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山生态修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16435发布日期:2022-02-23 21:48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一种矿山生态修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修复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矿山生态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2.因矿山开采而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日趋严重,特别是露天开采,不但影响自然景观、造成环境污染,而且还会诱发山体滑坡,造成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矿区生态修复的主要方法是在裸露山体上覆土,种植乔木、灌木、草、爬藤等植物,再进行植被养护,通过植物自然生长覆盖裸露岩土体,而达到其复绿效果。
3.现阶段的矿山生态修复设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其使用需求,满足生态修复所需,然而在使用时利用蓄水供水系统,进行生态修复,现有蓄水供水设备主要利用雨水收集机构、过滤机构、蓄水机构和供水机构完成,其中收集机构和过滤机构维护成本高,需要定期进行清理工作,不能完成收集过滤的长效工作,因此我们公开了一种矿山生态修复装置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矿山生态修复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吸水棉条不仅能够利用水的重力进行引流作用,还能够对雨水进行过滤工作,避免了将一些固体杂质引入箱体内,实现过滤收集同步工作,降低后期维护成本,也提高装置使用的长效性。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矿山生态修复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顶部固定有供水机构,所述箱体的一侧贯穿安装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内填充有吸水棉板,所述吸水棉板远离所述箱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吸水棉条,所述吸水棉条均匀的埋设在矿山表层土壤内。
6.基于上述结构,通过设置多个吸水棉条能够埋设在矿山表层土壤内,对雨水天气降落的雨水进行吸收引流至吸水棉板,吸水棉板能够将多个吸水棉条的收的雨水进行集中引流,并将雨水导流至箱体内进行蓄水工作,其中吸水棉条不仅能够利用水的重力进行引流作用,还能够对雨水进行过滤工作,避免了将一些固体杂质引入箱体内,实现过滤收集同步工作,降低后期维护成本,也提高装置使用的长效性。
7.优选地,所述吸水棉条的顶部开设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的端面形状为梯形,所述导流槽内安装有锚固机构。
8.进一步地,通过设置导流槽能够不仅增加矿山表层土壤与吸水棉条之间的粘结强度,而且能够对雨水起到引流作用。
9.优选地,所述锚固机构包括固定套,所述固定套嵌接在所述吸水棉条内,所述固定套内插接有锚钉,所述锚钉的底端埋设在矿山土壤内。
10.进一步地,通过设置锚钉能够配合固定套将吸水棉条固定在矿山土壤层内,增加吸水棉条的稳固强度,避免雨水过大时将其冲落。
11.优选地,所述箱体内固定有置物板,所述置物板的顶部与所述吸水棉板的底部贴合。
12.进一步地,通过设置置物板能够对吸水棉板的底部进行托衬作用,避免吸水棉板吸水后由于其自身重力发生翻折。
13.优选地,所述置物板的顶部开设有多组导水孔,所述导水孔之间均匀分布,所述置物板的顶部固定有多个凸柱,所述凸柱嵌插在所述吸水棉板内。
14.进一步地,通过设置导水孔能够方便吸水棉板导入的雨水进行渗漏工作,凸柱能够增加置物板与吸水棉板之间的连接强度。
15.优选地,所述供水机构包括水泵,所述水泵的进水端固定有导水管,所述导水管远离所述水泵的一端插接在所述箱体内,所述水泵的出水端固定有滴灌机构。
16.进一步地,通过设置水泵能够将箱体内储存的雨水从导水管抽吸至滴灌机构,实现装置的供水灌溉功能目的。
17.优选地,所述滴灌机构包括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一端与所述水泵的出水端连通,所述出水管远离所述水泵的一端设置有多个连接头,所述连接头上固定有滴灌管。
18.进一步地,通过设置出水管能够将水泵输出的雨水分流至滴灌管内,滴灌管能够均匀的将雨水管灌溉至矿山土壤,方便快捷。
19.综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20.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多个吸水棉条能够埋设在矿山表层土壤内,对雨水天气降落的雨水进行吸收引流至吸水棉板,吸水棉板能够将多个吸水棉条的收的雨水进行集中引流,并将雨水导流至箱体内进行蓄水工作,其中吸水棉条不仅能够利用水的重力进行引流作用,还能够对雨水进行过滤工作,避免了将一些固体杂质引入箱体内,实现过滤收集同步工作,降低后期维护成本,也提高装置使用的长效性。
