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工程用泄洪闸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82021发布日期:2020-12-04 14:11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利工程用泄洪闸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利工程用泄洪闸门。



背景技术:

水利工程主要是用来控制河流、水坝或沟渠水位的利民工程,当水位达到一定高度时,需要预先将水位下降,防止洪水发生,水利工程主要通过泄洪闸门来工作,所以需要一种水利工程用泄洪闸门。

现有的水利工程用泄洪闸门存在以下不足,随着水利工程的普及,不仅仅只是用在较大的河流、水坝和和沟渠中的大型水利工程,还有一些人民自用的小型水利工程,可以用于土地的灌溉或养殖池塘等,大型的水利工程不需使用大型的液压设备等压力设备来控制闸门的上升或下降来达到泄洪的功能,成本极高,而小型的水利工程如果也用液压设备来控制的话,其高昂的成本是人民很难接受的,但即便是小型水利工程中的闸门通过人力也几乎不可能控制泄洪闸门的上升或下降,这就亟需对传统的小型水利工程中的闸门进行结构改进,使得不用通过闸门的升降但能够通过人力来对水位进行控制,所以需要一种具有能够不用通过闸门的升降但能够通过人力来对水位进行控制的水利工程用泄洪闸门,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利工程用泄洪闸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利工程用泄洪闸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水利工程用泄洪闸门,包括坝体、闸门本体和闸辊,所述坝体的背面固定连接汇流口,所述坝体的上表面开设有与闸门本体相接触的闸槽,所述闸门本体固定连接在闸槽内,所述坝体的正面开设有流通槽;

所述闸门本体的内部开设有若干个转动槽,所述转动槽均与闸门本体的正面和背面设置为相通,所述转动槽的两侧均开设有若干个轴承孔,所述轴承孔内均固定连接有滚动轴承,所述闸门本体通过滚动轴承与若干个闸辊转动连接;

所述闸辊的外圆表面均开设有通水孔,所述闸辊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与滚动轴承相接触的主动转轴,所述闸辊远离主动转轴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与滚动轴承相接触的支撑转轴,所述主动转轴远离闸辊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转轮。

优选的,所述流通槽贯穿至坝体的背面且与闸槽设置为相通,所述闸槽的正面和背面均开设有弧形槽。

优选的,所述滚动轴承的外圈固定连接在轴承孔内,所述滚动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在主动转轴或支撑转轴上。

优选的,所述轴承孔远离过渡孔的一侧均开设有过渡孔,所述过渡孔的直径小于轴承孔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闸门本体的一侧开设有若干个第二轴孔,所述第二轴孔均与过渡孔设置为相通,所述坝体的一侧开设有若干个第一轴孔,所述第一轴孔均与闸槽设置为相通。

优选的,所述通水孔贯穿整个闸辊,所述通水孔内固定连接有加固板。

优选的,所述主动转轴和支撑转轴靠近闸辊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顶环,所述顶环的直径大于主动转轴和支撑转轴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利工程用泄洪闸门,其具备的有益效果如下:

1、该水利工程用泄洪闸门通过设置坝体、闸门本体和闸辊,当需要通过排水降低水位时,使用者转动转轮使闸辊在转动槽内转动,当通水孔从与地面垂直的位置转动但与地面平行的位置后,水流能够从通水孔排出,从上到下依次转动每个闸辊来完成水位降低的效果,不需要将整个闸门本体上升或下降来控制水位下降,当通过人力控制水位下降,装置具有能够不需要将整个闸门本体上升或下降但通过人力就能够将水位下降的功能。

2、该水利工程用泄洪闸门通过设置轴承孔、过渡孔、主动转轴、支撑转轴、顶环和滚动轴承,滚动轴承的外圈固定在轴承孔内,滚动轴承的内圈固定在主动转轴或支撑转轴上,能够对闸辊及你选哪个两端支撑,进而使闸辊在转动槽内能够进行良好转动,而且过渡孔和顶环分别顶住滚动轴承的外圈和内圈,使得滚动轴承不会从轴承孔内脱落,装置具有能够闸辊在转动槽内进行良好转动的同时滚动轴承不会从轴承孔内脱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坝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闸门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闸门本体全剖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闸辊一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闸辊另一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坝体;101、汇流口;102、闸槽;103、流通槽;104、弧形槽;105、第一轴孔;2、闸门本体;201、转动槽;202、轴承孔;203、过渡孔;204、第二轴孔;3、闸辊;301、通水孔;302、主动转轴;303、支撑转轴;304、顶环;305、转轮;4、滚动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一种水利工程用泄洪闸门,如图1-7所示,包括坝体1、闸门本体2和闸辊3,坝体1的背面固定连接汇流口101,水流汇聚在汇流口101处来从坝体1处排出。

坝体1的上表面开设有与闸门本体2相接触的闸槽102,闸门本体2固定连接在闸槽102内,坝体1的正面开设有流通槽103,流通槽103贯穿至坝体1的背面且与闸槽102设置为相通,开设流通槽103使得不会影响水流的排出来降低水位。

