安装位置进行合理调试,更可将上述影响降至能够忽略不计,由此可保证本铲斗具备良好的综合挖掘性能;此外,本铲斗的斗容调节基于对底盖4的旋转来实现,而斗体6的形态保持恒定,使得斗容的调节并不会对本铲斗的挖掘性能产生显著影响。
[0037]
参看图5、6所示,在本建筑工程用挖掘机铲斗中,所述的斗体6虽然采用了前后通透的框状结构,但可通过设置加强部件和采用高强材料的方式,来保证斗体6的强度能够胜任工作所需,避免发生变形。
[0038]
参看图1、2、5、9所示,在本建筑工程用挖掘机铲斗中,虽然底盖4下端与斗体6采用了铰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底盖4上端主要由主轴26提供支撑,但由于铲斗工作过程中,底盖4主要承担承托物料的功能,挖掘作业过程中受力相对较小,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手段进行实施,可保证底盖4的强度以及其与斗体6的连接牢固性能够满足实际工作所需。
[0039]
参看图3、9、10所示,在本建筑工程用挖掘机铲斗中,将斗容调节至最佳状态后电机装置28将停止运行而使主轴26停止旋转,此时螺套25将无法沿主轴26轴向移动而使底盖4达到预期位置,螺套25与主轴26基于丝杠机构所具备的自锁特性为底盖4上端提供稳定的支撑,使底盖4的位置在作业过程中保持固定,即铲斗斗容保持恒定;同时,基于主轴26与螺套25的自锁特性,使得电机装置28与底盖4之间的动力传输不可逆,作业过程中底盖4的负荷无法经主轴26传递给电机装置28,由此可保证电机装置28的工作稳定性和较长的工作寿命。
[0040]
参看图3、4、5、9所示,在本建筑工程用挖掘机铲斗中,所述的摆动座29、电机装置28以及主轴26的前端等关联部件设置在背板9隆起所形成的内腔中;基于上述结构,一方面,对背板9的内腔空间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利用,摆动座29和电机装置28的设置并不会显著增大铲斗的体积,使铲斗结构更加紧凑,外形更加接近于现有铲斗,另一方面,背板9可为摆动座29和电机装置28提供良好的防护,挖掘作业过程中摆动座29和电机装置28可免受外力破坏;虽然背板9上需开设孔道27以供主轴26穿过,但背板9可采用设置加强筋或采用优质材料的方式,弥补开设孔道27对其强度造成的影响;对斗体6进行制作时可先将摆动座29、主轴26前端等相应部件安置到预期位置后,再对背板9进行焊接固定。
[0041]
参看图3、4、5、9所示,在本建筑工程用挖掘机铲斗中,所述的电机装置28的输出轴沿左右方向延伸;一般来讲,现有技术中能够应用于电机装置28中的电机通常为长柱形,采用上述布局设计,更有利于将长柱形的电机安置在背板9隆起所形成的内腔之中,以此降低本铲斗的体积。
[0042]
参看图3、4、9所示,在本建筑工程用挖掘机铲斗中,所述的电机装置28驱动主轴26旋转时,螺套25将沿主轴26轴向移动,螺套25将通过牵引臂24和牵引座23驱使底盖4旋转,在上述过程中,由于牵引座23的轨迹呈弧形,主轴26势必会基于摆动座29而进行适应性的摆动,以确保上述关联部件受力平衡,这就导致主轴26与电机装置28的相对位置会发生变化,但基于“电机装置28的输出轴与摆动座29两者的旋转中心轴重合”、“主轴26与电机装置28的输出轴相互垂直且两者经锥形齿轮35传动连接”等这些技术特征,使得即使主轴26与电机装置28的相对位置发生了变化,但主轴26与电机装置28的输出轴依然保持相互垂直且能够经锥形齿轮35始终保持传动连接。
[0043]
