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大流量起泡器的出水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95502发布日期:2022-03-23 16:00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大流量起泡器的出水体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起泡器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用于大流量起泡器的出水体。


背景技术:

2.面盆龙头、厨房龙头、抽取龙头、喷枪、妇洗器、淋蓬头等卫浴产品的出水终端,通常会安装一个起泡器,该起泡器的作用是根据不同使用场所提供相应的气泡水花或者针状水花,根据不同水压地区以及不同使用场所提供相应流量的水花,确保在尽可能节水的情况下为使用者提供舒适满意的洗涤效果,现有的起泡器只有单一的气泡水或者单一的针状水,没有一种尺寸小巧适合装在面盆龙头上的起泡器可实现气泡水跟针状水切换,造成消费者只能使用针状水起泡器或者气泡水起泡器,无法为消费者提供两种选择,无法满足消费者多种清洗需要。
3.为解决该问题,授权公开号为cn103821202b的发明专利提供了一种双水花功能的起泡器。该发明专利提供的一种双水花功能的起泡器,包括与壳体配合在一起的流量控制组件、分水体及出水体;流量控制组件与分水体配合在一起,而分水体与出水体可转动的连接在一起,出水体的下部设有出水网;而出水体是凸伸于壳体之外;该分水体盘面的近周缘间隔均匀的分布有出水孔,每组出水孔上端形成蓄能池;该出水体内腔周缘对应分水体的各出水孔间隔均匀的分布有针状水流道,而各针状水流道之间便形成气泡水过道,各针状水流道围成的中部便形成气泡水流道,同时以此气泡水流道的下端的出水孔处设置网格出水孔。然而,该一种双水花功能的起泡器还存在如下不足:该起泡器在形成气泡水花过程中,水流从分水体上的出水孔射出并依次经过气泡水过道及气泡水流道后从出水网进行出水,然而,气泡水过道及气泡水流道并不是一个相对直线的通道,这样一来就使得水流从分水体的出水孔射出之后,并不是一直沿着同一个方向进行高速顺畅射流,从而使得从出水孔射出的水流无法在气泡水过道及气泡水流道内实现更为充分的微气泡化,导致该起泡器所能产生的气泡水花的效果相对一般。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整体结构简单、紧凑合理、实用可靠,具有双水花功能的出水选择,同时可有效确保大流量的超细气泡水出水,且保证气泡水花效果的一种用于大流量起泡器的出水体。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大流量起泡器的出水体,包括外壳、第一水道和第二水道,外壳内设有贯穿上下两端的空腔,第一水道和第二水道从上至下依次设于空腔内,第一水道内设有多个第一出水通道和多个第二出水通道,第二水道内设有第一出水口和多个第二出水口,第一出水通道与第一出水口相通,第二出水通道与第二出水口相通,第一出水通道贯穿第一水道的上下两端,多个第一出水通道的下端开口均布第一水道的下端面,第一出水口贯穿第二水道的上下两端。
6.进一步的,第二水道上于第一出水口内安装有多个叠加设置的滤网。
7.进一步的,滤网的滤孔的形状呈方形、圆形、三角形或菱形。
8.进一步的,第一出水通道呈下宽上窄的喇叭状,第一出水通道的上下两端开口均呈圆形状,第一出水口设于第二水道的中心,第一出水口的横截面呈圆形状。
9.进一步的,第二出水通道贯穿第一水道的上端及外周面,第二出水口设于第二水道的外周面上并贯穿第二水道的上下两端,多个第二出水口沿着第二水道的圆周方向均匀设置,第一水道的外周面与外壳的内表面之间设有流水间隙,第二出水通道通过流水间隙与第二出水口相通。
10.进一步的,第二出水通道呈柱状,第二出水通道的上端开口呈扇形状,第二出水口的横截面呈扇形状。
11.进一步的,第一水道的外周面下部固定设有位于第二出水口上方的环形分散板,环形分散板的外周面上设有多个贯穿其上下两端的分散孔,多个分散孔沿第一水道的圆周方向均匀设置,分散孔的横截面呈扇形状。
12.进一步的,第一水道的外周面上还设有贯穿其上端的环形异形槽,环形异形槽与第二出水通道相通。
13.进一步的,多个第二出水通道相通。
14.进一步的,第一出水通道的数量为12个并以4个为1组沿着第一水道的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每组中的4个第一出水通道呈菱形分布,第二出水通道的数量为3个并沿第一水道的圆周方向均匀设置。
