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路消防栓应急防撞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61738发布日期:2021-04-06 12:10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一种道路消防栓应急防撞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消防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道路消防栓应急防撞装置。



背景技术: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道路两旁的消防栓大多是固定在地面以上的位置,但长时间与空气接触其表面会出现锈蚀的情况,因此需要人工定期对消防栓表面进行防锈漆的刷涂,但这样会浪费人力资源,并且当消防栓遇到车辆撞击时,很可能会导致其损坏无法使用,从而可能会耽误其正常的使用,本发明阐述的一种道路消防栓应急防撞装置,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例设计了一种道路消防栓应急防撞装置,本例的一种道路消防栓应急防撞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内设置有开口朝上且呈圆柱状的回收腔,所述回收腔的内侧端壁连通设置有环状的清洁腔,所述清洁腔内设置有吸水装置,所述清洁腔的右侧连通设置有清洁转筒腔,所述回收腔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开口朝上的阻挡腔,所述阻挡腔内设置有应急装置,所述清洁腔的左侧设置有开口朝上的收纳腔,所述收纳腔的下端壁连通设置有拉伸腔,所述收纳腔内设置有遮挡装置,所述回收腔的下侧设置有升降腔,所述升降腔内设置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腔的下侧设置有带轮腔,所述带轮腔的上方左侧设置有位于所述升降腔左侧的间歇腔,所述间歇腔的左侧设置有存储腔,所述间歇腔的上侧设置有开关卷线腔,所述升降腔的右侧设置有电机腔,所述电机腔的上侧设置有反应卷线腔,所述反应卷线腔的上侧设置有传递腔,所述电机腔的后侧设置有间断腔,所述间断腔的上侧设置有压力腔,所述间断腔的后侧设置有传动腔,所述传动腔的上侧设置有开口朝上的清除回收腔,所述清除回收腔内设置有除障装置,所述除障装置包括上下滑动设置于所述清除回收腔内的清除模块,所述清除模块内设置有开口朝上的清除腔,所述清除腔后侧设置有开口朝下的清除带轮腔,所述清除腔的前端壁和后端壁之间转动设置有后侧延伸至所述清除带轮腔内的清除转动轴,所述清除转动轴上固定安装有位于所述清除腔内的清除转筒,所述清除腔的上侧开口处前后滑动设置有清除滑动杆,所述清除滑动杆的前侧设置有通电能够产生磁性的电磁铁,所述清除滑动杆的下端面后侧固定有下侧延伸至所述清除腔内的清除导杆,所述清除导杆的后端面与所述清除腔的后端壁之间固定连接有清除弹簧,所述清除转筒的外侧端面设置有与所述清除导杆滑动连接的凹槽,且该凹槽一部分呈直线一部分呈半圆环形线,所述清除模块的下端面固定有下侧延伸至所述清除回收腔下端壁且能够上下滑动的清除升降滑块。

可优选的,所述吸水装置包括滑动设置于所述清洁腔内且呈圆环状的清洁滑动块,所述清洁滑动块的内侧固定有部分延伸至所述回收腔内的清洁棉,所述清洁转筒腔的上端壁和下端壁之间转动设置有下侧延伸至所述传递腔内的清洁转轴,所述清洁转轴上固定有位于所述清洁转筒腔内的清洁转筒,所述清洁滑动块的下端面右侧固定有清洁滑动杆,所述清洁滑动杆的右侧端面固定有右侧延伸至所述清洁转筒腔内的清洁导杆,所述清洁转筒的外侧端面设置有与所述清洁导杆滑动连接的螺旋状凹槽,所述电机腔的下端壁固定安装有主电机,所述主电机内动力连接有上侧穿过所述电机腔和所述反应卷线腔延伸至所述传递腔内的电机轴,所述电机轴的下侧延伸至所述带轮腔内,所述电机轴的上侧与所述清洁转轴的下侧通过一组皮带轮连接,所述回收腔的下端壁连通设置有与所述存储腔连通的排水管。

可优选的,所述升降装置包括滑动设置于所述升降腔内的传动腔,所述传动腔的上端面左右对称固定设置有上侧延伸至所述回收腔内且能够上下滑动的支撑杆,所述传动腔的上端面与所述升降腔的上端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升降弹簧,所述支撑杆的上侧固定有滑动设置于所述回收腔内且能够提供充足水源的消防栓,所述升降腔的上端壁和下端壁之间转动设置有与所述传动腔滑动且转动连接且下侧延伸至所述带轮腔内的升降螺纹杆。

