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基坑支护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00302发布日期:2021-10-09 13:08阅读: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深基坑支护体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基坑支护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深基坑支护体。


背景技术:

2.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挖设基坑,在挖设完基坑后,需要在基坑内设置支护结构,以提升基坑侧壁的稳固性,能够减少基坑的侧壁的土壤掉落的现象,减少对后续加工生产过程产生影响。
3.授权公告号为cn206635769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深基坑支护体,包括用于抵紧深基坑边坡的支板、贯穿所述支板的渗水孔、固定于所述支板端面且覆盖所述渗水孔的滤膜,所述支板上固定有覆盖所述渗水孔的蓄水袋、位于蓄水袋内的保水剂、贯穿所述蓄水袋侧壁的多个透水孔,所述滤膜位于所述支板和所述蓄水袋之间。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发现:在基坑的侧壁上出现渗水的情况下,渗出的水沿基坑侧壁与支板相贴的侧面向下流动,且相邻的渗水孔之间存在间隙,较多部分的渗水沿支板的侧壁向下流,对渗水的收集处理效果较差,对基坑的支护效果产生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减少出现基坑侧壁的渗水沿支板侧壁向下流的现象,提升支护体对基坑侧壁的支护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深基坑支护体。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深基坑支护体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深基坑支护体,包括设置在基坑内支护板,支护板上设置有多根用于将支护板固定在基坑侧壁上的固定锚杆,固定锚杆插入基坑侧壁的端部向下倾斜;支护板上开设有多个通水孔;支护板朝向基坑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对基坑侧壁的渗水进行收集的蓄水袋,蓄水袋内填充有保水剂;所述支护板朝向基坑侧壁的一侧设置有多块承水板,多块承水本与通水孔一一对应,同一高度的相邻的两块承水板抵接;通水孔位于承水板的中部位置处,且承水板向下侧凹陷。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基坑侧壁上伸出的水流至承水板上,并流动至承水板上较低的中部位置处,之后从通水孔中流动至蓄水袋中进行储存,能够减少出现伸出的水直接沿基坑侧壁和支护板的侧壁向下流动的现象,提升对基坑侧壁渗水的收集效果,减少对基坑侧壁支护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9.可选的,所述通水孔朝向基坑侧壁的一端设置有防堵组件,防堵组件包括固定在支护板上的安装壳和设置在安装壳上的滤水膜,安装壳上开设有多个滤水孔,滤水膜包裹在滤水孔的外侧。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减少尘土掉入通水孔中的现象,减少尘土对通水孔造成堵塞的现象,提升基坑侧壁上渗出的水从通水孔流入蓄水袋中的顺畅性。
11.可选的,所述支护板朝向基坑中部的一侧设置有过滤层,所述蓄水袋位于过滤层朝向基坑内的一侧,蓄水袋的上、下两侧分别固接在支护板上;支护板朝向蓄水袋的一侧固
接导流板,导流板的上侧与通水孔的开口的下侧相贴,导流板朝向蓄水袋上的一侧向下倾斜,导流板的下侧边与蓄水袋抵接。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水孔中流出的水沿导流板流入蓄水袋中,能够减少出现渗水沿过滤层向下流动的现象,提升对基坑渗水进行收集的顺畅性。
