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坑支挡结构

文档序号:29814460发布日期:2022-04-27 09:31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坑支挡结构

1.本发明属于基坑支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坑支挡结构。


背景技术:

2.对于地势较高或缺乏地下水的区域而言,其基坑支护系统无需担心地下水的困扰,故其基坑支挡结构的构建更加灵活,但目前的基坑支挡均是在基坑边缘的土方中进行构建,其受力通常是单向斜拉,故其支挡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构建方便,同时支护效果好的基坑支挡结构。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坑支挡结构,包括顶梁、多根第一支挡桩和多根第二支挡桩,多根所述第一支挡桩和多根所述第二支挡桩均沿基坑的边缘环向间隔分布,所述顶梁为环形并沿所述基坑上端边缘设置,每根所述第一支挡桩和每根所述第二支挡桩的上端均与所述顶梁对应的位置处连接固定,每根所述第一支挡桩的下端倾斜向下插入到所述基坑边缘处的土壤中,每根所述第二支挡桩的下端倾斜向下插入到所述基坑的底壁内。
5.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由顶梁、多根第一支挡桩和多根第二支挡桩在所述基坑的边缘处组成截面为“λ”形支撑,如此可基坑旁的土方进行更有效的支撑,同时其第二支挡桩只局部下入地下,故其施工成本也更低。
6.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支挡桩与水平面的倾斜夹角为α,所述第二支挡桩与水平面的倾斜夹角为ω,其中,α和ω均为70
°‑
80
°
之间。
7.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使得第一支挡桩和第二支挡桩支护性能更佳,同时可避免第二支挡桩影响基坑内的正常施工。
8.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支挡桩和第二支挡桩下端端部的水平高度均低于所述基坑底壁的水平高度,且所述第一支挡桩下端端部和第二支挡桩下端端部至所述基坑底壁之间的竖向间距为基坑深度的1/4-1/3。
9.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使得第一支挡桩和第二支挡桩的在保持良好的支护性能的同时降低其施工成本。
10.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支挡桩和第二支挡桩的个数一致,且多个所述第一支挡桩和多个所述第二支挡桩沿所述基坑边缘环向交错分布。
11.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使得第一支挡桩和第二支挡桩在基坑边缘均布,从而使得其对基坑旁边土方的支护效果更佳。
12.上述技术方案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支挡桩之间沿所述基坑边缘线的间距为l1,其中,l1为0.5-1.5m,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支挡桩之间沿所述基坑边缘线的间距为l2,其中,l2为0.5-1.5m。
13.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使得第一支挡桩和第二支挡桩分布更加均匀,同时支护效果更佳。
14.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支挡桩和第二支挡桩均为内部填充有膨胀材料的钢管桩。
15.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使得第一支挡桩和第二支挡桩内的膨胀层更加致密,从而使得第一支挡桩和第二支挡桩的抗应力效果更佳。
16.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支挡桩和第二支挡桩的上端突出于地面10-20cm,所述顶梁安装在多个所述第一支挡桩和多个第二支挡桩的上端。
17.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使得顶梁能更方便的与第一支挡桩和第二支挡桩安装连接。
18.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顶梁为钢构件,所述顶梁的上端高于地面0.3-0.6m。
19.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可由顶梁对基坑上端边缘形成一圈挡护。
20.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膨胀材料为沙子和海藻粉的混合物。
21.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海藻粉具有良好的膨胀性能,在钢管桩内遇水膨胀后能填充沙子之间的孔隙,使得钢管桩内的填充物更加致密。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基坑支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顶梁、第一支挡桩和第二支挡桩的装配示意图;
24.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基坑支挡结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25.图中:1顶梁、2第一支挡桩、3第二支挡桩、4基坑。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施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27.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坑支挡结构,包括顶梁1、多根第一支挡桩2和多根第二支挡桩3,多根所述第一支挡桩2和多根所述第二支挡桩3均沿基坑4的边缘环向间隔分布,所述顶梁1为环形并沿所述基坑4上端边缘设置,每根所述第一支挡桩2和每根所述第二支挡桩3的上端均与所述顶梁1对应的位置处连接固定,每根所述第一支挡桩2的下端倾斜向下插入到所述基坑4边缘处的土壤中,每根所述第二支挡桩3的下端倾斜向下插入到所述基坑4的底壁内,如此由顶梁、多根第一支挡桩和多根第二支挡桩在所述基坑的边缘处组成截面为“λ”形支撑,如此可基坑旁的土方进行更有效的支撑,同时其第二支挡桩只局部下入地下,故其施工成本也更低。
28.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支挡桩2与水平面的倾斜夹角为α,所述第二支挡桩3与水平面的倾斜夹角为ω,其中,α和ω均为70
°‑
80
°
之间,如此使得第一支挡桩和第二支挡桩支护性能更佳,同时可避免第二支挡桩影响基坑内的正常施工。
29.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支挡桩2和第二支挡桩3下端端部的水平高度均低于所述基坑4底壁的水平高度,且所述第一支挡桩2下端端部和第二支挡桩3下端端部至所述基坑4底壁之间的竖向间距为基坑4深度的1/4-1/3,如此使得第一支挡桩和第二支挡桩的在
保持良好的支护性能的同时降低其施工成本。
30.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支挡桩2和第二支挡桩3的个数一致,且多个所述第一支挡桩2和多个所述第二支挡桩3沿所述基坑4边缘环向交错分布。
31.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使得第一支挡桩和第二支挡桩在基坑边缘均布,从而使得其对基坑旁边土方的支护效果更佳。
32.上述技术方案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支挡桩2之间沿所述基坑4边缘线的间距为l1,其中,l1为0.5-1.5m,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支挡桩3之间沿所述基坑4边缘线的间距为l2,其中,l2为0.5-1.5m,如此使得第一支挡桩和第二支挡桩分布更加均匀,同时支护效果更佳。
33.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支挡桩2和第二支挡桩3均为内部填充有膨胀材料的钢管桩,如此使得第一支挡桩和第二支挡桩内的膨胀层更加致密,从而使得第一支挡桩和第二支挡桩的抗应力效果更佳。
34.如图3所示,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支挡桩2和第二支挡桩3的上端突出于地面10-20cm,所述顶梁1安装在多个所述第一支挡桩2和多个第二支挡桩3的上端,如此使得顶梁能更方便的与第一支挡桩和第二支挡桩安装连接。
35.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顶梁1为钢构件,所述顶梁1的上端高于地面0.3-0.6m,如此可由顶梁对基坑上端边缘形成一圈挡护。
36.其中,所述第一支挡桩和第二支挡桩均与所述顶梁通过螺栓和螺母栓接,如此可拆卸回收再利用。
37.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膨胀材料为沙子和海藻粉的混合物,由于海藻粉具有良好的膨胀性能,在钢管桩内遇水膨胀后能填充沙子之间的孔隙,使得钢管桩内的填充物更加致密。
38.其中,所述第一支挡桩和第二支挡桩均是在先将钢管桩下入到位后在其内部加入填充物,所述填充物混有海带粉的沙子(海带粉与沙子预先混匀,且优选的海带粉的质量为填充物总质量的3%-15%),然后往其内加水,将填充物全部浸湿即可。
39.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