可优选的,所述应急装置包括滑动设置于所述阻挡腔内的警示块,所述警示块中间固定安装有加强锻造的加强杆,所述警示块的下端面与所述阻挡腔的下端壁之间固定连接有阻挡弹簧,所述升降螺纹杆的右侧设置有位于所述传动腔内的限位腔,所述限位腔内滑动设置有能够与所述升降螺纹杆螺纹连接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右端面与所述限位腔的右端壁之间固定连接有限位弹簧,所述限位块的右端面固定有反应拉绳,所述反应拉绳的一端与所述加强杆固定连接,所述电机轴上固定有位于所述反应卷线腔内的反应卷线轮,所述反应卷线轮上缠绕安装有牵引绳,所述牵引绳的一端延伸至所述阻挡腔内并与所述警示块的下端壁固定连接。

可优选的,所述遮挡装置包括滑动设置于所述拉伸腔内且上侧延伸至所述收纳腔内的拉伸杆,所述拉伸杆的下端面与所述拉伸腔的下端壁之间固定连接有拉伸弹簧,所述拉伸杆的上侧转动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上固定有能够遮挡所述回收腔上侧开口的密封板,所述密封板的上侧滑动连接有滑动板,所述开关卷线腔的下端壁转动设置有从动轴,所述从动轴的上侧固定有开关卷线轮,所述开关卷线轮上缠绕安装有开关拉绳,所述开关拉绳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拉伸腔内并与所述拉伸杆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间歇腔的下端壁转动设置有下侧延伸至所述带轮腔内的间歇轴,所述间歇轴的下侧与所述升降螺纹杆的下端以及所述电机轴的下侧通过一组皮带轮连接,所述间歇腔的上端壁转动设置有与所述从动轴下侧固定连接的间歇块,所述间歇块内设置有开口朝下的滑动腔,所述滑动腔的内侧端壁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间歇腔内螺纹连接有与所述间歇轴花键连接的间歇螺纹块,所述间歇螺纹块的上侧固定有位于所述滑动腔内的间歇板,所述间歇板能够与所述卡块配合连接。

可优选的,所述除障装置包括转动设置于所述传动腔上端壁且上侧与所述清除升降滑块螺纹连接的清除螺纹杆,当所述电磁铁与所述滑动板水平对齐时,清除升降滑块与清除螺纹杆变为转动连接,所述传动腔的前端壁和后端壁之间转动设置有后侧延伸至所述皮带腔内且前侧延伸至所述间断腔内的主动带轮轴,所述主动带轮轴位于所述传动腔内的部分与所述清除螺纹杆的下侧通过一对锥齿轮副连接,所述间断腔内滑动设置有间断板,所述间断板内转动设置有能够有与所述主动带轮轴前侧花键连接的间断轴,所述间断板的后端面与所述间断腔的后端壁之间固定连接有间断弹簧,所述主动带轮轴的后侧与所述清除转动轴的后侧通过一组皮带轮连接且仅当所述皮带腔与所述滑动板水平对齐时该组皮带轮中的皮带才能够张紧传递动力,所述间断腔的前端壁转动设置有后侧与所述间断轴花键连接的间断输入轴,所述电机腔的后端壁转动设置有间断输出轴,所述间断输出轴的前侧与所述电机轴之间通过一对锥齿轮副连接,所述间断输出轴与所述间断输入轴之间通过间断联轴器连接,所述间断联轴器通电时能够传递动力。

可优选的,所述除障装置还包括滑动设置于所述压力腔上端壁和下端壁之间且上侧能够移动至外界下侧能够移动至所述间断腔内的压力杆,所述压力杆上固定有滑动设置于所述压力腔内的压力板,所述压力板的下端面与所述压力腔的下端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压力弹簧,所述压力杆的下侧能够使所述间断板向后侧移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发明能够将消防栓收入地面以下,从而使减少消防栓与空气接触的时间,从而降低消防栓的锈蚀程度,同时在消防栓正常使用时,能够再其旁边设立安全装置,当车辆与安全装置发生碰撞时,能够将消防栓第一时间收入地下,从而避免消防栓受到损坏,同时该发明还能够对堆放在消防栓开口上的异物进行清理,从而保证消防栓能够正常进行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道路消防栓应急防撞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方向的结构剖视图;