13.可选的,所述蓄水袋朝向支部板的一侧固接有多个安装块,导流板上固接有多个插接块,安装块上开设有多个供插接块插入的插接槽。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升蓄水袋安装在支护板外侧的稳定性。
15.可选的,所述导流板上固接有多块限位板,每两块限位板与一个通水孔对应,两块限位板朝向支护本的一端的间距与通水孔的开口的宽度适配,在远离支护板的方向上,对应的两块限位板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对应的两块限位板之间设置有多块分流板,分流板的一端位于对应的两块限位板朝向支护板的一端之间,且对两块限位板之间的间距均匀分隔;分流板另一端位于对应的两块限位板远离支护板的一端之间,且对两块限位板之间的间距均匀分隔。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水孔中流出的渗水流动至两块对应的限位板之间,通过多块分流板对渗水进行分流,使得渗水流动至蓄水袋中时分布的更加均匀,蓄水袋中各位置处的保水剂吸收的水的量较为均匀,提升蓄水袋整体的蓄水性能。
17.可选的,所述分流板朝向支护板的一端设置有分流部,分流部朝向支护板的一端设置为尖端。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升分流板对渗水进行分流的效果。
19.可选的,所述支护板上设置有用于对蓄水袋进行固定的固定组件,固定组件包括夹设在蓄水袋的上、下两侧的夹紧件和设置在支护板上用于对夹紧件进行固定的固定件;夹紧件包括第一夹紧块和第二夹紧块,第一夹紧块朝向第二夹紧块的侧面上一体设置有卡紧沿,第二夹紧块上开设有供卡紧沿嵌入的卡紧槽;第一夹紧块和第二夹紧块相对的侧面上均固接有抵接橡胶垫;支护板上开设有供第一夹紧块和第二夹紧块嵌入的安装槽。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蓄水袋进行安装时,第一夹紧块和第二夹紧块对蓄水袋进行夹紧固定,插入安装槽后通过固定件进行固定,通过设置的夹紧沿和夹紧槽,并在第一夹紧块和第二夹紧块上设置抵接橡胶垫,提升对蓄水袋进行夹紧固定的牢固性和稳定性。
21.可选的,所述固定件有多个,多个固定件分别设置在安装槽的上、下两侧;固定件包括滑动连接在支护板中的定位杆、设置在支护板与定位杆之间的弹性件和固定在定位杆上的拨杆;多个定位杆分别插入对应的第一夹紧块和第二夹紧块以对第一夹紧块和第二夹紧块进行固定;弹性件对定位杆时间朝向安装槽方向的弹力;第一夹紧块和第二夹紧块与定位杆相对的侧面上朝向安装块的内的一侧分别设置为斜面;拨杆伸出至支护板外侧,支护板上开设有供拨杆滑动的连通孔。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第一夹紧块和第二夹紧块进行固定时,直接将第一夹紧块和第二夹紧块插入安装槽中即可,通过第一夹紧块和第二夹紧块的斜面对定位杆的位置进行调节,定位杆在弹簧的作用下插入定位槽以对第一夹紧块和第二夹紧块进行固定,对蓄水袋进行拆卸安装操作都较为方便。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通过设置的承水板,减少基坑侧壁上的渗水沿基坑侧壁流下的现象,减少对基坑支护的稳定性产生影响,对基坑的渗水进行收集的效果更好;
25.2.通过设置的防堵组件,能够减少通水孔被堵塞的现象,提升对渗水进行收集的过程的顺畅性,通过设置的限位板和分流板,对通水孔中流出的水进行分离,即渗水流入蓄水袋中分布的较为均匀,能够提升蓄水袋整体的蓄水性能;
26.3.通过设置的固定组件,能够提升对蓄水袋进行拆卸和安装的操作的便利性,在蓄水袋中收集有一定量的水后,能够较为方便的对蓄水袋进行更换。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支护体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为了展示承水板的结构所做的示意图;