闸门本体2的内部开设有若干个转动槽201,转动槽201均与闸门本体2的正面和背面设置为相通,转动槽201的两侧均开设有若干个轴承孔202,轴承孔202内均固定连接有滚动轴承4,滚动轴承4的外圈固定连接在轴承孔202内。

轴承孔202远离过渡孔203的一侧均开设有过渡孔203,过渡孔203的直径小于轴承孔202的直径,这样使得过渡孔203顶住了滚动轴承4的外圈。

闸门本体2通过滚动轴承4与若干个闸辊3转动连接,闸辊3的数量和转动槽201的数量相等,转动槽201和闸辊3从上到下依次线性排列,闸辊3的外表面凸出于闸门本体2的正面和背面。

闸槽102的正面和背面均开设有弧形槽104,这样使得闸辊3处于弧形槽104内不会使闸槽102来阻碍闸辊3的转动。

闸辊3的外圆表面均开设有通水孔301,通水孔301贯穿整个闸辊3,当通水孔301垂直于地面时,水流无法排出,当通水孔301平行于地面时,水平才能够排出来降低水位。

闸辊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与滚动轴承4相接触的主动转轴302,闸辊3远离主动转轴30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与滚动轴承4相接触的支撑转轴303,滚动轴承4的内圈固定连接在主动转轴302或支撑转轴303上,通过转动槽201两侧开设的轴承孔202内所安装的滚动轴承4对闸辊3的主动转轴302和主动转轴302进行转动支撑,能够使闸辊3在转动槽201内能够进行良好的转动。

闸门本体2的一侧开设有若干个第二轴孔204,第二轴孔204均与过渡孔203设置为相通,坝体1的一侧开设有若干个第一轴孔105,第一轴孔105均与闸槽102设置为相通,开设第二轴孔204和第一轴孔105都是为了让主动转轴302穿过。

主动转轴302和支撑转轴303靠近闸辊3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顶环304,顶环304的直径大于主动转轴302和支撑转轴303的直径,顶环304顶住滚动轴承4的内圈。

该装置通过设置轴承孔202、过渡孔203、主动转轴302、支撑转轴303、顶环304和滚动轴承4,滚动轴承4的外圈固定在轴承孔202内,滚动轴承4的内圈固定在主动转轴302或支撑转轴303上,能够对闸辊3及你选哪个两端支撑,进而使闸辊3在转动槽201内能够进行良好转动,而且过渡孔203和顶环304分别顶住滚动轴承4的外圈和内圈,使得滚动轴承4不会从轴承孔202内脱落,装置具有能够闸辊3在转动槽201内进行良好转动的同时滚动轴承4不会从轴承孔202内脱落。

通水孔301内固定连接有加固板,通水孔301能够加强整个闸辊3的强度。

主动转轴302远离闸辊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转轮305,转轮305能够让使用者较为轻松使闸辊3在转动槽201内转动。

该装置通过设置坝体1、闸门本体2和闸辊3,当需要通过排水降低水位时,使用者转动转轮305使闸辊3在转动槽201内转动,当通水孔301从与地面垂直的位置转动但与地面平行的位置后,水流能够从通水孔301排出,从上到下依次转动每个闸辊3来完成水位降低的效果,不需要将整个闸门本体2上升或下降来控制水位下降,当通过人力控制水位下降,装置具有能够不需要将整个闸门本体2上升或下降但通过人力就能够将水位下降的功能。

工作原理:该装置在使用时,因为滚动轴承4的外圈固定在轴承孔202内,且过渡孔203的直径小于轴承孔202,这样使得过渡孔203能够顶住滚动轴承4的外圈,而滚动轴承4的内圈是固定在主动转轴302或支撑转轴303上,且顶环304的直径大于主动转轴302或支撑转轴303的直径,使得顶环304顶住滚动轴承4的内圈,这样通过在转动槽201两侧开设的轴承孔202内所安装的滚动轴承4对闸辊3的主动转轴302和主动转轴302进行转动支撑,能够使闸辊3在转动槽201内能够进行良好的转动,而且通过过渡孔203和顶环304分别顶住滚动轴承4的外圈和内圈,使得滚动轴承4不会从轴承孔202内脱落。

多个闸辊3和转动槽201从上到下线性排列,在未排水使,通水孔301均垂直于地面,水无法通过转动槽201和通水孔301排出去,当水位较高需要排水时,使用者先拧动最上方的闸辊3所连接的转轮305,通过转轮305能够较为轻松的使闸辊3在转动槽201内转动,使得通水孔301转动到平行于地面的位置,这时水从通水孔301排出,从上到下依次转动每个闸辊3,可以通过每个闸辊3逐渐降低水位,这样不同于现有的水利工程泄洪闸门,不需要通过整个闸门本体2上升或下降来降低水位,但那个通过人力就能够降低水位。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