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绵城市雨水调蓄及回收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03638发布日期:2022-08-20 02:11阅读: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调蓄及回收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雨水收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海绵城市雨水调蓄及回收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但是现有雨水调蓄及回收利用装置结构复杂,导致调蓄及效果不佳,不能对雨水进行很好的利用;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3.实用新型目的:提供一种海绵城市雨水调蓄及回收利用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4.技术方案:一种海绵城市雨水调蓄及回收利用装置,包括由水管沿水平方向依次连通的分流井、截污过滤井与蓄水池,所述截污过滤井内设有截污弃流装置,所述蓄水池内竖直设有排污井,所述排污井与截污过滤井的出水口接通,所述排污井内设有清理蓄水池底层沉渣的冲洗装置,所述蓄水池内竖直设有回用井,所述回用井内设有对雨水进行消毒过滤的回用装置,所述回用装置与清水池的进水口接通,所述清水池的出水口设有抽水管道,所述抽水管道延伸出地面的一端设有用水点。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路面及屋面雨水灌入分流井中,然后通过水管灌入截污过滤井,此时截污过滤井中的截污弃流装置拦截6~12mm的垃圾,同时将前期2~5mm污染严重的雨水排掉,干净的雨水通过水管流入排污井中,排污井与蓄水池通过水管接通,进而将雨水储存在蓄水池中,结构简单,调蓄效果好,同时通过冲洗装置将蓄水池底层的沉渣排放至外部污水井中,进而提高蓄水池的出水能力,通过回用井中的回用装置将蓄水池中的雨水进行消毒过滤,然后排放至清水池中储存,通过抽水管道将雨水抽至用水点使用,进而满足城市生态环境使用,利用率高。
6.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冲洗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蓄水池底层的高压气管,所述高压气管延伸出蓄水池的一端设有止回阀,所述排污井内竖直设有第一井架,所述第一井架底层设有若干个排污泵,各个所述排污泵的输出端均设有同一条排污管道,所述排污管道延伸出排污井且延伸端与外部污水井接通。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高压气管与外部气泵接通,气泵将高压气体输送至高压气管中,然后由高压气管上的若干个气嘴将高压气体喷出,此时蓄水池底层的雨水受到高压气体扰动形成湍流层,进而使得蓄水池底层的泥沙泛起,此时通过排污泵将含有泥沙的
底层雨水抽至排污管道中,然后排放至外部污水井中,进而对蓄水池底层泥沙进行清理。
8.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回用装置包括竖直设置在回用井内的第二井架,所述第二井架底层设有若干个回用泵,各个所述回用泵的输出端均设有同一条回用管道,所述回用管道延伸出回用井,所述回用管道的延伸端设有过滤消毒组件,所述过滤消毒件的出水口与清水池的进水口接通。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回用泵将蓄水池中的雨水抽至回用管道中,然后通过过滤消毒组件进行过滤消毒,过滤消毒完成的雨水从滤消毒件的出水口排放至清水池中,进而提高清水池中的水体质量。
10.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过滤消毒组件包括设置在地底的设备间,所述设备间内沿水平方向依次设有自动加药桶、砂缸与紫外线消毒器,所述自动加药桶的加药口与回用管道相接通,所述砂缸进水口与回用管道相接通,所述砂缸的出水口设有排出管道,所述排出管道延伸出设备间且延伸端与清水池的进水口接通,所述排出管道位于设备间的一端与紫外线消毒器接通。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自动加药桶将氯加至砂缸中,雨水在砂缸中进行消毒过滤,砂缸的过滤介质为石英砂,过滤消毒完成的雨水抽至排出管道中,此时通过紫外线消毒器对排出管道的雨水进行杀菌处理,处理完成的雨水通过排出管道排放至清水池中储存利用,进而对雨水进行深度过滤消毒。
12.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排污井与回用井内均设有液位计,所述液位计与地面的雨水控制柜信号连接。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液位计对蓄水池中雨水的液位进行监测,液位数据传输至雨水控制柜的显示面板上,进而更加直观对蓄水池中的雨水水量进行控制,节能可靠。
14.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截污弃流装置上设有溢流孔,所述溢流孔位于截污过滤井的进水口上方。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雨量过大或蓄水池满水时,可通过溢流孔更快的排出多余雨水,提高雨水调蓄流程的稳定性。
16.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截污过滤井、排污井、回用井与设备间延伸出地面的一端均设有检修。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检修口方便对截污过滤井、排污井、回用井与设备间进行清理维修。
