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沥青路面检查井盖下缘预制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71169发布日期:2021-06-01 23:55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一种沥青路面检查井盖下缘预制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市政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沥青路面检查井盖下缘预制件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沥青路面的铺设一般分多层进行铺设,当铺设次面层沥青时,用遮挡盖封住井口,铺设次面层沥青后,拨开检查井上的沥青层,取走遮挡盖,露出检查井,将井框本体放在检查井口上并现场浇筑混凝土固定,井框本体的高度约10公分,次面层沥青厚度约6公分,上面层沥青厚度约4公分,一般需要等待混凝土凝固后才进行上面层沥青的铺设,但交通压力大,一般来不及等混凝土凝固强度达到要求,就已经开始铺设上面层沥青,施工时有时铺设沥青的机械设备对路面的各种振动及碾压会误伤井框本体及还没完全凝固的混凝土,造成很多井框周边现浇的混凝土是裂的,甚至是下沉的,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沥青路面检查井盖下缘预制件装置,可节省了等待现场浇筑混凝土达到强度的时间,而且能抵御铺设沥青的机械设备对路面的各种振动及碾压,与地面及井盖框本体之间由上面层沥青层实施黏结,能进一步稳固安装的井盖框本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沥青路面检查井盖下缘预制件装置,用于井盖框本体的安装固定,包括所述井盖框本体的外部套设的混凝土预制框,所述混凝土预制框的内表面形状与井盖框本体的外表面形状相适配,所述混凝土预制框的高度≤井盖框本体的二分之一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混凝土预制框设置为圆环形,混凝土预制框的高度设置为5公分,所述井盖框本体的外表面形状为倒t形,所述混凝土预制框的内表面形状为倒t形。

进一步地,所述混凝土预制框的内表面上设置有通槽,所述混凝土预制框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把手槽,所述混凝土预制框的顶面上设置有盲孔,所述混凝土预制框的底面上设置有防滑齿。

进一步地,所述通槽设置有八个,八个所述通槽沿圆周均匀设置在混凝土预制框的内表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把手槽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把手槽沿圆周均匀设置在混凝土预制框的外表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盲孔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盲孔呈点阵状均匀设置在混凝土预制框的顶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防滑齿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防滑齿分三层呈辐射状均匀设置在混凝土预制框的底面上。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混凝土预制框,由于使用混凝土预制框将井盖框本体固定,节省了等待现场浇筑混凝土达到强度的时间,而且混凝土预制框能抵御铺设沥青的机械设备对路面的各种振动及碾压,混凝土预制框与地面及井盖框本体之间由上面层沥青层实施黏结,能进一步稳固安装的井盖框本体,解决了铺设沥青路面时造成井盖框本体破裂,甚至是下沉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通槽、盲孔和防滑齿,防滑齿可避免混凝土预制框在浇注时晃动,影响浇注质量,在浇注时,上面层沥青料嵌挤到盲孔内,从而增加上面层沥青料与混凝土预制框的结合力,上面层沥青料嵌挤到混凝土预制框与井盖框本体之间的缝隙中以及通槽内,从而增加上面层沥青料与混凝土预制框和井盖框本体的结合力,从而使得井盖框本体能牢牢地固定在沥青路面上。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把手槽,使得混凝土预制框便于取放与安装,施工人员在安装时,通过把手槽抬动混凝土预制框至井盖框本体上,然后套在井盖框本体上即可。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预制框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预制框仰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井盖框本体;2、井盖;3、混凝土预制框;301、通槽;302、把手槽;303、盲孔;304、防滑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沥青路面检查井盖下缘预制件装置,包括井盖框本体1的外部套设的混凝土预制框3,井盖框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井盖2,混凝土预制框3设置为圆环形,混凝土预制框3的高度≤井盖框本体1的二分之一高度,本实施例中,井盖框本体1的高度为10公分,混凝土预制框3的高度设置为5公分,且混凝土预制框3的内表面形状与井盖框本体1的外表面形状相适配,井盖框本体1的外表面形状为倒t形,混凝土预制框3的内表面形状为倒t形,混凝土预制框3的内表面上设置有通槽301,混凝土预制框3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把手槽302,混凝土预制框3的顶面上设置有盲孔303,混凝土预制框3的底面上设置有防滑齿304。

其中如图2所示,通槽301设置有八个,八个通槽301沿圆周均匀设置在混凝土预制框3的内表面上,在浇注时,上面层沥青料嵌挤到混凝土预制框3与井盖框本体1之间的缝隙中以及通槽301内,从而增加上面层沥青料与混凝土预制框3和井盖框本体1的结合力,从而使得井盖框本体1能牢牢地固定在沥青路面上。

其中如图1所示,把手槽302设置有四个,四个把手槽302沿圆周均匀设置在混凝土预制框3的外表面上,把手槽302的设置使得混凝土预制框3便于取放与安装。

其中如图2所示,盲孔303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盲孔303呈点阵状均匀设置在混凝土预制框3的顶面上,在浇注时,上面层沥青料嵌挤到盲孔303内,从而增加上面层沥青料与混凝土预制框3的结合力。

其中如图3所示,防滑齿304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防滑齿304分三层呈辐射状均匀设置在混凝土预制框3的底面上,防滑齿304可避免混凝土预制框3在浇注时晃动,影响浇注质量。

沥青路面的铺设一般分多层进行铺设,铺设次面层沥青后,拨开观察井上的次面层沥青层,取走遮挡盖,露出检查井,将井盖框本体1放在检查井口上,将混凝土预制框3套在井盖框本体1上,直接铺设上面层沥青,本实施例的井盖框本体1高度10公分,次面层沥青厚度约6公分,上面层沥青厚度约4公分,随着铺设沥青的机械设备对路面的各种振动及碾压,将上面层沥青料嵌挤到混凝土预制框3与井盖框本体1之间的缝隙中以及通槽301和盲孔303内,起到稳固的效果,将井盖框本体1牢牢地固定在沥青路面上。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均属于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