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施工现场的快速导流防堵地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44025发布日期:2021-07-20 16:34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施工现场的快速导流防堵地漏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施工现场的快速导流防堵地漏。



背景技术:

地漏是连接排水管道系统与室内地面的重要接口,作为室内排水系统的重要部件,排除地面积水、水渍、固体物、易沉积物等。装修房子的时候在容易出现积水的地方都会预留连接管道,在管道上方一般就要求安装地漏,比如卫生间,阳台等。一般安装区多是容易积水的地方,首先会做防水,然后是地坪,最后是铺瓷砖。装地漏是在做地坪的过程中,将地漏预埋在地坪里的。要想水下的快,无残留,就要求地坪区域内以地漏为最低点,成斜面状,从而水排尽。

目前市场上地漏种类众多,包括传统水封地漏、偏心块式下翻板地漏、弹簧式地漏、吸铁石式地漏、重力式地漏等,但是这些地漏都是针对家庭使用环境来设计的。然而在房屋装修的过程中,因为需要使用到水泥、砂浆等原料,在装修过程中毛坯的地面依然会发生积水,这需要在装修过程中就事先安装好用于装修过程中排水使用的地漏。

但考虑到施工现场水泥、砂浆等建筑杂物随水流流动缓慢、易凝结、易堆积等特点,传统的地漏会出现自洁能力差、易堵塞、不易清理、排水速度慢、地漏内部装置易失效等问题。因此需要一种专为施工现场涉及的地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施工现场的快速导流防堵地漏,用以解决目前市场上地漏不适用于水泥、砂浆等易沉积物较多的建筑施工现场,导致出现自洁能力差、易堵塞、不易清理、排水速度慢、地漏内部装置易失效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施工现场的快速导流防堵地漏,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封盖、过滤件以及管道连接件,所述封盖和过滤件共同组成地漏位于地面上的部分结构,所述封盖为圆形,所述过滤件为圆台侧面结构的环面,且封盖与过滤件的顶端可拆卸连接组成整体朝上凸出的结构,所述过滤件上环绕设置有进水格栅;

所述管道连接件为地漏的地下部分,管道连接件包括碗状弧形槽和连通在弧形槽底部的连接管,所述弧形槽中还紧贴内侧面设置有自上而下的螺旋导水槽,所述螺旋导水槽的末端连通至连接管的顶端。

进一步的,还包括疏通件,所述疏通件为设置在封盖下方的清洁刷,所述清洁刷包括竖直设置的连接杆与若干个刷头,其中连接杆一端连接在封盖底面的中部,另一端位于连接管与弧形槽的连接处,所述刷头垂直于连接杆并沿径向环绕设置在连接杆底端,且刷头的长度正好配合连接杆与连接管之间的间距。

进一步的,所述封盖上表面设置有十字形的旋钮。

进一步的,所述刷头包括沿竖直方向依次设置在连接杆底端的五层刷毛。

进一步的,所述进水格栅的倾斜角度为60~80°,其中每一格栅孔的宽度为1~2mm,相邻格栅孔之间的间隔为1.5~2.5mm。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进水格栅为圆台侧面式结构,因此其上表面及时被装修过程中的大块杂物阻挡,也不会影响倾斜设置的进水格栅进行排水,具有更好的防堵塞性能,另外进水格栅阻隔大体积的杂物,使得杂物环绕阻隔在进水格栅外围,也便于后期清理地漏周围杂物;

2、本实用新型在弧形槽中还设置有螺旋导水槽,螺旋导水槽紧贴弧形槽的内表面设置,形成自上而下的螺旋形通道,从进水格栅中进入的液体因为水的张力附着在进水格栅以及弧形槽的内表面流下,正好进入到螺旋导水槽中,从而形成螺旋形的水流,可以增加水流下行速度与冲击力,强化地漏的自清洁能力,避免含有水泥、砂浆的杂物附着在地漏中凝结而造成堵塞;

3、本实用新型中还包括有疏通件,通过清洁刷与封盖的配合,旋转封盖即可带动刷头在弧形槽与连接管连接处进行洗刷,清扫容易附着在管道连接处的杂物,通过间歇性的清理,可以更好的避免堵塞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纵向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螺旋导水槽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封盖的俯视示意图;

图中:1、封盖;2、过滤件;3、管道连接件;4、疏通件;11、旋钮;21、进水格栅;31、弧形槽;32、连接管;33、螺旋导水槽;41、连接杆;42、刷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施工现场的快速导流防堵地漏,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封盖1、过滤件2以及管道连接件3,所述封盖1和过滤件2共同组成地漏位于地面上的部分结构,所述管道连接件3为地漏的地下部分,从而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的通道结构,将污水从过滤件2中引入到管道连接件3内,并进一步排放到下方连接的下水管道内部。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封盖1为圆形,所述过滤件2为圆台侧面结构的环面,且封盖1与过滤件2的顶端可拆卸连接组成整体朝上凸出的结构,所述过滤件2上环绕设置有进水格栅21,即封盖1放置在过滤件2的顶部将其封闭,形成一个地步开口的圆台结构,因此其上表面及时被装修过程中的大块杂物阻挡,也不会影响倾斜设置的进水格栅21进行排水,具有更好的防堵塞性能,另外进水格栅21阻隔大体积的杂物,使得杂物环绕阻隔在进水格栅21外围,也便于后期清理地漏周围杂物。优选的方案中,进水格栅21的倾斜角度为60~80°,其中每一格栅孔的宽度为1~2mm,相邻格栅孔之间的间隔为1.5~2.5mm,本实施例中进一步优选为倾斜角度为80°,格栅宽度为1.5mm,间隔2mm。

本实施例进一步的方案中,管道连接件3包括碗状弧形槽31和连通在弧形槽31底部的连接管32,所述弧形槽31中还紧贴内侧面设置有自上而下的螺旋导水槽33,如图3所示,所述螺旋导水槽33的末端连通至连接管32的顶端。从进水格栅21中进入的液体因为水的张力附着在进水格栅21以及弧形槽31的内表面流下,正好进入到螺旋导水槽33中,从而形成螺旋形的水流,可以增加水流下行速度与冲击力,强化地漏的自清洁能力,避免含有水泥、砂浆的杂物附着在地漏中凝结而造成堵塞。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进一步的,还包括有疏通件4,所述疏通件4为设置在封盖1下方的清洁刷,所述清洁刷包括竖直设置的连接杆41与若干个刷头42,其中连接杆41一端连接在封盖1底面的中部,另一端位于连接管32与弧形槽31的连接处,所述刷头42垂直于连接杆41并沿径向环绕设置在连接杆41底端,且刷头42的长度正好配合连接杆41与连接管32之间的间距。优选的,所述刷头42包括沿竖直方向依次设置在连接杆41底端的五层刷毛。

如图4所示,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封盖1上表面设置有十字形的旋钮11,且封盖1与过滤件2之间采用卡扣连接,该连接方式不影响封盖1在水平面的转动。通过十字形的旋钮11来旋转封盖1即可带动刷头42在弧形槽31与连接管32连接处进行洗刷,清扫容易附着在管道连接处的杂物,通过间歇性的清理,可以更好的避免堵塞的发生。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