15.由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大流量起泡器的出水体整体结构简单、紧凑合理、实用可靠,当水流从该气泡器上的限流器及分水体流至该出水体内后,当水流进入第一出水通道,通过将第一出水通道设置成贯穿第一水道的上下两端,由此更有利于水流在第一出水通道内沿着一个方向进行高速顺畅射流,利用水的射流原理,当水流在第一出水通道内高速流动的时候,可使得空气从第一出水通道的下端开口吸入,并与水流在第一出水通道内充分混合以实现水流的微气泡化,以实现从第一出水口进行内圈超细气泡水出水,由此实现第一种出水功能;此外,通过将多个第一出水通道的下端开口均布第一水道的下端面,由此可最大化的第一出水通道的出水面积,有效确保大流量的内圈超细气泡水出水,从而进一步确保气泡水花效果;当水流进入第二出水通道,并从第二出水口进行出水,由此可实现第二种出水功能,从而使得装有该出水体的起泡器具有双水花功能的出水选择;此外,该出水体的整体结构较为紧凑合理,能较好的保证该起泡器的大流量出水。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大流量起泡器的出水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大流量起泡器的出水体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大流量起泡器的出水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第一水道的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第一水道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第二水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7为第一水道、第二水道及滤网装配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大流量起泡器的出水体的一种出水路径示意图。
24.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大流量起泡器的出水体的另一种出水路径示意图。
25.图中:1-外壳;11-空腔;2-第一水道;21-第一出水通道;22-第二出水通道;23-环形分散板;231-分散孔;24-环形异形槽;3-第二水道;31-第一出水口;32-第二出水口;4-滤网;5-流水间隙;6-限流器;7-分水体。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27.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大流量起泡器的出水体,包括外壳1、第一水道2和第二水道3,所述外壳1内设有贯穿上下两端的空腔 11,所述第一水道2和所述第二水道3从上至下依次设于所述空腔11内,所述第一水道2内设有多个第一出水通道21和多个第二出水通道22,所述第二水道 3内设有第一出水口31和多个第二出水口32,所述第一出水通道21与所述第一出水口31相通,所述第二出水通道22与所述第二出水口32相通,所述第一出水通道21贯穿所述第一水道2的上下两端,多个所述第一出水通道21的下端开口均布所述第一水道2的下端面,所述第一出水口31贯穿所述第二水道3 的上下两端。
28.当水流从该气泡器上的限流器6及分水体7流至该出水体内后,当水流进入所述第一出水通道21,通过将所述第一出水通道21设置成贯穿所述第一水道 2的上下两端,由此更有利于水流在所述第一出水通道21内沿着一个方向进行高速顺畅射流,利用水的射流原理,当水流在所述第一出水通道21内高速流动的时候,可使得空气从所述第一出水通道21的下端开口吸入,并与水流在所述第一出水通道21内充分混合以实现水流的微气泡化,以实现从所述第一出水口 31进行内圈超细气泡水出水,由此实现第一种出水功能;此外,通过将多个所述第一出水通道21的下端开口均布所述第一水道2的下端面,由此可最大化的所述第一出水通道21的出水面积,有效确保大流量的内圈超细气泡水出水,从而进一步确保气泡水花效果;当水流进入所述第二出水通道22,并从所述第二出水口32进行出水,由此可实现第二种出水功能,从而使得装有该出水体的起泡器具有双水花功能的出水选择;此外,该出水体的整体结构较为紧凑合理,能较好的保证该起泡器的大流量出水,另外,该出水体通过使用所述外壳1、所述第一水道2和所述第二水道3相结合,可方便该出水体的制造及装配,有效降低其制造成本,并使得该出水体的整体造型更为简洁小巧,便于大力推广使用。
29.优选的,所述第一水道2呈圆柱状,所述第二水道3呈圆环状,所述第一水道2和所述第二水道3均可采用抗菌材料制作而成,使得水流在经过所述第一水道2和所述第二水道3时,可对水流起到一定的抗菌效果,具体的,可在所述第一水道2和所述第二水道3的成型过程中添加无机银离子抗菌,其广谱、长效抗菌,抗菌率可达99%,安全无毒,对环境无污染,符合食品级要求,不析出,不迁移。
30.所述第二水道3上于所述第一出水口31内安装有多个叠加设置的滤网4,能够将气泡水打得更散,由此有利于增加内圈超细气泡水出水的水花效果,同时还具有整理水流并使气泡水的分布更为均匀,此外,相比于单个的所述滤网4,其增加的水花效果也更好,此外,多个所述滤网4上的滤孔并非一一对应,即使得多个所述滤网4上的滤孔交错重叠设置,可进一步打散气泡水,优选的,所述滤网4的数量为2-4个。