图3是图1中b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3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其中,为叙述方便,现对下文所说的方位规定如下:下文所说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与图1本身投影关系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一致。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道路消防栓应急防撞装置,包括主体10,所述主体10内设置有开口朝上且呈圆柱状的回收腔53,所述回收腔53的内侧端壁连通设置有环状的清洁腔50,所述清洁腔50内设置有吸水装置,所述清洁腔50的右侧连通设置有清洁转筒腔59,所述回收腔53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开口朝上的阻挡腔42,所述阻挡腔42内设置有应急装置,所述清洁腔50的左侧设置有开口朝上的收纳腔47,所述收纳腔47的下端壁连通设置有拉伸腔43,所述收纳腔47内设置有遮挡装置,所述回收腔53的下侧设置有升降腔21,所述升降腔21内设置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腔21的下侧设置有带轮腔19,所述带轮腔19的上方左侧设置有位于所述升降腔21左侧的间歇腔28,所述间歇腔28的左侧设置有存储腔35,所述间歇腔28的上侧设置有开关卷线腔38,所述升降腔21的右侧设置有电机腔17,所述电机腔17的上侧设置有反应卷线腔15,所述反应卷线腔15的上侧设置有传递腔13,所述电机腔17的后侧设置有间断腔83,所述间断腔83的上侧设置有压力腔64,所述间断腔83的后侧设置有传动腔87,所述传动腔87的上侧设置有开口朝上的清除回收腔75,所述清除回收腔75内设置有除障装置,所述除障装置包括上下滑动设置于所述清除回收腔75内的清除模块72,所述清除模块72内设置有开口朝上的清除腔66,所述清除腔66后侧设置有开口朝下的清除带轮腔74,所述清除腔66的前端壁和后端壁之间转动设置有后侧延伸至所述清除带轮腔74内的清除转动轴73,所述清除转动轴73上固定安装有位于所述清除腔66内的清除转筒71,所述清除腔66的上侧开口处前后滑动设置有清除滑动杆68,所述清除滑动杆68的前侧设置有通电能够产生磁性的电磁铁67,所述清除滑动杆68的下端面后侧固定有下侧延伸至所述清除腔66内的清除导杆69,所述清除导杆69的后端面与所述清除腔66的后端壁之间固定连接有清除弹簧70,所述清除转筒71的外侧端面设置有与所述清除导杆69滑动连接的凹槽,且该凹槽一部分呈直线一部分呈半圆环形线,所述清除模块72的下端面固定有下侧延伸至所述清除回收腔75下端壁且能够上下滑动的清除升降滑块65。

有益地,所述吸水装置包括滑动设置于所述清洁腔50内且呈圆环状的清洁滑动块57,所述清洁滑动块57的内侧固定有部分延伸至所述回收腔53内的清洁棉54,所述清洁转筒腔59的上端壁和下端壁之间转动设置有下侧延伸至所述传递腔13内的清洁转轴60,所述清洁转轴60上固定有位于所述清洁转筒腔59内的清洁转筒61,所述清洁滑动块57的下端面右侧固定有清洁滑动杆56,所述清洁滑动杆56的右侧端面固定有右侧延伸至所述清洁转筒腔59内的清洁导杆58,所述清洁转筒61的外侧端面设置有与所述清洁导杆58滑动连接的螺旋状凹槽,所述电机腔17的下端壁固定安装有主电机18,所述主电机18内动力连接有上侧穿过所述电机腔17和所述反应卷线腔15延伸至所述传递腔13内的电机轴14,所述电机轴14的下侧延伸至所述带轮腔19内,所述电机轴14的上侧与所述清洁转轴60的下侧通过一组皮带轮连接,所述回收腔53的下端壁连通设置有与所述存储腔35连通的排水管39。

有益地,所述升降装置包括滑动设置于所述升降腔21内的传动腔87,所述传动腔87的上端面左右对称固定设置有上侧延伸至所述回收腔53内且能够上下滑动的支撑杆27,所述传动腔87的上端面与所述升降腔21的上端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升降弹簧26,所述支撑杆27的上侧固定有滑动设置于所述回收腔53内且能够提供充足水源的消防栓11,所述升降腔21的上端壁和下端壁之间转动设置有与所述传动腔87滑动且转动连接且下侧延伸至所述带轮腔19内的升降螺纹杆25。