18.有益效果:通过截污弃流装置对垃圾进行拦截,对初期雨水弃流,然后将后期干净雨水收集在蓄水池中,结构简单,调蓄效果好,同时通过冲洗装置将蓄水池底层的沉渣排放至外部污水井中,提高蓄水池的出水能力,通过回用井中的回用装置将蓄水池中的雨水进行消毒过滤,进而满足城市生态环境使用,利用率高。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的a放大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的b放大图;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雨水调蓄与利用流程图。
23.附图标记为:1、分流井;2、截污过滤井;201、过滤弃流装置;202、溢流孔;3、排污井;301、第一井架;302、排污泵;303、排污管道;304、高压气管;305、止逆阀;4、回用井;401、第二井架;402、回用泵;403、回用管道;5、设备间;501、自动加药桶;502、砂缸;503、紫外线消毒器;504、排出管道;6、清水池;601、抽水管道;602、用水点;7、检修口;8、液位计;9、蓄水池;10、雨水控制柜。
具体实施方式
24.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25.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海绵城市雨水调蓄及回收利用装置,包括由水管沿水平方向依次连通的分流井1、截污过滤井2与蓄水池9,截污过滤井2内设有截污弃流装置,蓄水池9内竖直设有排污井3,排污井3与截污过滤井2的出水口接通,排污井3内设有清理蓄水池9底层沉渣的冲洗装置,蓄水池9内竖直设有回用井4,回用井4内设有对雨水进行消毒过滤的回用装置,回用装置与清水池6的进水口接通,清水池6的出水口设有抽水管道601,抽水管道601延伸出地面的一端设有用水点602,路面及屋面雨水灌入分流井1中,然后通过水管灌入截污过滤井2,此时截污过滤井2中的截污弃流装置拦截6~12mm的垃圾,同时将前期2~5mm污染严重的雨水排掉,干净的雨水通过水管流入排污井3中,排污井3与蓄水池9通过水管接通,进而将雨水储存在蓄水池9中,结构简单,调蓄效果好,同时通过冲洗装置将蓄水池9底层的沉渣排放至外部污水井中,进而提高蓄水池9的出水能力,通过回用井4中的回用装置将蓄水池9中的雨水进行消毒过滤,然后排放至清水池6中储存,通过抽水管道601将雨水抽至用水点602使用,进而满足城市生态环境使用,利用率高。
26.如图1和图2,冲洗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蓄水池9底层的高压气管304,高压气管304延伸出蓄水池9的一端设有止回阀,排污井3内竖直设有第一井架301,第一井架301底层设有若干个排污泵302,各个排污泵302的输出端均设有同一条排污管道303,排污管道303延伸出排污井3且延伸端与外部污水井接通,高压气管304与外部气泵接通,气泵将高压气体输送至高压气管304中,然后由高压气管304上的若干个气嘴将高压气体喷出,此时蓄水池9底层的雨水受到高压气体扰动形成湍流层,进而使得蓄水池9底层的泥沙泛起,此时通过排污泵302将含有泥沙的底层雨水抽至排污管道303中,然后排放至外部污水井中,进而对蓄水池9底层泥沙进行清理。
27.如图1和图3,回用装置包括竖直设置在回用井4内的第二井架401,第二井架401底层设有若干个回用泵402,各个回用泵402的输出端均设有同一条回用管道403,回用管道403延伸出回用井4,回用管道403的延伸端设有过滤消毒组件,过滤消毒件的出水口与清水池6的进水口接通,通过回用泵402将蓄水池9中的雨水抽至回用管道403中,然后通过过滤消毒组件进行过滤消毒,过滤消毒完成的雨水从滤消毒件的出水口排放至清水池6中,进而提高清水池6中的水体质量。
28.如图3,过滤消毒组件包括设置在地底的设备间5,设备间5内沿水平方向依次设有
自动加药桶501、砂缸502与紫外线消毒器503,自动加药桶501的加药口与回用管道403相接通,砂缸502进水口与回用管道403相接通,砂缸502的出水口设有排出管道504,排出管道504延伸出设备间5且延伸端与清水池6的进水口接通,排出管道504位于设备间5的一端与紫外线消毒器503接通,通过自动加药桶501将氯加至砂缸502中,雨水在砂缸502中进行消毒过滤,砂缸502的过滤介质为石英砂,过滤消毒完成的雨水抽至排出管道504中,此时通过紫外线消毒器503对排出管道504的雨水进行杀菌处理,处理完成的雨水通过排出管道504排放至清水池6中储存利用,进而对雨水进行深度过滤消毒。
29.如图1,排污井3与回用井4内均设有液位计8,液位计8与地面的雨水控制柜10信号连接,通过液位计8对蓄水池9中雨水的液位进行监测,液位数据传输至雨水控制柜10的显示面板上,进而更加直观对蓄水池9中的雨水水量进行控制,节能可靠。
30.如图1,截污弃流装置上设有溢流孔202,溢流孔202位于截污过滤井2的进水口上方,当雨量过大或蓄水池9满水时,可通过溢流孔202更快的排出多余雨水,提高雨水调蓄流程的稳定性。
31.如图1,截污过滤井2、排污井3、回用井4与设备间5延伸出地面的一端均设有检修,通过检修口7方便对截污过滤井2、排污井3、回用井4与设备间5进行清理维修。
32.工作原理:路面及屋面雨水灌入分流井1中,然后通过水管灌入截污过滤井2,此时截污过滤井2中的截污弃流装置拦截6~12mm的垃圾,同时将前期2~5mm污染严重的雨水排掉,干净的雨水通过水管流入排污井3中,然后由排污井3将雨水排放至蓄水池9中储存,当泥沙过多沉积在蓄水池9中,此时启动气泵,气泵将高压气体输送至高压气管304中,然后由高压气管304上的若干个气嘴将高压气体喷出,此时蓄水池9底层的雨水受到高压气体扰动形成湍流层,进而使得蓄水池9底层的泥沙泛起,此时通过排污泵302将含有泥沙的底层雨水抽至排污管道303中,然后排放至外部污水井中,进而对蓄水池9底层泥沙进行清理,通过回用泵402将蓄水池9中的雨水抽至回用管道403中,然后排放至砂缸502中,此时通过自动加药桶501将氯加至砂缸502中,雨水在砂缸502中进行消毒过滤,过滤消毒完成的雨水抽至排出管道504中,此时通过紫外线消毒器503对排出管道504的雨水进行杀菌处理,处理完成的雨水通过排出管道504排放至清水池6中储存,然后通过抽水管道601将雨水抽至用水点602使用,进而满足城市生态环境使用。
33.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等同变换,这些等同变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