31.优选的,所述滤网4的滤孔的形状呈方形、圆形、三角形或菱形,通过多次的出水测
试,当将所述滤孔的形状设置成菱形时,通过所述滤网4进行出水时,在将水分子打得更散更细的同时,也会使得水分子发生明显变化,使得喷出的超细气泡水还具有一定的去除异味的效果。
32.优选的,所述第一出水通道21呈下宽上窄的喇叭状,所述第一出水通道21 的上下两端开口均呈圆形状,通过采用此形状,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出水通道21 的内径从上端开口逐渐增大过渡至下端开口,即从上端细出水孔过渡至下端大吸气孔,当水流从细出水孔高速射出时,进一步有利于空气可从大吸气孔大量吸入,并与水流在所述第一出水通道21内充分混合以实现水流的微气泡化,进一步有利于超细气泡水的产生,此外,所述第一出水口31设于所述第二水道3 的中心,所述第一出水口31的横截面呈圆形状。
33.具体的,所述第二出水通道22贯穿所述第一水道2的上端及外周面,所述第二出水口32设于所述第二水道3的外周面上并贯穿所述第二水道3的上下两端,多个所述第二出水口32沿着所述第二水道3的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所述第一水道2的外周面与所述外壳1的内表面之间设有流水间隙5,所述第二出水通道22通过所述流水间隙5与所述第二出水口32相通,当水流从气泡器上的限流器6、分水体7并流至该出水体内时,水流可依次通过所述第二出水通道22、所述流水间隙5并从所述第二出水口32进行出水,从而实现外圈标准水柱出水,由于水流从所述第二出水通道22向所述第一水道2的外周面流出并流至所述流水间隙5内,并通过所述第二出水口32进行出水,由此在出水过程中,并不占用所述第一水道2下端面的面积,由此可最大化所述第一出水通道21的出水面积,有效确保大流量的内圈超细气泡水出水,优选的,所述第二出水口32的数量为25-35个,由此有效确保外圈标准水柱的数量。
34.优选的,所述第二出水通道22呈柱状,所述第二出水通道22的上端开口呈扇形状,由此有利于所述第二出水通道22的布置,使得所述第一水道2的整体结构更为紧凑合理,所述第二出水口32的横截面呈扇形状,由此有利于所述第二出水口32的布置,使得所述第二水道3的整体结构更为紧凑合理。
35.优选的,所述第二出水口32的深度是所述第二出水口32的内径的4-6倍,通过采用此设置,由此可很好的保证所述第二出水口32的深度,从而使得水流在经过所述第二出水口32时,对水流有一定塑形作用,更有利于实现外圈标准水柱出水。
36.此外,所述第一水道2的外周面下部固定设有位于所述第二出水口32上方的环形分散板23,所述环形分散板23的外周面上设有多个贯穿其上下两端的分散孔231,多个所述分散孔231沿所述第一水道2的圆周方向均匀设置,通过所述环形分散板23的设置,从而可对经过所述第二出水通道22及所述流水间隙5 的水流起到很好的分散,并起到相应的缓冲作用,使得水流从急流变成缓流,有效防止所述第二出水口32的交叉分断出水,由此有效确保多个所述第二出水口32之间出水的均匀性及充分性,以更好的实现外圈标准水柱出水,优选的,所述分散孔231的横截面呈扇形状,此外,所述分散孔231的数量为35-50个,另外,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可将所述分散孔231的数量设置成大于所述第二出水口32的数量,从而使得所述分散孔231与所述第二出水口32之间的交错重叠区域更为随机及不一致,进一步使得所述环形分散板23可对水流起到更好的分散作用,同时进一步确保外圈标准水柱的出水力道。
37.此外,所述第一水道2的外周面上还设有贯穿其上端的环形异形槽24,所述环形异
形槽24与所述第二出水通道22相通,多个所述第二出水通道22相通,通过采用此结构,在确保所述第二出水通道22的正常出水,以及不影响所述第一出水通道21结构的基础上,可节省所述第一水道2的材料,使得该出水体的整体重量更加轻便,同时有利于增大所述流水间隙5,使得水在所述流水间隙5 内的流动更为顺畅。
38.优选的,所述第一出水通道21的数量为12个并以4个为1组沿着所述第一水道2的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每组中的4个所述第一出水通道21呈菱形分布,所述第二出水通道22的数量为3个并沿所述第一水道2的圆周方向均匀设置,通过采用此数量设置,可使得所述第一出水通道21及所述第二出水通道22的空间布置更为合理及紧凑,且可最大化利用所述第一水道2的整体空间,确保所述第一出水通道21和所述第二出水通道22之间出水量的均衡性,同时有效确保出水时的充分均匀分散,以及最大化该出水体的出水量,当然,在其它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出水通道22的数量也可以是2个或4个,所述第一出水通道21的数量为8个或16个。
39.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