有益地,所述应急装置包括滑动设置于所述阻挡腔42内的警示块45,所述警示块45中间固定安装有加强锻造的加强杆44,所述警示块45的下端面与所述阻挡腔42的下端壁之间固定连接有阻挡弹簧41,所述升降螺纹杆25的右侧设置有位于所述传动腔87内的限位腔22,所述限位腔22内滑动设置有能够与所述升降螺纹杆25螺纹连接的限位块24,所述限位块24的右端面与所述限位腔22的右端壁之间固定连接有限位弹簧23,所述限位块24的右端面固定有反应拉绳12,所述反应拉绳12的一端与所述加强杆44固定连接,所述电机轴14上固定有位于所述反应卷线腔15内的反应卷线轮16,所述反应卷线轮16上缠绕安装有牵引绳20,所述牵引绳20的一端延伸至所述阻挡腔42内并与所述警示块45的下端壁固定连接。

有益地,所述遮挡装置包括滑动设置于所述拉伸腔43内且上侧延伸至所述收纳腔47内的拉伸杆48,所述拉伸杆48的下端面与所述拉伸腔43的下端壁之间固定连接有拉伸弹簧46,所述拉伸杆48的上侧转动设置有转轴49,所述转轴49上固定有能够遮挡所述回收腔53上侧开口的密封板52,所述密封板52的上侧滑动连接有滑动板51,所述开关卷线腔38的下端壁转动设置有从动轴36,所述从动轴36的上侧固定有开关卷线轮37,所述开关卷线轮37上缠绕安装有开关拉绳40,所述开关拉绳40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拉伸腔43内并与所述拉伸杆48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间歇腔28的下端壁转动设置有下侧延伸至所述带轮腔19内的间歇轴29,所述间歇轴29的下侧与所述升降螺纹杆25的下端以及所述电机轴14的下侧通过一组皮带轮连接,所述间歇腔28的上端壁转动设置有与所述从动轴36下侧固定连接的间歇块34,所述间歇块34内设置有开口朝下的滑动腔32,所述滑动腔32的内侧端壁固定连接有卡块33,所述间歇腔28内螺纹连接有与所述间歇轴29花键连接的间歇螺纹块30,所述间歇螺纹块30的上侧固定有位于所述滑动腔32内的间歇板31,所述间歇板31能够与所述卡块33配合连接。

有益地,所述除障装置包括转动设置于所述传动腔87上端壁且上侧与所述清除升降滑块65螺纹连接的清除螺纹杆77,当所述电磁铁67与所述滑动板51水平对齐时,清除升降滑块65与清除螺纹杆77变为转动连接,所述传动腔87的前端壁和后端壁之间转动设置有后侧延伸至所述皮带腔76内且前侧延伸至所述间断腔83内的主动带轮轴78,所述主动带轮轴78位于所述传动腔87内的部分与所述清除螺纹杆77的下侧通过一对锥齿轮副连接,所述间断腔83内滑动设置有间断板81,所述间断板81内转动设置有能够有与所述主动带轮轴78前侧花键连接的间断轴82,所述间断板81的后端面与所述间断腔83的后端壁之间固定连接有间断弹簧80,所述主动带轮轴78的后侧与所述清除转动轴73的后侧通过一组皮带轮连接且仅当所述皮带腔76与所述滑动板51水平对齐时该组皮带轮中的皮带才能够张紧传递动力,所述间断腔83的前端壁转动设置有后侧与所述间断轴82花键连接的间断输入轴84,所述电机腔17的后端壁转动设置有间断输出轴86,所述间断输出轴86的前侧与所述电机轴14之间通过一对锥齿轮副连接,所述间断输出轴86与所述间断输入轴84之间通过间断联轴器85连接,所述间断联轴器85通电时能够传递动力。

有益地,所述除障装置还包括滑动设置于所述压力腔64上端壁和下端壁之间且上侧能够移动至外界下侧能够移动至所述间断腔83内的压力杆62,所述压力杆62上固定有滑动设置于所述压力腔64内的压力板63,所述压力板63的下端面与所述压力腔64的下端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压力弹簧79,所述压力杆62的下侧能够使所述间断板81向后侧移动。

