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排漂功能的溢流坝。
背景技术:2.溢流坝是一种坝顶可泄洪的坝,亦称滚水坝,溢流坝一般由混凝土或浆砌石筑成;按坝型有溢流重力坝、溢流拱坝、溢流支墩坝和溢流土石坝,后者仅限于溢流面和坝脚有可靠防护设施、单宽流量比较小的低坝,和厂房结合在一起,作为泄洪建筑物的坝内式厂房溢流坝、厂房顶溢流和挑越厂房顶泄流的厂坝联合泄洪方式,可用在高山狭谷地区,是宣泄大流量时,解决溢洪道和电站厂房布置位置不足的一种途径,是现代水利工程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建筑结构。
3.例如,专利cn104018471b,提供一种对基础设置要求低、施工简单、建筑造价低廉的拦挡溢流坝结构。所述拦挡溢流坝结构包括块石和网状透水骨架,所述的块石填装在所述的网状透水骨架中,所述的拦挡溢流坝结构通过所述的网状透水骨架固定在外部需要设置拦挡溢流坝结构的河道或沟道中;沿所述河道或沟道流动的水流透过所述的网状透水骨架和相邻块石之间的间隙流过所述的拦挡溢流坝结构,裹夹在所述水流中的固体物质或推移质通过所述的拦接溢流坝结构过滤并阻挡在所述拦挡溢流坝结构的迎水面一侧。
4.目前,大多数的溢流坝均类似于上述专利,一般都是建造为梯形结构,可以用来进行水流调节,但是都缺乏漂浮物清理结构,无法阻挡河道水流中的漂浮物,导致河道中的漂浮物随波逐流,容易分散堵塞至河道的不同区域影响河道内水流的水质,可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成本去改善水质。
技术实现要素:5.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排漂功能的溢流坝,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溢流坝缺乏漂浮物清理结构的技术问题。
6.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具有排漂功能的溢流坝,其包括坝体、堤道和拦板,所述坝体横置于河道内且其顶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坝体用于截断水流调节河道的水位,所述堤道内置于所述凹槽且沿所述凹槽的宽度方向开设有贯通口,以便河道上游的水流经所述凹槽和所述贯通口流向河道下游,所述拦板垂直插设于所述凹槽靠近低水位的一侧并开设有多个过滤孔,所述拦板的高度高于所述坝体,用于拦截流经所述坝体的水流中的漂浮物并使漂浮物聚集于所述凹槽,以便经过所述堤道收集漂浮物。
7.进一步的,所述凹槽相对高水位的一侧沿水平方向开设有多个通孔,用于沉浸式的漂浮物进入所述凹槽。
8.进一步的,所述堤道的高度高于所述坝体。
9.进一步的,所述贯通口内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立柱,用于分隔所述凹槽,以便形成分别用于聚集大体积和小体积漂浮物的隔离槽。
10.进一步的,相连的两个所述立柱之间的间隔为10-20cm。
11.进一步的,所述堤道的顶部高于所述坝体的区域开设有通槽,还包括清理机构,所述清理机构包括滑杆、两个清理板和驱动端,所述滑杆滑动插设于所述通槽且其两端均延伸至所述隔离槽,两个所述清理板竖直且滑动插设于所述隔离槽并开设有过水孔,所述驱动端连接于所述滑杆,用于驱使所述清理板聚集漂浮物至所述隔离槽的一端。
12.进一步的,两个所述清理板上的过水孔的直径不同,其中用于聚集大体积漂浮物的所述清理板上的过水孔的直径较大。
13.进一步的,所述过水孔的直径为5-15cm。
14.进一步的,所述凹槽的深度为1-1.5m。
15.进一步的,所述坝体的顶部还设置有弧形过水端。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本实用新型的溢流坝通过在坝体上设置拦板,可以拦截流经坝体的水流中的漂浮物,防止河道中的漂浮物随意流散堵塞至河道的不同区域;其中,坝体的顶部设置有凹槽,可以用来减缓拦板处水流速度,避免坝体顶部水流过快冲垮拦板,同时可以将拦板拦截的漂浮物聚集至凹槽中,在凹槽内还设置有堤道,堤道的中部开设贯通孔,使得水流可以在凹槽内顺利流动,还可以让清理人员可以通过堤道清理凹槽中的漂浮物。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具有排漂功能的溢流坝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具有排漂功能的溢流坝中坝体及堤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具有排漂功能的溢流坝中拦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技术一部分,并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1.