29.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30.图4是为为了展示固定组件的结构所做的示意图;
31.图5是图4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32.图6是图4中c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33.附图标记说明:1、支护板;11、通水孔;12、承水板;13、安装槽;14、容纳腔;15、连通孔;2、固定锚杆;3、蓄水袋;31、保水剂;32、安装块;321、插接槽;4、过滤层;5、防堵组件;51、安装壳;511、滤水孔;52、滤水膜;6、导流板;61、限位板;62、分流板;63、插接块;7、固定组件;71、夹紧件;711、第一夹紧块;7111、卡紧沿;712、第二夹紧块;7121、卡紧槽;713、抵接橡胶垫;72、固定件;721、定位杆;722、弹簧;723、限位环;724、拨杆。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结合附图1

6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5.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深基坑支护体。参照图1和图2,支护体设置在基坑内,包括多块与基坑侧壁相贴的支护板1和多根用于将支护板1固定在基坑侧壁上的固定锚杆2;固定锚杆2插入基坑侧壁的一端向下倾斜,支护板1上开设有多个通水孔11;支护板1朝向基坑中部的一侧设置有蓄水袋3,蓄水袋3为透水材质,蓄水袋3中填充有保水剂31,渗出的水流入蓄水袋3中,保水剂31对渗出的水进行收纳存放,且在蓄水袋3与支护板1之间设置有过滤层4,对流入蓄水袋3的水进行过滤;支护板1朝向基坑侧壁的侧面上固接有多块承水板12,多块承水板12与多个通水孔11一一对应;同一高度的多块承水板12相互抵接,承水板12的中部向下凹陷,通水孔11位于承水板12的中部位置处,且通水孔11与承水板12中部的上侧对齐。
36.在将支护板1通过锚杆固定在基坑侧壁上,承水板12插入基坑侧壁内,在基坑侧壁出现渗水时,渗出的水向下侧流动,渗水流动至承水板12上,且渗水沿承水板12向中部较低的位置处流动,之后渗水从通水孔11流出,经过过滤层4过滤后流入蓄水袋3中,对渗水进行收存,能够减少渗水沿支护板1与基坑侧壁相贴的侧面流下的现象,对基坑侧壁上渗出的水进行收集的效果更好,减少对基坑的支护效果产生影响。
37.参照图2和图3,支护板1上朝向基坑侧壁的侧面上固接有多个防堵组件5,多个防堵组件5分别设置在通水孔11的端口位置处;防堵组件5包块固定在支护板1上的安装壳51
和设置在安装壳51上的滤水膜52;安装壳51上开设有多个滤水孔511,滤水膜52包裹在安装壳51上,对滤水孔511进行覆盖遮挡,在基坑侧壁上出现渗水时,对基坑侧壁上的渗水进行过滤,减少泥土掉入通水孔11中的现象,减少有较多的泥土堆积在通水孔11中朝向过滤层4的一端,能够减少对通水孔11造成堵塞的现象,提升对渗水进行收集的顺畅性。
38.参照图4和图5,支护板1朝向基坑中部的一侧设置有多块导流板6,每块导流板6与同一高度的多个通水孔11对应,导流板6的上侧位于通水孔11的下侧,导流板6远离支护板1的一侧边向下倾斜,且导流板6向下倾斜的一侧与蓄水袋3连接;蓄水袋3上对应的位置处固接有安装块32,导流板6上固接有插接块63,安装块32上开设有供插接块63插入的插接槽321,在将蓄水袋3安装在过滤层4外侧时,能够提升蓄水袋3安装固定的稳定性。
39.参照图4和图5,导流板6上固定有多块限位板61,每两块限位板61位一组,每组限位板61分别与对应的通水孔11对应,两块限位板61朝向支护板1的一侧相互靠近,远离支护板1的一侧向两侧张开;两块限位板61之间分别固接有多块分流板62,分流板62的两侧分别位于两块限位板61两端的较小和较大的开口处,且分流板62分别对两块限位板61两端的开口进行均匀分隔;两块限位板61上侧较小开口的宽度与通水孔11的宽度适配;分流板62朝向支护板1的一侧固接有分流部,分流板62设置为尖端,对通水孔11中流出的渗水的分流效果更好。
