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逆止功能的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85159发布日期:2021-09-18 01:16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逆止功能的导管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逆止功能的导管。


背景技术:

2.灌注桩(或地连墙)浇筑水下混凝土,都需经由导管浇筑完成。浇筑的过程如下:在浇筑之前,先将导管逐节连接,下入桩孔内,然后在导管顶部安装混凝土料斗,再在料斗和导管连接处设置隔水塞,并将隔水塞悬吊。待以上工序都完成之后,在料斗内装入一定量的混凝土,松开隔水塞的悬吊绳,混凝土在重力作用下,推动隔水塞,挤开管内泥浆,经由导管灌注入桩孔内。一般而言,首次灌注的混凝土量,需保证将导管底端埋入混凝土中一定深度,或导管内保持一定高度的混凝土,防止导管外的泥浆挤压混凝土向导管内流动,造成断桩或夹渣的工程质量事故。随着混凝土的灌注,导管需不断上拔,减小混凝土上翻的阻力,但仍需将导管埋入混凝土一定深度,因此需控制好导管每次上拔的高度。需要人工进行监控,造成人工耗损。
3.但有时控制导管的上拔高度过大,造成导管底端埋入混凝土中的深度不够,并且导管内混凝土的高度不足,从而使桩孔内的泥浆上返入已经浇筑的混凝土内甚至导管内,在新浇筑的混凝土和已浇筑的混凝土之间形成泥浆夹层,也会造成断桩或夹渣的质量事故。
4.从已有公开资料中发现,现有技术中针对此类问题的解决办法有以下1种:
5.专利号为201811000595.5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钻孔灌注桩水下灌注混凝土用导管封口装置,该装置解决的是现有技术中水下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导管堵塞的问题以及避免二次封孔。但该装置结构和操作均繁琐复杂,由于封口装置由四瓣组成,在提拉过程中有可能造成水泥浆的渗漏。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现有技术的需要人工监控导管上拔高度,耗费人工;导管封口装置结构和操作较为繁琐复杂,有可能造成水泥浆渗漏的问题;提供一种可以自动实现逆止功能,节省人工、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具有逆止功能的导管。该导管具有防止回流的功能,可有效防止混凝土灌注桩(或地连墙)断桩或夹渣质量事故的发生。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逆止功能的导管,包括导管,还包括:
8.金属框,所述金属框设置于所述导管底端外侧;
9.活动金属板,所述活动金属板设置于所述金属框下表面,一端与所述金属框连接,用于实现逆止功能;
10.固定金属板,所述固定金属板设置于所述金属框上,用于固定所述金属框。
11.进一步地,所述金属框的形状为正方形。
12.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金属板为中间为空心圆环的金属板,形状与所述金属框的形状相适配,所述空心圆环的直径与所述导管的尺寸相适配。
13.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金属板的数量至少为1个。
14.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金属板的数量为2个。
15.进一步地,所述活动金属板与所述金属框通过弹簧合页连接。
16.进一步地,所述弹簧合页为单弹簧合页。
17.进一步地,所述弹簧合页的数量为1对。
18.进一步地,所述活动金属板的数量为2个。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通过弹簧合页与活动金属板的配合作用实现自动逆止功能,节省人工、提高了施工效率。该导管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具有防止回流的功能,可有效防止混凝土灌注桩(或地连墙)断桩或夹渣质量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导管底部结构的仰视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导管的主视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导管的俯视图;
23.图4是图2左下角的放大图;
24.图中:
25.1、导管
ꢀꢀꢀꢀꢀꢀꢀꢀꢀ
2、金属框
ꢀꢀꢀꢀꢀꢀꢀ
3、上层固定金属板
26.4、下层固定金属板
ꢀꢀꢀꢀ
5、活动金属板
ꢀꢀꢀ
501、第一活动金属板
27.502、第二活动金属板
ꢀꢀ
6、弹簧合页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下面以一种优选的方案为例,对下述实施例进行具体阐述。
30.请参见附图2和附图4,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逆止功能的导管,包括导管1,导管1的底端外侧设置有金属框2,金属框2的上端设置有上层固定金属板3,金属框2的下端设置有下层固定金属板4,上层固定金属板3与下层固定金属板4为中间空心的金属板,可以套在导管1上。金属框2通过上层固定金属板3与下层固定金属板4与导管1焊接在一起,上层固定金属板3与下层固定金属板4对金属框2起到固定作用,防止金属框2被挤压松动或变形。金属框2的下部表面设置有活动金属板5,活动金属板5至少为一个,用于实现逆止作用阻止混凝土和泥浆逆流进入导管1内。但当采用一个活动金属板5时,向下灌注混凝土只能从一个方向流下,速度较慢,且混凝土的流向只有一个方向不利于平衡,因此本实施例中优选为两个,即第一活动金属板501和第二活动金属板502,第一活动金属板501与第二活动金属板502分别设置于金属框2下表面的左右两端,且为单向开启,开启方向为朝向导管1外部。请
参见附图1和附图3,第一活动金属板501与第二活动金属板502与金属框2的连接方式为通过弹簧合页6进行连接,弹簧合页6为单弹簧合页。弹簧合页6的数量至少为一对,本实施例中优选为2对弹簧合页6,可以在节省用料的同时兼顾较好的连接效果,防止混凝土过多压力过大,导致活动金属板与金属框之间发生连接断裂。
3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在进行混凝土灌注之前,将施工所需的其他各部件与导管1一起组装完毕,将导管1作为最底端的导管,与其他导管逐节连接,下入桩孔内。此时第一活动金属板501与第二活动金属板502处于闭合状态。然后开始向导管中灌注混凝土,当灌注的混凝土达到一定程度,到达导管1底端,会在压力作用下将第一活动金属板501和第二活动金属板502冲开,使得第一活动金属板501与第二活动金属板502向下开启,混凝土进入桩孔内。此时过程中,第一活动金属板501与第二活动金属板502处于开启状态。
32.当施工过程中,发生导管1的上拔高度过大,造成导管1底端埋入混凝土中的深度不够,导管1内混凝土的高度不够,不足以平衡导管1内外的压力差时,导管外的泥浆会挤压桩孔内的混凝土向导管1内流动,带动第一活动金属板501与第二活动金属板502向导管1内部方向闭合,阻止了混凝土和泥浆继续进入导管1内,实现了导管的逆止功能,有效防止混凝土灌注桩(或地连墙)断桩或夹渣质量事故的发生。
33.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固定金属板的数量可以选为一个,只要能够起到固定金属框的作用即可。活动金属板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当活动金属板的数量为一个时,通过一个弹簧合页与金属框的一端连接,也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34.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