参看图2、5、6、8所示,由于电机装置28是电器元件而容易出现故障,加之通常需要对电机装置28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而在本建筑工程用挖掘机铲斗中,所述的电机装置28
固定于安装板40上,将安装板40从安装孔41上拆下即可将电机装置28经安装孔41从背板9的内腔中取出,使得电机装置28的安装与拆卸更加方便快捷,对电机装置28进行维修维护时更加省时省力。
[0044]
进一步而言,参看图2、5、6、7所示,在本建筑工程用挖掘机铲斗中,所述的弧形部18上安设有两条分别分布于导槽20两侧的导轨19,所述的底盖4上端设有两个分别与两导轨19配合的滑块17,底盖4旋转过程中滑块17沿导轨19滑动;由此保证调节斗容时底盖4的旋转更加顺畅,同时也保证本铲斗工作过程中,底盖4与斗体6两者的作用力更加均衡,两者的连接更加稳定,整体构成的结构不易发生变形;再进一步而言,所述的导轨19截面呈型,所述的滑块17上开设有与其配合的t型槽22,由此使得导轨19与滑块17的配合更加稳定,能够为底盖4提供更加稳定的支撑与导向作用。
[0045]
进一步而言,参看图1、2、5所示,在本建筑工程用挖掘机铲斗中,所述的斗体6左右两内侧壁上各开设有一沿弧形延伸的导向槽11,所述的底盖4左右两端各固定有一导向销12,所述的两导向销12分别插入两导向槽11中;底盖4旋转过程中,两导向销12分别在两导向槽11中移动;两导向槽11与两导向销12配合,一方面可为底盖4的旋转提供导向作用,使底盖4的旋转更加顺畅,使底盖4左右两侧的受力更加均等,另一方面,使底盖4与斗体6两者的受力更加均衡,提高铲斗的整体结构稳定性;再进一步而言,所述的斗体6外部设有与导向槽11位置对应的加强板5,由此避免因在斗体6上开槽而降低斗体6的整体强度。
[0046]
进一步而言,参看图10、12所示,在本建筑工程用挖掘机铲斗中,所述的牵引臂24、牵引座23中部开有可供主轴26后端穿过的腔道36,由此使得与主轴26配合的螺套25具备更长的行程,以提高本铲斗的斗容可调节范围,最终提高本铲斗的工况适用性。
[0047]
进一步而言,参看图6所示,在本建筑工程用挖掘机铲斗中,所述的边板3上设有经螺栓进行固定的侧刃32,所述的边板3上设有经螺栓进行固定的防护板33,所述的斗体6下侧安设有耐磨板31;所述的斗体6前上端的两个角部均安设有提高斗体6强度的角板34;由此提高本铲斗的强度与耐磨性,使其能够适用于不同的工况。
[0048]
进一步而言,参看图1、2所示,在本建筑工程用挖掘机铲斗中,所述的斗体6内侧壁上标注有斗容刻度10,参照斗容刻度10与底盖4的相对位置,可更加直观的确定此时铲斗的实际斗容。
[0049]
进一步而言,参看图6所示,在本建筑工程用挖掘机铲斗中,所述的斗体6的框架由下侧板603、上侧板602及左右两侧的墙板601焊接而形成,所述的两墙板601平行且均与下侧板603垂直;所述的上侧板602中后部预弯为弧形而形成弧形部18,即本铲斗的斗体6与以往铲斗的主体部分在结构和制作方式上并无二致,使得本铲斗能够继承以往铲斗的结构优势,同时也使得斗体6的制作更加简单易行。
[0050]
进一步而言,参看图2、5、6、7所示,在本建筑工程用挖掘机铲斗中,所述的第一铰接部13包括若干间隔分布且固定于斗体6后下端的轴套,所述的第二铰接部14包括若干间隔分布且固定于底盖4下端的轴套;所述的第一铰接部13与第二铰接部14的轴套互补对接并穿设有转轴2;第一铰接部13与第二铰接部14基于上述所采用的结构,能够保证底盖4与斗体6连接更加稳定。
[0051]
进一步而言,参看图7所示,在本建筑工程用挖掘机铲斗中,所述的底盖4由一呈弧形而向后拱起的底板402、固定于底板402上端前侧的条形板403以及固定于底板402左右两