40.基坑侧壁上渗出的水从通水孔11中流出后,流至两块限位板61之间,通过多块分流板62进行分流,能够对通水孔11中流出的渗水进行分散,使得流入蓄水袋3中的水分配较为均匀,减少出现蓄水袋3中某处的蓄水达到饱和时,仍有部分位置处没有蓄水的现象,蓄水袋3中各部分的保水剂31吸水的程度近似,提升蓄水袋3的蓄水效果。
41.参照图4和图6,蓄水袋3的上、下两侧分别固定在支护板1上,蓄水袋3的上、下两侧边沿位置处与支护板1之间分别设置有用于对蓄水袋3进行固定的固定组件7,固定组件7包括夹紧在蓄水袋3上的夹紧件71和设置在支护板1上用于对夹紧件71进行固定的固定件72;夹紧件71包括第一夹紧块711和第二夹紧块712,第一夹紧块711和第二夹紧块712配合对蓄水袋3进行夹紧,支护板1上开设有供第一夹紧块711和第二夹紧块712插入的安装槽13,固定件72用于将第一夹紧块711和第二夹紧块712固定在安装槽13内;第一夹紧块711和第二夹紧块712固定在安装槽13内时,二者配合对蓄水袋3进行夹紧固定。
42.参照图4和图6,第一夹紧块711朝向第二夹紧块712的侧面上固定有卡紧沿7111,第二夹紧块712上开设有供卡紧沿7111嵌入的卡紧槽7121,且第一夹紧开和第二夹紧块712上均固接有抵接橡胶垫713,能够提升第一夹紧块711和第二夹紧块712对蓄水袋3进行夹紧固定的牢固性。
43.参照图4和图6,固定件72有多个,多个固定件72分别设置在安装槽13的上下两侧,分别用于对第一夹紧块711和第二夹紧块712进行固定;固定件72包括滑动连接在支护板1内的定位杆721和设置在支护板1与定位杆721之间的弹性件,弹性件对定位杆721之间朝向安装槽13方向的弹力;弹性件为弹簧722,定位杆721位于支护板1内的部分上固接有限位环723,支护板1内开设有供限位环723滑动的容纳腔14,弹簧722套设在定位杆721位于容纳腔14中的部分上,且弹簧722位于限位环723远离安装槽13的一侧,弹簧722的一端与限位环723固接,另一端与容纳腔14的侧壁固接;第一夹紧块711和第二夹紧块712上分别开设有供定位杆721插入的定位槽,且第一夹紧块711和第二夹紧块712相对于定位杆721的侧面朝向
安装槽13内部的一侧均设置为斜面;定位杆721上固接有拨杆724,拨杆724伸出至支护板1外侧,支护板1上开设有供拨杆724滑动的连通孔15。
44.在对蓄水袋3进行安装时,将第一夹紧块711和第二夹紧块712夹紧在蓄水袋3的上、下两侧边沿位置处,之后将第一夹紧块711和第二夹紧块712插入至安装槽13内,在插入安装槽13内的过程中,第一夹紧块711和第二夹紧块712朝向安装槽13内部的斜面与定位杆721抵接,对使得定位杆721从安装槽13内滑出,该过程中对弹簧722进行压缩,第一夹紧块711和第二夹紧块712滑动至定位杆721与定位槽对齐的位置处后,定位杆721在弹簧722的作用下插入定位槽中,以对第一夹紧块711和第二夹紧块712进行固定,对蓄水袋3进行安装固定的操作较为方便,且对蓄水袋3的固定较为牢固稳定。
45.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深基坑支护体的实施原理为:将支护板1通过锚杆固定在基坑侧壁上,对支护本的固定较为牢固,在基坑的侧壁出现渗水时,渗水向下流至承水板12上,沿承水本的上侧面将较低的中部流动,之后流入通水孔11中,从通水孔11流出后,通过分流板62的分流作用,提升渗水流入蓄水袋3中的均匀形,使得蓄水袋3中各部分的保水剂31的存水量相近,减少蓄水袋3中各部分储水量不均匀的现象,提升蓄水效果;通过设置的承水板12,减少渗水直接沿基坑侧壁和支护板1相贴的侧面向下流的现象,减少对基坑侧壁的稳定性产生影响,提升排水的效果。
46.通过设置固定组件7对蓄水带进行安装,能够较为方便的对蓄水袋3进行拆卸和安装,在安装时,使得对应的插接块63插入插接槽321内,第一夹紧块711和第二夹紧块712配合对蓄水袋3进行夹紧,将第一夹紧块711和第二夹紧块712插入安装槽13内,通过固定件72进行固定,操作较为方便,且对蓄水袋3的固定较为牢固,在对蓄水袋3进行拆卸时,通过拨动拨杆724,使得定位杆721接触对第一夹紧块711和第二夹紧块712的固定,将第一夹紧块711和第二夹紧块712从安装槽13中抽出,即可完成对蓄水袋3的拆下,操作简便,在蓄水袋3中存储有一定量的水后,能够较为方便的对蓄水袋3进行更换。
47.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