以下结合图1至图3对本文中的使用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初始工作状态时,消防栓11位于回收腔53内,限位块24与升降螺纹杆25螺纹连接,所述间歇板31与卡块33连接,警示块45位于阻挡腔42内,密封板52将回收腔53的开口封闭,清除模块72位于清除回收腔75内,间断轴82与主动带轮轴78花键连接,间断联轴器85未通电。

当需要使用消防栓11进行灭火作业时,主电机18启动,从而带动电机轴14转动,从而使电机轴14通过一组皮带轮带动清洁转轴60转动,从而带动清洁转筒61转动,从而通过清洁导杆58带动清洁滑动杆56上下往复运动,从而带动清洁滑动块57上下往复运动,从而通过清洁棉54使消防栓11表面可能带有的水分擦干,被擦掉的水分通过排水管39排入存储腔35内,同时电机轴14通过一组皮带轮带动间歇轴29和升降螺纹杆25转动,从而带动间歇螺纹块30转动并使其向下移动,从而使间歇板31通过卡块33带动间歇块34转动,从而通过从动轴36带动开关卷线轮37转动,从而使开关拉绳40逐渐缠绕在开关卷线轮37上,从而使拉伸杆48向下移动,从而使密封板52以收纳腔47的右端壁上侧为支点以转轴49为圆心逆时针方向转动,从而使回收腔53的上侧开口开启,同时升降螺纹杆25通过限位块24带动传动腔87向上移动,从而通过支撑杆27使消防栓11向上移动,升降弹簧26被压缩,同时电机轴14带动反应卷线轮16转动,从而使牵引绳20从反应卷线轮16上松下,从而使警示块45向上移动,进而起到对消防栓11的防护作用,当消防栓11完全移动至主体10上方后主电机18关闭,此时若警示块45受到冲击,使加强杆44折断,从而使反应拉绳12被拉扯,从而使限位块24向右侧移动并与升降螺纹杆25脱离螺纹连接,从而使传动腔87在升降弹簧26的作用下快速向下复位,进而使消防栓11快速向下移动至回收腔53内,进而达到对消防栓11的防护作用,若滑动板51上方堆积有重物使密封板52无法正常打开时,间断联轴器85通电,从而使电机轴14通过一对锥齿轮副带动间断输出轴86转动,从而通过间断联轴器85带动间断输入轴84转动,从而通过间断轴82带动主动带轮轴78转动,从而使主动带轮轴78通过一对锥齿轮副带动清除螺纹杆77转动,从而使清除升降滑块65向上移动,进而使清除模块72向上移动,当清除滑动杆68与滑动板51平齐时清除升降滑块65与清除螺纹杆77脱离螺纹连接变为转动连接,同时主动带轮轴78通过一组皮带轮带动带动清除转动轴73转动,从而使清除转筒71转动,当清除导杆69在清除转筒71表面圆环状凹槽内滑动时,清除滑动杆68向左侧移动,当清除导杆69在清除转筒71表面直线状凹槽内滑动时,清除导杆69在清除弹簧70的作用下快速向后侧复位,此时电磁铁67通电并与滑动板51连接,从而使滑动板51上方堆积的重物逐渐被向前侧转移,当密封板52正常开启后,压力板63在压力弹簧79的作用下向上移动,从而使压力杆62向上移动,进而使间断板81在间断弹簧80的作用下向前移动,从而使间断轴82与主动带轮轴78脱离连接,从而使清除滑动杆68停止运动,当消防栓11使用完毕后主电机18反转,从而使压力杆62向下被压动,从而使间断轴82与主动带轮轴78恢复连接,由于清除螺纹杆77反转,从而使清除升降滑块65与清除螺纹杆77重新变为螺纹连接,进而通过上述过程使清除模块72向下移动复位,带消防栓11和清除模块72以及密封板52复位完毕后清除螺纹杆77关闭即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发明能够将消防栓收入地面以下,从而使减少消防栓与空气接触的时间,从而降低消防栓的锈蚀程度,同时在消防栓正常使用时,能够再其旁边设立安全装置,当车辆与安全装置发生碰撞时,能够将消防栓第一时间收入地下,从而避免消防栓受到损坏,同时该发明还能够对堆放在消防栓开口上的异物进行清理,从而保证消防栓能够正常进行使用。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领域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