端前侧的两弓形板401连接而构成;再进一步而言,所述的底板402、条形板403及两弓形板401为一体结构,由同一块钢板裁切而成,折弯后进行焊接,终形成底盖4。
[0052]
进一步而言,参看图2、5所示,在本建筑工程用挖掘机铲斗中,斗体6的上壁开设有上下通透的导槽20,以供导块21移动,通常来讲,斗体6内物料对于斗体6的上侧所施加的压力较小,加之挖掘机作业过程中挖取的物料通常并不具有十分好的流动性,因此在对本发明实施过程中将导槽20的宽度最大限度的降低,即可保证挖掘机作业过程中斗体6中的物料不会轻易经导槽20流出;
[0053]
而与此同时,为了更好的解决上述问题,亦为了避免导槽20中卡入硬物而影响斗容调节功能,可在前述建筑工程用挖掘机铲斗的结构基础之上,进行如下改进:
[0054]
参看图13所示,所述的底盖4上端连接有一向前延伸的弹性挡板37,所述的斗体6上内侧壁上设有一用于对弹性挡板37前端进行限位的引导槽38;弹性挡板37在引导槽38的限位下而紧贴斗体6的上内侧壁以对导槽20进行遮盖,底盖4旋转时,弹性挡板37前端在引导槽38内移动;由于弹性挡板37具有弹性而能够随着斗体6的内去面进行相应的弯曲,以对导槽20实现良好的遮盖效果;由此一来,挖掘机作业过程中,弹性挡板37可阻止物料进入导槽20,避免物料泄漏和卡入导槽20之中。
[0055]
进一步而言,参看图3、9、10所示,在本建筑工程用挖掘机铲斗中,牵引座23、牵引臂24、螺套25、支座30、摆动座29及主轴26等部件设置在斗体6的上侧,挖掘机作业过程中上述部件通常不会受到较大的外力作用,因而不易被外力破坏,但基于挖掘机作业工况的复杂性,亦可对上述部件加设必要的防护措施,具体实施结构为:
[0056]
参看图14所示,所述的斗体6上侧固定有一护壳39,所述的护壳39将牵引座23、牵引臂24、螺套25、支座30、摆动座29及主轴26罩覆其中,以对上述部件提供必要的防护。
[0057]
进一步而言,参看图15所示,在本建筑工程用挖掘机铲斗中,所述的安装孔41上设有台阶42,而所述的安装板40上设有向外延伸而能够与台阶42相匹配的边沿43,所述的台阶42与边沿43上开设有用于安装螺栓的螺孔,使得安装板40与安装孔41组合连接后两者的下侧端平齐,由此保证挖斗的上侧壁平整、顺畅,避免安装板40的安设对挖掘性能产生不良影响。
[0058]
进一步而言,参看图16所示,在本建筑工程用挖掘机铲斗中,所述的安装板40安置于安装孔41中且两者未经螺栓固定时,安装板40能够沿安装孔41进行移动,当安装板40移至安装孔41的一端时,电机装置28的输出轴与主轴26处于分离状态,即未进行传动连接,此时电机装置28可经安装孔41取出,当安装板40移动至安装孔41的另一端时,电机装置28的输出轴与主轴26两者的锥形齿轮35啮合而实现传动连接,此时借助螺栓可将安装板40与安装孔41进行固定连接,由此使得电机装置28与主轴26的拆组更加方便快捷。
[0059]
进一步而言,参看图17所示,在本建筑工程用挖掘机铲斗中,所述的电机装置28设有一控制器,所述的控制器能够根据中控系统反馈的负荷数据对电机装置28的工作状态进行调控,自动将斗容调节至最佳状态,具体而言,在作业过程中挖掘机处于过载工作时,控制器使电机装置28开始运行以降低斗容,待挖掘机恢复正常工作状态时,控制器使电机装置28停止运转,挖掘机将保持该适宜的斗容进行工作,在作业过程中挖掘机处于低负荷工作时,控制器使电机装置28开始运行以增大斗容,待挖掘机工作负荷接近额定负荷时,控制器使电机装置停止运转,挖掘机将保持该适宜的斗容进行工作,由此能够使挖掘机最大效
率的进行挖掘工作而又不会产生过载等不利影响。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