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排漂功能的溢流坝,其包括坝体1、堤道2和拦板3,所述坝体1横置于河道内且其顶部开设有凹槽11,所述坝体用于截断水流调节河道的水位,所述堤道2内置于所述凹槽11并沿所述凹槽11的宽度方向开设有贯通口21,以便河道上游的水流经所述凹槽11和所述贯通口21流向河道下游,所述拦板3垂直插设于所述凹槽11靠近低水位的一侧并开设有多个过滤孔,所述拦板3的高度高于所述坝体1,用于拦截流经所述坝体1的水流中的漂浮物并使漂浮物聚集于所述凹槽11,以便经过所述堤道2收集漂浮物。
22.坝体1的长度根据河道宽度设计,用于截断河道,堤道2设置于坝体1的顶部,堤道2作为坝体1的行走通道,其尺寸根据需要设定,可以承载工作人员和相应的清理设备,拦板3的长度与坝体1的长度保持一致,拦板3的高度高于所述坝体1,用来拦截水流中的漂浮物。
23.参照图2,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凹槽11相对高水位的一侧沿水平方向开设有多个通孔12,用于沉浸式的漂浮物进入所述凹槽11。其中,对于一些体积和质量较小的漂浮物,可以跟随水流越过坝体1的顶部进入凹槽11,然后被拦板3拦截至凹槽中,而另外的一些
体积质量较大的漂浮物,其可能沉浸在水流中无法越过坝体1,可以穿过通孔12进入凹槽11,则可以确保让水流中的漂浮物全部进入凹槽,以便更好的清理。
2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所述凹槽11的深度为1-1.5m,在溢流坝投入使用中时,凹槽11内的水位可以和通孔12的高度一致,水流及漂浮物越过坝体1的时候,水流的下落高度不会太高,则可以减缓水流对凹槽11内部的冲击,将凹槽11的设计为合理的宽度,也可以使进入凹槽11内的水流保持平缓的流速,其中,所述坝体1的顶部还设置有弧形过水端。
2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所述堤道2的高度高于所述坝体1,则可以让堤道2不被水淹没。其中,堤道2中部的所述贯通口21内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立柱22,用于分隔所述凹槽11,以便形成分别用于聚集大体积和小体积漂浮物的隔离槽,相连的两个所述立柱22之间的间隔为10-20cm。
26.参照图3,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所述拦板3包括基座31和多个固定板32,所述基座31内置于凹槽11且固定于凹槽11靠近低水位的一端内壁,该基座31的顶部还沿水平方向设置有多个固定位,多个所述固定板32对应安装至多个固定位上,每一固定板32上均开设有若干过滤孔321。其中,固定板32可拆卸式安装至固定位上,其可以根据需要拆卸,以便更换和维护固定板32。
27.作为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堤道2的顶部高于所述坝体1的区域还开设有通槽23,该溢流坝还包括清理机构4,所述清理机构4包括滑杆41、两个清理板42和驱动端(图中未示出),所述滑杆41滑动插设于所述通槽23且其两端均延伸至所述隔离槽,两个所述清理板42竖直且滑动插设于所述隔离槽并开设有过水孔,所述驱动端连接于所述滑杆41,用于驱使所述清理板42聚集漂浮物至所述隔离槽的一端,以便更快的收集清理漂浮物。其中,两个所述清理板42上的过水孔的直径不同,其中用于聚集大体积漂浮物的所述清理板42上的过水孔的直径较大,所述过水孔的直径为5-15cm。
2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驱动端采用液压驱动,驱动端设置于坝体1一端的堤岸上,其不会对坝体1造成额外的承载压力,驱动端连接至堤道2内的滑杆41,其对应的通槽23内还可以设置导向杆,则可以通过驱动端驱使滑杆41带动清理板42沿水平方向移动,从而将两个隔离槽中的漂浮物聚拢至一端,方便清理漂浮物。其中,驱动端还采用驱动电机等,所述堤道2的顶部相对通槽23开设有开口,该开口采用盖板可拆卸式封闭,以便检修和维护清理机构。
2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本实用新型的溢流坝在调节河道水位的同时还可以拦截清理河流中的漂浮物,其在坝体的顶部开设有凹槽,在凹槽内设置拦板,可以用于拦截并聚集水流中漂浮物的,在凹槽内还设置堤道及清理机构,从而一次性的将凹槽中的漂浮物聚拢至凹槽的一端,以便更好的清理漂浮物,其中,堤道上还起到分流作用,可以将不同体积和质量的漂浮物进行分类存放。
3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