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供水泵组自适应控制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60510发布日期:2021-04-14 00:01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供水泵组自适应控制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供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供水泵组自适应控制设备。


背景技术:

2.目前,在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涌现的当代社会,供水技术升级已向系统化、智能化方向发展。随着智能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普及,对供水系统在智能调节过程中的高效性可靠性、自适应性等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3.传统供水长期以来采用恒速水泵搭配高位水箱、水塔、气压罐等供水的方式。由于这些供水方式设备投资多、占地面积大、能量浪费严重,且存在水源二次污染的问题,不符合长期发展的规划需求。恒压供水系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用户用水需求,但未兼顾管路阻力变化,实际应用中的管网系统大多表现出明显的时段性,在用水高峰期,管网系统用水流量增大,管路阻力较大;在用水低谷时,管网系统流量减少,管路阻力损失也较小,使得末端水压偏高,造成能量冗余,同时增加了管网渗漏和故障率,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智能供水泵组自适应控制设备来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智能供水泵组自适应控制设备。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智能供水泵组自适应控制设备,包括底板和控制柜,所述底板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延长板,所述控制柜固定连接在延长板的上端,所述底板的上端均布连接有四个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上侧连接有离心泵体,且离心泵体与安装板之间由减震支撑机构连接,所述离心泵体的上端均布连接有四根竖直的支杆,且四根支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同一块横板,所述横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与离心泵体连接的变频器,且变频器与控制柜内的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离心泵体的前后侧壁上分别固定连接有进水管和出水管。
7.优选地,所述控制柜的前侧壁上转动连接有旋转门,且旋转门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人机交互装置,所述控制柜内的控制器采用plc控制程序,所述控制柜内还设置有与离心泵体连接的报警装置。
8.优选地,所述减震支撑机构包括四个固定连接在安装板上端的竖杆,所述竖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水平的挡块,所述竖杆的外侧壁上滑动套接有筒管,四个所述筒管之间连接有同一块水平的圆板,所述离心泵体固定连接在圆板的上端,所述筒管与安装板之间的竖杆外侧套接有减震弹簧。
9.优选地,所述筒管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水平的连杆,且连杆远离筒管的一端与圆板的侧壁固定连接。
10.优选地,所述离心泵体的侧壁上设置有手动起停开关,且手动启停开关不与变频
器连接。
11.优选地,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与离心泵体相对的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法兰盘,且法兰盘与离心泵体之间由多个螺钉固定连接。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3.1、本实用采用并联泵组,并联泵组样机由4台同规格多级离心泵搭建组成,可以更好的扩大离心泵的流量和压力调节范围,避免了频繁增减泵过程,提高了整个供水泵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14.2、本实用采用变频与微电子技术,运行过程中,变频器一方面将泵的转速、功率、电流等参数上传至plc,另一方面,接收plc传递的频率控制信号和离心泵启停信号实现变压运行过程中的泵组调节。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智能供水泵组自适应控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智能供水泵组自适应控制设备的原理框图。
18.图中:1底板、2控制柜、3延长板、4安装板、5离心泵体、6支杆、7横板、8变频器、9进水管、10出水管、11旋转门、12竖杆、13挡块、14筒管、15圆板、16减震弹簧、17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0.参照图1

3,一种智能供水泵组自适应控制设备,包括底板1和控制柜2,底板1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延长板3,控制柜2固定连接在延长板3的上端,控制柜2的前侧壁上转动连接有旋转门11,且旋转门1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人机交互装置,控制柜2内的控制器采用plc控制程序,控制柜2内还设置有与离心泵体5连接的报警装置,plc控制程序根据用户需求自动调整离心泵体5的运行状态,包括增泵减泵,启动停止以及故障报警等,而该控制过程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21.其中,底板1的上端均布连接有四个安装板4,安装板4的上侧连接有离心泵体5,且离心泵体5与安装板4之间由减震支撑机构连接,减震支撑机构包括四个固定连接在安装板4上端的竖杆12,竖杆1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水平的挡块13,竖杆12的外侧壁上滑动套接有筒管14,四个筒管14之间连接有同一块水平的圆板15,离心泵体5固定连接在圆板15的上端,筒管14与安装板4之间的竖杆12外侧套接有减震弹簧16,具体的,筒管14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水平的连杆17,且连杆17远离筒管14的一端与圆板15的侧壁固定连接,在减震支撑机构的使用下,能够对离心泵体5起到一定减震的作用,减少离心泵体5使用时因震动而降低使用的寿命,有助于离心泵体5的长期使用。
22.其中,离心泵体5的上端均布连接有四根竖直的支杆6,且四根支杆6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同一块横板7,横板7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与离心泵体5连接的变频器8,且变频器8与控制柜2内的控制器电性连接,具体的,离心泵体5的侧壁上设置有手动起停开关,且手动启停开
关不与变频器8连接,手动操作模式下,由用户人为选择泵的启动和停止,手动模式下的电气线路不经过变频器8,故泵启动运行后,一直在额定频率下运行,离心泵体5的前后侧壁上分别固定连接有进水管9和出水管10,进水管9和出水管10与离心泵体5相对的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法兰盘,且法兰盘与离心泵体5之间由多个螺钉固定连接,便于进水管9和出水管10与离心泵体5的拆装。
23.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中,控制柜2采用两种独立运行的模式,即自动操作模式和手动操作模式。在自动操作模式下,离心泵体5全自动运行,无需人员值守,plc根据用户需求自动调整泵的运行状态,包括增泵减泵,启动停止以及故障报警等。自动模式下整个离心泵体5采用变压运行模式,具有比传统恒压模式更好的节能效果。在手动操作模式下,由用户人为选择泵的启动和停止,手动模式下的电气线路不经过变频器8,故泵启动运行后,一直在额定频率下运行。这种模式下的离心泵体5相当于直接供水模式,手动操作模式的设立主要为了当plc、人机界面(hmi)、变频器等重要电气元件失效后仍然保证正常供水,减少停水事故。
2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