21.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导流槽能够不仅增加矿山表层土壤与吸水棉条之间的粘结强度,而且能够对雨水起到引流作用通过设置锚钉能够配合固定套将吸水棉条固定在矿山土壤层内,增加吸水棉条的稳固强度,避免雨水过大时将其冲落,通过设置置物板能够对吸水棉板的底部进行托衬作用,避免吸水棉板吸水后由于其自身重力发生翻折。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图1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局部剖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置物板结构示意图。
27.图中:1、箱体;2、导水管;3、水泵;4、出水管;5、连接头;6、滴灌管;7、连通管;8、吸水棉板;9、置物板;10、吸水棉条;11、导流槽;12、固定套;13、锚钉;14、导水孔;15、凸柱。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实施例:参考图1-4所示的一种矿山生态修复装置,包括箱体1,箱体1顶部固定有供水机构,箱体1的一侧贯穿安装有连通管7,连通管7内填充有吸水棉板8,吸水棉板8远离箱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吸水棉条10,吸水棉条10均匀的埋设在矿山表层土壤内。
30.基于上述结构,通过设置多个吸水棉条10能够埋设在矿山表层土壤内,对雨水天气降落的雨水进行吸收引流至吸水棉板8,吸水棉板8能够将多个吸水棉条10的收的雨水进行集中引流,并将雨水导流至箱体1内进行蓄水工作,其中吸水棉条10不仅能够利用水的重力进行引流作用,还能够对雨水进行过滤工作,避免了将一些固体杂质引入箱体1内,实现过滤收集同步工作,降低后期维护成本,也提高装置使用的长效性。
31.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吸水棉条10的顶部开设有导流槽11,导流槽11的端面形状为梯形,导流槽11内安装有锚固机构,通过设置导流槽11能够不仅增加矿山表层土壤与吸水棉条10之间的粘结强度,而且能够对雨水起到引流作用。
32.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锚固机构包括固定套12,固定套12嵌接在吸水棉条10内,固定套12内插接有锚钉13,锚钉13的底端埋设在矿山土壤内,通过设置锚钉13能够配合固定套12将吸水棉条10固定在矿山土壤层内,增加吸水棉条10的稳固强度,避免雨水过大时将其冲落。
33.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箱体1内固定有置物板9,置物板9的顶部与吸水棉板8的底部贴合,通过设置置物板9能够对吸水棉板8的底部进行托衬作用,避免吸水棉板8吸水后由于其自身重力发生翻折。
34.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置物板9的顶部开设有多组导水孔14,导水孔14之间均匀分布,置物板9的顶部固定有多个凸柱15,凸柱15嵌插在吸水棉板8内,通过设置导水孔14能够方便吸水棉板8导入的雨水进行渗漏工作,凸柱15能够增加置物板9与吸水棉板8之间的连接强度。
35.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供水机构包括水泵3,水泵3的进水端固定有导水管2,导水管2远离水泵3的一端插接在箱体1内,水泵3的出水端固定有滴灌机构,通过设置水泵3能够将箱体1内储存的雨水从导水管2抽吸至滴灌机构,实现装置的供水灌溉功能目的。
36.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滴灌机构包括出水管4,出水管4一端与水泵3的出水端连通,出水管4远离水泵3的一端设置有多个连接头5,连接头5上固定有滴灌管6,通过设置出水管4能够将水泵3输出的雨水分流至滴灌管6内,滴灌管6能够均匀的将雨水管灌溉至矿山土壤,方便快捷。
37.本实用工作原理:
38.通过设置多个吸水棉条10能够埋设在矿山表层土壤内,对雨水天气降落的雨水进行吸收引流至吸水棉板8,吸水棉板8能够将多个吸水棉条10的收的雨水进行集中引流,并将雨水导流至箱体1内进行蓄水工作,其中吸水棉条10不仅能够利用水的重力进行引流作用,还能够对雨水进行过滤工作,避免了将一些固体杂质引入箱体1内,实现过滤收集同步
工作,降低后期维护成本,也提高装置使用的长效性。
39.通过设置导流槽11能够不仅增加矿山表层土壤与吸水棉条10之间的粘结强度,而且能够对雨水起到引流作用,锚钉13能够配合固定套12将吸水棉条10固定在矿山土壤层内,增加吸水棉条10的稳固强度,避免雨水过大时将其冲落,水泵3能够将箱体1内储存的雨水从导水管2抽吸至滴灌机构,实现装置的供水灌溉功能目的,出水管4能够将水泵3输出的雨水分流至滴灌管6内,滴灌管6能够均匀的将雨水管灌溉至矿山土壤,方便快捷。
4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